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祥
摘要:本文旨在論述發(fā)展西部教育的關鍵在老師,根本在老師。老師應不斷的反省自己,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積極、深入探索教育教學的內在機制——放手!讓學生不斷研究、不斷探索,與學生共同學習,與學生共同進步,以打造西部教育的美好未來。
關鍵詞:西部教育;教師
西部教育的希望和未來在基礎教育,這是十三個中西部省份每一個人必須隨時牢牢記住的!西部教育的希望和未來在教師,這是十三個中西部省份每一個人必須隨時牢牢記住的!沒有西部教育的重大變革,就無法談西部教育的成功與希望。然而,沒有一次變革不經(jīng)歷陣痛的,但是,正如陜西省長婁勤儉先生所云,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同樣,如同今日的脫貧攻堅,只許成功!
一、西部教育的未來和希望在教師
我們的希望,首先在于打造一支學術過硬、樂于奉獻的教師隊伍。這便是我們西部教育的希望所在了。陶行知先生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啟功先生如是說: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不必諱疾忌醫(yī),我們西部要做到這一點,還須有相當長期的共同努力。盧梭說: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學生以任何東西。只有我們能為人師表了,我們才能身心都許身教育;只有我們都許身教育了,我們才能確認我們自己的價值和目標以及從教的樂趣!改變一個人,塑造一個人,便是教師的魅力所在,價值所在。但是,當我們不能夠癡迷于學習和讀書,當我們還沒有較為通透的了解自己的工作對學生和未來的意義時,當我們的心和學生一起躁動時,我們又豈能引領學生走進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的積累、沉淀與智慧?我們又豈能帶動學生走進科技文明的火光、榮耀與殿堂?只有我們先對學問與人生智慧與歷史智慧崇拜與癡迷,學生才可能寧靜與傾聽。今天的常話是這樣講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圣人孔子則說,達己達人,立己立人。教育是一種影響,是一種感情與理智的溝通與共鳴。
我們的責任在于夯實自己,充實自己,永遠學習,不斷的進步與進取。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這種從教體驗,古今是沒有差別的。我們沒有可以的時候,我們只有永遠在檢討自己,反省自己,才能提高自己,才有可能成為合格的教師。物質上,可以少一些;精神上,知識上,學習上,在三尺天地之間,我們不應該是萎縮的,我們不應該是退縮的,我們應如昭君出塞,光明漢宮。只有我們教師的形象高大至上,在四十分鐘的教室里熠熠生輝,我們教育的振興才可以由此起步而揚帆遠行了。
二、我們能把公道和公平還給學生嗎?
直白地講,現(xiàn)在,我們的教育與教師該還學生一個公道了,該還學生一個公平了。我們不得不能承認,我們某種程度上桎梏了學生的思維,我們某種程度上縮小了學生思想和思維上的天地。愛因斯坦的話每個人都知道,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孔子則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違背學習的規(guī)律,必然造成嚴重的后果。
課堂,本是學生自己的家園,雖然也是教師的,但首先是學生的。我們和我們的課堂尊重了學生多少?從初一至初三,從高一到高三,表面上說,精講多練,但是,做到了嗎?什么原因讓生動活潑的語文和本來充滿無限生機的語文蛻變成了考試的工具!
我們大家都該反省了!
錢夢龍先生早已說得太清楚了:教是為了不教。二OO九年,我們二中一行六人,有幸在桂林聆聽了魏書生老師的講學。我覺得,對魏老師,要去仔細研究他是怎樣評價和看待學生的。一位江蘇轉學到威寧二中來的初一女生,她說,那邊的課堂是老師聽學生講,我們在學習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時,學生提了四個問題:
(一)為什么憂郁的日子須要鎮(zhèn)靜?
(二)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這是為什么?
(三)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對這句詩該怎樣理解?
(四)題目是什么意思?
這最后一個問題,就是從江蘇轉過來的那位初一的女同學提的。
問題交流完之后,我在教室里跟這位女生說,既然生活總有不如意的,那么,題目為什么要用假如這個詞?第二天,她說,老師,我想出了三點。我說,你講。她說……第三,生活也有美好的時候。我說,前面兩點,很重要,第三點,很關鍵。
一九九四年,我放手把主席的《紀念白求恩》一文交給學生閱讀和思考,結果,他們的學習與思考超乎想象的到位。我記得,當時城里的初中統(tǒng)考統(tǒng)評,他們拿了一個第一。魏老師說,課堂是學生的,我們是管理者而已,事實上,魏老師大概只是一個給力的旁觀者罷了,他不是也讓學生參與管理和自我管理嗎?
學生肯定能學習,學生肯定能管理并在我們的保駕護航之下慢慢成長起來。我想,淡化自己,學生才能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這不是今日課改的主張嗎?大概由于習慣的力量,也由于其它原因,我想,我們教師是愿意在課堂的陣地上展示自己的口才和風彩的。很可能由于擔心不講學生懂不了,結果,學生由于長期不動腦不動手真成了只會聽和記的木人,時間一長,自然真的不行了。大家知道,大腦是遵循用進廢退原理,且跟年齡沒有多大的關系。
有時候,到了初三或高三畢業(yè)之際,再找些資料試卷考考講講做做,結果,與語文學習之道是一行白鷺上青天,越飛越遠了?;蛟S有人考一百多分,但是,你卻只塑造了一部機器。
教育呼喚靈魂,教育呼喚熱愛,教育呼喚學習的樂趣與真諦,教育只呼喚自我學習、自我強大、自我進步,思想自我升華,人格自我豐富。什么時候學生基本懂得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道理,自強自律,自尊自愛,那幾本教材又算什么呢?我們要培養(yǎng)的只不過是他們刻苦學習的精神與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罷了。
我們只需給他們土壤和希望的種子,適量的陽光與雨露,此外,所有的一切,都應讓他們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肯定,自我成熟。
鼓勵他們閱讀,多讀,才是我們的責任,鼓勵他們熟讀成誦,才是我們的指示,鼓勵和培養(yǎng)他們字斟句酌,如朱光潛先生所說的那樣,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嚴謹。
有一次,跟一些老師聊,我說,能不寫錯別字,何愁語文學不好!不少老師同意這個想法。我這一代人的語文老師,是講段意和中心思想的一代,那是以前了,雖然這個也很重要。
多讀書,寫好字,經(jīng)常積累。尊重教育的規(guī)律自身,對教育自身民主而科學,是魏書生老師的行為,更是孔子早年的主張。
總而言之,西部教育的希望,既在教師的自我強大,更在我們用怎樣的方式與態(tài)度培養(yǎng)我們未來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