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笑一??
北宋人宋祁寫過一首《玉樓春·春景》?!坝駱谴骸笔窃~牌名,“春景”是這首詞的標(biāo)題,可見這首詞是專門描寫春色的。詞是這樣寫的:
東城漸覺風(fēng)光好??e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蠍矍Ы疠p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這首詞寫的是詞人春天出游的情景。第一句“東城漸覺風(fēng)光好”,詞人或者是坐著馬車,或者是騎著馬,在春天里,向城郊外慢慢地走,游春。越往城東走,他就覺得風(fēng)光越來越好。顯然,詞人此時和大自然的距離越來越近,從繁華的都市向大自然逐漸靠近,一步一步地走去。這時,四周的風(fēng)光越來越美?!翱e皺波紋迎客棹”一句中的“縠皺”,是指有褶皺的薄紗。在這首詞中,“縠皺波紋”是比喻水波,因為水波在微風(fēng)的吹動之下,波紋非常細(xì),所以與薄紗非常類似?!坝丸敝械摹拌弊衷复瑯?,即劃船的槳,但這里是用船槳來代指船。第二句的意思是說,在微風(fēng)吹拂的湖面或者河面之上,小船已經(jīng)等在那里,準(zhǔn)備迎接游春的客人,也就是作者。第三句“綠楊煙外曉寒輕”,顯然這里描寫的是清晨春天的景色。“綠楊煙外”中“綠楊”就是柳樹,微風(fēng)吹拂下的細(xì)細(xì)的柳條,比喻成像一塵輕煙,朦朦朧朧的。拂曉時分,稍微有一點寒意,但是這個寒意并不非常濃重,是很輕微的。所以“綠楊煙外曉寒輕”,描寫的是身體有一點微冷的感覺,描寫得非常細(xì)膩。與“曉寒輕”相對的,就是接下來的這句“紅杏枝頭春意鬧”,這句話是非常著名的,形容春天盛開的、紅色的杏花。“鬧”字用得非常巧妙,圍繞著這個字,古人之間還引發(fā)過一陣爭議,大家都有不同的評價,稍后會細(xì)說。
詞的下片說“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意思是人生忙碌,忙于對功名利祿的追求,官場生活十分忙碌瑣碎,歡娛的時光非常少。這一點古人和今人差不多,我們有時忙于工作,就忽略了娛樂,身心都非常疲憊。那時的宋祁也是如此,他的官做得很大,官至工部尚書。接下來他說“肯愛千金輕一笑”,宋祁其實在說大家不要吝惜千金,還是片刻的歡娛更值錢,比金錢更珍貴,更加重視一種歡樂、自由的感覺。最后兩句“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是很好的比喻?!靶标枴碑?dāng)然是指黃昏時分,宋祁手持著酒杯,勸斜陽慢慢落山,把最后的光輝留在花叢中間,照耀著那些花朵。實際上這里表達(dá)了詞人珍惜春天的一種感情,即“惜春”。因為斜陽在花卉上多照耀一會兒,詞人也就可以將春色多欣賞一會兒。這里用的是擬人的手法,表達(dá)了詞人的惜春之意。所以整首詞實際上是從清晨寫到了黃昏:向城東出發(fā),賞春、坐船,然后一直寫到紅杏、綠楊,最后寫到勸斜陽晚一點落下山去,在花叢中間多照耀一會兒,讓詞人多欣賞一會兒春景。
作者宋祁官至工部尚書,他和北宋著名文人歐陽修一起編過《新唐書》。當(dāng)時“紅杏枝頭春意鬧”這句寫杏花的句子非常有名,何以見得?有一個故事:當(dāng)時有一位詞人名叫張先,他做過一個小官——尚書都官郎中,他寫過最有名的一句叫“云破月來花弄影”。宋祁官職要比張先大得多,一次他聽聞張先作得“云破月來花弄影”這樣的好句,便想去拜訪張先,盡管他的官職要比郎中高。拜訪張先的時候,手下人說道:“尚書欲見‘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乎?”意思即宋祁你是想見寫出“云破月來花弄影”這樣一句好句的尚書都官郎中嗎?這句話被屏風(fēng)后的張先聽見了,他一下子就猜出了來訪者,便說:“得非‘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焉?”意思是來拜訪我的不就是那位寫出“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宋尚書嗎?于是,張先便大方地出來,賓主置酒盡歡。這說明“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在當(dāng)時已和宋祁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便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這樣一種稱謂,此為宋祁專屬,正如“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也是張先的專屬稱號,用今天的話來說,這就是張先的IP。兩個人都非常著名,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
對于宋祁的這句“紅杏枝頭春意鬧”,古人有兩種不同的評價。比如清代著名的文人李漁,他寫過很多有名的戲曲和小說。李漁表示這句話很難理解,關(guān)鍵在于其中的“鬧”字一般是寫爭斗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爭斗,發(fā)出聲音。李漁還說只有桃李(桃花和李花)有“爭春”,從未聽過“紅杏”有“鬧春”一說。如果形容紅杏可以用“鬧”字,那么類似“吵”“斗”“打”這些非常激烈的字都可以用了。李漁的意思是,用“吵”“斗”“打”這些粗俗又激烈的字來形容花是不成體統(tǒng)的。但是,也有人不以為然。有一個名叫方中通的人說:“非一‘鬧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紅耳?!彼鋵嵤欠瘩g了李漁的說法。他說不是“鬧”字就不能形容出杏花那一種紅的感覺,那種色彩的表現(xiàn),非得用一個“鬧”字不可。還有古人說:“一‘鬧字卓絕千古。”這個評價非常高。曾作《人間詞話》的國學(xué)大師王國維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边@首詞的境界就是憑著一個“鬧”字而出,“鬧”字一出,境界便出。顯然這是兩種針鋒相對的意見。這個“鬧”字究竟用得好不好?今天,“紅杏枝頭春意鬧”已經(jīng)成為名句,但是用“鬧”字形容花朵的顏色,的確并不太常見。這其中的道理,錢鐘書先生有一個很好的解釋。錢先生曾寫過一篇文章名《通感》,在文章里,錢先生說,這一個“鬧”字是把事物無聲的狀態(tài),說成好像有聲音的波動,仿佛在視覺里獲得了聽覺的感受。所以這個“鬧”字在錢先生看來,主要是形容杏花之繁盛,而非形容杏花的紅色,即杏花開得非常繁茂,花朵開得非常富麗。本來這繁茂富麗的杏花是我們眼睛里看到的,是一種視覺形象。但因為宋祁用了本來是形容聲音的一個“鬧”字,去形容一種繁花似錦的形象,使得我們在視覺里有了聽覺的感受,這在錢先生看來是使用了通感——一種修辭手法。所以錢先生在《通感》這篇文章的一開頭,就以宋祁的這句名句為例。另一位研究宋詞的大師,也是《全宋詞》的編者唐圭璋先生,他也表示這個“鬧”字主要表示花繁之神,紅色的杏花,花朵非常繁茂,與錢水瓶從來不缺。晚上睡覺前,先燒一大水壺開水,灌滿五六個鹽水瓶,每個被窩里放一個,到洗完腳睡覺的時候,鹽水瓶已經(jīng)焐熱了附近的一片,然后用腳不斷地將鹽水瓶往被窩其他地方趕,不多時,整個被窩就暖和起來了。鹽水瓶的瓶蓋是塑料的,時間長了容易氧化漏水,一旦那樣可就麻煩了。有一次,弟弟的鹽水瓶就發(fā)生了這樣的事,結(jié)果他睡得太沉,早上醒來,發(fā)現(xiàn)被窩濕漉漉的,像是尿了床,我們大家都笑話他,搞得他真是有口說不清!
現(xiàn)在市場上有很多暖手袋,小巧又可愛,可我們小時候沒有這個。有的同學(xué)家里窮,連手套都沒有,手凍得跟爛蘿卜似的。農(nóng)村的學(xué)校很簡陋,窗戶都是破的,用塑料紙臨時糊上,冷風(fēng)吹進(jìn)來,教室里跟冰窖一樣。我們班幾個調(diào)皮的男孩子想了個主意,他們找來一些樹枝,趁課間休息在教室點著,往火堆里放一些小磚頭。不一會兒,磚頭被烤得熱熱的,然后大家你一個我一個抱在手里,也顧不得臟了,不過這樣常常把教室熏得烏煙瘴氣,我們少不得挨老師罵。
這樣的季節(jié)里,女孩子是閑不住的,跳繩、踢毽子、扔沙包,下了課,一個個像快樂的小雞蹦個不停。上課了,你看吧,每個人喘著氣,臉上都是紅嘟嘟的,如小蘋果一般。雖然只有短短十分鐘,但她們的手腳已經(jīng)在運動中補充了熱量。
為了取暖,我們可以想很多主意。但有些時候,不得不直接面對嚴(yán)寒,沒有辦法回避。比如洗衣服,我們家人多,一個星期里里外外能有一大盆臟衣服,用熱水洗干凈后,就必須到水塘里漂洗。我常常提著滿滿一籃子衣服,蹲在結(jié)冰的水塘邊,手凍得伸不直,通紅的,連擰的力氣也沒有,有時候早上去,要洗到中午吃飯。回到家,洗好的衣服已經(jīng)結(jié)了冰,硬得和鍋巴一樣了。
冬天也有好處,化冰的時候,屋檐上就會綴滿流蘇一樣的冰凌,我們叫冰溜子。用竹
竿敲下來,你一根,我一根,咬一口在嘴里嘎嘣嘎嘣嚼著,過足了吃冰棍的癮。有時候,我們會挖出地窖里的山芋,放在煤爐下面烤著吃。山芋紅心最好,烤出來稀糊糊的,又黃又甜。白心的淀粉多,吃了很容易被噎著,那就等著打嗝吧。
冬天,每個人都是圓滾滾的,棉衣棉褲裹在身上,又臃腫又難看。于是,女孩子常常盼望著冬天趕緊過去,早早換上輕巧好看的春衣。冬天來了,春天便不再遙遠(yuǎn)。不知不覺中,河邊的柳樹已經(jīng)冒出了鵝黃的芽兒啦!
(鞏孺萍,著名兒童詩人,江蘇電視臺教育頻道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