黃劍
(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公共課教學部 廣西 南寧市 530007)
摘要:終身體育思想在體育教學中屬于較為重要的目標之一,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缺乏有效的執(zhí)行,學生參與度不高,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相對單一滯后,需要進行適宜的改良調整來優(yōu)化整體效果。做好師生溝通,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與內容,多樣化教學評價,促使整體教學成效提升。
關鍵詞:終身體育;大學體育;教學改革
終身體育是當前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其主要是強調讓人們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保持不斷的體育學習與鍛煉實踐,讓體育活動成為其正常生活的構成部分,讓其保持有計劃、有目的、規(guī)范化、具體性的體育鍛煉活動。將終身體育理念不斷的滲透在我國大學體育教學中,需要對現(xiàn)有的體育教學實行一定改革,從而達到實際效果。
1.當下我國高校終身體育教育工作的問題
(1)缺乏對體育教學的足夠重視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對教學缺乏足夠重視的情況,甚至對于終身體育教學的有關理論沒有足夠的積累與了解。終身體育教學的思想缺乏足夠的宣傳普及,導致學生與教師對于相關概念相對模糊,同時也缺乏足夠的實施動力。在高校范圍內,學生更多的將學習集中在專業(yè)課程中,對于非專業(yè)課程,尤其是體育課程這種娛樂性的課程更是沒有足夠的關注度。整個體育教學也沒有嚴格的監(jiān)督機制,學生參與全部憑借個人興趣,如果教師無法有效的吸引學生參與,學生整體的投入狀態(tài)不佳,學習成效也相對較弱。部分學生只是抱著敷衍的心態(tài)去應付課程開展,缺乏深刻的領會與投入。
(2)教學模式單調
當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相對單調乏味,體育項目選擇相對較少,一般集中在足球、籃球、排球、健美操、武術、羽毛球等內容。然而學生實質上比較喜歡的體育項目則是舞蹈、跆拳道、搏擊、瑜伽、射擊等多種非傳統(tǒng)教學內容。甚至部分學生會尋求社會上體育教學課程。高校中教學形式與相對單一,缺乏對新時期教學方式的引入,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反感度更高??傮w而言,缺乏對學生需求的關注,師生互動不足,教學模式滯后,無法與現(xiàn)代教學需求相符合。
(3)體育課程安排不科學
高校體育課程開展中,一般集中在1至2年級,同時每周的課程量約為1至2節(jié),這種課程頻率極大的被其他課程稀釋,其重要性顯著下滑。由此導致終身體育的理念不可能被有效的滲透領悟。同時終身體育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僅僅憑借短暫的體育課程教育無法有效形成學生終身體育的習慣。學生整體的主動鍛煉意識相對薄弱,同時在體育教學中也缺乏其行之有效的終身體育活動項目指導,項目內容較少,無法有效的滿足學生長時期體育鍛煉的需求。甚至在高年級階段停止體育課程,這樣的體育課程終止甚至會導致學生對體育活動的逐步淡忘,隨之體育鍛煉的習慣也隨著體育課程的完結而停止。這會促使前兩年的體育課程教學效果被消耗,沒有達到實質性終身體育理念的形成。
(4)硬件條件配備不全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學所需的教學工具設備配備不全,更多的將配備集中在低成本的體育活動項目中年,對于價格相對昂貴的設備與工具則沒有進行采購。日常體育器材設備、工具沒有得到有效保養(yǎng)維護,硬件條件質量沒有保證,導致實際運用中存在障礙?;蛘哂捎谟布鋫洳蛔?,導致多樣化的體育活動項目不能得到有效實施。教師由于硬件條件的限制導致教學創(chuàng)新無法有效發(fā)揮,教學開展受到局限。甚至基本的安全設施配備不足,導致體育教學項目開展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
2.基于終身體育思想視角下的我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
(1)提高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
需要充分意識到我國國民身體素質急需要從終身體育觀念的建立上來優(yōu)化,需要充分意識到建立其終身體育思想可以有助于培育出更為優(yōu)質的高校人才,提升大學生整體形象,讓社會對大學生的精神面貌有全新的認識,讓大學生形象更加的健康、陽光、積極。這樣培養(yǎng)下的人才將對大學人才培養(yǎng)的整體口碑形成更為良性的影響力,是大學綜合實力的表現(xiàn)。學校領導層面需要積極的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投入足夠的人力、物資、技術等,優(yōu)化當下大學體育教學現(xiàn)狀。
(2)豐富體育教學內容與提升教學頻次
作為基本的體育課程教學,在體育項目普及內容上可以得到一定內容選擇的豐富與實施的頻率提升,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體育活動鍛煉習慣。在體育基礎課程中可以依照國家要求開設對應的基礎體育課程內容,適宜的添加特色化或者學生喜愛的教學內容。在實際操作中,很多學生愿意進行體育選修課選擇,但是卻沒有足夠多的選修課選擇空間,導致學生沒有足夠學習的空間。也可以在學校內部開設多種體育活動俱樂部,通過俱樂部的形式吸納一部分學生群體,讓其形成興趣組活動來參與具體的體育活動與討論分享。同時可以更為自由的組織體育活動內容與形式,甚至可以參與更多社會團體形式的體育活動鍛煉,形成學生良好的活動習慣。例如,當下很多夜跑或者徒步團體,大學生群體中也可以組織類似興趣小組,讓學生在一起進行互相激勵與陪伴的體育互動,多吸收社會上的創(chuàng)新形式。尤其是基本課程之外的教學內容尤為重要,這種形式的教學更多的遵循了學生自主自愿選擇的原則,學生參與積極性更高,充分遵循學生的參與意愿,做好學生溝通來設計教學形式與內容,滿足學生實際需求,甚至可以較好的吸收社會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優(yōu)化教學模式。通過課外教學為基礎,可以觀察教學創(chuàng)新改革的成效。如果課外教學方式行之有效,可以納入到基本體育教學課程之中,對常規(guī)體育教學課程做一定改良,有助于整體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推進。改革必須要經歷實踐實驗環(huán)節(jié),這樣才能有效的促使大規(guī)模改革的科學性。通過小范圍實驗來發(fā)現(xiàn)問題、糾正問題與總結問題,而后為大規(guī)模推廣提供經驗,最終達到逐步改革的效果。
(3)改良體育教學評價
大學體育教學需要進行評價體系的完善與改良。體育教學評價需要保持多角度、多維度的評價,不僅要實現(xiàn)教師對學生體育掌握情況的考評,同時也需要進行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考評,同時要鼓勵師生開放言論,有效的通過多角度做教學效果與需求的觀察,從而有效的做好體育教學的改良。此外,還需要設置第三角度的考評,需要專業(yè)人員對課堂教學做旁觀性的考察,了解師生雙方想法,從而匯總出更為科學合理的教學情況評價。依據(jù)教學評估發(fā)現(xiàn)的問題來設置對應的調整對策。同時對于學生的評價需要靈活性,主要采用實操考核的方式,讓學生專注到體育學習的操作上。但是也需要依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做客觀的評價,不同學生情況設置不同的評價標準,避免籠統(tǒng)一刀切。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互動的興趣,而不能過分的注重體育教學的硬性成績,讓學生享受體育教學,喜愛體育教學,而不能讓體育教學形成應試教學狀態(tài)。主要是讓教學形成興趣引導的狀態(tài)。
3.結束語
我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在不斷地推進中,但是實際效果仍需要提升。社會在發(fā)展,不同時代學生的體育學習訴求不同,人們對于體育的態(tài)度觀念不同,教學也需要不斷地改進來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具體的操作需要依據(jù)各學校情況展開,提升改革的有效性與節(jié)約性。
參考文獻:
[1] 馬斌.試論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及措施[J].讀寫算(教研版),2015,(1):26-26.
[2] 陶賢彪.高職體育教學與終身體育接軌的實踐探索[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6):126-127.
[3] 何景龍.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終身體育的培養(yǎng)探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5,17(3):32-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