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一群孩子在一位長者的帶領下,來到一座山腳下野餐。突然,長者發(fā)現(xiàn)了一只大螞蚱從腳下飛起。他瞅準了螞蚱落下的地方,急步追去。這時,幾個孩子也來圍殲。長者吩咐道:“你們別追!你們的任務是當“雷達”,用眼睛搜索目標!”于是,一場“螞蚱殲滅戰(zhàn)”拉開帷幕。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螞蚱最終被生擒,歡樂的笑聲在山谷中回蕩。
這位長者名叫于永正,孩子們正是他的學生。每當讀到于老師在書中所寫的這段文字時,那師生其樂融融的情景就會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我想,當于老師的學生一定是快樂而幸福的。在同事和學生的眼里,于老師充滿了孩子氣,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孩子王”。于老師自己說:“小學老師最好‘沒長大?!疀]長大,就是童心未泯。教了幾十年的書,我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把自己教成孩子”,多么簡單而又深刻的話語!細細想來,我們苦苦探尋的教育真諦不就是‘把自己教成孩子,與孩子相似嗎?當你真正把自己變成了孩子,走進了孩子的內心,孩子怎能不向你敞開心扉?還有什么教育難題不能迎刃而解呢?
可是,在這個物欲橫流、功利浮躁的社會,我們似乎離“孩子”越來越遠了。為了片面追求結果,我們變得心情浮躁、心胸如豆;面對學生的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缺乏等待的耐心、適度的寬容,聽不見學生真情的呼喚,心靈的吶喊。我們總是在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總是用大人的標尺衡量孩子,總是讓學生這雙“腳”去適應教育這雙“鞋”……
“把自己教成孩子”,需要我們走近兒童、傾聽兒童,做兒童的“知音”?!皟和皇巧形撮L大的孩子”,兒童有獨特的內心世界,有特殊的內在需求。我們只有順應兒童的發(fā)展需要,遵循兒童的成長規(guī)律,走進他們的心靈,把自己變成兒童,才能真正促進生命的成長。陶行知先生有句話說得好:“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其實,把自己變成孩子,說到底,就是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教育問題,就是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與學生交往時,不妨多一些“孩子氣”,與學生“打成一片”,讓學生愿意接近你;教學設計時,學會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解讀教材、設計教學,讓學生少走彎路;課堂上,努力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引領學生從最近的原點走向最遠的終點。學生犯錯誤時,多一些理解和體諒;學生遇到困難時,送去最溫暖的話語……
“把自己教成孩子”,不僅是一種教育哲學,更是每一位教師應該努力追求的教育境界。當我們的生命真正與孩子交融在一起的時候,那一定是最幸福的時刻。
(劉輝,邳州市運平路小學,221300)
責任編輯:顏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