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旭群
益氣活血湯配合西藥治療肺心病急性發(fā)作的療效
魏旭群
目的觀察益氣活血湯配合西藥治療肺心病急性發(fā)作的療效。方法選取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發(fā)作期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西藥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基礎上給予益氣活血湯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左心室功能指標[左心室舒張內(nèi)徑(LVEDD)、左心室收縮內(nèi)徑(LVESD)、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血流動力學指標[pH值、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jié)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pH值、PaO2明顯更高,PaCO2、呼吸頻率和心率明顯更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6.0%,與對照組的64.0%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LVEDD、LVESD、LVEDV、LVESV水平均較對照組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0%,低于對照組的2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益氣活血配合西藥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發(fā)作期患者療效顯著,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益氣活血湯;西藥;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發(fā)作期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發(fā)病率高,由肺部慢性疾病引起肺部組織和細胞發(fā)生異常所致,可對肺部循環(huán)造成障礙,引起肺動脈高壓,使心室增大,甚至發(fā)生心力衰竭[1-2]。因此,必須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進行積極有效的干預。目前,臨床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多采取西藥治療,效果明顯,但會發(fā)生較多不良反應,長期使用會對患者的肝腎功能造成嚴重損傷。隨著中藥學的不斷完善,中醫(yī)藥在慢性疾病的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而且不良反應少,效果顯著,可從根本上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本研究就益氣活血湯配合西藥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發(fā)作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發(fā)作期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齡65~80歲,平均(70±3)歲,排除低血壓、心律失調(diào)患者。10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65~80歲,平均(70±3)歲;對照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65~80歲,平均(70±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西藥治療,包括使用利尿劑降低血壓、抗感染治療、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基礎上采用益氣活血湯治療,基本組方包括黃芪30 g、丹參15 g、茯苓15 g、五味子15 g、紅花10 g、桃仁10 g、地龍10 g、杏仁10 g、三七粉3 g。根據(jù)病癥加減,痰熱咳喘者加桑白皮、貝母和瓜蔞;痰濁雍肺者加蘇子和萊菔子;陽虛水泛者加白術(shù)、車前子;氣虛者加太子參。每天服用1劑(200~300 ml),早晚各服1次,療程為15 d。
1.3 觀察指標評估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觀察兩組患者左心室功能指標[左心室舒張內(nèi)徑(LVEDD)、左心室收縮內(nèi)徑(LVESD)、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血流動力學指標[pH值、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4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臨床癥狀改善明顯,實驗室檢查指標明顯好轉(zhuǎn);有效:臨床癥狀未得到明顯改善,實驗室檢查指標存在好轉(zhuǎn)現(xiàn)象;無效:臨床癥狀無任何改善,甚至較治療前更加嚴重[3]??傆行剩?)=(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指標、血流動力學指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后pH值及PaO2明顯更高,PaCO2、呼吸頻率和心率明顯更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的pH值及PaO2明顯升高,PaCO2、呼吸頻率和心率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pH值PaO2(mmHg)PaCO2(mmHg)呼吸頻率(次/min)心率(次/min)對照組 50治療前 7.2±0.6 63±6 73±7 35±7 121±14治療后 7.3±0.5#75±6#57±7#30±7#111±16#觀察組 50治療前 7.2±0.5 63±6 73±7 35±7 121±16治療后 8.0±0.5*#86±6*#51±7*#26±7*#96±16*#
2.2 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2.3 左心室功能指標改善情況觀察組患者治療后LVEDD、LVESD、LVEDV、LVESV水平均較對照組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及對照組患者治療后LVEDD、LVESD、LVEDV、LVESV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LVEDD、LVESD、LVEDV、LVESV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LVEDD、LVESD、LVEDV、LVESV水平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LVEDD(mm)LVEDV(ml)LVESD(mm)LVESV(ml)對照組 50治療前 49.3±0.6 109.5±0.5 35.3±0.6 48.5±0.5治療后 46.3±0.4#99.5±0.3#33.5±0.3#45.5±0.6#觀察組 50治療前 49.5±0.5 108.3±0.5 35.5±0.5 48.6±0.5治療后 42.3±0.7*#88.3±0.6*#28.4±0.5*#40.5±0.5*#
2.4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發(fā)作的病因與肺部感染、支氣管感染有關(guān),患者表現(xiàn)為呼吸衰竭的癥狀[5]。在中醫(yī)學上,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歸屬于“喘證”,累及部位為肺部、心臟。肺連接于氣、呼吸,心連接于血,兩者受損,功能失調(diào),心臟受到嚴重的干擾,并且導致人體氣血運行不順暢[6]。氣虛、血瘀、水濕是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主要特征[10]。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發(fā)作期患者缺氧,其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長期低氧血癥,對骨髓造成刺激,導致紅細胞增多,促使全血黏度增高,導致肺微循環(huán)發(fā)生瘀滯,致使肺動脈高壓,引起右心衰竭及多器官衰竭[7]。
本研究采用益氣活血湯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進行治療,結(jié)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后pH值及PaO2明顯更高,PaCO2、呼吸頻率和心率明顯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治療后LVEDD、LVESD、LVEDV、LVESV水平均較對照組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益氣活血湯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治療效果,改善呼吸功能,效果遠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并且不良反應更少,更加安全可靠,可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長期使用。益氣活血湯方中的黃芪可起到補脾肺氣的效果。地龍可抗心律失常、降血壓、抗癌、平喘、抗凝。丹參可加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臟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改善血管功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血流量;擴張外周血管,增加血流;抗血栓形成,提高纖溶酶活性;延長出、凝血時間;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改善微循環(huán)。桃仁可活血化瘀,祛瘀血,抗炎,抗過敏。紅花可以改善心臟和血管功能,擴張冠狀動脈及股動脈,解除血管平滑肌痙攣,增強耐缺氧能力,阻止血栓進一步發(fā)展,并降低膽固醇,還可以改善心腦組織循環(huán)障礙,對于冠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和腦血栓治療有益。杏仁、茯苓、五味子、三七可起到化痰、平喘、降氣的效果[8]。加入桑白皮、貝母和瓜蔞可治療痰熱;加入蘇子和萊菔子可治療痰濁雍肺;加入白術(shù)、車前子可治療陽虛水泛;加入太子參可治療氣虛[9]。諸藥合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微循環(huán),減少血液黏稠度,提高冠狀動脈血流量和營養(yǎng)性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聚[10]。
綜上所述,益氣活血湯配合西藥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發(fā)作療效顯著,可以較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1] 吳然.肺心病急性發(fā)作期痰熱郁肺證的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與護理[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3,22(2):340-341.
[2] 丁明霞,盧丹,常媛媛,等.低分子肝素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急性發(fā)作期效果[J].臨床肺科雜志,2015,20(3):487-489.[3] 劉曉春,王會芳,凌玲,等.肺心病急性發(fā)作期病人中醫(yī)穴位按摩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2,26(15):1391-1392.
[4] 劉曉春,孫姝,龍芙蓉,等.肺心病急性發(fā)作期中醫(yī)穴位按摩護理方案應用研究[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4,11(1):116-118.
[5] 彭朝霞.復方鮮竹瀝霧化吸入治療肺心病急性發(fā)作期40例療效觀察[J].中醫(yī)藥導報,2012,18(4):101.
[6] 王平軍.益氣活血湯聯(lián)合多巴酚丁胺治療肺心病難治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2,4(2):129-131.
[7] 馮原,陳斯寧,江穎,等.益氣活血方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加重期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5,31(18):1818-1821.
[8] 王艷玲.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肺心病心衰100例臨床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4,24(7):4335.
[9] 宗新華.中西藥結(jié)合治療肺心病急性發(fā)作期28例[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21(10):173-174.
[10] 楊運堅.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肺心病急性發(fā)作期臨床觀察[J].山西中醫(yī),2014,30(1):23-24.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7.010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老隆鎮(zhèn)魏旭群診所,廣東河源 51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