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唐詩中“AA式”疊字使用廣泛。這種疊字運用在唐詩中往往音律和諧,對仗工整,語義豐富,便于表情達(dá)意,有很強(qiáng)的語言藝術(shù)魅力。本文選取《全唐詩》中出現(xiàn)次數(shù)較多的“寂寂”作為研究對象,先梳理了它的源起和發(fā)展,然后運用“小三角”的理論和方法,主要分析了唐詩中“寂寂”的語表形式、語里意義和語用價值,展示了疊字在唐詩中的巨大魅力。
關(guān)鍵詞:唐詩 疊字 “寂寂” 語表 語里 語值
一、引言
“寂”,本義是靜,沒有聲音?!队衿ゅ膊俊罚骸凹牛瑹o聲也?!薄稄V韻》:“前〈〉立切,沃部。”最早見于《老子》第二十五章:“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焙由瞎ⅲ骸凹耪撸瑹o音聲?!逼浜笠隇椋?.安靜,《易·系辭上》:“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2.安詳閑靜,心志淡泊,《莊子·大宗師》:“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若然者,其心忘,其容寂”;3.安定不動,靜止,南朝宋·鮑照《蕪城賦》:“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頹,直視千里外,唯見起黃埃,凝思寂聽,心傷已催”,漢·嚴(yán)忌《哀時命》:“廓落寂而無友兮,誰可與翫此遺芳”;4.佛教將僧尼的死也稱為“寂”,《南史·梁紀(jì)下·元帝》:“黃帝游于襄城,尚訪御人之道,放勛寂于姑射,猶使鐏俎有歸?!笨梢姡凹拧庇杀玖x引申出眾多義項,詞義十分豐富。
單字“寂”的用法很常見,那么詞語“寂寂”最早是作為音節(jié)重復(fù)的疊音詞還是疊字出現(xiàn)呢?“寂寂”的基本義項與“寂”的含義大致相同:1.寂靜無聲貌,三國魏·曹植《釋愁文》:“寂寂長夜,或羣或黨,去來無方,亂我精爽”;2.孤單;冷落,漢·秦嘉《贈婦詩》:“寂寂獨居,寥寥空室”;3.猶悄悄,唐·孟郊《與王二十一員外涯游昭成寺》:“洛友寂寂約,省騎霏霏塵?!庇刹牧峡梢钥闯觯凹偶拧辈皇呛唵蔚囊艄?jié)重復(fù),而是作為一種修辭手段的疊字,在“寂”字的詞義基礎(chǔ)上形成了幾種常見義項。
疊字,又名“重言”“復(fù)字”。陳望道先生在《修辭學(xué)發(fā)凡》中談到:疊字往往是“借聲音的繁復(fù)增進(jìn)語感的繁復(fù)或借聲音的和諧張大語調(diào)的和諧”。經(jīng)過對《全唐詩》的初步整理,我們選擇了一個“AA式”疊字——“寂寂”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從我們搜集到的語料來看,“寂寂”在唐代詩歌中總共出現(xiàn)了72次,主要是五言詩和七言詩(也有個別六言詩,本文未列舉此類例句)。我們運用邢福義“小三角”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唐詩中的“寂寂”,主要分析“寂寂”的語表形式、語里意義和語用價值。詩歌中恰當(dāng)運用疊字,不僅讓語言的形式和語音的節(jié)奏更加整齊和諧,而且可以更好地發(fā)揮語言表情達(dá)意的作用。
二、語表形式
從語言學(xué)的角度來看,語表形式也就是語法形式,有顯性語法形式和隱性語法形式之分。唐詩中“寂寂”的語表形式考察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在詩句中的位置分布和體現(xiàn)出來的平仄音律特點。
(一)“寂寂”在詩句中的位置分布
“寂寂”在唐詩中的五言詩和七言詩中都有出現(xiàn),但在句中分布的位置卻不同。在五言詩中有居一、二字和四、五字等兩種情況;在七言詩中有居一、二字,三、四字,五、六字和六、七字等四種情況。
1.“寂寂”居五言前面一、二字
(1)寂寂蒼苔滿,沉沉綠草滋。(嚴(yán)識玄《相和歌辭·班婕妤》)
(2)寂寂夏先晚,泠泠風(fēng)有馀。(杜甫《寄李十四員外布十二韻》)
(3)凄凄動幽幔,寂寂驚寒吹。(韋應(yīng)物《出還》)
(4)沉沉積冤氣,寂寂無人知。(高適《題尉遲將軍新廟》)
例(1)和例(2)中的“寂寂”居于五言詩上句的第一、二字,例(3)和例(4)中的“寂寂”居于五言詩下句的第一、二字。
2.“寂寂”居五言前面四、五字
(5)妾無光寂寂,委照影依依。(喬知之《雜曲歌辭·定情篇》)
(6)歌筵長寂寂,哭位自蒼蒼。(盧照鄰《哭金部韋郎中》)
(7)蘿木靜蒙蒙,風(fēng)煙深寂寂。(劉長卿《奉陪蕭使君入鮑達(dá)洞尋靈山寺》)
(8)林下晝焚香,桂花同寂寂。(劉長卿《寄龍山道士許法棱》)
例(5)和例(6)中的“寂寂”居五言詩上句的第四、五字,例(7)和例(8)中的“寂寂”居于五言詩下句的第四、五字。
3.“寂寂”居七言前面一、二字
(9)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盧照鄰《長安古意》)
(10)寂寂春花煙色暮,檐燕雙雙落花度。(崔液《代春閨》)
(11)紛紛花發(fā)門空閉,寂寂鶯啼日更遲。(李嘉祐《赴南中留別褚七少府湖上林亭》)
(12)請看陳后黃金屋,寂寂珠簾生網(wǎng)絲。(李白《怨情》)
例(9)和例(10)中的“寂寂”居于七言詩上句的第一、二字,例(11)和例(12)中的“寂寂”居于七言詩下句的第一、二字。
4.“寂寂”居七言中間三、四字
(13)空山寂寂兮潁陽人,旦夕孤云隨一身。(獨孤及《與韓侍御同尋李七舍人不遇,題壁留贈》)
(14)寄書寂寂於陵子,蓬蒿沒身胡不仕。(李頎《答高三十五留別便呈于十一》)
(15)月出江林西,江林寂寂城鴉啼。(顧況《相和歌辭·烏夜啼二首》)
(16)復(fù)見花開人又老,橫塘寂寂柳依依。(李嘉祐《傷吳中》)
例(13)和例(14)中的“寂寂”居于七言詩上句的第三、四字,例(15)和例(16)中的“寂寂”居于七言詩下句的第三、四字。
5.“寂寂”居七言后面五、六字
(17)落花啼鳥紛紛亂,澗戶山窗寂寂閑。(王維《寄崇梵僧》)
例(17)中的“寂寂”居于七言詩上句的第五、六字,此種情況較少。
6.“寂寂”居七言后面六、七字
(18)感舊撫心多寂寂,與君相遇頭初白。(韓翃《贈別太常李博士兼寄兩省舊游》)endprint
(19)小院回廊春寂寂,浴鳧飛鷺晚悠悠。(杜甫《涪城縣香積寺官閣》)
(20)護(hù)法護(hù)身惟振錫,石瀨云溪深寂寂。(皇甫曾《錫杖歌,送明楚上人歸佛川》(一作權(quán)德輿詩))
例(18)和例(19)中的“寂寂”居于七言詩上句的第六、七字,例(20)中的“寂寂”居于七言詩下句的第六、七字,后一種情況較少。
以上例句表明,在唐詩中,“寂寂”這種疊字的運用十分靈活,只要符合表達(dá)的需要,它可以出現(xiàn)在五言詩或者七言詩句中的任何位置上。
(二)“寂寂”的平仄音律特點
唐代律詩和絕句的平仄是有規(guī)律的,詩句有很強(qiáng)的節(jié)奏感?!凹偶拧笔秦坡暞B字,出現(xiàn)在格律詩中的上句或者下句時,一般會有符合格律要求的另一平聲疊字與之對應(yīng)。按照平仄規(guī)律分布,可以是上句的仄仄對下句的平平,也可以是上句的平平對下句的仄仄。
“寂寂”居上句的第一、二字中,即仄仄對平平。如:
(21)寂寂聞猿愁,行行見云收。(李白《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
(22)寂寂春將晚,欣欣物自私。(杜甫《江亭》)
(23)寂寂孤鶯啼杏園,寥寥一犬吠桃源。(劉長卿《過鄭山人所居》)
(24)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杜甫《清明二首》)
例(21)~(24)中的“行行”“欣欣”“寥寥”“悠悠”都是平聲疊字,與“寂寂”相對。
“寂寂”居下句的第一、二字中,即平平對仄仄。如:
(25)煢煢孤思逼,寂寂長門夕。(齊浣《相和歌辭·長門怨》)
(26)依依親隴畝,寂寂無鄰里。(儲光羲《田家即事答崔二東皋作四首》)
(27)亭亭孤月照行舟,寂寂長江萬里流。(張祜《雜曲歌辭·胡渭州》)
(28)鏘鏘銅鼓蘆葉深,寂寂瓊筵江水綠。(李嘉祐《夜聞江南人家賽神,因題即事》)
例(25)~(28)中的“煢煢”“依依”“亭亭”“鏘鏘”都是平聲疊字,與“寂寂”相對。
“寂寂”居上句的第三、四字中,即仄仄對平平。如:
(29)雙峰寂寂對春臺,萬竹青青照客杯。(杜甫《又送》)
(30)落花寂寂啼山鳥,楊柳青青渡水人。(王維《寒食汜上作》)
(31)音徽寂寂空成夢,容范朝朝無見時。(錢起《哭辛霽》)
例(29)~(31)中的“青青”“朝朝”都是平聲疊字,與“寂寂”相對。
“寂寂”居下句的第三、四字中,即平平對仄仄。例如:
(32)碧窗紛紛下落花,青樓寂寂空明月。(李白《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fēng)》)
例(32)中的“紛紛”是平聲疊字,與“寂寂”相對。
“寂寂”居上句的第四、五字中,即仄仄對平平。例如:
(33)鳥游溪寂寂,猿嘯嶺娟娟。(宋之問《下桂江龍目灘》)
(34)圓扉長寂寂,疏網(wǎng)尚恢恢。(駱賓王《幽縶書情通簡知己》)
(35)妾無光寂寂,委照影依依。(喬知之《定情篇》)
例(33)~(35)中的“娟娟”“恢恢”“依依”都是平聲疊字,與“寂寂”相對。
“寂寂”居下句的第四、五字中,即平平對仄仄。例如:
(36)蘿木靜蒙蒙,風(fēng)煙深寂寂。(劉長卿《奉陪蕭使君入鮑達(dá)洞尋靈山寺》)
例(36)中的“蒙蒙”是平聲疊字,與“寂寂”相對。
從搜集到的語料來看,“寂寂”居上句第五、六字位置上的仄仄對平平的情況較少。
“寂寂”居下句的第五、六字中,即平平對仄仄。例如:
(37)落花啼鳥紛紛亂,澗戶山窗寂寂閑。(王維《寄崇梵僧》)
例(37)證中的“紛紛”是平聲疊字,與“寂寂”相對。
“寂寂”居上句的第六、七字中,即仄仄對平平。例如:
(38)錦衾瑤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李白《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fēng)》)
(39)小院回廊春寂寂,浴鳧飛鷺晚悠悠。(杜甫《涪城縣香積寺官閣》)
例(38)、(39)中的“盈盈”“悠悠”都是平聲疊字,與“寂寂”相對。
從搜集到的語料來看,“寂寂”居下句第六、七字位置上的平平對仄仄的情況較少。
三、語里意義
邢福義指出,語里是“指隱藏在內(nèi)的不可見的關(guān)系和內(nèi)容”。從語言學(xué)的角度來看,語里意義也就是語法意義,有結(jié)構(gòu)意義、功能意義、范疇意義和情態(tài)意義之分。對“寂寂”的語里意義的考察,我們可以從語義的豐富性、上句和下句中疊字組配關(guān)系的多樣性和句法功能的特定性等三方面入手。
(一)“寂寂”的語義豐富性
“寂寂”在唐詩中出現(xiàn)次數(shù)較多,且在不同詩句中的語義也是不同的,應(yīng)做具體分析。如:
(40)寂寂蒼苔滿,沉沉綠草滋。(嚴(yán)識玄《相和歌辭·班婕妤》)
(41)鳥游溪寂寂,猿嘯嶺娟娟。(宋之問《下桂江龍目灘》)
(42)依依親隴畝,寂寂無鄰里。(儲光羲《田家即事答崔二東皋作四首》)
(43)落花寂寂啼山鳥,楊柳青青渡水人。(王維《寒食汜上作》)
(44)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二首》)
(45)音徽寂寂空成夢,容范朝朝無見時。(錢起《哭辛霽》)
(46)寂寂春將晚,欣欣物自私。(杜甫《江亭》)
“寂寂”在一般辭書中的釋義有三個:一是寂靜、無聲貌;二是孤單、冷落;三是猶悄悄。例(40)中的“寂寂”指妃子孤寂冷落之心境,例(41)中的“寂寂”指寂靜無聲,例(42)中“寂寂”指孤苦無依,例(43)中的“寂寂”指落花紛亂錯雜之貌,例(44)中的“寂寂”指離別的孤單哀傷,例(45)中“寂寂”指樂聲寂寥,例(46)中的“寂寂”猶悄悄,指春將悄然離去??梢姡圃娭携B字“寂寂”的語義豐富,在不同詩歌的不同內(nèi)容和語境中具有的不同意義。endprint
(二)上句和下句中疊字與“寂寂”的組配關(guān)系多樣性
唐詩中的疊字與“寂寂”的組配關(guān)系有同義組配、反義組配、類義組配和其他組配之分,應(yīng)作具體分析。
1.上句和下句中疊字與“寂寂”的同義組配
即唐代五言詩或七言詩的上句或下句中的疊字,語義上與“寂寂”相近或相同。如:
(47)煢煢孤思逼,寂寂長門夕。(齊浣《相和歌辭·長門怨》)
(48)寂寂孤鶯啼杏園,寥寥一犬吠桃源。(劉長卿《過鄭山人所居》)
(49)凄凄動幽幔,寂寂驚寒吹。(韋應(yīng)物《出還》)
例(47)中的“煢煢”形容孤獨無依的樣子,例(48)中的“寥寥”指孤單寂寞,例(49)中的“凄凄”有“悲傷凄涼”之義,這三例中的“寂寂”都有“孤單冷落”之義,語義相近。
2.上句和下句中疊字與“寂寂”的反義組配
即唐代五言詩或七言詩的上句或下句中的疊字,語義上與“寂寂”相反或相對。如:
(50)依依親隴畝,寂寂無鄰里。(儲光羲《田家即事答崔二東皋作四首》)
(51)寂寂蒼苔滿,沉沉綠草滋。(嚴(yán)識玄《相和歌辭·班婕妤》)
(52)鏘鏘銅鼓蘆葉深,寂寂瓊筵江水綠。(李嘉祐《夜聞江南人家賽神,因題即事》)
(53)錦衾瑤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李白《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fēng)》)
例(50)中上句“依依”有留戀不舍之意,下句“寂寂”是孤苦無依之意。例(51)中上句“寂寂”指心境冷落,下句“沉沉”形容草木茂盛。例(52)中上句“鏘鏘”形容鼓聲嘈雜,下句“寂寂”形容寂靜無聲。例(53)中上句“寂寂”形容寂寞苦悶,下句“盈盈”形容美好情緒,語義相對。
3.上句和下句中疊字與“寂寂”的類義組配
即唐代五言詩或七言詩的上句或下句中的疊字,語義上與“寂寂”屬于同一類別。如:
(54)蕭蕭望林夜,寂寂坐中秋。(佚名《雜曲歌辭·陸州歌第二》)
(55)別離花寂寂,南北水悠悠。(劉長卿《湖南使還,留辭辛大夫》)
(56)沉沉水容綠,寂寂流鶯歇。(韋應(yīng)物《月溪與幼遐、君貺同游》)
例(54)中的“蕭蕭”描摹蕭條的秋夜,“寂寂”描摹寂靜之秋景,同屬于狀景類。例(55)中的“寂寂”形容花寄托的哀愁優(yōu)思,“悠悠”形容水寄托的漫漫憂愁,同屬寄情類。例(56)中的“沉沉”形容水深貌,“寂寂”形容黃鶯停止鳴啼時的安靜,都屬于狀物類。
4.上句和下句中疊字與“寂寂”的其他組配
除以上幾種組配關(guān)系外,有的上句和下句中疊字語義上沒有直接或明顯的組配關(guān)系。如:
(57)寂寂聞猿愁,行行見云收。(李白《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
(58)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韋應(yīng)物《夏至避暑北池》)
(59)寂寂夏先晚,泠泠風(fēng)有馀。(杜甫《寄李十四員外布十二韻》)
例(57)中的“寂寂”形容深山的寂靜,“行行”屬于動作類,兩者語義無關(guān)。例(58)中的“寂寂”形容安靜無聲,屬于狀景類,“蒼蒼”形容樹木茂盛之貌,屬于狀物類,二者在語義上不同類。例(59)中的“寂寂”指悄悄的,屬于表時類,“泠泠”形容聲音清越,屬于狀物類,兩者不屬于同類范疇。
(三)“寂寂”的句法功能特定性
“寂寂”作為狀態(tài)形容詞,在詩句中作定語,這是其句法功能的特定性,也是唯一性。沈家煊在分析形容詞的句法功能時,對性質(zhì)形容詞和狀態(tài)形容詞分別作為定語和謂語時的標(biāo)記模式作出具體分析。“寂寂”的三個基本釋義在詩句中都是作為定語成分,在現(xiàn)代漢語中大多數(shù)情況下也是作為定語成分,但二者是有差別的。在詩句中,“寂寂”是無標(biāo)記的,沒有出現(xiàn)“的”這類標(biāo)記詞,后面可以直接連接其他成分,這是由于古代漢語的語法結(jié)構(gòu)決定的;但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有標(biāo)記的,前后成分之間要用“的”這類標(biāo)記詞連接,如“寂寂的樹林”“寂寂的心情”“寂寂的離去”。雖然在具體的詩句中,“寂寂”的含義是豐富多樣的,但基本都是作為定語,這體現(xiàn)了其句法功能是特定作定語成分的特點。
四、語用價值
從《詩經(jīng)》開始,疊字開始作為一種修辭手法在文學(xué)作品中發(fā)揮著特殊的表達(dá)作用。劉勰曾對《詩經(jīng)》中疊字的表達(dá)藝術(shù)做出評述:“詩人感物,聯(lián)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qū)。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zhuǎn);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故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日出之容,漉漉擬雨雪之狀,喈喈逐黃鳥之聲,嚶嚶學(xué)草蟲之韻……”他指出了疊字的音樂美、形象美和語義深化等語用價值。后世的疊字不斷豐富和完善。到了唐代,疊字在唐詩中運用范圍廣,次數(shù)多,類型多樣?!凹偶拧痹谔圃娭械恼Z用價值值得我們探討。
(一)音律和諧,節(jié)奏鮮明
詩歌講究韻律和節(jié)奏,而疊字同時具備雙聲和疊韻的音韻條件,使用疊字能增強(qiáng)詩歌的音律美,使詩歌語言表達(dá)和諧流暢,節(jié)奏鮮明。如:
(60)妾無光寂寂,委照影依依。(喬知之《定情篇》)
(61)凄凄動幽幔,寂寂驚寒吹。(韋應(yīng)物《出還》)
(62)寂寂戶外掩,遲遲春日斜。(獨孤及《傷春懷歸》)
例(60)~(62)中的“依依”“凄凄”“遲遲”與“寂寂”韻母相同或相近,同時在唐詩上下句中出現(xiàn),產(chǎn)生悠揚和諧的音韻美,讀起來瑯瑯上口,節(jié)奏感強(qiáng)。
(二)語言形式對仗工整
詩歌注重形式上的整齊對稱,唐詩中運用疊字,字詞對稱,排列工整,平仄相對,抑揚頓挫,增強(qiáng)了語言的形式美。如:
(63)寂寂江山晚,蒼蒼原野暮。(李百藥《晚渡江津》)
(64)雙峰寂寂對春臺,萬竹青青照客杯。(杜甫《又送》)
(65)鳥游溪寂寂,猿嘯嶺娟娟。(宋之問《下桂江龍目灘》)endprint
(66)落花啼鳥紛紛亂,澗戶山窗寂寂閑。(王維《寄崇梵僧》)
例(63)中的仄聲疊字“寂寂”出現(xiàn)在上句第一、二字位置上,下句中的“蒼蒼”與之對應(yīng),是平聲。且“江山”對“原野”,“晚”對“暮”,對仗工整。例(64)中的“寂寂”與“青青”位置對稱,仄仄對平平,“雙峰”對“萬竹”,“對春臺”對“照客杯”,十分嚴(yán)整。同樣地,例(65)中的“娟娟”和例(66)中的“紛紛”都是平聲疊字,與“寂寂”平仄相對,位置對稱。這些詩句形式上整齊對稱、抑揚錯落,符合格律要求,很好地詮釋了語言的形式美。
(三)深化詩意,更好地描繪意境,表達(dá)情感
“寂寂”在詩歌中描摹事物景色或者表現(xiàn)孤單寂寞的心情時,大多刻畫了寂靜凄涼的意境,抒發(fā)了孤寂憂愁的情感,情景交融,使得詩歌形象更加生動,意蘊(yùn)更加深刻。如:
(67)寂寂訟庭幽,森森戟戶秋。(張繼《會稽秋晚奉呈于太守》)
(68)累累見陳跡,寂寂想雄圖。(張九齡《登荊州城樓》)
(69)盈盈一水隔,寂寂二更初。(岑參《夜過盤石,隔河望永樂,寄閨中,效齊梁體》)
(70)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盧照鄰《長安古意》)
例(67)中的“寂寂”描摹庭院寂靜貌,與后面“森森”相對應(yīng),共同描繪出寂靜的意境。例(68)中的“寂寂”形容靜靜地想象曾經(jīng)荊州的雄偉壯麗,與看到的遺跡相對,以哀景正襯哀情。例(69)中的“寂寂”表現(xiàn)出因思念閨中人而感到落寞的情感。例(70)中的“寂寂”與“寥寥”指當(dāng)年揚子居住的地方十分冷清寂寞,也表現(xiàn)了此刻心境的孤寂。
五、結(jié)語
“寂寂”在唐詩中使用次數(shù)較多,在具體語境中表達(dá)的詞義十分豐富。從“寂寂”這一疊字的使用情況可以感受到整個唐朝詩歌語言藝術(shù)魅力。
自《詩經(jīng)》始,疊字開始運用于歷代文學(xué)作品中,并在后世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疊字的運用和發(fā)展對獨特語言藝術(shù)的形成和現(xiàn)代漢語詞匯的發(fā)展有著重大意義。唐詩中疊字的運用,不僅增強(qiáng)了詩歌的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而且有助于詩歌內(nèi)涵的表達(dá)和詩人情感的抒發(fā),顯示了疊字在語言中的強(qiáng)大生命力。疊字作為漢語藝術(shù)形式之一,運用于各類文學(xué)作品,歷經(jīng)世代而不衰,并將隨著現(xiàn)代社會交際的需要顯示出更加動人的魅力和奇妙的表達(dá)功效。
參考文獻(xiàn):
[1]陳望道.修辭學(xué)發(fā)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劉勰.文心雕龍·物色[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
[3]汪國勝,謝曉明.漢語重疊問題[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9.
[4]邢福義.語法研究中“兩個三角”的驗證[J].華中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1,(5).
[5]馮廣藝,王賽珈.七言近體詩對句中的AA式疊字[J].漢語學(xué)報,2016,(4).
[6]沈家煊.形容詞句法功能的標(biāo)記模式[J].中國語文,1997,(4).
[7]漢語大字典編纂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2版)[Z].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武漢:崇文書局,2010.
(陳紅 湖北武漢 中南民族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 4300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