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玲玲
摘 要:縱觀宜興紫砂,現(xiàn)如今可謂是百花齊放。紫砂壺的外型已然不僅僅是簡單的幾何形體,借世間萬物為題材,紫砂藝人發(fā)揮無窮的想象力,利用紫砂泥料的可塑性,加以點、線、面的巧妙結合,構成紫砂壺,更使紫砂壺煥發(fā)光彩。
關鍵詞:紫砂;藝術;造型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1-0053-01
宜興紫砂,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紫砂陶作為一門藝術歷經(jīng)幾百年,幾十代人的智慧勞動,是人類生命和智慧的延續(xù),幾千年智慧的結晶,蘊成了一個絢麗而引人入勝的紫砂世界,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紫砂陶是中國陶藝家族中的后起這秀,它從萌芽之日起,就散發(fā)出泥土的芳香,透露出勃勃的生命力,漸而開放成陶藝園中的一朵奇葩。
如今的紫砂藝術經(jīng)過幾十代紫砂藝人的奉獻,也已趨于成熟,無論是在造型裝飾還是在工藝技術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系列性的理論知識。定義一件完美的紫砂作品,可以從兩方面衡量:一主面,紫砂作為藝術品,應具備形、神、氣、態(tài)四要素。形,即形式美,指作品的外部輪廓:神,即神韻;氣,即氣質,陶藝所蘊涵的和諧色澤美;態(tài),即形態(tài),作品的高低肥瘦剛柔方圓的各種姿態(tài)。另一方面紫砂壺還需滿足其作為茶具的根本特性實用性。如壺體的容量和重量比例適當,壺紫出水流暢,壺把端拿方便舒適,壺蓋四周合縫等等。紫砂壺和一般陶瓷不同,它屬于無釉茶具,采用宜興特有的紫砂泥礦制成生坯然后高溫燒制而成。
由于其成型后燒成的過程中溫度較高,燒結密致,胎質細膩,即不滲漏,更有肉眼難辨的氣也能吸附茶汁,蘊蓄茶味,故老壺,舊壺雖沖白開水也能散發(fā)淡淡茶香。紫砂的特性材質屬性,致使開水沖泡卻不致于燙手,冷熱劇變也不會破裂,而熱天盛茶則逾夜不餿。此外,紫砂壺造型簡練大方,色調淳樸古雅,有著“世間茶具壺為首”之美譽。而《桃溪客語》中書道“陽羨壺自明清始盛,上者與金玉等價”,足可見其名貴。
紫砂陶的迷人魅力,首先在于其天然去雕飾的質地。因材施藝,各行其是,紫砂有著自身的風格。紫砂原料的性質和特征決定了紫砂壺品與之相適應的技術屬性。紫砂材質的特性為發(fā)展成熟的一整套表現(xiàn)壺藝加工的技術方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表現(xiàn)空間。所以采用了各種紫砂原料的紫砂陶產生除變幻無窮、絢麗多彩的色澤,吳現(xiàn)出紅而不嫣、紫而不姹、黃而不嬌、墨而不黑的豐姿,散發(fā)出美的韻味和誘人的魅力。
其次,紫砂的造型也是其魅力所在,紫砂造型千姿百態(tài),自古就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之說,這是歷代紫砂藝人細心觀察和研究社會上各種物象的形態(tài),吸取了中國傳統(tǒng)工藝品的藝術特點,經(jīng)過畢工窮智的艱苦的勞動而創(chuàng)造的。藝人通過多種線和面的變化,構造多變的幾何形體,顯示出紫砂陶古樸典雅、端莊流暢的形象美。(1)圓器:珠圓玉潤、骨肉勻亭、比例諧調、輪廓周正、轉折圓潤、鐫永耐看。(2)方器造型:方中藏圓、線面挺括平正、輪廓線條分明,給人以干凈利落、明快挺秀之感。(3)花貨造型:不僅形象生動、構圖簡潔,而且巧妙地利用紫砂泥料的天然色澤來增強器皿的裝飾效果。(4)筋紡器造型:紋理清晰流暢、口蓋準縫嚴密、是藝術和技術的高度統(tǒng)一 。紫砂造型還博采眾長,融古鑄今,廣泛借鑒表銅器、玉器、木雕、漆器、石刻等多種工藝品的表現(xiàn)手法,融合作者熾熱的思想情感和審美情趣,來豐富紫砂造型藝術的寶庫。
紫砂造型有造型的神態(tài),紫砂壺形制取裁確定以后,以工藝藝術的手法表現(xiàn)神態(tài),其中一個是采用寫實的手法來表現(xiàn),一個是以變化的方法來處理。寫實則力求形象逼真,變化經(jīng)藝術手法的處置表現(xiàn)在似與不似之間給人以濃郁的回味,或給人有動與靜的感受。
另外,一個造型還有一個造型的氣度,作品的氣度,亦包含著作者個性的表現(xiàn)和作者風格的體現(xiàn)、氣質的體現(xiàn),有的壺造型清秀飄逸,有的古樸敦厚,有的輕快明朗,有的粗獷簡雅,有的對造型氣度的欣賞干脆擬人化,溫潤如君子,豪邁如丈夫,風流如詞客,麗嫻如佳人,葆光如隱士,瀟灑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樸訥如仁人,飄逸如神仙子,廉潔如高士,脫塵如衲子??v觀造型的型、氣,構成造型美,給人以先入為主的選擇。
紫砂在長久的藝術磨練中,所形成的美學修養(yǎng),感染著在現(xiàn)代社會中緊張生活和工作的人們,以傳統(tǒng)樸實的精神,來彌補他們內心的空虛感,傳遞著中國文化的力量。
此外,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性,又使得紫砂藝術在自己的發(fā)展和演變中,既有一以貫之的脈絡,又有多姿多彩的風貌。例如在紫砂的刻繪手法上,除了一般的書法和繪畫的運用,戰(zhàn)國時期的蝌蚪文、梅花篆;漢代漆器上的鳳形、唐代的寶相花紋這些更深層的文化元素也逐漸被挖掘、融合到紫砂的創(chuàng)作中來了,以不同時期的審美形象反映著不同時期的文化內涵,以其多樣而又統(tǒng)一的格調,顯示出獨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傳統(tǒng)和民族精神。
參考文獻:
[1]高英姿.紫砂名陶典籍.宜興紫砂藝術文化叢書[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00.
[2]周高起.陽羨茗壺系[M].北京:中華書局,2012.
[3]何葉.略論鑒賞紫砂經(jīng)典名作的作用[J].江蘇陶瓷,2000(04)
[4]曲延波.中國明清紫砂壺藝鑒賞[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