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雯
之前網(wǎng)上有一個備受爭議的視頻,開篇即問:“如果你在公共場所看到一個六歲的兒童孤身一人,你會怎么做?”拍攝者把小女孩安排進餐廳,先是穿一身干凈漂亮的衣服,客人看到后都忍不住地與其親昵互動;但當小女孩穿著臟臟舊舊的衣服再進入餐廳后,卻被客人冷漠遠離,甚至要求服務員把小女孩領走……
自古以來,社會就有“以貌取人”的說法,似乎“顏值”是附加在自然人身上的一種身份價值。與此對應的是,當今社會似乎更加看重這種外在的表象,因而許多人感慨這是一個“看臉的社會”,甚至一個人的外表會影響人們對其品質(zhì)的判斷。社會心理學的有一個最有力的發(fā)現(xiàn)就是“美即是好”的固定認識模式:與長得不好看的人相比,長得好看的人更能得到別人正面的解讀和對待。
這種情況在相親場所更是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很多人總選擇顏值高的來做未來伴侶,理由是“人活一世,當然要找一個自己看著舒服的 ”。但是,一個人如果外表上沒有值得炫耀的資本,那就代表他完全沒有一點可取之處嗎?
當然,顏值不是一切,它只是視覺上的短暫感受,我們經(jīng)常遇到過這種情況,前一秒還覺得某人漂亮,可他一開口說話,就不那么覺得了,就像有人說:“維納斯之所以千百年來為人們所贊美,乃是因為她從不說話?!?/p>
雖然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被外表所蒙蔽,但是能夠長久打動我們的,還是那些外表以外的道德與品質(zhì),如善良的謙讓、親切的笑容、無私的幫扶……顏即正義嗎?如果是的話,這“顏”也應該是一個人內(nèi)心的顏值、與人為善的顏值、傳遞正能量的顏值。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不管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的風尚怎樣,人總可以憑著自己高貴的品質(zhì),超脫時代和社會,走自己正確的道路。”
一個人只有不囿于外表的追求,才能以明鏡之心體味真正的美;一個社會只有不囿于外界的迷惑,才能指引人們發(fā)現(xiàn)無處不在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