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驪 劉莉 涂瑩亮 王少龍
摘 要 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黨員教育培養(yǎng),提升該群體的影響力與示范性是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中心工作。因此,首先需要厘清大學生黨員影響力的概念、特征和構成,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加強大學生黨員影響力的具體對策,從而構建大學生黨員影響力培養(yǎng)模式,真正讓大學生黨員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 大學生黨員 影響力 培養(yǎng)模式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7.031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College Party Members' Influenc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SHEN Li, LIU Li, TU Yingliang, WANG Shaolo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Shanghai 200090)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Party member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enhancing their influence and demonstration are the central tasks facing the Party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fore, the first need to clarify concepts,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f the party member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influence of Party members of college students, so as to construct the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influence training mode, make student party members play a role.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influence; training mode
大學生黨員是大學生中的先進分子,是黨的新鮮血液,是黨新生骨干力量的重要來源。大學生黨員只有從政治、學習、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發(fā)揮好先鋒模范作用,才能在同學中樹立起大學生黨員的良好形象,影響并團結廣大同學共同進步,以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因此,構建符合時代要求、適應學生發(fā)展的影響力培養(yǎng)模式,是高校學生黨建的重要工作。
但是,目前在大學生黨員中普遍存在影響力較弱的現(xiàn)象,因此我們首先需要厘清大學生黨員影響力的概念、特征和構成,找到影響力日益薄弱的原因,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加強大學生黨員影響力的具體對策。
1 大學生黨員影響力的概念
影響力是指人與人交往過程中,改變他人思想和行動的能力。一般來說,影響力主要分為權力性影響和非權力性影響。權力性影響力一般是通過外推力的方式發(fā)揮其作用,是由法律、職位、習慣和武力等因素構成的,因此它對人的影響帶有強迫性和不可抗拒性。對于大學生黨員而言,因為主要的身份還是學生,即便是作為學生組織干部或作為教師選拔的助手等領導職務也很少會被認為具有這種類型的影響力。
與權力性影響力相反的被稱為非權力性影響力,一般是通過自然性的方式發(fā)揮其作用,它主要來源于大學生黨員自身的人格魅力,是基于學生黨員個人的品格、才能、知識、情感因素而產生的先鋒模范作用,因此能比權力性影響力發(fā)揮更深遠、更持久的作用。因此,高校在進行大學生黨員影響力培養(yǎng)上主要著重于非權力性影響力上。
影響力天然帶有著征服的意味,它表明了一種采取各種勸說、說服甚至是強迫的行動來影響他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傾向。但是大學生黨員與其他同學有著共同的生活環(huán)境和心理情感,因此這種影響是和諧自然的,其他同學自覺而主動地接受黨員同學感染,無形中被征服。而一旦受到影響,其效果是持久的、廣泛的,并且能夠在實踐中逐漸加深和鞏固。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影響力的效果更多地取決于學生黨員個人的素質,這樣就有了影響力的高低,學生黨員綜合素質高影響力就大,反之就小。既然如此,影響力就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如果大學生黨員能夠不斷提升自我,增強人格魅力,積極投身到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中去,那么其影響力就會更強。
2 大學生黨員影響力的現(xiàn)狀
通過大學生黨員日常表現(xiàn)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黨員能夠在政治、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發(fā)揮出榜樣作用,對周圍同學有著積極的影響,帶動大家一起進步。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大學生黨員中存在部分同學服務意識不強、態(tài)度信念不堅定、組織紀律較差,妨礙了大學生黨員影響力的發(fā)揮,距離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有一定的差距。
這一現(xiàn)狀的造成既有外部環(huán)境的因素,當然也有黨員自身的因素。從外部環(huán)境來看,我們目前正處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攻堅階段,國內外都面臨著新形勢。經濟全球化使得西方思潮在我國不斷滲透和傳播,將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不良風氣也帶入了我們校園之中,對大學生黨員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腐蝕作用,嚴重的甚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產生了沖突。同時經濟體制的變革,社會結構的變動,利益格局的調整,對于大學生黨員的思想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影響,從而造成個別黨員政治敏銳性不強、黨性修養(yǎng)不足。
除此之外,大學生黨員自身和高校黨員培養(yǎng)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疏漏。例如,大學生黨員的主體性意識欠缺,這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黨建工作和黨員培養(yǎng)中,沒有把大學生黨員當成主體來看待,更多的是聽指示、做任務,導致沒有與大學生黨員影響力發(fā)揮相匹配的外部機制;另一方面是大學生黨員自己沒有樹立主人翁的意識,沒有積極地參與黨員活動,沒有踴躍地出謀劃策,而是把自己放在了被領導的位置,自然而然也就發(fā)揮不出很好的影響力了。此外,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打鐵還需自身硬”,而我們學生黨員自身先進性不夠,對不良風氣不加以制止,對弱勢群體不加以幫助,自然得不到其他同學的崇敬和信服,也就談不上示范性和影響力了。最后,當然還有高校對于學生黨員管理的不足,主要的一點是在于對大學生黨員的培養(yǎng)和考評,很多高校都非??粗攸h員發(fā)展入黨前的表現(xiàn),但是有時卻忽視了成為黨員之后的培養(yǎng),在民主評議、民主考核上缺乏量化、科學的指標,對學生黨員的監(jiān)督管理弱化也會導致影響力發(fā)揮不足。endprint
3 大學生黨員影響力的培養(yǎng)
基于以上討論,尤其是大學生黨員影響力不足的原因,我們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培養(yǎng)模式并開展實踐,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展開:
3.1 培養(yǎng)黨員主體意識
既然大學生黨員的主體意識存在欠缺,那我們就有必要針對性地培養(yǎng)黨員主體意識。主要也是圍繞兩個方面來開展:一方面是充分發(fā)揮大學生黨員的主體作用,在黨員培養(yǎng)中讓學生黨員們有更多展現(xiàn)身手的機會,讓學生黨員實際參與到黨內事務和黨的管理活動中去,例如鼓勵學生黨支部書記參加“微黨課”比賽,鼓勵學生支部成員策劃開展多樣的組織生活,鼓勵學生黨員培養(yǎng)和考察入黨積極分子等,通過這些實際工作鍛煉培養(yǎng)學生黨員的工作能力,也增強了他們的原則意識和責任意識,從而更好地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
另一方面是加強大學生黨員的政治理論學習,讓他們充分意識到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從而進一步明確自己的身份。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有關具體要求,以學黨章黨規(guī)、學系列講話為重點,通過制定學生黨支部理論學習安排、充實指導性讀書目錄,以“主講主問”、交流研討等方式引導學生黨支部認真學習理論知識;通過組織黨員撰寫讀書筆記、交流讀書體會等方式,并充分利用學校既有的學習培訓載體和主題講座、報告會等資源作為黨員教育培訓的組成部分,通過學習使學生黨員對黨的事業(yè)自覺認同、自覺參與并自覺奮斗,對自身作為黨員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有更清醒的認識。
3.2 提供發(fā)展鍛煉平臺
影響力不是空洞抽象的,不論是影響者還是被影響者都是在實踐中逐漸產生作用的,這需要一定的過程和環(huán)境。這就意味著,高校進行大學生黨員影響力培養(yǎng)時需要為他們提供發(fā)展鍛煉的平臺,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黨員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同時也為學生黨員影響他人提供渠道和環(huán)境,因為只有與其他同學接觸過程中,學生黨員憑借其優(yōu)異成績和模范作用才能逐漸得到接受和認可。
那么如何實現(xiàn)“發(fā)展一個黨員,帶動一批學生”這樣的效果呢?這就要求高校努力開辟新的途徑、創(chuàng)造新的載體、搭建新的平臺,例如“服務先鋒”行動計劃,這一計劃主要包括先鋒班級責任崗、先鋒社區(qū)示范窗、先鋒學習加油站和學生黨員志愿服務四個維度,健全學生黨員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的長效機制,深入推進學生黨員志愿服務活動開展。
所謂“先鋒班級責任崗”是建立學生黨員聯(lián)系制度,劃分橫向聯(lián)系與縱向聯(lián)系相結合的黨員責任區(qū),并簽訂相應的責任書,實現(xiàn)全范圍覆蓋、全方位關心;“先鋒社區(qū)示范窗”則是加強樓宇陣地建設,實行黨員寢室掛牌制度,定期展示優(yōu)秀學生黨員風采,引領普通學生成長成才;“先鋒學習加油站”更偏重學業(yè)方面,要求學生黨員雙輪并進,既要在自己的專業(yè)學習、素質拓展、科研創(chuàng)新等方面創(chuàng)先爭優(yōu),始終走在學生群體的前列,也要在“朋輩教育”中發(fā)揮作用,建立健全長效助學互助機制;“學生黨員志愿服務”偏重于服務和實踐,讓學生黨員參與到以“改革發(fā)展與服務”、“關愛師生與服務”,“社會民生與服務”為主題的活動中去,幫助他人,奉獻社會。
3.3 完善評價考核體系
正如前文所說,妨礙學生黨員影響力發(fā)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于學生黨員的監(jiān)督管理不夠,這就要求高校在黨建工作中加強對學生黨員的表現(xiàn)觀察,建立并健全完善的評價考核體系,將班級述職測評、群眾民主評議、支部考核鑒定等多種方式結合起來,促使學生黨員不斷進步,從而增強群體影響力。此外,在學生黨員中推行“先鋒印記”,實施學生黨員目標管理制度,不論是理論學習還是志愿實踐都有據可依。
新形勢下大學生黨員影響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漫長而持久的過程,這就要求高校在學生黨建工作中進行持之以恒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不斷增強培養(yǎng)和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讓學生黨員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擴大群體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張紅君.高校學生黨員影響力的現(xiàn)狀與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2] 章迪薇.高校學生黨員非權力性影響力培養(yǎng)機制探究[J].科技信息,2010(11).
[3] 丁勇,陳詩,楊紹輝,程小放.高校學生黨員黨性及其影響力的研究[J].學理論,20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