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梅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伴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運用,它給數學課堂帶來了更豐富、更充沛的信息資源,遠遠超越了原本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和一張嘴巴,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果。在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切實體會到,只有結合教師本身實情、學科特點與學生學情,對既有的多媒體情境設計進行二次思考,在“回頭看”中用心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才能發(fā)揮多媒體情境在課堂教學的獨有優(yōu)勢。
一、 在“易用性”與“技術性”之間秉持實效
在實施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時,我們不能一味地追求信息技術的“技術含量”,過分熱衷于復雜的多媒體設計和制作軟件,強求展示過程中的某一個動畫環(huán)節(jié)等等;而應當秉持高效、實用的教學理念,在貼合教師實際操作水平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水平。教師要意識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思想的現代化,遠遠勝于技術手段的現代化,要將鉆研點落實在教材、學生以及教法等上面,防止出現多媒體信息技術喧賓奪主,使那些看似鮮活、生動實則冗余、繁雜的信息給數學教學帶來不必要的干擾。
如在教學《角的大小》一課時,一開始教師設計的多媒體情境是通過一把逐漸打開(合攏)的紙扇,讓學生感知角有大有小。為了制作出這樣一個精美的漸變動畫,教師絞盡腦汁。在重新思考之后,教師轉化思路,根據班級很多學生喜愛足球運動這一實情,設計了一張足球比賽“下底傳中”的圖片,讓學生從圖中分析出,通過傳球使得射門角度變大,更容易進球,從而巧妙過渡到“角的大小”。這樣的轉變,不但多媒體易于制作,而且富有啟發(fā)性,更符合學生的興趣趨向,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二、 在“情感性”與“知識性”之間促動發(fā)展
教師在進行多媒體情境創(chuàng)設時,要加入“情感因子”,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特有的交互性,推動學生的情感交流,創(chuàng)設積極和諧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
如在教學《認識厘米》這一課時,教師原本用多媒體展示直尺中的長度厘米,為學生揭示刻度、刻度線以及“0”刻度線,為學生演示1厘米的長度等等,這種灌輸式的多媒體應用顯然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通過調整和優(yōu)化,教師將多媒體情境分成幾個連續(xù)性環(huán)節(jié):①說一說,你在直尺上發(fā)現了什么?②找一找,你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了嗎?③議一議:你在直尺上還能找到哪些1厘米?④答一答,搶答多媒體課件中卡通人物的問題。通過這樣的優(yōu)化和改進,使得學生有了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感性的積累,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充分發(fā)揮了多媒體情境的互動性,使學生興致盎然地開始了新知的學習和探究。
三、 在“時代性”與“傳統(tǒng)性”之間尋求平衡
盡管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更具體、更形象地理解與應用數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是,它并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的基本活動,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代性與傳統(tǒng)性之間尋求平衡,為傳統(tǒng)教學手段保留必要的空間,引導學生進行如紙筆運算、動手操作、畫圖制表等數學實踐活動,讓數學知識的學習與數學能力的發(fā)展落到實地。
如在教學《克和千克》一課時,教師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了超市購物的情境,為學生展示了包裝袋上的標識以及散裝餅干稱重的場景,雖然學生對此較為熟悉,但是依然割裂了學生學習新知的感性基礎。因此教師去除了多媒體情境的單一性,首先布置學生在課前去商店或超市調查有關物品凈含量的數據并感知輕與重,查詢有關秤的知識資料;在課堂上讓學生親自掂一掂不同物體的重量,思考怎樣才能知道具體的重量;再分組討論,什么叫凈含量?將多媒體情境與學生的這些傳統(tǒng)性實踐活動結合起來,作為學生探究過程中的載體,使得他們真切地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多媒體課堂是教育教學前進的趨勢,每一個教師都要敞開懷抱去迎接這一變化。我們應當秉承“努力實踐、積極反思”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多媒體情境創(chuàng)設這一時代命題中,開創(chuàng)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新天地!
作者單位 江蘇省啟東市海復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