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玉江
在一個地方呆得久了,難免會產(chǎn)生厭倦和迷茫。迷惑不安之際,放蕩不羈的心,怎么也抵擋不住外部世界的誘惑,總覺得外面一切都好!所以,就日謀夜算地想逃離出去,實現(xiàn)心中的夢想??墒钦嬲谕饷骊J蕩了一番世事并如愿以償之后,反倒覺得本鄉(xiāng)天地最好,因而又怎么也舍不得離去!
如今,在耳順之年,一切變得平淡,這正如馬爾克斯說的:“在生命曾經(jīng)有過的所有燦爛,終究都是需要我們用寂靜來償還的。”
是的,我愛獨處,尤其喜歡山。這種心境,這種嗜好,過去我是不曾有過的。近些年來,隨著漸入老境,體質(zhì)每況愈下,這才變成了這個樣子。在我看來,山是雄厚、豁達(dá)、樸實、率真和不朽的,一旦投入它的懷抱,就會給人一種溫馨、釋然、坦蕩和歡愉之感!
我敢說我是一個苦行者,更是一個虔誠徒,凡事都愛探個究竟。在登山的路上,盡是樹木荊刺,那些認(rèn)識或不認(rèn)識的鳥雀、蝶蛾,啾啾唧唧,纏纏綿綿,徘徊在林草間,飛舞在花叢中,好像在歡迎我這個不速之客。我知道,林木花草是鳥雀和蝶蛾最美麗的家園,離開了這個家園,它們將無法棲身,更難以生存繁衍。我駐足觀察,它們一個個漂亮的身段,華麗的羽毛,飛翔跳躍的舞姿,清脆嘹亮的歌聲,如同精靈一般。再觀察山道兩旁的樹木花草,其大小高低、葉片花朵如鳥雀、蝶蛾們一樣,也各具特色,不盡相同。甚至一棵樹,一叢灌木上的枝條所生長的葉片、花朵都大不一樣。啊,這豐富多彩的大自然,這熱鬧非凡的大千世界,竟然是如此地奇妙和不可思議!由此我想起了“存在就是合理的”這句話,同時也讓我更加明白了這一簡單而深刻的道理。
腳下的路在延伸,身上的汗水在流淌。這與我當(dāng)年在鄉(xiāng)下生活時多么地相似。不過,那時攀山為的是勞作,為的是生計;而今攀山為的是什么?是體悟?是遠(yuǎn)眺?我一時半會兒說不清楚!
走著走著,路旁突然出現(xiàn)一座墳塋。我害怕墳?zāi)?,自小就是這樣。一旦碰到墳塋,總有一種陰森恐怖之感??伞芭绿幱泄怼?,害怕遇到卻常常碰到,今天不是又偏偏碰到了嗎?我知道,這墳?zāi)估镆欢ㄔ嶂廊?。可這死者姓甚名誰,后人現(xiàn)在哪里,我不知道!從蕩平的墳丘、飯桌前無祭奠的痕跡來看,可以斷定早已被后人遺忘了,不久的將來,不,現(xiàn)在就很可能成為無主之墳——人們可能不知道眼前還有這座墳,更不會知道墳里的主人曾經(jīng)在這大千世界上來過一遭!我忽然又想起了《紅樓夢》中《好了歌》中的一句話,“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同時還想起了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說的是清代大學(xué)士兼禮部尚書張英收到家人因打墻與鄰居爭搶地盤一事,請張英出面干涉。沒想到張英給家人回信道:“千里捎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一封信使家人茅塞頓開,便主動向后退了三尺地盤,結(jié)果鄰居看到張家的這一義舉,便也向后退了三尺墻。從此留下“六尺巷”這一佳話,教育和啟迪了多少后人。是的,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只不過如同過眼煙云,何必斤斤計較呢?何況這個大千世界,每日每時,有多少種生物在滅絕,又有多少種新的生命在誕生呢!
就這樣邊走邊想,很快便攀上了山巔。站在高高的山巔,頓時神清氣爽,心明眼亮。我想站就站,想坐就坐,想喊就喊,想叫就叫,想看就看,想思就思……想待多久就待多久。總之,這是我的世界,我的樂園,一切皆從自然,隨心所欲!
我癡癡地立在山巔上,自感特別高大,特別威武?!吧礁呶覟榉濉薄耙挥[眾山小”,那山那水,那澗那壑,那村那人,那城那樓,一切都在我的腳下。
我仰首望天,天空是那么遼闊高遠(yuǎn),像一泓偌大無比的湖水,湛藍(lán)、瀲滟而寧靜。一朵朵白云,不慌不忙地從這湛藍(lán)靜謐的天空中飄來蕩去,映襯得天空更加深邃奇妙;燦爛的太陽,光芒四射,由東向西緩緩地移動著,將萬丈光芒、萬道金光傾灑大地,映得滿地通紅。我俯首觀地,稀稀落落的村莊竟湮沒在大山的皺褶里,仿佛將要被大山所吞噬;城鎮(zhèn)呢?那么不規(guī)則地吊在溝谷間,座座樓房既像“火柴盒”,又像“鳥籠”,橫七豎八、東倒西歪地立在半溝中;滿城的汽車猶如小甲蟲,擁擁擠擠、來來回回地蠕動著;不息的人流好似蟻群,密密麻麻,穿梭往來,不知忙些什么。放眼遠(yuǎn)眺,連綿起伏、高低不平的山巒,似萬頃波濤,涌涌不退;那茫茫蒼蒼、雄宏壯闊的景象,頗有海納百川之感。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要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毖巯?,正印證了雨果的話,我的胸襟坦蕩無垠,竟然無一點兒雜念。
我甩著臂膊,邁開大步,索性在山巔來回踱步。我心無旁騖地信步向前走著。
不想走了,也走累了,就隨地落坐。這下,我的視線轉(zhuǎn)到了近處。面前蚊蠅飛舞,地上蟲蟻忙碌,山畔樹枝搖曳,耳旁風(fēng)聲呼呼……啊,再也不受霧霾的困擾,不受人聲嘈雜、車輛轟鳴的煩惱,不受勞心傷神之苦了,一切順其自然!此時此刻,我驀然又想起了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想起了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詩作;更想起了“水惟善下能成海,山不爭高自極大”這句警世名言,不知不覺便進(jìn)入了夢鄉(xiāng)。冥冥中,我仿佛回到了孩提時代,赤著腳,光著背,在滿山二洼里瘋跑,像鳥兒一樣長了翅膀,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飛翔,洞悉世界,達(dá)觀天下,一切都是那么任性,那么自在,那么歡愉!
土炕溫情
陜北與中國北方大多地方一樣,鄉(xiāng)下人習(xí)慣居住窯洞。但凡窯洞,都是要盤土炕的。
人們在挖窯洞的時候,就會在后窯掌預(yù)留下二三尺高、六七尺深的土臺子,待窯洞挖好后,將土臺子削平,挖上三道兩頭匯聚的橫溝,一頭通灶膛,另一頭連“投灶”,老百姓稱其為“炕洞子”;炕洞上再蓋上石板,最后用黏泥將整個土臺子抹平,一盤土炕就算盤成了。灶膛里的煙火穿過炕洞,經(jīng)過“投灶”,最后從腦畔上的煙洞冒出去。這樣,既解決了生火做飯排煙問題,又滿足了土炕取暖需求,可謂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土炕寬敞,住的人多,非常適用。我生在農(nóng)村,長在農(nóng)村,降生在土炕上,從土炕上學(xué)會翻身,學(xué)會摸爬,學(xué)會立身,學(xué)會走路,學(xué)會做人……endprint
那時候,我家兄弟姊妹多,都不到干大活、受重苦的年齡,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身有殘疾的父親和多病的母親來操持,生活很是困苦。土炕上,鋪不起新席子,更難以鋪上毛氈和棉褥子,就連被子每人一塊都分不來,姊妹幾個往往扯一塊破棉被;枕頭就更不敢奢求了,只能枕衣服。盡管這樣,一家七八口人睡在土炕上,也其樂融融。雖然我們兄弟姐妹之間偶爾也會因為拉扯不到被子或睡著時誰不注意把誰踹了一腳而打打鬧鬧,但這絲毫不影響彼此間的情感和關(guān)愛。
記憶中,父母永遠(yuǎn)都是閑不住的人。他們起得最早,睡得最遲,恨不得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操持家務(wù)上。每天夜里,瘋跑了一天的我們,吃完晚飯,早已累得倒頭就睡??烧談谧鞯母改?,依然為我們忙碌著。如豆的油燈下,滿頭華發(fā)的母親,總是盤腿坐在炕頭上,瞇著眼,一針一線地為我們縫補著破爛的衣服和鞋襪;要么,就會給我們捉起衣服上的虱子來。而一臉滄桑的父親,則往往嘴里噙著旱煙鍋,圪蹴在后炕頭一聲不吭地捻著羊毛線;要么就挑織起毛襪子來,為我們過冬早做準(zhǔn)備。父母二老為兒女們操勞的專注神情,永遠(yuǎn)定格在我的腦海中。
冬季農(nóng)閑的時候,每天早晚兩頓飯。母親將做好的飯,舀在黑瓷盆里,放在土炕中央。一家人圍著飯盆,你一勺他一碗,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盡管那時飯食不好,酸白菜、糠窩頭、小米粥,或者是蒸洋芋、煮南瓜……遠(yuǎn)沒有現(xiàn)在的大米白面、大魚大肉豐盛,可吃起來仍然是那樣可口、香美,令人回味無窮!那時,我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飯量大,又貪食,一盆子飯哪能招得住兄弟姐妹們放開肚皮“海吃海喝”?三下五除二就吃了個底朝天。母親因心疼我們,總是不端碗。我常常催促她老人家趕快吃,可她總說不餓。其實母親豈能不餓?她忍著饑餓,把溫飽毫無保留地奉獻(xiàn)給了子女們。每每想起這些,我的心痛得像錐扎似的。母親呀,您為兒女受罪了!
父親和母親都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加入組織的老黨員。父親從軍十幾年,后因在保衛(wèi)延安阻擊戰(zhàn)中身負(fù)重傷,不得不退伍回家,放下槍桿子,拿起老?頭,投身到新社會的建設(shè)中;母親也一樣為黨組織、為群眾奔忙著。是的,接受過紅色洗禮的二老,總是把集體和群眾的事掛在心上。在我家的土炕上,曾擔(dān)任村里負(fù)責(zé)人的父親和母親,不知主持召開過多少會議,解決了多少棘手的問題。那一張張樸實的臉龐,被油燈映得通紅;那一陣陣熱烈討論的場面,是那么真誠實在,那么鼓舞人心!
寒冷漫長的冬夜,土炕給勞碌了一年的莊稼人提供了溫暖的時光。父親雖然沒有上過學(xué),可小時候曾在私塾門外聽過一些課文,也識了不少字。他只要一閑下來就會坐在土炕上,搖晃著頭,緩緩地吟唱著《三字經(jīng)》或《百家姓》。牙牙學(xué)語的我,雖然不大懂“人之初,性本善”“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這些句子的含意,卻懵懵懂懂地跟著父親一句一句地吟誦著。父親一生最引以自豪的是他參加過的無數(shù)次戰(zhàn)斗,這也成為他最愛講述,并且永遠(yuǎn)講述不完的故事。在那暖烘烘的土炕上,我不知聆聽過多少遍他老人家驚心動魄、出生入死的戰(zhàn)斗故事。盡管這些故事我早已滾瓜爛熟,可每次聽到都是那么熱血沸騰,那么催人奮進(jìn)!
土炕是催眠的搖籃。在家人相互拉話中,在此起彼伏的鼾聲里,我會不知不覺進(jìn)入夢鄉(xiāng),而且睡得是那樣踏實,那樣甜美!
進(jìn)城的這些年里,雖然生活條件好了,住進(jìn)了洋樓房,睡上了“席夢思”,吃的穿的那就更不必說了??晌铱偢械阶约荷钤诳罩袠情w里,食無味,心空虛,夜難眠。
每每這時,我便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土地,想起窯洞,想起土炕,更想起仍然生活在苦焦山鄉(xiāng)的農(nóng)民群眾。我總覺得,睡在那冬暖夏涼的土炕上,才真正稱得上天人合一,相互貫通,融為一體。而只有深入和貼近故鄉(xiāng)、擁抱與融入土地,才讓人過得舒心、踏實和幸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