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杰
(北京大學 外國語學院,北京 100080)
?
·語言與文化·
富??h三家子滿語與泰來縣依布氣滿語及其音變的時間序列
趙 杰
(北京大學 外國語學院,北京 100080)
富??h三家子滿語村與泰來縣依布氣滿語村是全國知名的兩個現代滿語口語村。從兩個滿語點的20個常用詞匯的語音變化異同入手,同時在與清代滿文音的比較分析中,可以發(fā)現兩者大同小異、同中有異及異變的規(guī)律,從中印證了歷史比較語言學“空間差異反映時間的發(fā)展”之方法論原則。
滿語口語;三家子滿語;依布氣滿語;常用詞比較;音變分析;時間序列
黑龍江省富??h三家子滿語村位于齊齊哈爾市北部100公里左右,即從富??h城到友誼鄉(xiāng)再到三家子村,需要兩個多小時的車程,筆者1985年10月去三家子村,從富裕縣城到三家子村是沒有公路的,雇一輛馬車沿沼澤邊的小路行駛三個小時才到三家子村。此村位于嫩江邊上,但又被兩個支流包圍,呈三面環(huán)水一面通小路的地勢,所以才很少有人能到此地。三家子村有90%的滿族人口,他們都是清朝康熙年間八旗水師的后裔,這些八旗水師有鎮(zhèn)守黑龍江邊的,有鎮(zhèn)守嫩江邊的,沿嫩江邊從北到南一線鎮(zhèn)守的八旗水師中,三家子村的滿族就屬嫩江八旗水師中段的軍人后裔。由于此處三面環(huán)水,交通不便,很難進入,加之有清一代又人煙稀少,漢人沒有到訪的記錄,所以直到20世紀60年代,全三家子村還基本上是純一色的滿族人。
筆者1985年秋冬季在三家子村實地調查,記錄本村的現代滿語口語時發(fā)現了不少珍貴的人文背景信息。本村滿族人原本是不允許漢族等其他民族進村落戶的,但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由于關內山東省人多地少,闖關東后到處謀生,到了三家子村時,滿族人不讓他們進村,山東人就在三家子滿族村邊的樹林中搭成馬架子住下來,然后給村里的滿族人打力工,幫助他們做一些臟、累的活,比如蓋房子、出力氣、甩大泥等。慢慢地,滿族人發(fā)現來三家子村邊的漢族人又誠實又能干,就允許他們進村蓋房子入住了。到筆者80年代調查三家子村滿語時,漢族人進村居住的已經有超過1/3人口了。甚至村書記也已由漢族人擔任,漢族人也能聽懂滿語。會說滿語的人只有一位姓劉的四川中年男人,筆者專門調查了他,他說從小來到三家子村,為了和滿族人交往順利從而謀生順利,所以一來到三家子村后就學滿語口語,與滿族男女老少打成一片,后來他又娶了滿族人之女做媳婦,二十多年過去了,他的滿語聽說水平跟三家子村的滿族人沒什么兩樣。
當時三家子村滿族人都能聽說滿語,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也使用滿語,漢語都說得生硬,按他們的話說是“舌頭太硬,轉不過來”。當時三家子村中既懂清代書面滿文又能熟練聽說現代滿語口語的只有計春生(74歲)、趙喜慶(60歲)兩位老人,他倆又會漢語,所以成為來此調查滿語的首選發(fā)音合作人。筆者在三家子村調查語言期間,正是北京大學中文系語言理論方向的研究生,剛剛調查記音過山西五臺方言和黑龍江省黑河地區(qū)的滿語口語,因此國際音標記音的嫻熟程度和語言田野調查的經驗都屬最佳。筆者重點對這兩位老人的滿語口語進行分別的詳細記音,并按調查大綱隨時和清代滿文音進行比較,與他們進行探討。
據說,兩位老人后來都告訴別人,以前來村里調查滿語的人都沒有像北京大學這個研究生小伙子記得這么細致,而且記錄得這么多。筆者調查記音三家子村滿語的材料發(fā)表得不多,也是在后來編著的《清代滿文與現代滿語》專著中有計春生發(fā)音的《成立三家子》故事和趙喜慶發(fā)音的《建立卜魁城》故事話語材料,雖是用嚴式國際音標記音,但是沒有展開進行音變分析。本文想舉數例三家子滿語口語常用詞,并和泰來縣依布氣村滿語口語進行音變的比較。
黑龍江省泰來縣依布氣村位于齊齊哈爾市南部50公里左右,它屬于大興鎮(zhèn)的一個行政村,也是位于嫩江邊上,距離大興鎮(zhèn)所在地500米處,也處于千里嫩江的大拐角內,地理位置比較偏僻,外來人難以入住。依布氣村西臨嫩江,中間一片沼澤,東接大齊林場,滿目山林,只南北距離泰來縣江橋鎮(zhèn)和齊齊哈爾管轄的湯池鎮(zhèn),但也距離較遠。此處也是清朝康熙年間八旗水師的駐防地,因為遠離塵囂,近靠江邊和山村,才有水兵訓練的安靜條件,所以,依布氣村的滿語口語完整地保存下來。
筆者1985年冬在依布氣村實地調查時統(tǒng)計,當時全村人口1 900人,滿族約占一半,其他為從山東、河北遷來的人,也有從遼寧、吉林而來的人,還有八九戶流動的朝鮮族。依布氣村滿族人都說他們祖輩是從長白山寧古塔遷來的,富氏家譜也明確記載了他們康熙年間遷徙到黑龍江和嫩江的家史。
清初《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1689年)的生效,使東北邊疆的緊張局勢相對緩和,加之集中對付沙俄西北入侵和平定準格爾之亂的需要,康熙決定把將軍駐地定在齊齊哈爾城。薩布素將軍隨將出征的八旗戰(zhàn)士家屬由寧古塔遷到黑龍江,隨軍隊分駐到璦琿、墨尓根和齊齊哈爾三處。依布氣滿族就是當時遷居齊齊哈爾的滿八旗后代。全村滿族多姓富,少數姓葛、訾,都是伊徹滿洲(當地滿語叫ice manjou),也有個別姓趙的是佛滿洲(當地滿語叫fe manjou),但已知的都是正白旗二佐、鑲白旗二佐、鑲黃旗二佐人[1]。
據筆者全村挨戶調查得知,依布氣村二十多年前人口多是滿族,中老年人都熟通滿語,少年也能聽懂滿語亦能說滿語日常用語。后來,遷入漢族人,才使?jié)M語使用的范圍連年縮小了,但是,現在60多歲以上的滿族人在一起仍然用滿語熟練地交際,因為他們的漢語說得不流利,只有見到漢族人才說漢語,到了滿族中老年群里,就說滿語而“一吐為快”。當時村里的中年人也都能聽懂滿語,只是二十歲以下的青少年不會聽說滿語了。筆者當時主要調查60歲左右的滿族人的滿語口語,由于筆者曾從黑河地區(qū)四季屯、大五家子、小五家子、庫爾濱、嘉蔭和嫩江地區(qū)的富??h三家子一路調查滿語而來,對滿語口語的保存程度和聽說水平一聽就能辨知,所以為依布氣村的滿語口語保存之熟練程度而驚訝!
可以客觀地說,依布氣村老人群體的滿語口語水平超過了富裕縣三家子村,但是,海內外學者道聽途說,一來黑龍江省就去富??h三家子,泰來縣依布氣村人的滿語則鮮為人知,大有“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感覺。因此,筆者在依布氣村調查記錄的滿語也同三家子一樣,同樣很詳細,特別是對一位70歲的葛英魁老人的滿語口語調查更為細致,他能上山砍柴,生活完全自理,筆者調查他的滿語,居然幾千個單詞他都能毫不猶豫地說出來。所以,筆者用國際音標嚴式記音法記錄了他發(fā)音的《老汗王起家》之話語材料,發(fā)表在1990年第2期的《滿語研究》上。后來筆者于1989年5月出版的《現代滿語研究》專著,也用的是泰來縣依布氣村的滿語口語。從此,泰來依布氣村的滿語口語蜚聲中外了。
黑龍江省富??h三家子村和泰來縣依布氣村是國內外最熟知的兩個現代滿語口語方言點,它們之間的語言關系是什么?從上面闡述中可看出,它們同屬于現代黑龍江滿語的嫩江方言。
表1 兩個滿語點相同音變的常用詞
研究兩個滿語點的中外學者甚多,但對這兩個滿語點的語言結構都很熟悉并做比較,說出兩者之間內在聯(lián)系的,卻至今少之又少。本文只從富裕三家子滿語和泰來依布氣滿語20個常用詞匯之語音變化的異同入手,在把它們與清代滿文音的比較分析中,我們發(fā)現了兩者大同小異,變異卻有規(guī)律,正好印證了歷史比較語言學空間的差異反映時間的發(fā)展的方法論原則,下面舉例論述(表1)。
以上這些單詞從清代滿文音到現代嫩江滿語音都發(fā)生了相同的語音變化?!扒А眒inggan例詞,三家子滿語和依布氣滿語都是脫落了舌尖鼻音尾-n。“來”jihe例詞,三家子滿語和依布氣滿語都是在表過去時的時態(tài)上由清音ha變成濁音ee,說明是一種尾音節(jié)的弱化?!罢摇眀ai例詞,三家子滿語和依布氣滿語都是把復元音ai弱化為前半低展唇元音,這里用ea轉寫?!俺浴眏e例詞,三家子滿語和依布氣滿語沒有變,依然都是央中舒唇元音e。“一”emu例詞,三家子滿語和依布氣滿語都是脫落尾元音e,可看出重音前移后處于非重讀音節(jié)中的尾元音或尾輔音的不穩(wěn)定性?!斑@”ere例詞,由于此詞太常用,發(fā)音也簡易,至今三家子滿語和依布氣滿語都沒有發(fā)生音變,與清代滿文音相同,只是有時口語發(fā)快時尾音e兩方言都有脫落的現象?!巴砩稀眣amji例詞,三家子滿語和依布氣滿語都是在首音節(jié)元音上發(fā)生高化音變,由后低a音變成前高e音?!昂印眀ira例詞,三家子滿語和依布氣滿語也仍然發(fā)bira,語音情況同“這”ere,說明從清代滿文音到現代滿語音,常用的單、雙音節(jié)單詞,不變或基本不變還是常項,反映了語言要保持交際有效的穩(wěn)定性?!凹摇眀oo例詞,在三家子滿語和依布氣滿語中也發(fā)生了相同的音變,即都由長元音oo縮成短元音o,可見滿語在無長短元音大環(huán)境影響下元音區(qū)別特征消失的軌跡。
還有一類詞屬于從清代滿文音到現代滿語變化后兩個方言點音變不同的一類(下頁表2),三家子滿語和依布氣滿語有音變相異之處,從這兩個方言點的不同音變中,我們也能看到一些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
前五個例詞均屬于向漢語的靠攏性音變,“黑”sahalin,三家子滿語由sa變成tsh,即由舌尖中s音變成舌尖前送氣塞擦音tsh,tsh只有當地現代漢語才常用這個音。首音節(jié)和第二音節(jié)中a變成A,也是由滿語的后低元音向漢語的央低元音靠攏,尾音節(jié)lian變成lin,是一種元音a脫落后的高化。
表2 兩個滿語點上不同音變的常用詞
達式“車”sejen, 三家子滿語與清代滿文音相同,但依布氣滿語卻卻把se變成tshi,即輔音由舌尖中擦音s變成舌尖前送氣塞擦音tsh,這是漢語的一種典型音節(jié),也是一種高化,元音由前半高元音e變成前高元音i,還是一種高化,但和現代漢語的表達更相近了。
“男人”haha,三家子滿語沒變,依布氣滿語haha,是尾元音由后低a變成央低A了,也是向現代漢語靠攏。
“官”hafan,三家子滿語的第二音節(jié)由fan變成ven,f變v是濁化了,a變e是高化了,但依布氣滿語變得更像漢語,即后a又變成了前a。
“眼睛”yasa,三家子滿語由前首元音后低a變成央低A,后一音節(jié)首輔音s弱化成同部位的濁擦音z,尾元音后低a也高化為央中元音e,但依布氣滿語更靠向漢語,tsi音根本就是漢語“子”的發(fā)音,要比ze音更像漢語。
接下來的兩個例詞反映了三家子滿語比依布氣滿語發(fā)音相對純正,即保留清代滿語音較好。例如:“物品”jaka,三家子滿語和清代滿文音接近,只是首音節(jié)元音由后低a變成央低A,而依布氣滿語除由A又向前a變化外,第二音節(jié)首輔音又由送氣塞擦音變成擦音h,變化程度要比三家子更多。
“謝謝”baniha,三家子滿語和清代滿文音一樣,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而依布氣滿語卻在第三音節(jié)上把h音變成了同部位的濁擦音。
再接下來的兩個例詞反映了三家子滿語和依布氣滿語相近的語音變化,例如:
“魚”nimaha,從清代滿文音到現代嫩江方言,兩語都發(fā)生了高化和濁化現象,只是三家子滿語a變成A,依布氣a變a,濁化后,三家子滿語又高化為央中e,依布氣滿語則濁化為后低a。
“看”tua,三家子滿語輔音仍然是送氣音th,但是尾元音由后低a變成了央低A,依布氣滿語則和清代滿文音一樣。
最后兩個例詞,屬于依布氣滿語比三家子滿語變化更快的類型。例如:
“在這里”ebade,在三家子滿語中,第二音節(jié)的a音高化為u音,其他部分保持不變。但依布氣滿語則由首音節(jié)e音低化成a音,特別是第二音節(jié)首輔音由清塞音弱化成同部位的半元音w,可見依布氣滿語的變化程度更快。
“夜間”dobori,三家子滿語也出現了第二音節(jié)首輔音由b到w的半元音弱化現象,其中的元音o也高化成了u,r后的展唇音i元音變成了順同化的圓唇元音o,但依布氣滿語則變化更快,除了和三家子滿語共有的音變外,又把r后的尾元音脫落了。
綜上所述,我們僅從20個單詞的分析中就不難看出,三家子滿語和依布氣滿語距離清代滿文音的不同程度,雖然兩個滿語方言點都從清代滿文音中有了變化,但依布氣滿語變化更多,靠攏漢語更明顯。這是與富??h三家子村在嫩江地區(qū)北部,距離聚居的漢人遠,而且與三家子村三面環(huán)水的地理位置偏僻相關,泰來縣依布氣村位于齊齊哈爾市南,接近了吉林省的鎮(zhèn)賚,而且只一面靠嫩江,周圍漢人較多,這是兩個滿語方言點地理空間的差異反應語言時間發(fā)展的典型,值得我們見微知著地加以細微研究。
[1] 趙杰.泰來滿語音位解析[J].滿語研究,1987,(1).
[責任編輯:修 磊]
2016-10-20
趙杰(1953—),男,吉林伊通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比較語言學和滿語、韓語比較研究。
H221
A
1007-4937(2017)01-0112-04
滿通古斯語系的語音特點及文化特征(專題討論)
編者按:阿爾泰語系包括三個語族,突厥語族、蒙古語族和滿通古斯語族。其中,滿通古斯各民族世居在中國東北及俄羅斯遠東的廣大地區(qū)。生活在中國境內的主要滿通古斯民族有滿族、錫伯族、赫哲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分布在俄羅斯境內的則主要有埃文基族、埃文族、涅吉達爾族、那乃族、烏利奇族、奧羅克族、奧羅奇族、烏德蓋族等?,F居住于新疆的錫伯族是1764年被乾隆皇帝派往新疆戍邊的錫伯族官兵及其家屬的后代。他們將滿語帶到了新疆,并將滿語滿文完整保留了下來。上述所提到的民族的語言,都處于不同程度的瀕危狀態(tài),對這些語言進行調查研究具有非?,F實的意義。滿族和俄羅斯境內的滿通古斯各民族語言由于歷史原因,接受了不同文化的影響,發(fā)生了不同的變化。盡管如此,在歷史比較語言學看來,這些民族的語言是由共同原始語演變而來的,它們之間存在著聯(lián)系,而這種聯(lián)系就是通過對上述語言的同源詞進行比較實現的?;谌丝谶w移及民族接觸等原因,這些語言發(fā)生了分化。對同源詞的比較,可以進一步發(fā)現其演變的具體情況。元音演變是研究同源詞演變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其研究結果對進一步研究親屬語言的變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對國內的滿語、錫伯語的語音、詞匯和語法進行研究,也可為滿通古斯語族語言原始語的構擬提供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