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莉
詩詞不僅有濃厚的人文情懷,同時又是客觀現(xiàn)實的真實反映,具有科學性和生活性,因此學習古詩詞并不是簡單地死記硬背、生搬硬套,而是通過真正地閱讀、體悟,全面研究其中的人文內(nèi)涵與自然科學。
在數(shù)千年悠久的華夏文明中,人們對不斷變化的月亮的憧憬和向往仿佛一刻都未曾停止過。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都仿佛與那陰晴圓缺著的月亮密切聯(lián)系著,從古到今無數(shù)的詩人寫下了關于月亮數(shù)不清的優(yōu)美詩篇。而月亮圓缺的周期性變化是如何形成的呢?從古人的詩作中又能推斷出什么樣的自然規(guī)律?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這首小詞書寫了主人公在元夜觀燈時引起的回憶和感想。上片中“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兩句進一步交代了約會的具體時刻,蘊含著的月相知識是完全符合自然科學規(guī)律的,可見作者是通過客觀、仔細觀察后所作?!霸律稀敝冈铝翉臇|邊升起,剛到柳樹梢頭,離地平線不遠,方位自然是東方了。“黃昏”表明太陽已從西邊下山。月亮與太陽一東一西遙遙相對,正是望月初升的時候,此時日地月的空間位置關系恰好是地球在中間,日月在地球兩側,大致在一條直線上,被太陽照亮的月球的半個球恰好正對著地球,所以在地球上人們的眼中月亮是圓圓的,而月亮在天空的時間也正好日月完全錯開,整個晚上都可以看見一輪滿月在天空中東升西落,日期是農(nóng)歷的十五或十六。詩中已寫明“元夜”,即正月十五,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七絕,前兩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后兩句意象疏朗: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假若讓我們?nèi)ハ胂螽敃r的情景,那么天空中的月亮會是什么樣子的呢?我們來推斷一下,當時僧寺有夜半敲鐘的習慣,故詩人方有“夜半鐘聲”的描繪。夜半,又名子夜、中夜,這時“月落”意味著當時月亮出現(xiàn)在前半夜,子夜時月落,而后半夜無月。那么此時一定是日地月三者連線呈直角位置關系,被太陽照亮的月面只有一半朝向地球,所以地球上的人們眼中月相為月面朝西的半圓,即上弦月。隨著地球的自轉,中午月出,但日光強烈,人們是無法看到的,只有等到傍晚日落,這時月亮已升上天空大致最高處。所以我們可以根據(jù)“夜半、月落”復原詩作的那個夜晚的月相,并且能夠推斷那是農(nóng)歷的初七或者初八。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這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一首著名的七絕寫景佳作。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不難看出“月如弓”正描寫了月亮的形狀,又根據(jù)“九月初三夜”知道這是農(nóng)歷的初三,因此是一個盈峨嵋月。農(nóng)歷月初時日月在地球同側,大致位置相似,由于日月和地球的連線存在一個很小的夾角,所以人們在地球上可以看到很小的被太陽照亮的月面,故呈現(xiàn)出“似弓”的彎月牙形狀。同時月出時間也大致和日出時間相似,只不過稍微滯后一段時間,那么詩中日落之后,人們在西面天空看到那彎彎的月面朝西的月牙,再過了一段時間這月牙也會落入地平線以下,這樣的夜晚也是大部分無月的。
以上是筆者近幾年從教實踐中注意到的一點關于月相的詩句,還有很多月相的知識未能更全面研究。中國的古代詩詞佳句浩如煙海,反映了當時自然、社會的方方面面,包羅萬象,豐富多彩,還有更多深藏未露的知識等待我們?nèi)グl(fā)掘,還有更多研究詩詞的方法、講授詩詞的形式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與嘗試,從而讓教育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素養(yǎng)、能力、情懷、思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