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陽
小組合作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小組合作更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的小組分工、完善的小組評價、教師的指導和點撥決定了小組合作的有效。自己在實踐中,積累了自己的一點想法,得到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也汲取了一些教訓。
在學校近2個月的新一輪的課改中,我以前所未有地徹底投入到課改中,從開始的操作忙亂、心中無底到如今流程齊全、自感踏實,在課改改進的各個階段,我對以小組合作為載體的課堂教學改革有了一些反思,其中有失敗后的頓悟,也有成功的體驗,在此一并反思為了更好地促進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
1.小組合作要“量時而行”
小組合作固然是一種較好的學習方式,但如果僅僅為了“合作”而“合作”,忽視了合作的真正用意。為了追求所謂的“時髦”,動輒采用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沒有討論的必要,甚至進行次數過多的討論。這樣做小組學習的形式有了,但學生會覺得索然無味,就像再鮮美的菜肴,吃多了也會厭惡一樣。另外事實也證明不是所有的英語知識都適合小組合作解決。
[失敗案例]在4月16日Unit 2復習的學案中,我們設計了4個知識點的展示,要求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總結bv'be afraid,find,v+doing的動詞歸納,但在課堂展示時,學生展示的內容太多,在規(guī)定的時間5分鐘后有延長了5分鐘,有個別組還是沒有展示完,等到學生講評完各個知識點的用法后,下課鈴響了,后面鞏固訓練和總結升華都沒有落到實處。
[整改措施]上完課后,自己和組內的教師有進一步研討,如何增強學生展示的精、準、實,因為我們沒有給學生一定的框架,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補充了大量的內容,導致時間不夠用,我們決不能在按原來的思路只把需要展示的單詞或短語、句型寫出來,要把學生需要展示的知識框架系統(tǒng)地列出來,因為有些對他們或本節(jié)課無用的東西根本無需展示,其次在每個點的后面需要展示自己的例句,這一點對學生增強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很重要,這樣既可以降低難度,從根本上杜絕部分學困生無從下手的問題也可以節(jié)約時間增加實效性,教師也能很從容地駕馭課堂。現在對于知識點的展示,學生們有了一定的方向,教師們鉆研教材也很到位。
2.小組合作要“結合實踐”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英語教學要向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我的課堂也重在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英語的機會。
[成功案例]在5月6日Unit 6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的第一課時里有一個重點且對學生來說也是個難點的內容,原來課改之前,我們一直是采取教師重點講解的方式,通過幾組句子的對比和解釋,學生基本能明白定語從句的用法,但現在的課改要求我們必須讓位給學生,把學習的時間還給,但這個內容對學生自學難度較大,于是我們在集體備課時重點研討了如何設計才能使學生通過自學達到一種理想的水平,我們設計了一個綜合性的探究任務:讓每個組自編一個情景劇,一位是記者,其余是各行各業(yè)的在職人員,記者采訪他們今年假期的旅行計劃,在他們的短劇中,要突出他們的工作,旅游的地點和原因,要用上I like places where people are very friendly.I am a teacher who teaches in No.7 Middle School.等類似的句子結構。在展示時要人人參與,特別是每組的5、6號要特別加分,盡量不要出現語法錯誤。課堂展示之前,學生們都非常積極地投入到短劇的準備中,一幫一也顯得特別有氛圍,組長嚴格把關每個句子甚至是展示的站姿和肢體語言,課堂上各個組出現了異常的熱烈討論的場面,在那時,我發(fā)現班上沒有一個學生不學習。在展示時,他們自然也表現的特別出色,不僅學生的口語有了較大的進步,我所擔心的定語從句的問題也基本得到解決,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逐步理解了定語從句的用法,比往常教師干嚎一陣子效果好多了。
[經驗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我認識到了學生合作的必要性,學生自學潛力的巨大,但若要發(fā)揮小組各成員之間的合作最大效益,我們必須要提前充分設計好學生合作學習內容,這個內容必須要全員參與,并且要有相應的考核機制,比如在上個案例中,我采取的評分辦法是按照1號和6號學生給組里打分,這樣學生能很好地發(fā)揮一幫一的作用,很多優(yōu)秀生都逐句的教后進生,后進生的積極性有了帶動,同時對優(yōu)秀生也是一種知識自查和鞏固的鞏固。1號學生為了給組里能加更多的分,他們會查閱各種資料,精心組織自己的語言,無形中鍛煉了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3.小組合作基于“把握準確學情”
[失敗案例]在課改的初期,我們的課改重點只停留在學案的設計上,因為學案需要在課堂上使用,因此我沒有時間認真檢查學生的學案,但在后來的幾次因為我下午上課,就在早上提前把學案收了上來,看到學生的學案,我發(fā)現了很多問題:書寫質量的下滑,主觀題的空洞,答案的胡編亂造等情況,還有少數后進生就借小組討論時把答案快速抄上,即便寫上的有些也是在資料上抄的。這樣下去,我擔心學生不但自主學習的意識沒有培養(yǎng)起來,而且養(yǎng)成了吃現成的習慣。
[整改措施]在那之后,我進行了以下的措施。1每天必須上交學案,通過教師抽查,課代表巡查(認真和空題),組長細查(各個題的答案)2每天一匯報一公布:教師、課代表、組長等把檢查的情況在早自主或課前2分鐘反饋,表揚先進,批評后進,并和班級考核緊密掛鉤。3要求學生在查閱資料時必須要注明,在評價時對于自己根據所學歸納的知識點要大加表揚。
我認為,在當前的課堂教學改革中,只有從教學實際出發(fā),把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真正科學、合理地結合起來,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每個學生發(fā)展的目的。這正是我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所在,也是我們應該真正執(zhí)著追求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