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淳
二零一五年八月,在香港擁有20多年歷史的雜志《忽然一周》宣布???。這已經不是香港第一家老牌媒體宣布??驮谏蟼€月伴隨著香港人成長的并且在香港擁有56年歷史的《新報》宣布??姸辔覀兌炷茉數南愀壑麏蕵冯s志——《壹周刊》,《3周刊》以及《東周刊》等雜志也大幅度收縮。這不禁讓我們想到了“紙媒已死!”。
香港記協(xié)主席岑倚蘭表示,由于免費報紙,互聯(lián)網以及智慧手機的出現及發(fā)展,傳統(tǒng)報紙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香港如今有4份免費的中文報紙,分別是《都市日報》,《頭條日報》,《am730》以及《晴報》。這些免費報紙媒體都會由專人在地鐵站商場等地免費派送,其中內容相對輕松,外加香港人大都對本地新聞比較感興趣,所以這些免費的報紙足以滿足香港公眾的需求。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系主任黃煜表示:紙媒總體衰退的趨勢,就是全球傳 媒行業(yè)轉型的大背景。香港市場經濟發(fā)達,紙媒難免受到沖擊,慢慢完成它們的歷史使命,大眾媒體傳播的模式也將發(fā)生重要的轉變。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大學副教授孟冰純也表示對于紙媒面臨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紙媒公司需要的是考慮如何適應如今的數碼時代。由于Iphone的推出,讓人們迅速養(yǎng)成了手機上網的習慣,這對于傳統(tǒng)媒體的打擊是致命的,人們無時不刻不在把弄著手機,越來越多的人習慣閱讀網絡版新聞?;蛟S香港媒體的轉型的過程中,傳統(tǒng)紙媒應該主動或者被動的開發(fā)新媒體。如同《大公報》,《文匯報》等報紙一樣,它們都會將每日的新聞掃描免費發(fā)送到官網或者微博這樣的新媒體中。
2015年4月,香港大學調查發(fā)現,在多種傳媒中,電視繼續(xù)保持著人們主要的信息來源,但是互聯(lián)網取代了報紙,第一次成為了香港人第二大信息來源。
2015年8月2日,《博客天下》《人物》在職出版人郭光東宣布離職加盟網上訂餐平臺餓了嗎。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經在一次研討會上發(fā)表《紙媒沒有困境》,并且在媒業(yè)界引發(fā)爭議。而如今連那個一直說紙媒不死的人也走了,是否真的代表著紙媒必死?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范以錦說,當今紙媒仍在堅守,堅守就有堅守的理由?!叭藗兛偸菗臄底謺r代到來了,紙質媒體要死了,可媒體的本質是什么?”杜務認為,一切媒體的承載形式都會不斷改變,但那個擁有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之核”卻可能是永恒的。他說:“媒體人應該問自己,那些‘不死的東西是什么?”
面對免費報紙和互聯(lián)網搶占廣告市場,新媒體又是雨后春筍般的蓄勢待發(fā),在雙重擠壓下,傳統(tǒng)媒體的日子并不好過,這是傳統(tǒng)媒體不得不面臨的問題。
但是,這真的代表紙媒已死嗎?
紙媒的危機表現為??苯拥脑蚓褪欠ㄏ蛄康南陆堤貏e是廣告收入的下降,而這個趨勢已經發(fā)生了較長時間,只不過是量變引發(fā)了質變,最終以顯著的方式表現出來了。但是這些危機不僅僅是發(fā)生在紙媒上,同時也發(fā)生在電視,互聯(lián)網,新媒體以及所謂的自媒體,只是還沒有發(fā)生質變而已。對于很多人的悲觀情緒,我覺得大可不必,紙媒不僅不死,甚至紙媒不老,但需要改革前行。
紙媒不死不老的原因如下:
1.紙媒的生產還具有壟斷性
我國目前媒體管理的法規(guī)仍然沒有發(fā)生大的變化,新媒體包括門戶網站、自媒體總體而言沒有新聞內容生產資格,只能轉載。
2.紙媒具有專業(yè)的內容生產隊伍
雖然很多紙媒沒有生產很專業(yè)的內容,但不排除紙媒集聚了一批內容的生產者。
3.紙媒的權威性和品牌效應
大部分紙媒都具有一定的歷史,因此形成了品牌影響力,這對于構建紙媒的內容優(yōu)勢是有利的。而且網絡資源魚目混雜,網絡資源并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品牌影響力。
4.中國特有的“白紙黑字”文化
基于中國社會獨特的“白紙黑字”文化,也讓紙媒的權威性更高。公眾對于紙質的資料的信任度也比網絡資源更高。
紙媒的改革策略:
(1) 堅持媒體自身所應該堅持的
(2) 市場為導向
(3) 盈利模式的多元化
(4) 與新技術的有機融合
(5) 找準市場定位
(6) 充分利用社會分工
紙媒的優(yōu)勢不會長期存在,社會也將會不斷地發(fā)展,但是紙媒需要快速的適應新的時代,加快轉型。面對多方面的壓力,紙媒仍將有生存和發(fā)展的機會,紙媒的自我意識的加強,讀者的忠誠,以及堅實的生存發(fā)展基礎,包括:1.全民教育程度的提高。2.城市化的推進。3.人均收入的提高。4.社會老齡化的加深(閱讀特別是紙質閱讀仍是老人的重要生活方式)。
紙媒不死,又何懼唱衰!
北方文學·上旬2017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