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杜甫對白居易的影響
——以詠物詩為中心

2017-09-11 11:06:42陳才智
杜甫研究學(xué)刊 2017年2期
關(guān)鍵詞:詠物詩杜詩白居易

陳才智

杜甫對白居易的影響

——以詠物詩為中心

陳才智

白居易是杜詩當(dāng)之無愧的 “第一讀者”。對于杜詩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杜詩的寫實精神,杜詩的種種藝術(shù)手法,如造語遣辭、音律節(jié)奏、篇章結(jié)構(gòu)等,白居易也是有意識的追慕乃至崇拜者,學(xué)習(xí)因而繼承其衣缽者。就詠物詩而言,杜甫對白居易的影響,最突出的一點是托物寓意,托物興寄。其次是即物抒懷,托物寓懷。杜甫詠物詩熔狀物、寫景、敘事、抒情、議論于一爐的特點,對白居易亦有深廣影響。此外在組詩詠物、諸體皆備、題材廣闊等方面,白居易可謂襲其面貌而得神味者。

杜甫 白居易 詠物詩

“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在杜甫感慨 “海內(nèi)知名士,云端各異方”時,他的知音有限,詩圣的榮譽(yù)離他尚遠(yuǎn)。流傳至今的唐人選唐詩,杜甫很少入選。杜甫滿懷深情地贊美過當(dāng)時許多詩人的創(chuàng)作成就,卻很少得到積極的回應(yīng)?!扒锶f歲名,寂寞身后事”,不是朋友薄情寡義,而是杜詩中所表達(dá)的思想意識和審美風(fēng)范與當(dāng)時的審美情趣和普遍追求并不合拍,自然難被理解。白居易的出現(xiàn),使得杜甫不再寂寞,杜詩的詩史地位得以徹底改觀。白居易出生的公元772年,正是杜子美駕鶴而去的隔一年。在培養(yǎng)和奠定詩學(xué)趣味的時期,已經(jīng)流行江東的杜詩,是成長于此的青少年白居易的重要詩學(xué)營養(yǎng);在確立詩壇地位的時期,尤其是新樂府和諷諭詩的展開階段,杜甫的新題樂府是壯年白居易賞愛的對象,學(xué)習(xí)的榜樣;在影響波及海外之際,杜甫的排律和 《客至》等代表的淺切詩風(fēng),是白居易中年 “元和體”和晚年閑適詩的主要取徑對象,其影響已經(jīng)潛移默化。

杜詩開后人法門多端,平易之風(fēng)亦為其一,胡應(yīng)麟(1551—1602)曾云杜詩 《送張二十參軍赴蜀州因呈楊五侍郎》“兩行秦樹直,萬點蜀山尖”“則元、白平易之宗”,即有鑒于此。申涵光 (1620-1677) 評杜詩 《可惜》 云:“ ‘寬心應(yīng)是酒,遣興莫過詩’,語近淺率矣,如 《定官后》 詩 ‘老夫怕趨走,率府且逍遙’,詞亦近俚,此皆開長慶一派?!眴虄|(1702—1788)評杜詩 《縛雞行》 云:“此亦開樂天體,后人多效之?!睏顐悾?747—1803)評杜詩 《寄薛三郎中據(jù)》 云: “此等五古, 頗似樂天?!倍旁姶祟悺霸左w” 風(fēng)格,還有 《曲江二首》 其二,白居易 《與夢得閑飲且約后期》有明顯的承傳借鑒之處。劉克莊(1187—1269)甚至認(rèn)為杜甫 《客至》乃 “戲效元白體者”。杜甫自不可能由逆轉(zhuǎn)時空去 “戲效元白體”,只是因為 《客至》詩語勢流暢,第一人稱的語調(diào)顯得自然親切,與內(nèi)容非常協(xié)調(diào),形成一種歡快淡雅的情調(diào),與杜詩習(xí)見的字斟句酌之風(fēng)不大一樣,除個別詞句可注其出語外,大都并無語障,尤其是尾聯(lián)虛字(“肯與”)與俗語(“呼取”)的運用,所以足符劉克莊“戲效元白體”之評。

任何一部論及杜甫的詩歌史或詩學(xué)史,都不會無視白居易的 《與元九書》,其中對杜詩的推崇之高,因軒輊而及詩仙李白,留下崇杜而不惜抑李的印象,引發(fā)后世持久未斷的紛爭。接受美學(xué)有所謂 “第一讀者”之說,專指具有突破性的深刻識見,因而影響后世理解和接受,甚至扭轉(zhuǎn)作者文運的讀者;從這個意義上看,白居易是杜詩當(dāng)之無愧的 “第一讀者”。不僅如此,對于杜詩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杜詩的寫實精神,杜詩的種種藝術(shù)手法,如造語遣辭、音律節(jié)奏、篇章結(jié)構(gòu)等,白居易也是有意識的追慕乃至崇拜,學(xué)習(xí)因而繼承。胡可先 《唐代杜詩傳承論》說:“在唐代詩人中,白居易是杜甫最忠實的繼承者和發(fā)揚者?!庇袑W(xué)者對 “最” 字不以為然??紤]到文無第一,姑且用 “有意識的” 替代 “最忠實的”,這是歷來之公議。例如明人婁堅(1567—1631)《序馬元調(diào)重刻白氏長慶集》曾云:“(白居易)于作者之指,無所不窺,而尤以杜子美為宗師。雖渾涵雄偉,未足庶幾,要為能言其所欲言矣?!鼻迦藚菃蹋?611—1695)《圍爐詩話》也認(rèn)為 “樂天專學(xué)子美”。賀裳 《載酒園詩話又編》亦稱白居易 “強(qiáng)學(xué)少陵”。《唐宋詩醇》評白居易詩亦云:“其源亦出于杜甫,而視甫為更多”,“蓋根柢六義之旨,而不失乎溫厚和平之意,變杜甫之雄渾蒼勁,而為流麗安詳,不襲其面貌而得其神味者也”。清人汪立名(1679—?)《白香山詩集序》 所云:“昔人謂,大歷后,以詩名家者,靡不由杜出?!椎枚胖??!备咪唬?774—1841)《種竹山房詩稿序》 曰:“樂天取源之地何?杜子美是已。夫白之疏達(dá),視杜之沉郁不類也,要其性厚而氣舒,體博而完固,何一非出于杜?其視之甚易,得之甚逸,所謂不必似之,取其自然者耳。”許印芳(1832—1901)《詩法萃編》 稱:“樂天忠君愛國如杜子美,詩亦神似子美。史稱其 ‘意存諷賦,箴時之病,補(bǔ)政之闕’,識者比之風(fēng)騷焉。……至論當(dāng)代詩人,惟與杜公神合志通,稱道之致,口不言師,心則以杜為模范。書中所引《石壕》 《花門》 之章,‘朱門’‘酒肉’ 之句,此類皆白詩藍(lán)本。白更擴(kuò)而充之,隨事納忠,諷喻詩遂有百數(shù)十首之多,可謂善學(xué)少陵?!泵髑鍖W(xué)者的以上論述,充分確認(rèn)了杜白之間的血脈淵源。這里以詠物詩為中心,探討杜甫對白居易的影響。

詩言志,詩緣情,詩指向內(nèi)心,但也可描寫外物,詩騷以降蔚然形成的感物吟志的傳統(tǒng),匯為持續(xù)未斷的詠物詩之脈。“詠物詩唐人最夥者,莫逾杜陵。”杜甫集中,詠物詩共204首,從所詠內(nèi)容看,題材廣闊,紛呈迭出,幾乎無物不可入詩。主要包括:

(一) 植物。所詠有蒹葭、苦竹、松柏、病柏、病橘、梔子、枯棕、枯楠、麗春、梅花、桃花、海棕、丁香、庭草、甘菊花等樹木花草,其中 《題桃樹》,“就眼前景物,寫出一番仁民愛物之意”?!犊葑亍贰恫¢佟?等衰病植物之類,融情于物,更體現(xiàn)出杜甫憐憫同情之心,寄寓著杜甫對安史之亂中流離失所、妻離子散的勞苦百姓的憐憫與哀傷。

(二) 動物。 所詠涉及燕、 猿、 雁、 麂、雞、馬、鷗、 花鴨、 朱鳳、 黃魚、 促織、 杜鵑(子規(guī))、螢火蟲等飛禽走獸以及游魚昆蟲,其中 《花鴨》借花鴨之皭然自異處,寓意漁父獨醒?!恫●R》先寫致病之由,然后抒發(fā)病后之傷感,“物微意不淺,感動一沉吟”,馬有感人之意,人有戀馬之情,人與馬性情相關(guān),體現(xiàn)出杜甫憐憫同情的獨特視角。

(三) 物候。例如云、雨、雪、雷。其中詠雨雪風(fēng)霜之作品占有很大比例。這與杜甫被迫離京西竄,逃至秦州再折向西南入蜀,漂泊西南一帶有很大關(guān)系。其詠雨詩多達(dá)23首之多。此類詩多寓時世感慨,多寓憂國憂民之心。詠月也歸入此類。杜甫共有18首詠月詩。困守長安時期有三首,分別是 《月夜》 (今夜鄜州月)、《一百五日夜對月》、《月》 (天上秋期近)。秦州時期一首 《初月》。成都時期沒有詠月詩,僅在梓州有一首 《玩月星漢中王》。夔州時期詠月詩為最多,達(dá)十一首, 分別是 《江月》 《月圓》 《月》(四更山吐月)、《月三首》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十六夜玩月》 《十七夜對月》 《季秋蘇五弟纓江樓夜宴崔十三評事、韋少府侄三首》之三。漂泊瀟湘時期只有 《江邊星月二首》。

此外寺院樓臺,峰巒江河,劍,石硯,汲水的銅瓶,報警的烽火等其他物象也是杜詩詠嘆的對象。杜甫青年時代所作詠物詩數(shù)量較少,詩風(fēng)與李白詠物較為接近。代表作如 《房兵曹胡馬》《畫鷹》《高都護(hù)驄馬行》等,展現(xiàn)出慷慨的壯志,浪漫的情懷,飛動的意趣,是盛唐氣象的寫照。杜甫絕大部分詠物詩創(chuàng)作于中晚年,即安史之亂前后一段時期。風(fēng)格與前期明顯有別,多哀傷沉思,多悲涼感嘆,譏時諷世,憫孤惜弱。從詩歌體式看,杜甫的詠物詩有五言,也有七言,有古體,也有近體,可說諸體皆備。其中五律最多,有94首;五古次之,有42首;再次則是七古,38首;其它七絕有13首;七律12首;五排3首;五絕和七排各1首。其中歌行體,如《驄馬行》《瘦馬行》《義鶻(行)》《杜鵑行》《石筍行》《古柏行》《朱鳳行》 等,很少利用樂府舊題,往往 “即事名篇,無復(fù)依傍”(元稹《樂府古題序》),對白居易啟發(fā)和影響最深。

諸體皆備和題材廣闊這兩點,在白居易身上同樣可以看到。白居易詠物詩的題材可謂洋洋大觀,包括動植物、日常器物、樂器、飲食、天象、節(jié)令等。可以毫不夸張的說,但凡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的事物幾乎都在白居易的吟詠之列,包括吟詠藝術(shù)題材的詩歌,如 《畫竹歌》《木蘭圖》等。在傳統(tǒng)的動植物題材上,白居易詩較前人也有拓展。在動物類題材中,吟詠禽鳥和昆蟲的詩歌占絕大部分,禽鳥類題材包括鶴、鷹、鶯、燕、雞、鷺、鴿、鸚鵡、沙鷗、秦吉了等;昆蟲類題材包括蟬、蠶、蝦蟆、蝴蝶等;動物類題材包括牛、馬、龍等。植物類題材主要有樹木和花卉兩類。樹木類題材包括紫藤、棗樹、桐樹、竹子、橘樹、松樹、桑樹、槐樹、石楠、柳樹、櫻桃、苦枳、杜犁、水檉、野葛、凌霄、丹桂等?;ɑ茴愵}材更是無所不有,如牡丹、蓮花、桐花、薔薇、芍藥、菊花、槐花、梅花、萱花、山石榴、栯李花、玉蕊花、櫻桃花、紫薇花、辛夷花、木蘭花、迎春花、山枇杷花等,基本上涵蓋當(dāng)時常見的各種花卉種類。

從動植物題材的選擇上,白居易傾向于描寫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有些甚至是弱小的、生命短促的事物。即使那些看似強(qiáng)勢的題材,如龍(《黑潭龍》)、馬(《贏駿》)等, 經(jīng)過藝術(shù)處理后也常以一種弱勢的形式存在,呈現(xiàn)出弱德之美,這種取材上的特點與杜甫一脈相承。盛唐時期李白等人詠物詩題材多氣勢恢弘,催人奮進(jìn)。杜甫前期的 《房兵曹胡馬》等也具有這一特點,但杜甫秦州詠物詩,即開始轉(zhuǎn)向吟詠弱小事物。中唐國勢的持續(xù)衰微,使文人的進(jìn)取心漸趨消退,開始更為關(guān)心自己生活的圈子,目光鎖定在壺中天地及其中細(xì)小的事物上。杜甫詩中的星星苗頭,在白居易的詩歌中得到放大。

白居易詠物詩的選材,較杜甫更為擴(kuò)展,器物類、樂器類、飲食類題材更加豐富,如 《五弦彈》 《七德舞》 《繚綾》 等,描寫最多的是琴。其中著名的 《琵琶行》,可算是寬泛意義上的詠物詩,于杜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詩,頗有借鑒之處。劉克莊(1187—1269)《后村詩話》 新集卷一云:“余謂此篇與 《琵琶行》,一如壯士軒昂赴敵場,一如兒女恩怨相爾汝。杜有建安、黃初氣骨,白未脫長慶體耳?!鼻迦颂秭?635—1704)《詩文演法》提出:“余嘗謂白香山 《琵琶行》一篇,從杜子美 《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行》詩得來?!R穎美人在白帝,法曲妙舞神揚揚。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杜以四語,白成數(shù)行,所謂演法也。鳧脛何短,鶴脛何長,續(xù)之不能,截之不可,各有天然之致?!睆牟煌嵌戎赋霭拙右?《琵琶行》與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的相承之處。此外,樂天 《小童薛陽陶吹觱栗歌》亦 “全是摹老杜 《觀舞劍器行》而變化出之”。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還出現(xiàn)了一些此前沒有的題材,例如描寫建筑者,像 《兇宅》《傷宅》《舊房》 《司馬宅》《題故曹王宅》《過劉三十二故宅》等,其中大都抒發(fā)白居易對歲月流逝、世事變遷的感慨,屋主多曾顯赫,如今物是人非,自然令人感觸。又如描寫白發(fā)和落齒,白居易有9首寫到白發(fā),從開始到最后,是一個由悲觀到釋然的轉(zhuǎn)變。第一首 《初見白發(fā)》寫于37歲左右,“勿言一莖少,滿頭從此始”,充滿傷感。而最后一首 《白發(fā)》作于68歲,則坦然講述30年來的變化。白居易此時已是滿頭白發(fā),但他“八戒夜持香火印,三元朝念蕊珠篇”,秉持佛家八關(guān)齋戒,吟念道家蕊珠之篇,放下對生死的恐懼,禮佛從道,順其自然。

白居易的氈帳詩值得留意,他有 《別氈帳火爐》《風(fēng)雪中作》《青氈帳二十韻》等三首關(guān)于氈帳的詠物詩,描述青氈帳的形制、用途,及在青氈帳中日常起居、待客宴飲的情形。此外另有許多詩句描述氈帳,如 “帳小青氈暖”(《雪夜對酒招客》),“移爐青帳前” (《自詠老身示諸家屬》), “今冬問氈帳, 雪里為誰開” (《酒熟憶皇甫十》),“青氈帳里暖如春” (《雪夜喜李郎中見訪兼酬所贈》),“青氈帳暖喜微雪”(《初冬即事呈夢得》), “碧氈帳上正飄雪”(《夜招晦叔》), “碧氈帳下紅爐畔” (《府酒五絕》 之二 《招客》), “碧氈帳暖梅花濕” (《洛下雪中頻與劉李二賓客宴集因寄汴州李尚書》),“氈帳胡琴出塞曲” (《池邊即事》),“加添雪興憑氈帳”(《除夜言懷兼贈張常侍》)等,讀來溫煦舒暖,在寒風(fēng)凜冽的嚴(yán)冬里,透出親切融融的意境。以濃墨重彩,且如此頻繁地描寫氈帳,乃絕無僅有,對了解有關(guān)氈帳的知識和詩人的氈帳生活無疑富有參考價值。其中 《青氈帳二十韻》尤其受到后人注意,宋人程大昌(1123—1195)《演繁露》 卷十三云:

唐人昏禮多用百子帳,特貴其名與昏宜,而其制度則非有子孫眾多之義,蓋其制本出塞外,特穹廬、拂廬之具體而微者耳。桊柳為圈,以相連瑣,可張可闔,為其圈之多也,故以百子總之,亦非真有百圈也。其施張既成,大抵如今尖頂圓亭子,而用青氈通冒四隅上下,便于移置耳。白樂天有《青氈帳詩》,其規(guī)??煽家病F湓娛荚唬骸昂暇矍а螂?,施張百子弮。骨盤邊柳健,色染塞藍(lán)鮮。” 其下注文自引 《史記》 “張空弮”為證。即是以柳為圈,而青氈冒之也。又曰:“有頂中央聳,無隅四向圓?!笔琼斅柵詧A也。既曰:“影孤明月夜?!?又曰:“最宜霜后地?!?則是以之馳張,移置于月、于霜,隨處悉可也。又曰:“側(cè)置低歌座,平鋪小舞筵。”則其中亦差寬矣。既曰:“銀囊?guī)Щ饝?。?又曰:“獸炭休親近?!眲t是其間不設(shè)燎爐,但用銀囊貯火,虛懸其中也。又曰:“蕙帳徒招隱,茅庵浪坐禪。”其所稱比,但言蕙帳、茅庵,而不正比穹廬,知其制出穹廬也。樂天詩最為平易,至其鋪敘物制,如有韻之記,則豈世之徒綴聲音者所能希哉!唐德宗時,皇女下降,顏真卿為禮儀使,如俗傳障車、卻扇、花燭之禮,顏皆遵用不廢,獨言:“氈帳本塞外穹廬遺制,請皆不設(shè)。”其言氈帳,即樂天所賦,而宋之問所謂 “催鋪百子帳”者是也。丙申十月十一日夜,醉后讀 《白集》,信筆以書。

以 “百子帳”為名的氈帳,出自鮮卑遺制,由鮮卑傳入中原,逐步適應(yīng)內(nèi)地農(nóng)耕社會環(huán)境,演變?yōu)椴紟?,而?shù)百年之后,到中唐又轉(zhuǎn)回氈帳。白居易的 “氈帳詩”體現(xiàn)出唐代胡風(fēng)之盛行。不過,宋之問詩無 “催鋪百子帳” 之句,而陸暢 《云安公主下降奉詔作催妝詩》云:“云安公主貴,出嫁五侯家。天母親調(diào)粉,日兄憐賜花。催鋪百子帳,待障七香車。借問妝成未?東方欲曉霞?!?題下注稱:“順宗女下嫁劉士涇,百僚舉暢為儐相?!背檀蟛?“醉后”“信筆”,乃陸冠宋戴。查慎行(1650—1727)《初白庵詩評》亦曰:“ 《青氈帳二十韻》 ‘骨盤邊柳健’ 四句,切貼。‘有頂中央聳’ 二句,今蒙古包也?!?趙翼(1727—1814)《甌北詩話》卷四則云:“香山集有 《青氈帳》詩二十韻,中有云: ‘有頂中央聳,無隅四向圓?!?又云:‘北制因戎創(chuàng),南移逐虜遷。’按其制:頂高體圓,來自戎俗,即今蒙古包也。但今制用白氈而朱其頂,香山所詠,則純用青氈耳?!卑自娨嗳缍旁?,可當(dāng)實錄,堪稱詩史。

與前輩杜甫一樣,詠物詩創(chuàng)作貫穿白居易一生各個階段。在唐代詠物詩排行榜上,白居易和杜甫皆名列前茅?!度圃姟芳?《補(bǔ)編》共收錄6789首詠物詩,占全部唐詩總數(shù)的七分之一。白居易的詠物詩,以275首的數(shù)量居冠;杜甫的詠物詩,以204首的數(shù)量居亞。不過,若論在各自留存詩歌所占比例,杜甫還要超過白居易。杜甫詠物詩確實無愧 “精深奇邃,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評贊;而在得其霑溉的詩人中,白居易是成就突出者。

杜甫詠物詩影響白居易最突出一點是托物寓意,在看似與人事關(guān)系不大的外物中,寄寓國家大事,反映社會現(xiàn)實。這是一種儒者的情懷,一種民胞物與的境界。儒家傳統(tǒng)重視生命,認(rèn)為生命是天地的恩惠,《易傳》所謂 “天地之大德曰生”,大自然養(yǎng)育人類萬物,杜甫滿懷感激:“山果多瑣細(xì),羅生雜橡栗?;蚣t如丹砂,或黑如點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齊結(jié)實。” (《北征》)大自然仿佛是萬物的父母,不擇好丑,一律護(hù)持。河山向人類敞開胸懷:“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后游》)人類應(yīng)與天地同心,“白魚困密網(wǎng),黃鳥喧嘉音。物微限通塞,惻隱仁者心?!?(《過津口》)杜甫自己也是這樣做:“棗熟從人打,葵荒欲自鋤。盤餐老夫食,分減及溪魚?!保ā肚镆拔迨住罚┐笞匀毁浥c人類的東西,本應(yīng)與萬物分享。詩人認(rèn)為應(yīng)該這樣理解自然,所以杜甫寫道:“易識浮生理,難教一物違。水深魚極樂,林茂鳥知歸” (《秋野五首》), “鸕鶿鸂鶒莫漫喜,吾與汝曹俱眼明” (《春水生二絕》),趙次公注:“公可謂與物委蛇,而同其波矣?!薄芭c物委蛇” 即 “爾汝群物”,正是民胞物與、物我勾通之意。

杜詩突出的特色是興寄遙深。體現(xiàn)在詠物詩里,詩人往往將家國之痛,時代之悲,深深地滲透于詠物之中,以時事入詩,托物以議政,使得本來與現(xiàn)實距離較遠(yuǎn)的詠物詩作,與現(xiàn)實密切聯(lián)系起來,正如沈祥龍 《論詞隨筆》 所說,“詠物之什,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國之憂,隱然蘊(yùn)于其內(nèi),斯寄托遙深,非沾沾然詠物矣。”有時因為蘊(yùn)有明顯的政治傾向,杜甫這類詠物詩,感情力量深沉而邃遠(yuǎn),思想內(nèi)容博大而厚實。如杜甫的 《初月》:

光細(xì)弦豈上,影斜輪未安。微升古塞外,已隱暮云端。河漢不改色,關(guān)山空自寒。庭前有白露,暗滿菊花團(tuán)。

借 “微升古塞外,已隱暮云端”的初月形象,諷諭唐肅宗初即位于靈武時事,反映當(dāng)時的政治形勢。這樣詠月,是前人所不經(jīng)見的,給后世以極大啟示。再觀杜甫的 《杜鵑行》:

君不見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鵑似老烏。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鳥至今與哺雛。雖同君臣有舊禮,骨肉滿眼身羈孤。業(yè)工竄伏深樹里,四月五月偏號呼。其聲哀痛口流血,所訴何事常區(qū)區(qū)。爾豈摧殘始發(fā)憤,羞帶羽翮傷形愚。蒼天變化誰料得,萬事反覆何所無。萬事反覆何所無,豈憶當(dāng)?shù)钊撼稼叀?/p>

也是托物寓意,宋人黃鶴認(rèn)為:“觀其詩意,乃感明皇失位而作。”洪邁分析說,是反映明皇 “還居興慶,惡其與外人交通,(李輔國)劫徙之西內(nèi),不復(fù)定省”的事實。這兩首詩都是把吟詠外物與反映時事結(jié)合在一起,大大增強(qiáng)了詠物詩的現(xiàn)實性,開拓了詠物詩直接及時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新領(lǐng)域。

白居易詠物詩發(fā)揚了杜甫感時諷世的務(wù)實精神,與杜甫一樣,也不局限在表現(xiàn)詠寫物象,往往是為時為事而作,把反映社會現(xiàn)實,抒發(fā)他對社會問題的見解放在突出的地位。焦竑(1541—1620)《題寄心集》即有鑒于此,認(rèn)為:“杜子美力挽其衰,閔事憂時,動關(guān)國體,世推詩人之冠冕,良非虛語;樂天雖晚出,而諷喻諸篇,直與之相上下,非近代詞人比也。”白居易承繼杜甫遺意,通過詠物規(guī)戒諷世,干預(yù)社會、干預(yù)政治、干預(yù)生活,因此其詠物詩比興寄托,寓意彌深,內(nèi)容廣泛,具有比較豐富深刻的內(nèi)涵。

其中,譏諷時政者最引人注目。這類詠物詩,白居易往往直接標(biāo)明題旨,有些甚至干脆在題目中予以詮釋,例如 《紅線毯》題后云:“憂蠶桑也?!痹姷慕Y(jié)尾,直接批判宣城太守 “少奪人衣做地衣”。具有強(qiáng)烈的針對性與現(xiàn)實性,非泛泛而談之作可比。又如 《放鷹》,因放鷹而言及 “圣明馭英雄” 之術(shù);《答箭簇》,明安邊定國之志;《百煉鏡》 以 “辨皇王鑒”,諷諫皇帝要學(xué) “太宗常以人為鏡,鑒古鑒今不鑒容。四海安危居掌內(nèi),百王治亂懸心中”;《答桐花》表現(xiàn) “萬人泰”、“泰階平” 的理想,“詞意本之杜甫入蜀 《鳳凰臺》一章,然彼以凄涼激楚勝,此則纏綿濃至,一唱三嘆,可知居易非無意用世者,惜旋用旋黜,不獲竟其才耳”。

再如 《鴉九劍》,借劍明志,稱 “不如持我決浮云,無令漫漫蔽白日。為君使無私之光及萬物,蟄蟲昭蘇萌草出”,意指排除皇帝身邊的奸邪權(quán)佞,使君王之光不受蒙蔽,澤被萬物。 《李都尉古劍》同樣以劍自喻,稱 “愿快直士心,將斷佞臣頭”,完全是作者嫉惡如仇的寫照。類似的還有 《折劍頭》詩所云:“我有鄙介性,好剛不好柔。勿輕直折劍,猶勝曲全鉤?!边@些都是杜甫詠物詩托物議政精神的繼承和發(fā)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民意,表達(dá)了民眾的要求和愿望。

杜甫之前的詠物詩,鮮有反映民生疾苦者,杜甫改變了這一局面,他的詠物詩立意高超,開辟了通過詠物以表現(xiàn)民瘼民病、關(guān)懷并同情人民苦難的新途徑。例如詠 《白小》以 “憫窮民”;吟 《枯棕》“傷民困于重斂也”; 寫 《病橘》“傷貢獻(xiàn)之勞民”; 作 《朱鳳行》,以 “鳥雀”“螻蟻”,“俱喻困征斂之窮民”,“鴟鸮,喻剝民之兇人”,“言但能澤及下民,即逢權(quán)奸之怒,亦所不計也”。在同情民生疾苦的同時,對造成民病民瘼的剝削者、壓迫者表示強(qiáng)烈的憤慨。像借 《黃魚》“懲叛將”; 托《螢火》“刺閹人”,作 《杜鵑》“譏世之不修臣節(jié)者”,因《百舌》諷 “讒人”。在 《杜鵑行》 中詩人的矛頭甚至直指最高統(tǒng)治者唐肅宗,其諷諭社會現(xiàn)實的精神相當(dāng)強(qiáng)烈。

此外 《義鶻(行)》感嘆鳥獸猶見義而動;《花鴨》譴責(zé)權(quán)貴鉗制言論;《麂》則怒斥衣冠(權(quán)貴)們具盜賊之性,干的是無恥的害人勾當(dāng);《白小》末尾以 “生成猶拾卵,盡取義何如”篇末點題;《枯棕》 “傷時苦軍乏,一物官盡取”;《病橘》“嘗聞蓬萊殿,羅列瀟湘姿。此物歲不稔,玉食失光輝”,譏諷唐肅宗為滿足口腹之欲,強(qiáng)征四方供物,殘酷剝削百姓;《朱鳳行》“盡使鴟裊相怒號”,或斥責(zé)有司,或批評君王,或表示 “欲去小人之為害者”,態(tài)度鮮明,使得杜甫詠物詩達(dá)到前所未有的思想高度。

以詠雨為例,天寶十三載(754)杜甫困守長安時,感雨而賦 《秋雨嘆》三首,描敘長安淫雨成災(zāi),農(nóng)夫苦雨情狀,其二曰:“闌風(fēng)伏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馬來牛不復(fù)辨,濁涇清渭何當(dāng)分。禾頭生耳黍穗黑,農(nóng)夫田婦無消息。城中斗米換衾稠,相許寧論兩相直?!备袊@久雨傷農(nóng),由前半積雨之象,聯(lián)想到后半之傷稼阻饑,悲天憫農(nóng),感同身受!大歷元年(766)夏,杜甫寓居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是年春旱,傷農(nóng)甚苦,詩人乃作 《雷》詩—— “大旱山岳焦,密云復(fù)無雨。南方瘴癘地,罹此農(nóng)事苦。封內(nèi)必舞雩,峽中喧擊鼓。真龍竟寂寞,土梗空僂俯。吁嗟公私病,稅斂缺不補(bǔ)。故老仰面啼,瘡痍向誰數(shù)?……”敘寫夔州旱情嚴(yán)重,百姓求雨不成,對當(dāng)?shù)剞r(nóng)民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甚至痛砭時政,為民請命!

而當(dāng)雨應(yīng)農(nóng)時,潤物適宜,詩人又會歡天喜地,縱情吟唱,“皇天久不雨,既雨晴亦佳……得種菜與麻” (《喜晴》), “今朝好晴景, 久雨不妨農(nóng)” (《雨晴》)。 上元二年 (761) 春, 作于成都草堂的 《春夜喜雨》,更以欣喜之情描寫應(yīng)時而降的春夜細(xì)雨?!敖^不露一 ‘喜’字,而無一字不是 ‘喜雨’,無一筆不是 ‘春夜喜雨’。結(jié)語寫盡題中四字之神。”第二年,寶應(yīng)元年(762)夏,杜甫居成都草堂時,又有詠 《大雨》:“西蜀冬不雪,春農(nóng)尚嗷嗷。上天回哀眷,朱夏云郁陶。執(zhí)熱乃沸鼎,纖絺成緄袍。風(fēng)雷颯萬里,霈澤施蓬蒿。敢辭茅葦漏,已喜黍豆高……陰色靜隴畝,勸耕自官曹。四鄰耒耜出,何必吾家操?!痹斒鲎灶^年入冬以來,成都一帶持續(xù)干旱,“春農(nóng)尚嗷嗷”,正農(nóng)家嘆苦不堪之狀,詩人亦憂心忡忡;而入夏一場大雨突降,緩解了旱情,詩人遂由憂轉(zhuǎn)喜,以 “賦”法鋪敘久旱雨后之景,謳歌大雨的潤物之功。

可見無論淫雨成災(zāi),無雨成旱,還是春雨應(yīng)時,都會觸發(fā)杜甫對于農(nóng)事的關(guān)注,或憂或喜,情皆系之。同樣的題材,同樣的情懷,白居易《陰雨》云:“潤葉濡枝浹四方,濃云來去勢何長。曠然寰宇清風(fēng)滿,救旱功高暑氣涼?!敝幐栀澝狸幱昃群抵Γ?《喜雨》曰:“西北油然云勢濃,須臾霈霈雨飄空。頓疏萬物焦枯意,定看秋郊稼穡豐?!备窃谟腿欢南灿曛?,已經(jīng)看到秋天豐收的景象。這兩首詩歌所學(xué)習(xí)和繼承者,無疑正是杜甫這種 “憂以天下、樂以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的憫農(nóng)精神。

再舉樂天詠物詩學(xué)杜的一樁詩案。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末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卑讶巳私杂?、但又不被關(guān)注的善念,用這樣充滿感情的詩句揭示出來,使靈魂得到升華,這就是杜詩的震撼力量。受此感召,白居易 《新制綾襖成》詩云:“百姓多寒無可救,一身獨暖亦何情。心中惟念農(nóng)???,耳里如聞饑凍聲。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宋人龔頤正(1140—1201)《芥隱筆記》指出,樂天此詩,與子美一意。白居易還有 《新制布裘》,詩云:“安得裘萬丈,蓋裹周四垠。穩(wěn)暖皆如春,天下無寒人。”朱弁(1085—1144)《風(fēng)月堂詩話》 評論說:

有論詩者曰:“老杜以稷契自許,而有志于斯人者。故于 《茅屋為秋風(fēng)所拔歌》其詞云: ‘安得廣廈數(shù)千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衷疲骸畣韬粞矍昂稳缤回R姶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意在是也?!庇柙唬骸懊献诱撌?,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又言得志事雖不兩立,而窮能不忘兼善,不得志而能不忘澤民,乃仁人君子之用心也。” 白樂天 《新制布裘》 詩云:“安得萬里裘,溫暖被四垠”,亦其例也。然韓退之作 《謝鄭群簟》詩則曰:“側(cè)身甘寢百疾愈,卻愿天日長炎曦?!逼湟馀c子美、樂天絕不相似。然退之豈是無意于斯人者,但于援毫之際,偶輸二老一著耳。客大笑曰:“退之文章不喜蹈襲前人,其用意豈出于此耶。抑為人木強(qiáng),于吟詠猶然,果如歐、梅所論也。”

“或謂:子美詩意,寧苦身以利人,樂天詩意,推身利以利人;二者較之,少陵為難。然老杜饑寒而憫人饑寒者也,白氏飽暖而憫人饑寒者也;憂勞者易生于善慮,安樂者多失于不思,樂天宜優(yōu)?;蛴种^:白氏之官稍達(dá),而少陵尤卑,子美之語在前,而長慶在后,達(dá)者宜急,卑者可緩也,前者唱導(dǎo),后者和之耳。同合而論,則老杜之仁心差賢矣?!?/p>

認(rèn)為老杜之仁心較樂天更勝一籌。蔡尚思《論杜甫與白居易——中國古代兩大文藝思想家》則認(rèn)為:“杜詩是社會詩中之偏于歷史(或事實)方面者,白詩是社會詩中之偏于思想方面者。杜是集文學(xué)上的社會詩之大成。白是集思想上的社會詩之大成。以 ‘文學(xué)詩’及學(xué)問行為而論,白固不如杜,若專以 ‘思想詩’ 而論,則杜也不及白。換言之:則杜是社會詩的開端,白是社會詩的大成?!睒诽炫c子美之仁心或有等級之差別,但用意無疑一脈相承,誠可謂神骨俱得。因此清代吳江貢生葉舒璐(1663—1735)《讀杜白二集》曾云:“子美千間廈,香山萬里裘。迥殊魏晉士,熟醉但身謀。”與魏晉之士相比,唐人子美和香山更有仁者利他之良心。

“欲開雍蔽達(dá)人情,先向歌詩求諷刺”(白居易 《采詩官》)。與杜甫一樣,白居易的詠物詩重視諷諭現(xiàn)實,揭露時弊,反映民生疾苦。因為杜甫詠物詩反映的一些社會問題,白居易生活的時代同樣存在,而且更為突出。杜甫與白居易都曾任官左拾遺,白居易自然引為同調(diào),其《初授拾遺》即云:“奉詔登左掖,束帶參朝議。何言初命卑,且脫風(fēng)塵吏。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地。當(dāng)時非不遇,尚無過斯位?!币驗榕c杜甫有著相似的理想和抱負(fù),都以致君濟(jì)人為己任,都有一顆仁者之心,所以白居易 《傷唐衢二首》 (之二)復(fù)云:“致我陳杜間,賞愛非常意。”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白居易所提出的一些政治見解與杜甫很相近。他們都從忠君、愛民、治國的思想出發(fā),想要致君堯舜,清除佞臣和貪吏,解除民生疾苦。白居易的文學(xué)主張,很接近杜甫。他在 《新樂府》 序提出 “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的主張,以及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與杜甫的創(chuàng)作實踐和詩論精神完全一致。

杜甫詠物詩中所表現(xiàn)的對一些社會問題的看法,引起白居易的共鳴與崇敬?!杜c元九書》反對嘲風(fēng)雪、弄花草,尤其表達(dá)對杜甫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之句的激賞。見賢思齊,白居易非常認(rèn)同杜甫推己及人的仁愛心胸,推崇杜甫真誠同情的自然天性。杜子美居浣花溪,有草堂;白樂天居廬山,亦做草堂。正如元人姚勉(1216—1262)所云:“草堂同矣,詩異乎?雖然,不徒詩也,子美一飯亦君,樂天諷諫諸篇,可 《國風(fēng)》 比,詩云乎哉!二公古矣,二堂墟矣。名至今重天下,詩云乎哉!必有由致矣。”正源于此,白居易乃寓諷諫于詠物之中,對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黑暗腐敗,統(tǒng)治集團(tuán)中的邪惡勢力,進(jìn)行無情揭露和尖銳抨擊,對于人民饑寒勞困之苦表達(dá)真摯同情,對忠直之士的不幸表達(dá)強(qiáng)烈悲憤,不但如身入閭閻,目擊其事,直與疾病之在身者無異,愛憎分明,褒貶不爽。

在元和時期,詩歌甚至已經(jīng)成為白居易的奏章:官員的瀆職,君主的奢靡,權(quán)力的濫用,百姓的苦楚,在其詩中一一呈現(xiàn)。 《古冢狐》指責(zé)荒淫的統(tǒng)治者,《黑潭龍》怒斥貪酷的官吏,《紫藤》譏刺 “附著君權(quán)勢” 的諛佞之徒,《有木詩八首》直斥 “佞順?gòu)j娿,圖身忘國,如張禹輩者”,“惑上蠱下,交亂君親,如江充輩者”,“暴狠跋扈, 壅君樹黨, 如梁冀輩者”,“色仁行違,先德后賊,如王莽輩者”,“外狀恢弘,中無實用者”,“附離權(quán)勢,隨之覆亡者”(《有木詩八首》 序),矛頭指向宦官、權(quán)臣、外戚及其追隨者,并預(yù)言其 “莫不合于始而敗于終也”。

宋人葛立方(1098—1164)《韻語陽秋》 分析說:

白樂天賦有木八章,其六章托弱柳、櫻桃、枳橘、杜梨、野葛、水檉以諷在位者,至第七章則曰:“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標(biāo)。偶依一株樹,遂抽百尺條。自謂得其勢,無因有動搖。一旦樹摧倒,獨立忽飄飖。疾風(fēng)從東來,吹折不終朝?!睂S忠灾S附麗權(quán)勢者。其八章則曰:“有木名丹桂,四時香馥馥。風(fēng)影清如水,霜華冷如玉。獨占小山幽,不容凡鳥宿。重任雖大過,直心自不曲??v非梁棟材,猶勝尋常木。”蓋樂天自謂也。樂天素善李紳而不入德裕之黨,素善牛僧孺、楊虞卿而不入宗閔之黨,素善劉禹錫而不入伾文之黨,中立不倚,峻節(jié)凜然。于八木之中,而自比于桂,殆未為過也。

元和五年(810),在 《和答詩十首·和大嘴烏》中,白居易敘寫貪庸兇殘的 “大嘴烏”,由于 “身老心童蒙” 的 “主人富家子” 的庇護(hù),“探巢吞燕卵,人蔟啄蠶蟲”,橫暴肆虐,無所不為,卻 “竟得天年終”,而善良勤勞的 “慈烏”,竟遭到主人憎惡,富家子彈殺。

烏者種有二,名同性不同。嘴小者慈孝,嘴大者貪庸。嘴大命又長,生來十馀冬。物老顏色變,頭毛白茸茸。飛來庭樹上,初但驚兒童。老巫生奸計,與烏意潛通。云此非凡烏,遙見起敬恭。千歲乃一出,喜賀主人翁。祥瑞來白日,神圣占知風(fēng)。陰作北斗使,能為人吉兇。此烏所止家,家產(chǎn)日夜豐。上以致壽考,下可宜田農(nóng)。主人富家子,身老心童蒙。隨巫拜復(fù)祝,婦姑亦相從。殺雞薦其肉,敬若禋六宗。烏喜張大嘴,飛接在虛空。烏既飽膻腥,巫亦饗甘濃。烏巫互相利,不復(fù)兩西東。日日營巢窟,稍稍近房櫳。雖生八九子,誰辨其雌雄?群雛又成長,眾嘴騁殘兇。探巢吞燕卵,入蔟啄蠶蟲。豈無乘秋隼?羈絆委高墉。但食烏殘肉,無施搏擊功。亦有能言鸚,翅碧嘴距紅。暫曾說烏罪,囚閉在深籠。青青窗前柳,郁郁井上桐。貪烏占棲息,慈烏獨不容。慈烏爾奚為,來往何憧憧?曉去先晨鼓,暮歸后昏鐘。辛苦塵土間,飛啄禾黍叢。得食將哺母,饑腸不自充。主人憎慈烏,命子削彈弓。弦續(xù)會稽竹,丸鑄荊山銅。慈烏求母食,飛下爾庭中。數(shù)粒未入口,一丸已中胸。仰天號一聲,似欲訴蒼穹。反哺日未足,非是惜微躬。誰能持此冤,一為問化工?胡然大嘴烏,竟得天年終?

那個聽信讒言的主人,可理解為最高統(tǒng)治者,那個生奸計、與 “大嘴烏” 潛通的老巫,當(dāng)是指宦官之流。在這首詩中,詩人對主人的批評,對老巫的指責(zé),對大嘴烏的痛恨,對慈烏的悲憫,正反映了他對當(dāng)時統(tǒng)治集團(tuán)中忠奸、正邪的矛盾和斗爭的態(tài)度。

如果說這首詩中的 “燕”“蠶”是指慘遭剝削壓迫的 “小民”,而詩人僅是點到而已,那么在 《秦吉了》 中,他對遭受 “長爪鳶”“大嘴烏” 攫殺的 “乳燕”,“母雞” 等 “冤民” 的哀憐,便表現(xiàn)得很為突出。白居易往往在揭露剝削者、壓迫者罪惡的同時,反映和同情被剝削者、被壓迫者的苦難,這與杜甫一脈相承;詩人揭露的矛頭往往又是指向宦官、權(quán)臣、貪官、酷吏之流,亦與杜甫志同道合。白居易詠物詩諷諭社會現(xiàn)實的精神,無疑深受杜甫影響。

杜甫詠物詩對白居易的影響,不僅限于偏重嚴(yán)肅題材的托物寓意,還體現(xiàn)在托物寓懷上。與更多注重諷諭社會現(xiàn)實和國家大事之托物寓意不同,托物寓懷主要指個人情懷。以白居易的兩首詠雪詩為例,白居易以雪為題材的詩只有兩首,一首是 《春雪》,按照諷諫皇帝的意圖結(jié)構(gòu)全篇,學(xué)習(xí) 《詩經(jīng)》 美刺的手法。另一首是 《夜雪》,貶至江州后所作,描寫夜深大雪壓斷枝椏發(fā)出清脆聲響的細(xì)節(jié),反映了當(dāng)時落寞敏感的心情。前者即托物寓意,源自詩人的儒者理想,后者則屬托物寓懷,源自儒者的詩人情懷。

“物微意不淺,感動一沉吟” (杜甫 《病馬》),杜甫的詠物詩,不僅可見一位以 “致君堯舜上”為理想的儒者,借詠物而匡諫君王,指斥權(quán)奸,揭露時弊,反映民情;同時也多方面地展現(xiàn)了詩人在那個時代悲歡痛苦的內(nèi)心世界。明人鐘惺 《唐詩歸》曾曰:

少陵如 《苦竹》《蒹葭》《胡馬》《病馬》 《鸂鶒》 《孤雁》 《促織》 《螢火》 《歸燕》 《歸雁》《鸚鵡》《白小》《猿》《雞》《鹿》諸詩,于諸物有贊羨者,有悲憫者,有痛惜者,有懷思者,有慰藉者,有嗔怪者,有嘲笑者,有勸戒者,有計議者,有用我語詰問者,有代彼語對答者,蠢者靈,細(xì)者巨,恒者奇,嘿者辯。詠物至此,神佛圣賢、帝王豪杰具此,難著手矣。

可見杜甫詠物詩表現(xiàn)立意之寬廣,內(nèi)容之豐富,手法之多樣。對此,清人張謙宜(1649—1731後)《絸齋詩談》卷二有很好的分析,他說:“杜詩詠物,俱有自家意思,所以不可及。如《苦竹》,便畫出個孤介人,《除架》,便畫出個飄零人,《蕃劍》《宛馬》,又居然是英雄磊落氣概。如劉鑾塑東岳位下一丞相,見魏征遺照而后就,皆是一種道理。仇滄柱云:‘不離詠物,卻不徒詠物,此之謂大手筆?!搜詷O當(dāng),凡托物以自況處,皆作如是觀?!眴虄|《劍溪說詩》卷下亦云:“大率老杜著題諸詩,并感物興懷,即小喻大,何嘗刻意肖題,卻自然移他處不得?!睆牟煌嵌赛c明杜甫詠物詩的優(yōu)長之處。

杜甫常常以特殊的審美心態(tài)詠物,其詠物詩往往在所詠之物前,冠以“病”“枯”“惡”等形容字眼,如《病桔》《病柏》《病馬》《枯楠》《桔棕》《惡樹》等,這是詩人心理上所產(chǎn)生的對“物”的特殊感受,凝結(jié)著個人的不幸遭遇,抒寫著個人的嗟傷,人生慘淡體驗的自敘,同時蘊(yùn)寓著對現(xiàn)實社會的傷痛和憎惡。像《病馬》詩中的“塵中老盡力,歲晚病傷心”,《枯楠》詩中的“不知幾百歲,慘慘無生意”,《枯棕》詩中的“念爾形影干,摧殘沒藜莠”,其物之“病”“枯”之狀可見,而詩人惋惜、傷痛之心亦寄寓其中,含意深遠(yuǎn)。誠如申涵光(1620—1677)所說:“杜公每遇廢棄之物,便說得性情相關(guān)。如《病馬》《除架》是也。”杜詩所詠其他“廢棄之物”者,還有《嘆庭前甘菊花》《歸燕》《蒹葭》《促織》《孤雁》《鷗》《蕃劍》等,大多寫得哀婉深沉,極具感人力量。

杜甫夔州所作《鸚鵡》《孤雁》《鷗》《猿》《麂》《雞》《黃魚》《白小》等八首詠物組詩,都是直接攝取眼前之物,有感而作,言外自有托意。這組詩掇拾瑣事,闡發(fā)深意,揮灑自如,思想藝術(shù)俱佳。正如汪存所云:“前后詠物諸詩,宜合作一處讀,始見杜公本領(lǐng)之大,體物之精,命意之遠(yuǎn)。說物理物情,即從人事世法勘入。學(xué)到筆到,心到眼到。惟其無所不到,所以無所不盡也。”所謂“說物理物情,即從人事世法勘入”,就是在感受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chǔ)上,將命意寄托于物象之中,故能情景交融,含蓄無限。如《鸚鵡》寓失統(tǒng)羈棲之感,《孤雁》有同氣分離之悲,《鷗》則羨其閑適自得,《猿》則奇其智能全生,《麂》慨亂世之危,《雞》表殊鄉(xiāng)之俗,《黃魚》憫長大難容,《白小》傷細(xì)微不免。

像杜甫一樣,白居易的詠物詩也重視托物興寄,即物抒懷,注意運用比興手法。清顧嗣立(1665—1722)《寒廳詩話》引俞玚語曰:“少陵詠物,多用比、興、賦。興者,因物感人也;比者,以物喻人也;賦者,直賦其物也。集中如《鸚鵡》《鸂鶒》《花鴨》《麂》《猿》《蒹葭》《苦竹》,全是比體,《病馬》《促織》是興體,《螢火》《白小》則直是賦體矣?!蔽闹姓f《螢火》《白小》是“賦體”,似欠妥當(dāng),但它指出杜甫詠物重視用賦比興手法則是正確的。白居易主張“風(fēng)雅比興外,未嘗著空文”(《讀張籍古樂府》),他的詠物詩也大多用賦比興手法?!逗痛笞鞛酢贰段r蟆》《黑潭龍》等都是“比體”;《紫藤》《放鷹》《百煉鏡》等都是“興體”;《禁中月》《賦得古原草送別》《庭槐》等則是“賦體”。

與杜甫一樣,白居易詠物詩的比興手法,常常與“賦”結(jié)合起來運用,往往是比興中有賦,賦中見比,而不是把它們割裂開來,對立起來,唯其如此,比興手法的運用,才顯得揮灑自如,變化多端,而不至于單調(diào)呆板。白居易還注意把比興手法與諷諭手法結(jié)合起來運用,像杜甫的《杜鵑行》《朱鳳行》一樣,白居易的《感鶴》等詩作,也把比興與諷諭手法結(jié)合在一起,以比興為諷諭服務(wù),作為諷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白居易的詠物詩成功地運用了比興手法,故能詠物而不泥于物,興寄而不脫離物,既不斤斤刻畫,唯恐失之,又不泛泛而論,空洞無物。而且“說物理物情,即從人事世法勘入”,把寫“物理物情”與寫“人事世法”結(jié)合起來,使得白居易的詠物詩也具有杜詩那樣“不粘不脫”的特點。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云:“語不驚人死不休”,而白居易詩成,欲使老婢讀之,皆能通其意。李流芳(1575—1629)《蔬齋詩序》認(rèn)為:“兩人用心不同,其于以求工,一也。”這一點,在詠物詩中也可見一斑。

杜甫身逢亂世,流離失所,生活上饑寒交追,精神上孤獨寂寞,這種情緒的外射,使他筆下的動物,也帶有相類似的特點。這無疑是詩人的移情,例如“山寒青兕叫,江晚白鷗饑”(《雨四首》),“老雁春忍饑,哀號待枯麥”(《送李校書二十六韻》),“老馬夜知道,蒼鷹饑著人”(《觀安西兵》),“落雁浮寒水,饑烏集戍樓”(《晚行口號》),“黃鵠翅垂雨,蒼鷹饑啄泥”(《秦州雜詩》),“寒日經(jīng)檐短,窮猿失木悲”(《寄杜位》),“饑鷹未飽肉,側(cè)翅隨人飛”(《送高三十五書記》)。這些對動物饑餓狀態(tài)的描寫,無不明顯地熔鑄著詩人自身的體驗。

杜甫詠物詩兼用賦比興,熔狀物、寫景、敘事、抒情、議論于一爐的特點,更為知名的是《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九家集注杜詩》卷八引趙云:“畫手精妙,盡得其真。……繼論幹所畫,以推見曹將軍之盡善,則骨肉俱畫而有神也?!睌⑹?、議論、抒情之外,更兼有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確實是“骨肉俱畫而有神”的精妙之作。這一特點在白居易的同類作品中也表現(xiàn)得很明顯。尤其在議論方面,白居易作品中的議論化傾向較杜甫更為突出,而且他把杜甫篇末點醒中心的寫法更廣泛地加以運用,形成“卒章顯其志”的格局,儼然已成套路。

杜甫詠物詩對白居易的影響,還體現(xiàn)在具體的描寫之中。詠物詩有以物比德之傳統(tǒng)。如植物中之蘭蕙以比芳心,竹石以喻亮節(jié),松菊以喻堅貞;動物中之龍鳳以喻帝德,鷗鷺以喻清白,鴻雁以喻有信。白居易入仕后,迫切希望挽救已顯衰頹的唐王朝,常常在詩中借物抒懷,以物比德,反映出積極仕進(jìn)的精神風(fēng)貌。主要吟詠物象有牡丹、松、竹、荷等植物,白鶴、馬等動物,及劍等器物。

“新松恨不高千尺”,松、柏以其剛健的雄姿和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備受杜甫喜愛,白居易同樣喜歡吟寫松、柏。其《文柏床》云:“陵上有老柏,柯葉寒蒼蒼。朝為風(fēng)煙樹,暮為宴寢床。以其多奇文,宜升君子堂。刮削露節(jié)目,拂拭生輝光。玄斑狀貍首,素質(zhì)如截肪。雖充悅目玩,終乏周身防。華彩誠可愛,生理苦已傷。方知自殘者,為有好文章?!逼渲心┚洹胺街詺堈撸瑸橛泻梦恼隆?,即杜甫《古柏行》之意而反用之。白居易先后寫有詠松詩12首,表達(dá)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這是由松意象的豐富性決定的。松樹的生長特點是四季常青,抗寒抗旱而耐陰,凌寒傲霜而長壽;外形特點是姿態(tài)雄偉,蒼勁峭拔,樹體高大,枝葉繁密。松在孔子那里就拿來比德,“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此后成為孤直高潔品格的象征:如三國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李白《贈書侍黃棠》“愿君學(xué)長松,慎勿作桃李”;《南軒松》“何當(dāng)凌云霄,直上數(shù)千尺”,以松自勉。

來看白居易的《松樹》,詩云: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陽。森聳上參天,柯條百尺長……歲暮滿山雪,松色郁青蒼……尚可以斧斤,伐之為棟梁。殺身獲其所,為君構(gòu)明堂。不然終天年,老死在南岡。不愿亞枝葉,低隨槐樹行。

描寫松樹長于高山,枝繁葉茂、高大健壯的外形特點,并與槐樹作對比,若不成棟梁寧老死南崗,也不與槐樹同列道旁。抒寫其高蹈不凡,凌霜傲雪,傲世獨立,不與微塵為伍,突出松樹孤高自重的品質(zhì),天生的棟梁之才。

白居易所詠之松,既有廟堂之棟梁,也有居處之庭松。其《庭松》云:“歲暮大雪天,壓枝玉皚皚”,贊美松之高潔,比做良師益友,作為人格修養(yǎng)的榜樣。有時還用松意象派生的含義,如《澗底松》一詩,在題旨上標(biāo)明“念寒俊也”,借用左思《詠史》其二(郁郁澗底松)中“澗底松”的意象,吟詠本應(yīng)在高山獨立傲世的松,屈居于澗底,喻賢才沉下僚,發(fā)出“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的呼聲,為寒士鳴不平。

再如詠竹詩。竹,虛心而直,無所隱蔽,節(jié)堅根固,不畏霜雪,綠葉萋萋,翠筠浮浮,不孤根以挺,聳必相依以擢秀,與松、梅并稱為“歲寒三友”。自古以來即有君子之喻,忠貞之稱,頗為世人所愛,以至有“何可一日無此君”之嘆?!对姟ばl(wèi)風(fēng)·淇奧》中的“綠竹猗猗,有匪君子”“綠竹青青,有匪君子”賦予君子的品行。南北朝以來,詠竹之詩不絕于世。劉孝先《竹》詩云:“無人賞高節(jié),徒自抱貞心”,謝莊《竹贊》“貞而不介,弱而不虧”,賦予竹虛懷亮節(jié)、堅貞不移的品德。張九齡《和黃門盧侍郎詠竹》所謂:“高節(jié)人相重,虛心世所知”,亦以竹比德。

杜甫素愛以竹之高潔、清幽,常將竹與風(fēng)、泉、月、煙、雨等意象相連,表現(xiàn)出一種朗潤的生命狀態(tài),例如“汀煙輕冉冉,竹日靜暉暉”(《寒食》)、“天云浮絕壁,風(fēng)竹在華軒”(《奉漢中王手札》)、“竹送清溪月,苔移玉座春”(《謁先主廟》)、“雨瀉暮檐竹,風(fēng)吹春井芹”(《大云寺贊公房四首》其二)、“榿林礙日吟風(fēng)葉,籠竹和煙滴露梢”(《堂成》),莫不如此。杜甫不但寫“名園依綠水,野竹上青霄”(《陪鄭文廣游何將軍山林十首》其一)的野竹,“麝香眠石竹,鸚鵡啄金桃”(《山寺》)的寺竹,“風(fēng)斷青蒲節(jié),霜埋翠竹根”(《建都十二韻》)的秋竹,還寫“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yīng)須斬萬竿”(《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yán)鄭公》其四)的惡竹,“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的暮竹,這些矗立在無邊蒼穹之下的綠竹,情態(tài)各異,多側(cè)面地折射出詩人對滄桑歲月的慨嘆。

杜甫專門詠竹之詩,有《從韋二明府續(xù)處覓綿竹》,詩云:“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倍鸥ο霃倪@位韋長官的衙署處討得一些綿竹,這人情交往的日常俗事,卻以藹藹亭亭、蒼翠波濤之語,寫出綿竹一片風(fēng)神,暗含著對“華軒”脫俗的贊嘆,討要綿竹的目的在詩意中水到渠成。再來看《苦竹》:“青冥亦自守,軟弱強(qiáng)扶持。味苦夏蟲避,叢卑春鳥疑。軒墀曾不重,翦伐欲無辭。幸近幽人屋,霜根結(jié)在茲。”此乃杜甫客居秦州時所作,流落邊地,生活無著,陷入困境,故而以苦竹自比?!拔犊嘞南x避,叢卑春鳥疑。軒墀曾不重,翦伐欲無辭”,寫出苦竹味苦、叢卑等特性,將自己的身世和秦州的生活隱于其中;然而苦竹雖生在青冥、山嶺,卻依然節(jié)操自守,形體雖軟弱,卻依然自我扶持,正是詩人高尚操守、堅忍品質(zhì)的寫照。

而最有影響,于白居易有啟發(fā)之作,是《嚴(yán)鄭公宅同詠竹(得香字)》,詩云: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雨洗娟娟凈,風(fēng)吹細(xì)細(xì)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

詩雖寫嚴(yán)武宅之竹,卻在一定程度上寄托著詩人自己的期望與抱負(fù)。開篇寫竹之新嫩,生機(jī)勃發(fā)。綠竹含籜,新梢出墻,未出土?xí)r先有節(jié),及凌云處尚虛心?!靶律摇睘槿娭?,竹的一半還包著筍殼,枝梢才伸出墻頭,寥寥幾字,寫出“新竹”的特點,暗含有作者新入嚴(yán)幕的生活折光。頷聯(lián)轉(zhuǎn)換描寫的角度,突出竹的“色”和“陰”,窗外那翠綠的顏色,使室內(nèi)的“書帙”都浸潤其中,“侵”字把竹影的漸漸擴(kuò)大之勢寫得鮮活可人,富有動感。而書酒相伴,本是愜意之事,再加上竹影移過,那桌上的酒樽也清涼宜人?!巴怼薄皼觥倍?,妙。頸聯(lián)寫雨后風(fēng)前之竹。雨洗風(fēng)吹,愈顯其潔凈清香,偶對已極自然,復(fù)加疊字“娟娟”“細(xì)細(xì)”以形容,益發(fā)秀色逼人,清香撲鼻?!坝晗础倍熬昃辍比?,愈覺潔凈;“風(fēng)吹”而“細(xì)細(xì)”然,透出清“香”。這也是作者高潔品格的寓托。楊慎《升庵詩話》卷三云:“竹亦有香,細(xì)嗅之乃知。”并引杜詩“雨洗涓涓凈,風(fēng)吹細(xì)細(xì)香”,李賀詩“竹香滿幽寂,粉節(jié)涂生翠”為證。確實杜甫“善于體物”,乃能感知竹之香。色侵陰過,靜時景也。雨洗風(fēng)吹,動時景也。尾聯(lián)寫竹需人護(hù)惜。但使無人翦伐,此竹必將上拂青云,與天比長。在寫新竹的生長之后,更對其美好前景加以展望。“但令”二句,分明“自喻幕中效職,不能無望于鄭公之培植”(張溍《杜詩注解》),乃輸情推誠之語。

與杜甫一樣,白居易也愛竹,不僅玩竹、賞竹,同時也種竹、食竹,因而留下眾多詠竹詩?!栋资衔募分谐霈F(xiàn)的“竹”字,不少于三百處,以詠竹為題者多達(dá)16首。比如五言詩《贈元稹》中有“無波古井水,有節(jié)秋竹竿”,寫為人為官之道在“有節(jié)”,在人格。元和五年(810)的《酬元九對新栽竹有懷見寄》寫道:“昔我十年前,與君始相識。曾將秋竹竿,比君孤且直?!睂懗鲈〉母呱星椴佟!锻嫠芍穸住分懙溃骸白鴲矍伴芮埃P愛北窗北。窗竹多好風(fēng),檐松有嘉色。幽懷一以合,俗念隨緣息。在爾雖無情,于予即有得。乃知性相近,不必動與植?!逼呓^《題李次云窗竹》云:“不用裁為鳴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紛紛雪里看”,描摹竹之高雅,贊美其凌雪不凋的品格,無疑也寓意著君子的品德。《洗竹》曰:“獨立冰池前,久看洗霜竹……青青復(fù)籊籊,頗異凡草木。依然若有情,回頭語僮仆。小者截魚竿,大者編茅屋。勿作篲與箕,而令糞土辱?!痹谠娙丝磥?,竹是高潔的賢士君子的寫照,是詩人心靈世界的客觀對應(yīng)物,體現(xiàn)著詩人犖犖不俗的獨特情懷。白居易《養(yǎng)竹記》分析說:“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yīng)用虛者。竹節(jié)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把竹比作“賢人君子”,高度贊美竹子“本固”“性直”“心空”“節(jié)貞”的特性,與白居易崇尚的人格修養(yǎng)正相契合。

白居易有《畫竹歌》,詩序云:“協(xié)律郎蕭悅善畫竹,舉時無倫。蕭亦甚自秘重,有終歲求其一竿一枝而不得者。知予天與好事,忽寫一十五竿,惠然見投。予厚其意,高其藝,無以答貺,作歌以報之,凡一百八十六字云?!痹娫唬?/p>

植物之中竹難寫,古今雖畫無似者。蕭郎下筆獨逼真,丹青以來唯一人。人畫竹身肥臃腫,蕭畫莖瘦節(jié)節(jié)竦。人畫竹梢死羸垂,蕭畫枝活葉葉動。不根而生從意生,不筍而成由筆成。野塘水邊埼岸側(cè),森森兩叢十五莖。嬋娟不失筠粉態(tài),蕭颯盡得風(fēng)煙情。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西叢七莖勁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見。東叢八莖疏且寒,憶曾湘妃廟里雨中看。幽姿遠(yuǎn)思少人別,與君相顧空長嘆。蕭郎蕭郎老可惜,手顫眼昏頭雪色。自言便是絕筆時,從今此竹猶難得。

《唐宋詩醇》評曰:“波瀾意度,直逼子美堂奧,與香山平日面貌不類,蓋有意規(guī)仿子美題畫諸作而為之者?!秉c出《畫竹歌》模仿杜甫題畫詩之跡??蛋l(fā)祥(1788-1865)《伯山詩話前集》亦云:“(白香山)《畫竹歌》與杜子美《丹青引》……等詩同觀?!?/p>

白居易詠竹詩中頗有表達(dá)禪思、禪意之作。如長慶二年的《宿竹閣》“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閣間。清虛當(dāng)服藥,幽獨抵歸山。巧未能勝拙,忙應(yīng)不及閑。無勞別修道,即此是玄關(guān)。”灑脫淡泊,富有禪意?!杜c故刑部李侍郎早結(jié)道友以藥術(shù)為事》詩云:“金丹同學(xué)都無益,水竹鄰居竟不成?!北憩F(xiàn)出作者尋求精神解脫的方式。竹的高、逸、雅、靜,給人以超凡脫俗的清涼之感,喚起的審美感受,是一種超越物質(zhì)功利需求的高層次精神活動,頗如禪家的靜觀心態(tài)。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陽,每在讀佛書、習(xí)禪定之余,漫步于竹林,“日晚愛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橋頭”(《池上閑詠》),靜謐幽雅的猗猗竹林之境,是詩人禪修的好去處,《竹樓宿》云:“小書樓下千竿竹,深火爐前一盞燈。此處與誰相伴宿?燒丹道士坐禪僧?!闭前拙右讌⒍U生活的形象寫照。白居易晚年七律《池上竹下作》曾言“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guī)煛?。翠竹虛心,正是白居易的好老師。?dāng)時詩人杭州刺史任滿,返歸洛陽,求分司東都,向往淡泊寧靜的生活,這兩句詩反映了這種心情,體現(xiàn)出超然于世的人生態(tài)度?!侗贝爸袷穼懙溃骸耙黄?,數(shù)竿青青竹;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莫掩夜窗扉,共渠相伴宿。”《北亭招客》寫道:“疏散郡丞同野客,幽閑官舍抵山家。春風(fēng)北戶千莖竹,晚日東園一樹花。小盞吹醅嘗冷酒,深爐敲火炙新茶。”《秋齋》寫道:“晨起秋齋冷,蕭條稱病容。清風(fēng)兩窗竹,白露一庭松?!薄吨翊啊穼懙溃骸俺圯y川寺,竹窗東北廊。一別十馀載,見竹未曾忘?!边@些形態(tài)各異的“竹”意象,表現(xiàn)出白居易不同流俗、高潔自守的一面,也流露著他出塵世外的禪意。

再來看杜詩影響白居易一個具體的例子。杜甫有《白小》詩云:“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魚。細(xì)微沾水族,風(fēng)俗當(dāng)園蔬。入肆銀花亂,傾筐雪片虛。生成猶拾卵,盡取義何如。”黃鶴注云,當(dāng)是大歷元年(766)夔州作。大約半個世紀(jì)之后,元和十四年(819),48歲的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時,想起前輩杜甫稱為“白小”的這種面條魚(一名銀魚),于是在《即事寄微之》詩中詠道:“畬田澀米不耕鋤,旱地荒園少菜蔬。想念土風(fēng)今若此,料看生計合何如?衣縫紕颣黃絲絹,飯下腥咸白小魚。飽暖饑寒何足道,此身長短是空虛?!彼稳烁鹆⒎搅粢庥诖?,說:“余謂魚始二寸已就烹,魚之窮也。寒士又從而食之,其窮抑甚。梅圣俞有《琴高魚》詩云:‘大魚人騎上天去,留得少鱗來按觴?!钟小夺樋隰~賦》云:‘有魚針喙形甚小,常乘春波來不少。取之一掬,不重銖秒。’則白小之魚,尚為丈人行也?!闭婵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亦詩壇詠物一佳話也。

又如白魚。白居易在江州所作《放魚》寫道:“青青芹蕨下,疊臥雙白魚。”所謂白魚,即白鰷。宋人高似孫(1184年進(jìn)士)《剡錄》云:“嶀山下巨潭,白魚所聚,大者二三尺,頭昂者第一,尾頳者謂之追紅白。杜甫詩:‘白魚困密網(wǎng),黃鳥喧佳音?!礁稍姡骸进B踏枝紅果落,家童引釣白魚驚。’韋應(yīng)物詩:‘沃野收紅稻,長江釣白魚。’白居易詩:‘青青芹蕨下,迭臥雙白魚?!备咚茖O所云“白魚困密網(wǎng),黃鳥喧嘉音”,見杜詩《過津口》,此外,杜詩中,所詠寫白魚之詩句還有“白魚如切玉,朱橘不論錢”(《峽隘》),“隔巢黃鳥并,翻藻白魚跳”(《絕句六首》其四),“一雙白魚不受釣,三寸黃甘猶自青”(《即事(一作天畔)》),“山禽引子哺紅果,溪友得錢留白魚”(《解悶十二首》其一),期間之脫化與承傳,可見一斑。

白居易詠物詩得杜詩之霑溉,還有一例。寶歷元年(825),白居易任蘇州刺史,蘇之東城,即古吳之都城也。當(dāng)時已經(jīng)成為樵牧之場。有桂一株,生乎城下,白居易惜其不得地,因賦《東城桂》三絕句以唁之。第三首末云:“月宮幸有閑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而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已先有此意:“斫卻月中桂,清光應(yīng)更多。”賀裳《載酒園詩話》認(rèn)為:“詩家雖厭蹈襲,然如劉浚‘不用茱萸仔細(xì)看,管取明年各強(qiáng)健’,豈不尤鈍。即樂天翻子美‘斫卻月中桂,清光應(yīng)更多’,為‘月中幸有閑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亦猶芻狗之再夢也?!?/p>

杜甫有《除草》詩:

草有害于人,曾何生阻修。其毒甚蜂蠆,其多彌道周。清晨步前林,江色未散憂。芒刺在我眼,焉能待高秋?霜露一沾凝,蕙葉亦難留。荷鋤先童稚,日入仍討求。轉(zhuǎn)致水中央,豈無雙釣舟。頑根易滋蔓,敢使依舊丘?自茲藩籬曠,更覺松竹幽。芟夷不可闕,疾惡信如仇。

白居易《送客南遷》也寫到這種草:

杜甫有一首《縛雞行》,詩云:“小奴縛雞向市賣,雞被縛急相喧爭。家中厭雞食蟲蟻,不知雞賣還遭烹。蟲雞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縛。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庇懈杏诩抑行∨码u禽有傷蟲蟻之類的生靈,因而要賣掉它。然而被賣到集市的雞禽,亦終將遭受宰殺的厄運,那為何對蟲子的生命保持尊重,卻對雞禽的生命沒有敬畏呢?人為地終結(jié)自然界任何生命,都會激起儒者的惻隱之心,充滿民胞物與之情的詩人,面臨兩難,無可奈何,只得“注目寒江倚山閣”,陷入深深的思索。

繼之而思索者,即白樂天。這首《縛雞行》對白居易頗有所啟發(fā)和影響。何焯(1661—1722)留意到:“《縛雞行》,句句轉(zhuǎn),張、 王、 元、白,具體而微?!眴虄|(1702—1788)則評之云:“此亦開樂天體,后人多效之。”當(dāng)面臨相似境地時,白居易有感而作《贖雞》,詩云:“清晨臨江望,水禽正喧繁。鳧雁與鷗鷺,游揚戲朝暾。適有鬻雞者,挈之來遠(yuǎn)村。飛鳴彼何樂,窘束此何冤。喔喔十四雛,罩縛同一樊。足傷金距縮,頭搶花冠翻。經(jīng)宿廢飲啄,日高詣屠門。遲回未死間,饑渴欲相吞。常慕古人道,仁信及魚豚。見茲生惻隱,贖放雙林園。開籠解索時,雞雞聽我言。與爾鏹三百,小惠何足論。莫學(xué)銜環(huán)雀,崎嶇謾報恩?!笨匆?4只被關(guān)在罩籠里的小雞雛在市上賣,也是覺得被縛之雞行將就戮,而鳧雁與鷗鷺卻戲樂如舊,不由得對雞產(chǎn)生惻隱同情,白居易贖而放之,并在結(jié)尾聲明不圖雞報恩,只是自己求得一種心理慰藉而已。結(jié)尾四句,似對物語,實就人言。類似的立意和措辭,白居易還有《放魚》和《放旅雁》。查慎行《初白庵詩評·白香山詩評》云:“《贖雞》‘遲回未死間’二句,令我惻然心動。”千載之下的某個雞年,又是籠雛 14只,同樣面臨此境,丁丙(1832—1899)有《十一月三日放雞用白香山贖雞韻》:“太歲今在酉,宜酒解冗繁。醉余懶起舞,那辨東升暾。孳孳厭城市,喈喈思鄉(xiāng)村。凈瓶甘淡薄,膩鼎洗煩冤。行謝止宿仲,老請學(xué)圃樊。喜聽烏鵲噪,惡逐鷹集翻。偶來鬻雞者,肩籠息吾門?;\雛十四只,只只聲暗吞。羽毛縱豐滿,羈如入苙豚。青錢損五貫,買放給孤園。飲啄適其性,牛刀免戲言。事恰類白傅,詩故敢并論。啼聲忽到耳,同感大生恩。(是日歸陳氏女產(chǎn)一男)”可見惻隱之心,千載相通。

除了以上所述托物寓懷、托物寓意和一些具體描寫之外,杜甫詠物詩對白居易的影響,還體現(xiàn)在以組詩這一形式詠物。從體物方面看,組詩可以使自然界的各種物象得到周全的展示。杜甫的詠物組詩,除了成組之詠雨、詠月詩之外,相對集中者有四組。一、48歲秦州時期,秦州十六首(五律),從《天河》到《銀瓶》,西去秦州以前,杜甫積極進(jìn)取,對國家政治充滿熱忱。秦州時期,一方面通過表明對君王的忠誠和對百姓的同情,表現(xiàn)對家國政治的深切關(guān)注,另一方面悲嘆自己的人生,開始思考未來的出路。二、50歲成都,《病柏》《病桔》《枯棕》《枯楠》4首(五古); 三、51歲成都,“江頭五詠”(五律)。這兩組通過“病枯”系列和“江頭五詠”,以辛辣的諷刺,宣告同君主決裂,并在艱難中對人生態(tài)度做出“和光同塵”的選擇。四、55歲夔州時期,從《鸚鵡》到《白小》8首(五律),對自身遭遇的淺吟低唱,基調(diào)更加低沉,同時也更加悲憤。

白居易的詠物組詩,有“潯陽三題”,《寓意詩五首》,《池鶴八絕句》,《有木詩八首》,《禽蟲十二章》等。其中《有木詩八首》作于元和二年(807)至元和六年(811),通過對弱柳、櫻桃、苦枳、杜犁、水檉、野葛、凌霄、丹桂等八種植物的描繪,展現(xiàn)植物王國里各種樹的形態(tài),其托物所寓之意,是以前六種諷在位者、以凌霄諷附麗權(quán)勢者、以丹桂自比,八首組詩諷前儆后,使多重主題得以充分表露,所比擬的人物面貌得以完整顯現(xiàn)?!肚菹x十二章》作于白居易晚年,會昌三年(843)至去世的會昌六年(846)之間,其自序云:“莊列寓言,風(fēng)騷比興,多假蟲鳥以為筌蹄。故《詩》義始于《關(guān)雎》、《鵲巢》,道說先乎鯤鵬、蜩鶠之類是也。予閑居,乘興偶作一十二章,頗類志怪放言,每章可致一哂,一哂之外,亦有以自警其衰耄封執(zhí)之惑焉。頃如此作,多與故人微之、夢得共之。微之、夢得嘗云:‘此乃九奏中新聲、八珍中異味也?!兄荚眨〗駝t獨吟,想二君在目,能無恨乎!”元稹有題材相近之《蟲豸詩七首》,白居易《禽蟲十二章》或與之相關(guān)。除莊列寓言之外,《禽蟲十二章》亦有詭辭以諷喻時事之意,即荀子所謂“天下不治,請陳佹詩”。如其七“蟏蛸網(wǎng)上罥蜉蝣,反復(fù)相持死始休。何異浮生臨老日,一彈指頃報恩仇”,分明以二蟲相持,寓意黨爭至死始休,蓋“誡報也”;其八“蟭螟殺敵蚊巢上,蠻觸交爭蝸角中。應(yīng)是諸天觀下界,一微塵內(nèi)鬬英雄”,用《列子·湯問》和《莊子·則陽》之典,諷刺爭權(quán)奪利的牛李黨爭,蓋“自照也”。其馀各章,則或自警,或有所悲,或有所感,均從不同角度詠物以寓意,充分鑒借和繼承了杜甫詠物組詩的這一形式。

一般而言,影響與接受之研究,應(yīng)兼顧雙方之條件,其間因果,有如水灑于地,浸濕附近的土壤乃水至本性,但被浸濕程度則需視土壤具體情況而定。杜詩對白居易的影響,有的直接,有的間接;有些是顯見的,有些只是暗合;有的具有事實聯(lián)系,還有的只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共通。其間未易輕斷因果,只宜擺明條件。但總體而言,杜詩對白居易的影響可謂深刻而廣泛。對于杜詩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杜詩的寫實精神,杜詩的種種藝術(shù)手法,如造語遣辭、音律節(jié)奏、篇章結(jié)構(gòu)等,白居易是有意識的追慕乃至崇拜者,學(xué)習(xí)因而繼承者。其間有過程,也有條件,更有針對性。就詠物詩而言,杜甫對白居易的影響,最突出的一點是托物寓意,托物興寄。其次是即物抒懷,托物寓懷。杜甫詠物詩熔狀物、寫景、敘事、抒情、議論于一爐的特點,對白居易亦有深廣之影響。此外,白居易詠物詩取法杜甫之處,還有組詩詠物、諸體皆備、題材廣闊等方面,及許多具體的描寫,不僅師其人,而且承其法,可謂襲杜詩之面貌而得其神味者。

注釋:

①(唐)杜甫著、仇兆鰲注:《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950頁。以下所引杜詩多出自此書,不再一一出注。

②胡應(yīng)麟著、王國安校補(bǔ):《詩藪》內(nèi)編卷四“近體·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71頁。

③???????⑩????清仇兆鰲:《杜詩詳注》,中華書局 1979年版,第804頁、第1119頁、第19頁、第837頁、第855頁、第853頁、第1249頁、第989頁、第2038頁、第614頁、第622頁、第2064頁、第2064頁、第1184頁。

④蕭滌非主編、張忠綱統(tǒng)稿:《杜甫全集校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4年版,第4353頁。

⑤???杜甫著、楊倫箋注:《杜詩鏡銓》,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750頁、第832頁、第1005頁、第831頁。

⑥參見顧學(xué)頡《白居易詩學(xué)杜甫一例》,《文史知識》1981年第3期;又收入其《顧學(xué)頡文學(xué)論集》,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7年8月。

⑦劉克莊著、王秀梅點校:《后村詩話》新集卷二,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76頁。詳參見拙作《元白詩派研究》,社會科學(xué)文獻(xiàn)出版社,第285-286頁。

⑧胡可先:《唐代杜詩傳承論》,《杜甫研究學(xué)刊》1999年第4期;又收入其《杜甫詩學(xué)引論》,安徽大學(xué)出版社2003年版。

⑨羊列榮:《20世紀(jì)中國古代文學(xué)研究史·詩歌卷》,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21頁。

⑩(明)婁堅著、陸廷燦重校:《學(xué)古緒言》卷一。明萬歷三十四年馬元調(diào)魚樂軒刊本《白氏長慶集》卷首。

?(清)吳喬:《圍爐詩話》卷一,《清詩話續(xù)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77頁。

?(清)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清詩話續(xù)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58頁。

????《唐宋詩醇》卷十九,《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汪立名:《白香山詩集》卷首,《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高澍然:《抑快軒文集》,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福建叢書影印本,第三冊,第1325頁。

?(清)許印芳:《詩法萃編》卷六,白居易《與元稹論文書》識語,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續(xù)編》本。

?(清)雷國楫:《龍山詩話》卷三,乾隆四十三年(1778)味經(jīng)堂刊本。

?(宋)劉克莊著、王秀梅點校:《后村詩話》,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65頁。

?(清)田雯《古歡堂集雜著》卷三;《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古歡堂集》卷十八,杜詩原文作“妙舞此曲”非“法曲妙舞”,當(dāng)系田雯誤紀(jì)。

?見《唐宋詩醇》卷二十四,《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箋注:《白居易集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以下所引白詩均出自此書,不再一一出注。

?詳見宋程大昌《演繁錄》卷一三“百子帳”條,《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852冊,第181-182頁。

?詳見吳玉貴《白居易“氈帳詩”所見唐代胡風(fēng)》,《唐研究》第5輯,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版。

?中華書局編輯部王全點校:《全唐詩》卷四七八,中華書局第14冊,第5441頁。

?(清)趙翼著、霍松林、胡主佑校點:《甌北詩話》,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第55頁。

?(宋)王楙(1151—1213)《野客叢書》卷二十七(《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白樂天詩多紀(jì)歲時,每歲必紀(jì)其氣血之如何,與夫一時之事,后人能以其詩,次第而考之,則樂天平生,大略可睹,亦可謂詩史者焉。”趙與峕(1175—1231)《賓退錄》卷三:“或謂詩人之言,不皆如詩史之可信,然樂天詩最號紀(jì)實者?!保ā队坝∥臏Y閣四庫全書》本,齊治平校點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4頁)何良俊(1506—1573)《四友齋叢說》卷十八 「雜紀(jì)」:“白太傅之詩,亦可稱詩史?!保ㄖ腥A書局1983年版,第155頁)

?胡大浚、蘭甲云:《唐代詠物詩發(fā)展之輪廓與軌跡》,《煙臺大學(xué)學(xué)報》,1995年第2期。蘭甲云:《簡論唐代詠物詩發(fā)展軌跡》,《中國文學(xué)研究》,1995年第2期,又統(tǒng)計為6689首。

?謝思煒《杜甫集校注·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3頁)據(jù)九家集注等三種杜集統(tǒng)計,杜詩全部詩歌1455首。呂正惠《詩圣杜甫》(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5年8月,第313頁)據(jù)《讀杜心解》統(tǒng)計,杜詩全部詩歌1453首。杜甫詠物詩 316首,占其全部詩歌數(shù)量之21.75%。張金亮《白居易感傷詩論略》據(jù)中華書局1979年版《白居易集》統(tǒng)計,存詩詞2905首,蹇長春《白居易評傳》第463頁據(jù)該集逐卷細(xì)檢,計得詩2916首(含補(bǔ)遺109首)。謝思煒《白居易詩集校注》(中華書局,2006年7月)為全部白詩作品統(tǒng)一編號,卷一至卷三十七共計2804首,三十七卷之外補(bǔ)11首,另有《外集》作品147首,合計2962首。白居易詠物詩341首,占其全部詩歌數(shù)量之11.51%。

?(明)胡應(yīng)麟:《詩藪》內(nèi)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72頁。

?(宋)郭知達(dá):《九家集注杜詩》卷二十一引。

?唐圭璋:《詞話叢編》,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五冊,第4058頁。

?(宋)洪邁著、孔凡禮點校:《容齋五筆》第二“諸公論唐肅宗”,中華書局2005年版,下冊,第850頁。?(明)焦竑:《焦氏澹園續(xù)集》卷九,《續(xù)修四庫全書》影印科圖藏明萬歷三十九年朱汝鰲刻本。

?(清)浦起龍:《讀杜心解》,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329頁。

?(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七《螢火》后評。曾季貍《艇齋詩話》說這首詩“蓋譏小人得時。其首云‘幸因腐草出,敢盡太陽飛。’蓋言其所出卑下也。‘十月請霜重,飄零何處歸?’蓋言君子用事,則掃蕩無遺也。老杜之詩,所以冠絕古今者以此?!?/p>

?(清)劉濬輯:《杜詩集評》卷八引俞玚之評。

?(宋)龔頤正:《芥隱筆記》,《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又見汪立名《白香山詩集》卷三十按語所引。

?(宋)朱弁:《風(fēng)月堂詩話》卷下,陳新點?!独潺S夜話 風(fēng)月堂詩話 環(huán)溪詩話》,第114-115頁。

①(宋)陳巖肖:《庚溪詩話》卷上,丁福寶輯《歷代詩話續(xù)編》,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69頁。

②(元)胡炳文:《純正蒙求》,《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卷下。

④蔡尚思:《論杜甫與白居易——中國古代兩大文藝思想家》,廣東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71-381頁。據(jù)1935年滬江大學(xué)出版 《中國歷代文藝文選》下編節(jié)出。

⑤見 《分干詩鈔》卷三,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文學(xué)研究所圖書館善本室藏清乾隆顧學(xué)齋精刊本。

⑥參見卞孝萱、喬長阜:《杜甫的詠物詩及其對白居易的影響》,《唐代文學(xué)論叢》第四輯,陜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張忠綱 《杜甫與元白詩派》,《杜甫研究學(xué)刊》,2016年第3期。

⑦見白居易 《新樂府·新豐折臂翁》詩之 “折臂翁”,與杜甫 “新安吏”、“石壕吏”借募兵抓夫之故事反映兵禍如出一轍。這種手法,全由杜甫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句法演化而來。白居易 《秦中吟》相似之處更多,許多詩句都是以強(qiáng)烈對比的手法描寫,亦脫胎于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只是擴(kuò)大引申而已。

⑧ (元)姚勉:《草堂記》,《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雪坡集》 卷三十六。

⑨?? (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十六,何文煥輯《歷代詩話》,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614頁、第618頁、第569頁。

? (清)張謙宜:《蜆齋詩談》卷二,《清詩話續(xù)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805頁。

? (清)喬億:《劍溪說詩》卷下,《清詩話續(xù)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104頁。

? (清)黃生撰、徐定祥點校:《杜詩說》,黃山書社1994年版,第183頁。汪存 (1617-1678),字幾希,黃生之好友,曾與其參互考訂杜詩。仇兆鰲 《杜詩詳注》卷十七 《白小》一詩后引黃生曰: “前后詠物諸詩,合作一處讀,始見杜公本領(lǐng)之大,體物之精,命意之遠(yuǎn)。說物理物情,即從人事世法勘入,故覺篇篇寓意,含蓄無限?!保ㄖ腥A書局,1979年版,第4冊,第1536頁)當(dāng)據(jù)此而來。

?參見程千帆、張宏生 《英雄主義與人道主義——讀杜甫詠物詩札記》,《文學(xué)遺產(chǎn)》,1988年第5期。

?丁福保編 《清詩話》,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3年版,第84頁。

? (明)李流芳 《檀園集》卷七,《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本。

?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xù)編》,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697頁。

?見 《清詩話三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5213頁。

?李賀 《感諷》詩之六:“調(diào)歌送風(fēng)轉(zhuǎn),杯池白魚小。”王琦匯解:“白魚即今之白鯈,長僅數(shù)寸,形狹而扁,狀如柳葉,性好群泳水面?!?/p>

? (宋)高似孫: 《剡錄》卷十,《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本。

? (清)賀裳: 《載酒園詩話》卷一,《清詩話續(xù)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頁。

? (清)何焯:《義門讀書記》卷五十二杜工部集,《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 (清)喬億:《杜詩義法》卷下 (清刻本),《杜甫全集校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4年版,第4353頁。

? (清)丁丙:《松夢寮詩稿》卷六,《續(xù)修四庫全書》影印清光緒二十五年丁立中刻本。

責(zé)任編輯 張月

作者:陳才智,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文學(xué)研究所研究員,100732。

猜你喜歡
詠物詩杜詩白居易
統(tǒng)編小學(xué)語文教材中的經(jīng)典詠物詩
夜讀(一)
ART IN THE FIELD
漢語世界(2022年2期)2022-04-20 01:36:48
統(tǒng)編小學(xué)語文教材中的經(jīng)典詠物詩
早冬
早春(節(jié)選)
體物盡其妙,品之有寄托——杜甫詠物詩《房兵曹胡馬》賞析
文苑(2019年14期)2019-08-09 02:14:34
詠物詩的一種寫法
中華詩詞(2018年4期)2018-08-17 08:05:02
篆刻杜詩記
藝品(2017年4期)2017-11-06 03:48:52
即事
茶博覽(2017年1期)2017-02-27 06:49:09
龙海市| 泗洪县| 微博| 南京市| 安新县| 商都县| 乐东| 盐亭县| 逊克县| 临武县| 辛集市| 阳信县| 古蔺县| 浮山县| 商丘市| 扶绥县| 金阳县| 册亨县| 平利县| 镇远县| 定安县| 丰顺县| 鹰潭市| 伊金霍洛旗| 泌阳县| 镇江市| 莎车县| 叶城县| 招远市| 巴马| 石阡县| 卢湾区| 岚皋县| 盱眙县| 三穗县| 长丰县| 乌鲁木齐县| 满洲里市| 黔南| 桓仁| 潞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