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橋平
摘要 魯迅先生的小說已成為我國文化的遺產(chǎn),其中一些經(jīng)典的文章作為典范頻繁地出現(xiàn)在初中的語文課本中,而且魯迅先生的文章在初中的語文教科書中占有不小的篇幅并且起到重要的作用。雖然魯迅先生的文章不僅有文采,還有深度,但是大多數(shù)的學生們卻并不喜歡魯迅的文章。甚至有小部分的學生們對魯迅的文章是厭惡的。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們不能很好的領會到魯迅文章的中心思想。學生們在解讀魯迅的小說過程中有很大的誤區(qū),主要是在解析魯迅的文章時過分的強調(diào)了其政治思想的意義,忽略了文章本身的意義。下面我簡單的介紹下深層解析魯迅文章的技巧。
【關鍵詞】深層解析;魯迅文章;技巧分析
我國的文學史上有很多重要的文人,魯迅便是其中的一位,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列入初中生必讀的書籍,他的作品在初中語文考試中占了大量的分數(shù)。目前的初中語文中選取魯迅文章的題材是比較多的,有部分的學生們就很難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去引導學生們?nèi)ニ伎迹M量做到能讓學生們客觀并理性地解讀魯迅先生的文章的內(nèi)涵,并體會那個時代的文化內(nèi)涵。
深層解析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技巧主要是從兩個大方面入手,其一是對魯迅作品的分析,對他的生活時代背景的了解,從他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他本人的追求出發(fā)。其二是對文章本身的手法出發(fā)。下面我為大家做下簡單的介紹。
1 對魯迅先生的作品分析
1.1 從文章的題目出發(fā)
很多的時候,文章的題目就是文章的靈魂所在,文章的題目在一定的程度上暗示了文章要表達的內(nèi)容。在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時不要忽略了題目,要盡量做到結合文章的題目再對文章進行分析與解剖。我來舉個例子,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通過文章的題目,我們可以大致猜測“三味書屋”和“百草園”跟魯迅的生活有一定的關系,“三味書屋”很有可能就是魯迅先生小時候讀書的地方,讀書的時光自然是枯燥又無趣的。而“百草園”應該會是個魯迅先生游玩的場地。魯迅先生用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做了對比,意義深刻而又含蓄。
1.2 從魯迅先生的時代背景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
我們知道,一個作家的生活時代的背景往往對他的作品有重大的影響。而魯迅先生作為文壇的巨匠,他的文章不僅具有他獨特的自身語言特色和深刻的中心思想,而且他的大多數(shù)文章都是受當時的社會的影響比較大,大多文章都反映了那個年代社會的黑暗一面。魯迅先生的文章一般是運用曲折又含蓄的表現(xiàn)手法來揭示當時的現(xiàn)實生活,往往是從多個角度去進行描寫。
其一就是有關于魯迅先生的求學經(jīng)歷,在魯迅先生的好幾篇文章中都有說明,因為戰(zhàn)爭的原因,所以,魯迅先生選擇的專業(yè)是醫(yī)學也就是想要畢業(yè)之后很好地醫(yī)治處在疾苦之中的人民。這也是魯迅先生最初的夢想,想要在戰(zhàn)爭時期可以讓人民群眾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但是在魯迅先生回國之后,看到的不是人民群眾身體上的疾病,而是心靈上的疾病,醫(yī)生只可以治療病人的身體,但是卻醫(yī)治不了整個國家人民的思想。這就使得魯迅先生不得不棄醫(yī)從文,利用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來喚醒麻木、愚昧的中國人,正式魯迅先生抱著這種救國救民的心態(tài)投入到文學的創(chuàng)作過程的。
其二就是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魯迅先生后半生都是生活在戰(zhàn)爭之中的,這就使得魯迅先生所寫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對國家的憂慮之情,就比如《藤野先生》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創(chuàng)作時期正是北洋軍閥統(tǒng)治的時期,同時這個時候也正是魯迅先生與藤野先生分離了二十多年之后的,魯迅先生在廈門大學有所感悟,然后隨手寫下的。在解析這篇文章的時候,需要充分地了解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這樣才可以更加深刻了解整篇文章想要表達的深層次的含義。
2 從魯迅先生寫作的手法來進行解析
2.1 在對人物形象的刻畫
魯迅先生作為人物形象刻畫的大師,其大部分的作品中人物形象都是有血有肉的、活靈活現(xiàn)的。就比如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這一篇文章,魯迅先生將楊二嫂的形象刻畫的傳神,同時利用犀利的語言,將這個人物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
2.2 語言的特點
魯迅先生的語言具有深刻、令人警醒的特點,其對語言把握的程度極為精準。就比如在《孔乙己》這篇文章中,魯迅先生只用了寥寥數(shù)筆就將復雜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的心理描寫出來,將整個社會風貌展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
2.3 文章中景物的描寫
魯迅先生對于景物的描寫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寫百草堂的時候,由低到高,由靜到動。在寫百草堂的植物的時候,魯迅先生將園中的景觀直接地呈現(xiàn)到人們的眼前,讓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在寫到園中的動物的時候,魯迅先生運用簡短的語言,讓人感覺到整個園中是寂靜的,同時也是充滿生機的。這些都體現(xiàn)了魯迅先生對語言精準把握的特點。
3 結語
魯迅先生的很多文章都有很高的文學藝術的成就。雖然時代在改變,我們教育的模式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但是魯迅先生的寫作特點以及思想的深度和寫作手法直到現(xiàn)在依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從多個方面以及角度來解讀魯迅先生的作品,要考慮當時時代的實際情況。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們解讀魯迅先生的文章,語文教師也需要在課下查閱當時的社會事件以及魯迅先生的遭遇。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確保學生們可以精準地把握作品的內(nèi)涵,了解文章刻畫的人物形象以及特點,讓學生們能真正體會文章反映的中心思想。讓學生們在試卷上看見魯迅先生的文章時不再感到迷茫。
參考文獻
[1] 丁春麗.回憶—魯迅小說創(chuàng)作主體的心理內(nèi)涵[D].遼寧師范大學,2015.
[2] 王海燕.魯迅的黑暗體驗與書寫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3] 廖詩忠.探歸民族“新生”的活源——論魯迅與先秦文化的深層關系[D].福建師范大學,2004.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新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