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靜
摘 要: 本文首先通過 “淚點”一詞的詞義演變揭示出詞素“點”發(fā)生了明顯變化的語言事實,其次對“點”的虛化路徑進行剖析,指出由于受到外來詞的影響,“點”不僅可以表示某個地方,而且可以作為表示某種程度的標志。同時,指出框架模式是“表示某種程度的標志”的類詞綴化的動因機制。
關(guān)鍵詞: 點 類后綴 框架語義學(xué)
一、“淚點”中的“點”
在現(xiàn)代漢語中,“淚點”是一個十分常見的語詞。例如:
(1)胭脂淚,相留醉,像美人一樣的花,帶著她的胭脂上的淚點,她流淚,為她喝一杯酒。
(2)《失戀33天》不只是一部療效顯著的治愈系電影,更是一部戀愛指南,一部愛情教育片,一部愛情紅寶書。因為口碑出眾,人們紛紛涌入影院,尋找笑點和淚點,笑了,也哭了。
(3)其實,小寶淚點低,平時遇著不順心的事,一下子就大哭起來,我們一直在鼓勵她遇事要堅強呢。
然而,《現(xiàn)代漢語詞典》并未收錄這個在生活中如此常見的詞語。根據(jù)《漢語大詞典》中對“淚點”的解釋,淚點即淚珠,并舉如下兩例:
(4)唐·杜甫《得廣州張判官叔卿書使還以詩代意》:“卻寄雙愁眼,相思淚點懸?!?/p>
(5)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一折:“多管擱著筆尖兒未寫早淚先流,寄來的書淚點兒兀自有?!倍霹i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低下頭,黃豆大的淚點,滴在鋪蓋卷上?!?/p>
可見,《漢語大詞典》中收錄的“淚點”是例(1)中的“淚點”。然而,例(2)、(3)中的“淚點”顯然不能同例(1)作同一個意思講。
二、“點”的詞匯意義的虛化路徑
在現(xiàn)代漢語中,“點”的詞匯意義逐漸虛化,趨于比較抽象、概括的意義。《說文解字》曰:“點,小黑也,”《爾雅·釋器》曰:“滅謂之點?!笨梢姡包c”的本義是表示十分具體的事物或動作。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點”有這樣一條釋義:名詞,可表示“一定的地點或程度的標志”,隨后所舉用例有“起點”、“終點”、“冰點”、“沸點”等,這說明了“點”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某種附加意義,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發(fā)生了語義虛化。對詞語“起點”的考察將有力地證明這一點。收錄“起點”的《漢語大詞典》對其有三條解釋:1.謂點兵出發(fā);2.開始;3.開始的地方或時間。在所舉用例中,最早表示“點兵出發(fā)”之意的:
《水滸傳》第五八回:“桃花山李忠、周通得了消息,便帶本山人馬,盡數(shù)起點,只留三五十個小嘍啰看守寨柵?!?/p>
所舉用例中的“起點”是一個聯(lián)合結(jié)構(gòu)的短語,“起”與“點”均表示具體動作。為了區(qū)別,我們將第一個義項稱為“起點■”,后兩個義項依次稱為“起點■”、“起點■”。《漢語大詞典》中為“起點■”所舉的用例為:
《孽?;ā返诙呕兀骸班嵆晒α⒌拿孛軙纾鹣冉凶觥斓貢?,后來分做兩派,一派叫做‘三合會,起點于福建,盛行于廣東,而膨脹于暹羅、新加坡、新舊金山檀島;一派叫做‘哥老會,起點于湖南,而蔓延于長江上下游。”
《冷眼觀》第二六回:“可惜我不能將他兩人中喊一個來親口問問,究竟是若何起點,若何結(jié)局。”
“起點”在第一例中與“盛行(廣泛流行義)”、“膨脹(擴大義)”、“蔓延(擴展義)”相對應(yīng),在第二例中與“結(jié)局(收場義)”相對應(yīng),由“點兵出發(fā)”虛化為“出發(fā)開始”,此時的“起點”不再是一個短語而是一個詞語,用來表示事物發(fā)展狀態(tài)。
《漢語大詞典》為“起點■”所舉的用例為:
茅盾《脫險雜記·歸途雜拾》:“逃難的人們以及疏散的貨物都以觀音閣為安全起點,若過觀音閣,便沒有事了?!?/p>
陶菊隱《袁世凱演義》第十三回:“這個問題反映非同盟會議員反對同盟會的領(lǐng)導(dǎo),以武昌起義為民主革命的起點,否定同盟會在武昌起義前領(lǐng)導(dǎo)多次革命的功績?!?/p>
毛澤東《南京政府向何處去?》:“如果這個政府是有最低限度的誠意,就應(yīng)當以處理南京慘案為起點?!?/p>
在此處所舉的用例中,“起點”表示“開始的地方或時間”,“起”表示開始,“點”分別指具體位置“觀音閣”和具體事件“武昌起義”、“處理南京慘案”??梢姡@里的“點”已經(jīng)不再是動詞“點兵”之意了。
因此,此處的“點”屬于類后綴的“點”,“起點■”源自于日語“起點”,屬于借形詞。根據(jù)王文琦(2012)的考察①,“終點”也是一個外來詞,隨著1900年的《東游日記》進入漢語,漢字借形為“終點”。
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同是作為表示“一定的地點或程度的標志”的義項下所舉的詞語“冰點”、“沸點”,其中的詞素“點”也是抽象的、無形的,只不過它們的來源有所不同?!氨c”與“沸點”分別來源于英語“freezing point”和“boiling point”,此時“點”對應(yīng)的是英語“point”。除“冰點”和“沸點”之外,在漢語中“freezing point”和“boiling point”還可以譯為“初度”、“零度”和“沸界”、“沸度”等形式?!捌瘘c■”和“終點”屬于借形詞,“冰點”、“沸點”屬于意譯詞。
為了區(qū)別,我們將“起點■”、“終點”中的“點”標記為“點■”,表示某個地方,將“冰點”、“沸點”中的“點”標記為“點■”,表示某種程度的標志。相比較而言,“點■”的虛化程度明顯高于“點■”。
據(jù)此,我們可以理清楚現(xiàn)代漢語中類詞綴的“點”的兩條虛化路徑為:
日語借形詞:起點、終點→表示某個地方
英語意譯詞:沸點、冰點→表示某種程度的標志
三、不同虛化路徑而來的“點”的構(gòu)詞能力
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不同虛化路徑而來的“點”都有很強的構(gòu)詞能力,因此使用中常常會造成一詞多義現(xiàn)象,如文章開篇所舉的“淚點”一詞即如此。這個時候我們回顧例(2)、(3),可以很清楚地認識到,例(2)“尋找淚點”,表示“尋找令人流淚的地方”,即“點■”;例(3)“淚點低”,表示“達到流淚這一狀態(tài)容易”,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