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懸之案”展覽的精神傾向是“掛”,即把互相吞噬的生命通過繩索掛起來展示,提示了危險和緊迫的生命歷程的災難。而這個災難源自生物的欲望,特別是人的欲望,從而使事件變得充滿了交織和變動,通過掛起的形式而得以提示,就像從一個混雜的事物中,用繩子穿起關鍵性的一串精華,將之示眾,使問題變得極為鮮明。“懸”是對掛起狀態(tài)的描述,也因為把這樣沉重巨大的事物掛起以后,用晃動和懸置讓人產生擔憂和恐懼。既是懸的狀態(tài),也是懸的心態(tài)。除了展廳中的這一部分外,還牽掛出一個重大的社會行為藝術,也稱“掛懸之案”。這是一個真實的懸案。藝術家本人十五年前在公園中與女友一起遭受三個歹徒的搶劫,中刀多處,女友(現(xiàn)為其妻)也同時受重傷。警方投入大量警力抓捕,經過審判,最后殺人搶劫的首犯伏法,從犯一人服重刑。但是其中負責望風的從犯一人在逃,從此匿跡,至今未被抓獲!
“掛懸之案”在這里產生了三重懸置:
第一,殺人搶劫犯在逃,懸而未獲;
第二,殺人者伏法、服刑和逃匿,其父母和子女的精神狀態(tài)和生存狀態(tài)從此就被這種犯罪行為掛懸于困苦之中;
第三,產生這種惡性事件的社會問題—貧困、焦慮和沖突依舊掛懸在今天社會的現(xiàn)實之中。
展廳內外兩個部分的作品把所有的事件、形象和行動都看成是一個互相有著潛在的若即若離關聯(lián)的整體,從而揭示人類總是要尋找一條救贖的繩索,這一條“紅線”只能緊緊地握在人類自己手里,這既是義務,又是責任。通過人的努力,人生在此升起,生命再次復活—這就是希望。當年的藝術家就曾處于奄奄一息之中,個人、家庭作為受害人的恐怖和傷害至今猶存,因此,這個展覽的第二部分,就是啟動一個特別的個案行動,要尋找并寬恕在逃的那個罪犯。訴諸社會討論、社會介入,提升對于犯罪的寬恕問題的關心。同時,專門設立一個掛懸基金,由藝術家和策劃方共同提供啟動基金,尋求社會捐贈,托管在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之下,每年向犯罪人所在的村莊提供資助,協(xié)助這個貧窮的地方的孩子接受教育,并且不間斷地用藝術審美教育的方式加強當地人道德意識和人權觀念。并在必要的情況下救助罪犯的父母和子女脫離貧困線,以德報怨。
“掛懸之案”涉及自然和人類的生死問題?!八馈笔撬械倪@一串活動的結局,是趨向于滅亡。這種滅亡不是自然的生滅,而是由于生命的貪婪而形成的對生命本身的摧殘和作踐的結果。但是,“生”就是把傾覆在即的求生的希望,交回到人的手上,讓人類通過自我的拉拽拯救自身和其他生命,使自己的精神和生命的重生掌握在自己的掙扎奮斗之中。因此“掛懸之案”旨在使人道精神在現(xiàn)實物欲逼迫中完成一次超乎尋常的顯現(xiàn)!
朱青生 著名批評家,策展人,北京大學教授
2 011年于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