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芳瑩
摘要:老莊哲學內蘊深厚、博大精深,在內容、形式和意蘊對王蒙小說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本文以王蒙最新長篇小說《悶與狂》為文本,闡釋其內容上對老莊哲學辯證觀、無為觀的繼承;形式上借鑒老莊的跳躍性思維和宏闊想象力,運用循環(huán)時空觀來建構故事情節(jié);在美學風格上則呈現(xiàn)出滄桑而至化境的“雜色”特點。
關鍵詞:老莊哲學;悶與狂;辯證無為觀;跳躍思維;循環(huán)時空觀;雜色
中圖分類號:I20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2014年8月王蒙在耄耋之年出版了28萬字的長篇小說《悶與狂》,文學界對其評論眾多,學者多從感覺的狂歡、文體的朦朧和話語形式解放等角度對其進行闡釋。①在對其小說藝術形式進行探究的基礎之上,還需要深入形式背后的思想文化內涵及作家心理深層機制,進而解讀作品的深層意蘊。透過《悶與狂》復雜多樣的形式,王蒙作品中流貫著的、對人生命運和社會歷史真諦的領悟浮出歷史地表,其中受老莊影響的哲學意識是打開《悶與狂》世界的一把鑰匙。
一、辯證無為而至豁達
莊子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彼此對應的兩個方面,二者相輔相成且相互轉化, 這種“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亦彼也,彼亦是也?!盵1]176的相對主義哲學觀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王蒙曾說“我得益于辯證法良多,包括老莊的辯證法、黑格爾的辯證法、革命導師的辯證法”,[2]386汲取了“老莊思想中考慮這一面、也考慮到另一面的辯證因素,使你不至于過分地偏執(zhí)而走向極端”[3]41的思想,在辯證思維相互依存、相互轉化思想的影響下,王蒙在文本處理上遵循了“中道”的方式,即“認同世界的復雜性與多元性,認同世界的矛盾性與辯證法。認同每一種具體認識的相對性?!盵4]在《悶與狂》中貫穿著王蒙豐富的辯證思想。
作者在對自己瘦弱的童年進行回憶時,談到曾有過航海的夢,自己得到了一艘能在水面上航行的小船,在滔天的波浪、震耳的交響樂和水兵美女的送行中氣勢磅礴地航行。然而,“第二天,僅僅十幾個小時以后,小船已經(jīng)不能發(fā)動……你的第一艘航洋艦嬌嫩得如同杏仁豆腐?!盵5]33自己童年的夢想也由此破碎。在此,作者議論到:“美好的事物從來難再,美麗的夢想消失于不知不覺之中……所有的獲得都是失去,所有的失去也都是獲得?!盵5]33由此可見老莊辯證法中事物相互轉換的思想。
再如,王蒙在第十四章《你的呼喚使我低下頭來》中,談到“你”的人生際遇和歷程。那幾年的人生就像“犯機器”,意指如國家意識形態(tài)等對人的束縛和打壓。而后“是那第二個最初的十年,你從另冊上的黑名單中一躍而起,一鳴驚人,一飛沖天”。[5]270經(jīng)歷了命運的簸弄和地位的變化后,敘述者面對生活沒有什么起伏波折的“所謂平順者老實者謙恭者安全者們”議論道:“壞事在一夜之間變成了好事,挫折在一夜之間變成了超越和鍛煉。”[5]270在作者看來,好事和壞事不是絕對的,而是相互轉化的,正是這種辯證法使矛盾雙方都獲得了存在的合理性。這正體現(xiàn)了王蒙辯證的審美意識。通過辯證法的運用使他的作品避免僵硬的分割和偏激,從而通透地觀察世界,發(fā)現(xiàn)事物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王蒙在《悶與狂》中提倡辯證地看待凡事的同時,也倡導用“無為”的觀點對待人生。“無為”即“無為而無不為”,這是老子以退為進以達成自我預期的一種方式。對此,王蒙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無為并不是任何事情都不去做,而是不做無意義、有害有傷有損有愧的事。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在《悶與狂》第十章《豁達通暢也關情》中,王蒙談到:“你的特點是大而化之?是沒肝沒肺?是一躺下就睡著,一醒過來就哈哈哈笑個不住?怎么聽起來更像是白癡弱智?你永遠是上好的心態(tài)……”與之相對的是另一種說法:“潛伏般地晝夜周旋,二十四小時警戒與作秀。”[5]182王蒙列舉了這兩種處世哲學和處事方法之后得出結論:“(第二種說法,引者注)能不活活累死?就算大獲全勝。如何還能玩得那樣舒服,尤其是自然,道發(fā)自然,行云流水,無為而無不利!”[5]182王蒙顯然是傾向于有所不為,也只有有所不為才能活得舒服、自然。正如陳鼓應所說:“‘無為 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為,而是不妄為的意思?!盵6]53這是王蒙 “無為”觀的淺層結構。
“無為”觀念的深層結構即道德原則、快樂原則,要自檢自律、冷靜客觀。同樣在第十章《豁達通暢也關情》中,王蒙寫道:他遭遇了“狗血噴頭”、“亂箭鉆身”、“鐵拳揮動”、“感到了暴力語言的割體之痛”,“餓其體膚,挫其鋒,鈍其銳”“總之是調動了人性的惡的一面”,在經(jīng)歷這一切之后,“看明白這一切了,學會了這一切了,被恩將仇報咬了好幾次了,他仍然喜歡唱歌,喜歡讀詩,喜歡繁星明月……尤其是他仍然立志做好人,做農夫,寧做被中山狼嚙咬的東郭先生也罷,不做毒蛇,不做惡狼?!盵5]192由此可見,在王蒙“無為”觀的深層結構中,包含的是做人之道,是一種境界,一種風格。正如王蒙自己所言:“無為是一種哲人的喜悅,無為是對于主動的一種保持。無為是一種豁達的耐性。無為是一種聰明。無為也是一種風格呢?!盵4]在老莊哲學的影響下王蒙建立起了由淺至深、多層次的“無為”觀。值得注意的是,王蒙的“無為”觀是對老莊哲學的辯證性繼承。王蒙在吸取老莊哲學精粹的同時,摒棄了其消極的處世之道,將“無為”觀演繹為一種灑脫積極的人生化境。
二、發(fā)散與跳躍下的循環(huán)時空觀
王蒙在《悶與狂》中達觀、積極的生命哲學來源于莊子通過跳躍發(fā)散的思維對逍遙的精神境界的追尋,莊子運用豐沛的想象力構建未來世界的藍圖。通過鯤鵬展翅、莊周夢蝶、鳥獸魚蟲乃至宇宙萬物的自由靈動來達到思想上的解脫。依托于無邊的想象力和復雜的形象設置,莊子充分發(fā)動跳躍性思維來構建“寓言”、“重言”和“卮言”。王蒙也提到:從“藐姑射山的至高至上的神人,轉眼跳到帽子銷售故事上來了,這體現(xiàn)了莊子文章的風格特色之一——跳躍性,不僅擴充了文字的張力,而且預留了進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空間。[7]29莊子行文的跳躍性可見一斑。在莊子文學表達的跳躍性的影響下,王蒙的《悶與狂》也呈現(xiàn)出一種碎片化的、片段式的敘述特點。endprint
將《悶與狂》中紛繁復雜的鋪排語言和抒情性話語暫且擱置,可以大體上梳理出其行文脈絡:這是王蒙對自己將近80歲的人生經(jīng)歷的回顧與反思。從對童年故居中兩只貓的思考開始,穿插著對貧窮童年的講述、對青春、革命斗爭激情的建構以及對百轉千回的愛情的描寫。但王蒙采用一種跳躍性的敘述方式對這段生命歷程進行回顧,小說中沒有復雜的人物關系糾結,沒有層次鮮明的情節(jié),這些故事性的內容都被他自覺地擱置了。在《悶與狂》中,王蒙要敘述的對象是自己的感覺和生命體驗,王蒙這樣講述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我把我內心里最深處的那些東西,就是把這種情感、記憶、印象、感受的反應堆點燃了,點燃了以后發(fā)生了一種狂烈的撞擊……就變成了這個書?!盵8]這種對內心情感的回顧體現(xiàn)了一種“向內轉”的敘述方式。
從作品的發(fā)生學意義來看,對感覺、情緒的注重與王蒙對亡妻的懷念有關?!拔耶敃r是作為一個短篇小說寫的,就是《明年我將衰老》,寫這個的時候,我就覺得具體的事件都可以退去了,我要寫的是我的感受,就是我的情緒、我的悲哀、我悲哀之中的那種豁達和理解?!盵9]由此,王蒙在《悶與狂》的情節(jié)講述中將對愛情的追憶作為敘述主流。但是,作者對65年婚姻愛情的講述卻不是遵循線性式向前運動的時間觀,而是采用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循環(huán)時間觀?!吨芤住分杏袑@種循環(huán)時空的描述:“日往月來,月往日來”、“寒來暑往,暑往寒來”,陰陽五行、天干地支的循環(huán),都遵循一定的周期?!独献印吩谡劶啊暗馈睍r曾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保ā独献印返?5章)根據(jù)馮友蘭的解釋,在道的運行過程,由逝而遠,最終為反,反即返,即回歸本源,宇宙生命是一個大循環(huán),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是相互流動和化生的,彼此纏繞,而不是簡單的不可逆的線性運動。
在《悶與狂》中,主人公“我”對亡妻的懷念便是一種循環(huán)的時空觀。作者在相對線性地講述自己的人生軌跡時,別有用心地將《我又夢見了你》設置為小說的第11章,穿插在其革命生涯和新疆生活中,以此來表達遠未消逝的過去的懷念。王蒙寫到:“因為有了你,在九級風浪中我不無安逸?!蚁氲搅四愕哪抗?,你的溫存,你的善良,你的祝福。在你離去以后,我仍然時時與你說知心的話語”[5]209循環(huán)性的時空觀使得王蒙用新的時空觀對待“過去”,“過去”并未隨時間的流逝而消亡,它活在我們的記憶中,因此他才會將小說創(chuàng)作的線性時空觀暫時擱置,加入對亡妻的懷念,從而與小說最后一章《明年我將衰老》遙相呼應,構成情感的反復與回望。
王蒙對于時間的循環(huán)意義理解詳盡且深入,在《悶與狂》中體現(xiàn)為回環(huán)交錯的時間結構,小說不是單純遵循線性的時空關系,而是以主人公內心情感的發(fā)展順序為邏輯,運用意識流設置故事情節(jié),主人公不僅處于當前時空中,而且也能與過去和未來進行隔空對話,現(xiàn)實與傳統(tǒng)也有了重新對話的可能。
三、審美風格的雜色:滄桑而化境
上文提到,《悶與狂》是以王蒙對革命、青春和愛情等往事的回憶為主線,是對自己80年人生經(jīng)歷的回顧與反思。在回顧的過程中,王蒙采取返視性視角,即回溯的、懷舊的視角,主人公處于既定的高度,重新回顧自己的人生路,通過省思自己的得失來反觀歷史進程。
王蒙在《回眸瑣記》中也論述到:“人為什么回憶過去?可能是為了懷舊,為了吹噓當年的光榮,為了總結過往的愚蠢,或者為了懺悔……也許什么都不為。而只是為了填補老大以后的空虛?!笨梢?,王蒙是把懷舊作為一種智慧的源泉的。在時間的今古交織中,王蒙的懷舊也帶有一種滄桑之感。學者郭寶亮談到:“懷舊成為王蒙寫作的一個基本主題。然而王蒙的懷舊不是恪守,而是一種儀式,一種祭奠儀式。這一儀式具有明顯的挽歌色彩?!盵10]文本中也充溢著老者、智者王蒙回憶往事的滄桑風格。
在《悶與狂》中王蒙設置了《滄桑的交響》作為單獨一章:
有回顧往事時對逝去的激情的回憶:“除了巴西與月球,你的感覺是哪兒都去過了。然后你思考了良久,這究竟意味著什么。這是不是年輕時候你最擔憂的所謂‘戰(zhàn)斗意志衰退。這里缺失了一些理想主義,缺少了一些浪漫情懷,失去了文學詩學英雄氣概。”[5]289表現(xiàn)了王蒙對年輕時奉為真理執(zhí)著追求的生命氣概被消解時的煩悶、空洞和失落。
有對于物是人非的感慨:“仍然經(jīng)不住風吹日曬,經(jīng)不起歲月的毀滅的堅決與不離不棄。仍然沒有停止皴裂剝落?!盵5]289故鄉(xiāng)的接受了太多陽光照曬的門上的紅漆斑斑剝落,年華已經(jīng)消逝,但時間如刻刀般在作者心中印下往事已逝傷痕。
還有對于已經(jīng)離開的妻子的懷念與惜別:“這是夢中的一次訣別,別了,過往的一切,還有其他并不像你人表現(xiàn)出來那樣輕松的故事?!盵5]290故人已經(jīng)別離,而且不要期盼重逢,重逢就是失去。結合文章的主線來看,回首往事和紀念亡妻穿插進行,自然使文章帶有一種悲劇性的滄桑之感。從本體論角度,在終極意義上對歷史必然性和人生命運有深刻洞察的王蒙帶有一種悲涼情感,這是王蒙意識深層的渾厚凝重的底色,尤其是表現(xiàn)在審美意識中。
但從讀者接受來看,品讀完《悶與狂》后,讀者不僅有一種滄桑之感,而且也能清晰地感覺到王蒙超脫、淡然的心境。莊子以“安時處順”為待人處事的最高境界,由此達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超脫境界。王蒙認同老莊的“超然”、“逍遙”的心態(tài),王蒙在散文《逍遙》中提到:“它基本上是一種審美的生活態(tài)度”,“把大自然、神州大地、各色人等、各色物種、各色事件視為審美的對象,視為人生的大舞臺,從而得以獲取一種開闊感、自由感、超越感。[4]王蒙的超越意識在小說《雜色》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峨s色》中的曹千里在遠離城市“文明”的自然環(huán)境中忘卻了個體痛苦,拋卻過去,融入包容萬象的自然,走向通達的人生解放。
王蒙繼承了老莊哲學中的“辯證”、“無為”的處世之道,并將其與自身經(jīng)驗相結合從而生發(fā)出一種豁達、樂觀的處世之道。在《悶與狂》中,王蒙用曠達的語言談到:“無路可以變?yōu)殛栮P大道,憋悶可以變?yōu)楹i熖炜?,驚悚恐懼可以變?yōu)轳{輕就熟……所有的背興,所有的污水,所有的誤讀,所有的愚頑與對于清明的不習慣……都化為小說的千金難求的底本,化為幽默也化為深沉……明天因為并無確切把握而更加吸引,更加魅力,更加懸念,更加浪漫文學詩性審美?!盵5]202在標志性的汪洋恣肆的語言風格和狂歡化的氣勢中,作者得出結論:“艱難才有精神。曲折才有鮮艷,生硬才見自如……豁達通暢也關情!”[5]202由此可見,王蒙在辯證、無為觀的指導下,最終通向“九命七羊”的樂觀豁達的人生境界。endprint
在小說結尾的85節(jié),王蒙寫道:“我當然老了,豈止是老了,走了歇了去了別了如煙了西辭黃鶴樓了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了也是題中應有之義。瀟灑走一回,瀟灑老一回,是自然而然,是四時交替,晝夜有常?!盵5]326在執(zhí)仗之年,王蒙并沒有為自己的衰老而過度悲傷,平和地認為這是一種人生的必然規(guī)律和現(xiàn)象,從而達到了超然物外的自然境界。接下來,王蒙更以詩體的形式表達了對于衰老的哲思:
這是多么快樂,
明年我將衰老,
這是多么平和,
今天仍然活著……[5]326
“這是我最近十年說過的最好的話,最得得的話,明年我將衰老,今天仍然歌唱?!盵5]326王蒙所追求的化境、平和、自得的人生境界由此可見。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王蒙“少共”情結和數(shù)十年的革命經(jīng)歷使得他不是簡單地“逍遙”, 這種超越和逍遙是以積極入世為底色的,而不是單純繼承莊子的超然物外的境界,而與儒家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同構的。所謂儒道互補,用則行之,舍則藏之,建構一種淡然處之的人生哲學。
結語
王蒙作為中國當代文學的重要作家,在文學史上擁有自己的鮮明風格,同時,他善于創(chuàng)新并引領了一系列文學創(chuàng)作潮流。他的小說《悶與狂》也延續(xù)了創(chuàng)作的多變、復雜且內蘊深厚的特點,作品中如漢賦般的激情的氣勢、冷靜思辨的鋪陳,再加上夸張、嘲諷和調侃手法的運用,都使得其帶有鮮明的“雜色”特質,造成了讀者閱讀和接受的困難。但這種“近在咫尺卻不可得”的文學態(tài)勢,正是藝術的真諦和絕妙。穿透“雜色”的是王蒙對人生沉浮和社會變遷的體悟,滲透著彌久而穩(wěn)定的深層內蘊——在老莊思想影響下的哲學意識。從作家筆下對老莊哲學內蘊的思考和闡釋可以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而日久彌新的生命活力,發(fā)現(xiàn)中國文學特質,同時也是揭開《悶與狂》神秘面紗的一種探索。
注 釋:
①相關論文有:溫奉橋:《感覺的狂歡——《悶與狂》散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 究叢刊》,2015年第10期;李鈞:《一個政治知識分子的非典型自敘傳——王 蒙<悶與狂>摭論》,《齊魯學刊》,2014年第6期;石興澤:《<悶與狂>的閱讀 感受及其辯難》,《齊魯學刊》,2014年第6期。
參考文獻:
[1]莊子.齊物論[A]//自事其心·重讀莊子[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2]王蒙.王蒙文存(第15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3]王蒙.王蒙文存(第20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4]王蒙.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5]王蒙.悶與狂[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4.
[6]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M].商務印書館,2004.
[7]王蒙.莊子的享受[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8]溫奉橋.感覺的狂歡與長篇小說的可能[A]//王蒙、劉震云等“五代同堂”, 共話文學大時代的悶與狂[C].青島:中國海洋大學“王蒙最新雙長篇作品研 討會”論文集,2014.
[9]田超.五作家對談<悶與狂>[N].京華時報,2014-09-02.
[10]郭寶亮.論王蒙的文化心態(tài)及其傳統(tǒng)認同[J].文學評論,200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