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寅修[西華師范大學公共外語學院, 四川 南充 637009]
⊙何 動[南充高級中學, 四川 南充 637000]
《他是活著,還是死了?》中籠中鳥的象征意義分析
⊙季寅修[西華師范大學公共外語學院, 四川 南充 637009]
⊙何 動[南充高級中學, 四川 南充 637000]
馬克·吐溫最經(jīng)典的短篇小說之一《他是活著,還是死了?》,并沒有折射出當時社會的重大問題與嚴重弊端,然而小說中所講述的事件卻可以切實地觸及時代的敏感話題以及弊病所在,尖銳地披露當時社會的本質(zhì)。馬克·吐溫的這部短篇小說嘗試運用籠中鳥這一意象來批判文中的偽裝事件,諷刺這一悲劇故事發(fā)生背后的社會弊病。小說中的籠中鳥意象蘊含著深刻的社會含義,值得推敲與研究。
籠中鳥 象征性意象 諷刺
馬克·吐溫的經(jīng)典著作《他是活著,還是死了?》中的故事雖然短小簡單,卻犀利精辟,意味深長。小說以籠中鳥的故事為開端,引出藝術(shù)家米列的悲劇性故事,揭示出當時社會上層階級的奢華、冷漠與虛偽,顯現(xiàn)生命的遭際、犧牲與所取。小說中籠中鳥這一意象具有關(guān)鍵性的作用,馬克·吐溫賦予它深刻的象征意義,分析籠中鳥的象征意義是理解《他是活著,還是死了?》深刻主題的關(guān)鍵。
馬克·吐溫的許多著名小說以其荒唐的幽默、辛辣的諷刺而獲得廣大讀者、文學批評家的廣泛盛贊。他的小說語句簡單明快,人物性格比較立體和多面,故事情節(jié)比較荒唐、滑稽,充滿幽默氣氛,故事許多細節(jié)經(jīng)常以人物對話的形式展現(xiàn)給讀者。馬克·吐溫的小說幽默滑稽的外表下藏著一把尖利無比的鋼刀,直接插入當時社會的心臟,犀利批判社會的種種深層弊端,無情揭露社會本質(zhì)?!端腔钪€是死了?》就是一部簡單而又意味深長的諷刺小說?!氨砻嫔峡磥硭坪醪⑽粗苯佑|及現(xiàn)實中的重大主題,但它所敘述的故事,卻能真切地反映時代脈搏的跳動,揭示出那個時代的社會本質(zhì)?!蔽闹械姆▏囆g(shù)家米列,由于生活的極度貧苦,為了所謂的財富和名譽,與朋友一起用“死亡”的手段來提升自己藝術(shù)作品的價值,最終導致了悲劇性的結(jié)局。這個故事是由一個養(yǎng)在籠子中的鳥兒為開端的,籠中鳥本身帶有輻射全文的象征意義,奠定了全篇小說諷刺、象征的基調(diào)。
小說《他是活著,還是死了?》由一個籠中鳥的故事開端,講述藝術(shù)家米列為了在活著的時候獲得名譽、財富,不惜假裝“死亡”的故事。小說揭示了當時商業(yè)化社會的畸形發(fā)展給一些藝術(shù)家?guī)砹朔N種不公,批判了上層社會的腐化與罪惡。籠中鳥這一意象在小說中具有較為深刻的象征意義,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一)籠中鳥與藝術(shù)家
小說在第九段給讀者講了一個哲理性的小故事:一個小孩子很喜歡一只小鳥,便把這只小鳥關(guān)進了籠子里。擁有了小鳥之后,那個小孩子并沒有細心照顧它,小鳥為了引發(fā)小孩的關(guān)注唱出了動聽的歌曲,卻并沒有引起注意。又饑又渴的籠中鳥為了求得水和食物一直在唱著歌,聲音由歡快變得幽怨、無力,但是小孩還是忽略了它,最終籠中鳥哀怨地死去。在發(fā)現(xiàn)鳥兒的死亡后,小孩子傷心地哭泣,并和同伴給籠中鳥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也許這些孩子不會明白,如果把辦這場隆重葬禮的錢花在小鳥活著的時候,不僅可以挽回它的生命,而且會讓它活得充裕、舒適;如果那個孩子可以稍微關(guān)注一下這只鳥,就會被它美妙動聽的歌聲所吸引,籠中鳥的命運也許會因此而改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個葬禮的舉行也許是孩子對籠中鳥的憐憫,但也從另一個側(cè)面顯示出孩子的財富與權(quán)力。
在馬克·吐溫那個年代的藝術(shù)家們何嘗不是復制著籠中鳥的命運?眾多詩人、畫家等藝術(shù)家,在活著的時候執(zhí)著于藝術(shù),但生活卻窮困潦倒。他們創(chuàng)造的作品雖然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卻無人賞識,一生都默默無聞。然而在一些藝術(shù)大師悄然逝去之后,他們的作品卻忽然得到當權(quán)者的重視,他們的名譽、價值、財富紛至沓來。然而,對于他們來說,一切都沒有用了。他們作品的藝術(shù)價值得到極大的提升,贏得了眾多人的贊譽,但他們身體已經(jīng)死去,剩下的恐怕只有所謂的活著的“靈魂”。眾多藝術(shù)家的命運如同籠中被養(yǎng)著的鳥,在商業(yè)化社會的畸形發(fā)展下,無法掌控自身的生活、藝術(shù)與命運。小說這樣說道:“這一只鳥兒,它沒有讓人家逼到那樣一步:只能寂寞地歌唱到死去,然后來一個隆重而冷冰冰的葬禮。我們算是提防著了點?!边@句話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極具諷刺意味,揭示了這篇小說嚴肅的主題。
(二)籠中鳥意象分析
鳥的意象在文學作品中并不鮮見,許多文學家及評論家都認為在眾多的生物中,鳥的生存狀態(tài)是最接近人類的,它們比較容易被欣賞和觀察。在文學作品中,鳥類最大的特征便在于它們可以飛翔和歌唱。也正是因為這一點,鳥類在文學領(lǐng)域擁有更加廣泛的文學意義和更有價值的符號內(nèi)涵。從這個意義出發(fā),鳥類經(jīng)常會被用作具有廣泛象征意義的文學意象,被放在一個審美的角度上,表達作家、詩人隱含的、豐富的思想情感與內(nèi)涵。
在小說《他是活著,還是死了?》中,法國著名的藝術(shù)家米列,為了改變默默無聞、食不果腹的生活,接受了朋友們提出的“裝死”計劃。米列的“死亡”果不其然給他帶來了巨大的聲譽和財富,不僅如此,他朋友的命運也一起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他想得到的東西都已經(jīng)擁有,但是他再也做不回原來的米列,只能以別的身份活在世界上。這使米列變得憂郁、哀傷,自我封閉,不再愿意和外界接觸。米列就像是籠中的鳥,活著的時候沒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即使才華橫溢,但是無論多么努力,都無法被賞識,難以生存下去;“死亡”以后,名譽和財富充滿了他的世界,但這些此時卻變得毫無意義,他已經(jīng)不再是米列,只是個死去的人,更加無法實現(xiàn)和證明自身的才華和價值。這對于米列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諷刺,他明明還活著,卻只能以一個死人的身份存在。米列的命運和籠中鳥有所契合,二者在不公正、無秩序的社會體系下,均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施展自身的才華。
(三)籠中鳥的現(xiàn)實象征意義
籠中鳥實際上象征著在毫無公平、毫無秩序的商業(yè)社會中命運悲慘的一代藝術(shù)家,他們是畸形社會的犧牲品。在那個充斥著商業(yè)文明的時代,不管多么才華橫溢,如果得不到上層社會的賞識,沒有人給你做商業(yè)宣傳,即使是真正的天才也不能得到應該擁有的東西,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在米列“死亡”之后,虛偽的上層富人卻用他的死來炒作,并從中獲得財富和名譽;米列之前無人問津的繪畫作品,死后卻價值不菲。馬克·吐溫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幽默本身的秘密來源不是快活,而是悲傷,而這悲則是來自殘酷的現(xiàn)實、無奈的生活。”馬克·吐溫尖刻地批判了上層社會的浮華和虛偽,揭示了商業(yè)社會的弊病。
米列的“死亡”帶來的巨大聲譽和財富亦如籠中鳥死后得到的隆重葬禮,象征著商業(yè)社會的一種畸形文明。在當時那個畸形的社會體制下,上層社會文明、謙和的外衣下面是一副虛偽、貪婪的嘴臉。他們?yōu)榱俗陨淼睦?,不惜犧牲他人的利益,貪婪殘酷,不顧一切進行暴力、罪惡的勾當。所謂的富人過著奢華糜爛的生活,而在社會下層真正有才華、有天賦的人卻無法實現(xiàn)和證明自身的價值,掌控不了自己的命運,甚至連基本的謀生都做不到。在活著的時候,他們或者窮困終身,或者默默無聞,或者隨波逐流,最終只能悄然死去,這無疑是籠中鳥命運的巨大寫照。即使小說中的米列借著“死亡”獲得了夢寐以求的財富和榮譽,卻失去了基本的生存權(quán)利,他依舊是那只無法掌控命運的籠中鳥。
在無序的商業(yè)社會下,許多人沒有辦法擺脫籠中鳥的命運,他們不得不妥協(xié)、屈服于社會現(xiàn)實。沒有施展自身價值的機會,得不到社會應有的重視,他們只能遵循不公正社會體系下的生存規(guī)則,復制著籠中鳥的悲劇。
“作為杰出的幽默和諷刺大師,馬克·吐溫用他獨樹一幟的幽默詼諧風格、奇思妙想同諷刺相結(jié)合的創(chuàng)作藝術(shù),為我們留下了認識19世紀以來美國社會、制度和人的寶貴遺產(chǎn),并對認清當今美國社會的丑惡現(xiàn)象具有現(xiàn)實意義?!薄端腔钪?,還是死了?》正是這樣一部充滿幽默,卻隱含著嚴肅主題的小說。作者將幽默作為武器,來嘲諷、挖苦、抨擊當時社會存在的種種虛假、丑惡和不合理現(xiàn)象?;\中鳥這一意象象征性地表現(xiàn)了在不公平、無秩序的商業(yè)社會體制下,米列一類藝術(shù)家不被賞識、無法施展才華的悲慘命運。馬克·吐溫以敏銳的洞察力、獨特的滑稽故事犀利無情地揭露了金錢社會的冷漠腐敗,尖銳地批判了畸形的社會現(xiàn)象。
① 許汝祉:《〈他是活著,還是死了?〉讀后》,《譯林》1980年第1期,第35-36頁。
② 〔美〕馬克·吐溫:《他是活著,還是死了?》,王耘譯、許汝祉校,《譯林》1980年第1期,第29-35頁。
③ 劉敏:《從輕松的幽默到辛辣的諷刺——淺析馬克·吐溫幾篇作品中的諷刺和幽默》,《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6期,第25-27頁。
④ 梁益建:《馬克吐溫小說中幽默風格的研究》,《知識文庫》2016年第9期,第2頁。
作 者:季寅修,西華師范大學公共外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與文化、大學英語教學;何 動,南充高級中學英語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英語教學法及英美文學。
編 輯:魏思思 E-mail:sisi123_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