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綱
隨著“落實立德樹人,聚焦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對語文學科教學也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如何應對值得我們深思。
一、培養(yǎng)課程意識,順應教育的重大變革
中、高考改革陸續(xù)在各省推開,我們應該清醒地意識到注重學生的積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素質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另外,隨著小學語文部編新教材的使用,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圍繞教材的核心理念及教育的核心價值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探索從學科教學到學科教育的轉換路徑。
前期的課程改革使我們的課堂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向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逐步過渡。但是,教師主導的格局還是占據大多數課堂,很多問題的設置沒有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空泛的問題充斥著我們的課堂。
二、增強生本意識,理解生本的內在價值
基于教學的普遍現狀,南師大教授郭思樂創(chuàng)立的“生本教育”可以說是一種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式。生本教育突出以學為本的理念,把主要依靠教轉化為主要依靠學的教育。生本教育把師生關系處理得十分完美、和諧,教學效果十分顯著。生本教育是現代課程改革的根本理念。這一理念的推出就是為了打破我們教學中的師本現狀。個人先學、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教師點撥的教學流程從實施步驟及策略上保障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經過四個階段的學習,學生對知識可以做到融會貫通, 實現了對自我的認同,最起碼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突出了學生的自學、質疑和探究,學生的合作意識也隨之增強。但在具體實踐中,教師一定不能唯模式論,因為模式化的東西會沖淡學生對語文的感悟和體驗。所以,教師首先應該做到心中有學生,要理解生本不是簡單的課堂形式,而是一種課堂意識。
生本課堂以學生的生命成長為根本目標,是理想的教學狀態(tài)。教師常常誤認為只要“學生講得多了”“小組合作動起來”“學生學得很輕松”“學生被大力表揚”就是生本課堂。其實,只有做到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相輔相成,才能讓生本課堂向更深處推進。
三、 形成探究意識,促進生本的落地開花
1.教師應該認真研讀教材,抓住教學的重難點,尋找文本中“語用”的特點,挖掘訓練的價值。 在課堂上適時拋給學生訓練點,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語言的魅力及作者的語言特點,從而對語言產生興趣。久而久之,教師的生本意識將轉化成為一種習慣。
2.課前預習是為了課上更好呈現。但是,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僅僅依靠教參中的一些問題,未關注到學生的差異。所以,在生本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將課前的前置性作業(yè)分為幾個層次,讓大多數學生都能完成。而且作業(yè)應為開放式的,多引導學生質疑,從而更好地把握教學的重難點,為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作好鋪墊。
3.教師應真正理解“課文只是個例子”的深刻含義,在課堂上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自主發(fā)現和思考。我們希望看到的理想課堂是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思維高度運轉,學生的學習過程應成為教學的主要呈現方式。
4.獨立的讀書、思考的時間,有效的小組研討,或者學生的爭先發(fā)言,應成為教學的常規(guī)狀態(tài)。
四、追求目標意識,豐富課堂的教學形式
依據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每一學段的教學目標應該作為教學的重點。據此設計的教學目標中除了知識層面的內容之外,應該更加注重教學形式的變化。
1.低段教學要注重興趣激發(fā)及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師應在活動中(做游戲、表演等)教給學生初步的識字、寫字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形成初步的語感,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
2.中段教學注重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的準確性和連貫性,初步感受表達,以自主閱讀、圈點批注等方式形成對文字的獨特感受,教師再相機進行指導。
3.高段教學應該放手讓學生通過比較閱讀,以一篇帶多篇的方式,在大量的閱讀中感受文字的分量與文學思想的魅力,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維,從而為中學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學中,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閱讀、討論等形式,發(fā)出自己的聲音。
理想的生本課堂需要教師意識的變革,我們應做到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教學得法,收放自如,不斷放飛學生的思維,助力其成長。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