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姍姍
摘要:寫作教學是英語專業(yè)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一直以來也是薄弱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英語寫作教學形式枯燥、效果欠佳?!皩戦L法”提出“以寫促學”,據(jù)大量實證研究表明,其能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信心。本文將“結果法”和“寫長法”進行了對比,探討這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影響。結果表明,在基礎階段“結果法”比“寫長法”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方面的效果更明顯。
關鍵詞:英語寫作;結果法;寫長法;對比研究
英語寫作教學一直是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傳統(tǒng)英語寫作教學通常采用“結果法”教學模式,注重寫作成品,強調(diào)語法、用詞、篇章的銜接和文章整體結構等。這種方法通常采用的模式為:范文講解—學生模仿寫作—教師批改、打分。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感到備課量大、批改任務繁重;學生怕寫,怕在寫作當中犯錯?!皩戦L法”是來自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教授王初明。“寫長法”主要針對學習英語多年,但卻不能正確使用的學生提出。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然而到了大學還是不能靈活運用這門語言。本設計是基于Swain提出的輸出假設理論,認為大量的語言輸出可以強化輸入并轉化為長期記憶,“以寫促學”,形成“input—output—input--output”的良性循環(huán)。
一直以來,國內(nèi)有很多關于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和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大多由一線英語教學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所提出,以期提高寫作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爭論最多的就是傳統(tǒng)的 “結果法”與新興的“過程法”教學的利弊分析。很多研究者認為,“結果法”已不能適應當前的英語寫作教學,建議將“結果法”轉為“過程法”(愛森,2000);也有人認為應該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文化背景考慮進去,設計出符合中國學生的英語寫作教學模式,“結果法”并非完全過時,對于中國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而言其比“過程法”更有效。(羅瑜,李紅,2003)。“寫長法”側重于設計作文任務,同時在批改上以發(fā)揚優(yōu)點為主,以篇章帶動段落的組織和此句的運用?!皩戦L法”實施多年來,其有效性一直是爭論的焦點。袁鳳秀(2013)對有關“寫長法”的有效性的研究進行了綜合分析,認為“寫長法”的整體促學能力不強,另外“寫長法”的實施過程需改進。
針對以上爭論,本文擬將“結果法”和“寫長法”兩種英語寫作教學法進行對比,通過實驗,探討兩種寫作教學法的有效性。
一、“結果法”和“寫長法”的特點
“結果法”認為: 寫作與語言知識相關,重點在于對詞匯、句法和銜接手段的正確使用(Pincas 1982), 因此,“結果法”偏重于對學生寫作成品的修改,強調(diào)用詞及句子結構的正確性、及篇章結構、銜接等。它要求教師從語法講解開始,以糾正語言錯誤為重點,逐漸過渡到比較自由的寫作。具體表現(xiàn)為,“由教師提供范文,進行分析、講解,然后學生模仿范文進行寫作,最后教師進行評改、打分”(李森2000:19)。這種寫作以句子為單位,強調(diào)語法、用詞的正確性,是基于句子層面的寫作。在“結果法”教學中,教師既是聽眾又是法官,由教師命題,設定任務,規(guī)定寫作題材、范圍、字數(shù)等;學生寫作模式遵從:大綱-寫作-編輯的過程;評估方式為教師評估,重點對語法、用詞、句式結構等進行評分和修正。
“寫長法”一種以寫的方式促進外語學習的教學方法。強調(diào)以語言輸出來強化語言學習。“以寫促學”的方式多樣,“寫長法”是其中的一種。他針對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學習外語多年,但使用起來卻很困難的現(xiàn)象提出。以設計激發(fā)寫作沖動的任務為教學重點,在一定的學習階段,順應外語學習規(guī)律,通過調(diào)整作文長度要求,逐步加大寫作量,使學生在表達真實情感的過程中沖破外語學習的極限,由此增加學習成就感,提高信心,將外語知識加速打造成外語運用能力。(王初明,2005)“寫長法”的特點首先在于寫作任務的設計,要鼓勵學生寫,并且愿意寫,首先在任務設計上必須遵循寫作任務能夠使學習者有內(nèi)容可以寫,有想表達的欲望;其次,要充分考慮學習者的外語水平和詞匯量。也就是說既要學習者想寫,又能使其將學到的語言知識進行運用。因此,寫長法的任務設計通常是與學習者的生活、閱讀的書籍及時事密切相關?!皩戦L法”的另一特點在于其評閱方式。評閱時以認可優(yōu)點為主,而不是傳統(tǒng)的糾錯為主,以此強化正確的表達方法,以各種間接的方式逐漸消除語言錯誤。教師在講解時,簡短的介紹寫英語的技巧,以篇章為主要單位,帶動詞、句的運用和段落的寫作。
二、“結果法”與“寫長法”的利與弊
隨著相關研究的發(fā)展,“結果法”的弊端為研究者們所詬病。大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結果法”忽視了學生寫作的困難,對于寫作過程的關注不夠。另外,“結果法”的任務設計比較死,學生的寫作有嚴格的結構限制,自由創(chuàng)作空間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文章常??斩礋o物(張玲,1993;李森,2000)。相關實證研究證明,“結果法”會加深學生對于寫作的焦慮(Hildenbrand,1985)。結果法在提高寫作教學 和學生寫作水平方面未能真正發(fā)揮作用,學生作文不僅語法、用詞錯誤較多,而且內(nèi)容貧乏(蔡基剛,2002)。但是,也有研究者將“結果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相比較,認為針對不同的學生,“結果法”的效用不一樣。對于中國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而言,采用“結果法”比“過程法”能更有效地提高題目的英語寫作水平(羅瑜,李紅,2003)?!斑^程法”更適用于寫作水平較高的學生,而“結果法”則適合寫作水平低的學生(楊曉春,2008)。
“寫長法”的實施在過去十多年的外語教學中引起了廣泛關注。文秋芳(2005)認為,現(xiàn)有的實驗結果無法證明外語寫長法的有效性;此外,外語寫長法促學的作用還不夠明顯。但也有很多研究者認為通過“寫長法”的批閱方式以鼓勵為主、百分制分項量化評分和提供大量語言輸出時間機會有效降低學生的寫作焦慮、促進學生寫作能力提高(郭燕,2011)。袁秀鳳(2013)對于2002-2011年的實證研究進行了綜述,認為“寫長法”的總體促學效果缺乏說服力,其廣泛適用性令人生疑。endprint
對于“寫長法”的研究從未停止,但大多數(shù)是通過實施前后對比驗證其有效性。比較“結果法”和其他寫作教學方法的研究也很多,但與“寫長法”做相比的研究甚少。本研究將“結果法”和“寫長法”做了對比,同時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來研究兩者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影響。
三、實驗
受試:參加本實驗的64名學生均為吉首大學國交學院商務英語專業(yè)大二學生,64名學生在大一時隨機分為了兩個班。
實驗設計:本次實驗在一班實施“結果法”,在二班實施“寫長法”。兩個班均在大二第一學期設有商務英語寫作課。因商務英語寫作的文體和內(nèi)容較固定,本次實驗未在寫作課上實施,而是在綜合英語課堂上實施。綜合英語課堂每兩周設有一次寫作教學。本實驗的所有測試和寫作任務均在課堂上進行。實驗持續(xù)12周,對兩組學生進行了前測、后測和問卷調(diào)查。通過前測和后測的結果來比較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方面的有效性;通過問卷調(diào)查分析學生在主觀上對于兩種教學方法的看法。
實驗步驟:一班實施“結果法”。首先由教師進行例文講解,包括篇章結構、詞句的運用等,然后擬題規(guī)定學生在25分鐘內(nèi)進行自由撰寫。然后教師修改稿件,并進行講評。修改標準參照英語專業(yè)四級修改標準。二班實施“寫長法”,由教師在課前布置寫作任務,安排學生在課后進行撰寫,寫作篇幅不限。寫作主題通常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如他們最喜歡的人,最難忘的事等。課堂上教師進行范文講解,學生的例文講解,并進行課堂討論。在作文批改方式上,教師采用打鉤的方法,不改或少改語言錯誤。對于一些典型的語言錯誤在課堂上進行講解。
實驗結果:一班的前測平均分為85.3,后測平均分為88.2;二班的前測平均分為84.5,后測平均分為85.2。平均分漲幅一班為3.4%,二班為0.8%。問卷調(diào)查結果顯示,一班87.5%的同學認為“結果法”寫作教學讓自己收獲頗豐,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對于“結果法”的缺點,68.7%的同學認為是課堂氣氛較為嚴肅。二班僅56.2%的同學認為“結果法”寫作教學有效。通過對這部分同學后來的訪談,得知他們認為“寫長法”無效的原因,是因為寫完后對自己文中的問題不清楚,沒有老師逐字逐句的修改感覺不踏實,寫了之后沒效果。但91%的同學認為,這樣的寫作教學法讓自己沒有壓力。有趣的是91%的同學當中,有部分同學認為老師應該更加注重學生寫作當中的語法錯誤,并應明確指出。
四、結語
通過“結果法”和“寫長法”的對比得出,在本次實驗當中,“結果法”比“寫長法”更有效。分析原因,筆者認為受試對象為英語專業(yè)大二學生,又由于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高校地區(qū)的生源質(zhì)量不高,雖為英語專業(yè)學生但大多數(shù)同學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也就是“輸入”還不夠,不能有效的通過“輸出”來促進英語寫作水平的提高?!皩戦L法”對他們來說太寬松,學生總有種不安全感,不知道自己所表述的到底對不對,這種不確定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降低了學生的寫作欲望。但“寫長法”寫作教學確實減輕了學生們對于寫作的心理壓力。本次實驗結果告訴我們,不能一味的追求新方法,而完全否定傳統(tǒng)教學法。教學方法應該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和需要而定。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將兩種教學方法融合,汲取兩種教學法之長,更好的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玫.教學模式與寫作水平的相互作用—英語寫作“結果法”與“過程法”對比試驗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06):461-464.
[2]王初明.外語寫長法[J].北京:中國外語,2005:47.
[3]李森.改進英語寫作教學的重要舉措:過程教學法[J].外語界,2000(1).
[4]羅瑜,李紅.“結果法”真的過時了嗎—英語寫作教學“結果法”與“過程法”的比較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3(2):23-25
[5]張玲.從寫作過程談英語非母語寫作[J].外語界,1993(4):15-18.
[6]張吉生,周平.英語寫作教學中“結果法”與“過程法”的對比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
[7]文秋芳.評析外語寫長法[J].現(xiàn)代外語,2005:310.
[8]袁秀鳳.近十年英語“寫長法”教學模式研究綜述[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2013:110.
[9]李玉平.“寫長法”在英語專業(yè)基礎寫作教學中的實施[J].成都大學學報,2005:44-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