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樹芃 (山西大學 文學院 030002)
《人民日報》擴版前后評論版對比探析
席樹芃 (山西大學 文學院 030002)
《人民日報》是我國的機關報及第一大報,具有權(quán)威性和極強的影響力,創(chuàng)建以來共經(jīng)歷了十幾次改版,三次重要的擴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度嗣袢請蟆吠ㄟ^擴版跟隨時代腳步,不斷改善自身,正確引導受眾輿論。
人民日報;擴版;評論;內(nèi)容分析
該報1948年6月15日創(chuàng)辦以來,共經(jīng)歷了十幾次改版,并分別于2009年7月1日、2010年1月1日,及2013年1月1日進行了三次重要擴版?!度嗣袢請蟆纷鳛橹袊伯a(chǎn)黨中央委員會的機關報,是最具權(quán)威性和影響力的全國性第一大報,其承擔著每天向全國和世界傳播與介紹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政府的方針、政策的重任,其中的重要言論,已成為一面旗幟,因而倍受海內(nèi)外讀者關注及外國政府和機構(gòu)的高度重視。1
2013年1月1日,《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fā)布消息稱,對該報進行第三次擴版,并于工作日期間每天推出一塊評論版,在原先的一批品牌欄目中新增了《政策解讀》《熱點解讀》《快評》《大使隨筆》等系列欄目,增強了報紙的可讀性、平民化和貼近性,評論風格更加貼近實際現(xiàn)狀。
著名新聞學家戈公振先生曾為報紙下過一個流傳甚廣的定義,“報紙者,報告新聞,揭載評論,定期為公眾而刊?!?評論版作為《人民日報》的重點和優(yōu)勢,經(jīng)過不斷地改版及擴版,逐步走向成熟,2013年新年初始的這次擴版是2009年及2010年擴版的延續(xù)。在第5版“黃金版位”推出該報“歷史上第一塊新聞評論版”,版式追求生動,并推出一系列觀點鮮明、剖析透徹的作品。除基本的社論和評論外,《人民論壇》《人民時評》等一批傳統(tǒng)言論性欄目也受到業(yè)界與群眾的廣泛好評,“任仲平”“何振華”等專欄作家的影響力日益彰顯。
(一)文本界定和新聞評論分類
1.文本選擇
本文選擇《人民日報》在改版前后,即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1日和2013年7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兩年的報紙進行抽樣調(diào)查,選取每月的月初(1日)及月中(15日)作為樣本,通過對擴版前后兩年時間內(nèi)評論版的分析,較完整反映2012年與2013年《人民日報》評論版的變化。其次,以半年為單位的評論版,通過抽樣比較準確地反應評論版的一些規(guī)律。
2.新聞評論分類
很多新聞學者對新聞評論的分類進行了探討和概括,丁法章教授在《新聞評論教程》中,將新聞評論分為三大類:按其主要性能分為帶有全面部署性的、帶有說理啟發(fā)性的、帶有業(yè)務指導性的和帶有政治鼓動性的;按其述評內(nèi)容來分,包括政治評論、法制評論、思想評論、經(jīng)濟評論、文教評論、文藝評論、軍事評論、社會問題評論等;按其表達方式來分、作者身份、發(fā)表規(guī)格的不同,區(qū)分成各式各樣的品種,如社論、本報評論員文章、雜文、隨感等。3
3.各個欄目設置情況分析
多次改版和擴版,評論版塊已經(jīng)成為該報一大亮點。2013年的擴版,在原傳統(tǒng)欄目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板塊,例如“政策解讀”板塊、“熱點解讀”板塊,以及很有個性特色的“大使隨筆”板塊等。
此外,各個欄目的選題在來源上也發(fā)生很大的改變。擴版前,各個欄目的選題來源主要集中在“會議、法令、政策”,擴版后主要的選題來源是“新聞事件”,其次是“會議、法令、政策”。
(一)評論相繼登頭版
2013年7月至12月間,共有16篇評論登上了頭版頭條,主要涉及“社論”、“本報評論員”以及“今日談”三個,而擴版前,12個樣本中僅有7篇評論放在頭版。同時,一些批評性評論報道也在頭版初露頭角。另外,帶有經(jīng)驗總結(jié)和成就展示性質(zhì)的地方政府正面宣傳評論也大幅從頭版頭條消失,一些有關民生、經(jīng)濟、文化方面的內(nèi)容相繼被搬上頭條?!度嗣袢請蟆窂囊环蔹h報、政府報刊,逐漸貼近和關心民眾所關心之事,并針對時下熱點進行專業(yè)的評論,這變化是我們喜聞樂見的。
(二)做“好看”新聞評論
一份報紙能夠吸引讀者,并不是單純以膚淺或偏激的感受來取悅讀者,而是其為一個有深度、多維度的結(jié)合體,這也是報紙評論與其他平臺評論相較的優(yōu)勢所在。2013年《人民日報》擴版,重新啟用“今日談”等多個著名欄目,打造了“干部論干事”、“大使隨筆”等論證平臺與學者爭論、大眾輿論的空間,從而大大擴展了評論和交流所涉及的范圍。
《人民日報》逐漸加強了社會輿論等的監(jiān)督報道,同時對當下的熱點事件采取了不回避的態(tài)度,專門設立了“熱點解讀”板塊。另外,設立“科技雜談”、“科技大觀”等欄目,《莫讓科普成短板》、《“人造太陽”照亮未來能源之路》等文體評論。這反映了該報從衣食住行的角度關切讀者的辦報姿態(tài)。報紙與普通百姓生活的同頻共振性大大增強。4
《人民日報》開辟了新的版面,將“人民時評”“鐘聲”“聲音”等欄目放置在同一版,在頭版的“今日談”與要聞版的“人民論壇”兩個經(jīng)典欄目的設置和評論上也頗費功夫,題目更加貼近讀者。
再者,在欄目設置方面也加大了力度,除了“社論”“人民論壇”、“人民時評”等品牌欄目,重新啟用了“今日談”,并在其結(jié)尾處加上一至兩篇短小精悍的“來論”,針對網(wǎng)絡這種新媒體產(chǎn)生的新聞進行評議,內(nèi)容生動活潑、耳目一新。另外一些新設的欄目,例如“快評”“見解”“短評”“記者感言”等,將凝重與生動、長篇與短小等不同文風結(jié)合在一起,令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時下新聞?chuàng)碛懈羁痰挠∠蟆?/p>
(三)文風更加貼近群眾
對話傳播理論認為,要想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保持受眾關注是重要前提?!度嗣袢請蟆纷钚乱淮蔚臄U版亮點就是更加貼近讀者,貼近生活。經(jīng)過擴版,《人民日報》評論版加大了對老百姓日常關注的社會新聞、突發(fā)事件、網(wǎng)絡公共熱點話題的跟蹤評論力度,使之更加有親民性。
縱觀擴版以來《人民日報》的評論版,欄目設置、版面分配、評論主題來源,都有了較大的改變,整體文風更加貼近民眾,可讀性增強。在與電視、網(wǎng)絡等新媒體的激烈角逐中更加完善自身的內(nèi)容,以深刻內(nèi)涵的評論信息立足于媒體平臺,將報紙不同于其他媒介的優(yōu)勢——發(fā)揮,使《人民日報》在作為一份黨報,擁有嚴肅的身份地位的同時,與讀者的閱讀心理、習慣更加貼近,成為報紙生存立足的典范。
注釋:
1.王光照.《〈人民日報〉、〈經(jīng)濟觀察報〉、〈京華時報〉金融危機報道比較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戈公振.《中國報學史》[M].中國新聞出版社,1985:7.
3.丁法章.《新聞評論教程》[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40.
4.任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新聞理念——人民日報2013改版觀察》[J].新聞實踐,2013(4):15.
席樹芃(1995.08- ),男,漢族,山西臨汾市人,山西大學文學院戲劇影視文學 2014級在讀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