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亞翠
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
付亞翠
韶光最是無情,辜負了容顏,催人老去;韶光最是有意,浸潤了思想,豐富靈魂!于是,我將靈魂捆綁,于日出日落中與時光賽跑,愿得永恒!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從兒時起,便鐘情于那一方小小天地中的蝌蚪文字,即便是老舊得幾近泛黃,仍愛不釋手,不知翻閱了幾遍,回味了幾許,也不去辨別適不適合自己的年齡,只是隔幾日便將它們尋出,咀嚼、回味?!澳阏驹跇蛏峡达L(fēng)景,看風(fēng)景的人在樓上看你”那是卞之琳的哲思:或許,我們都是遠視眼,總是活在對別人的仰視里;或許,我們都是近視眼,往往忽略了身邊的幸福。常神奇于無厘頭故事的巧妙,也感慨古龍、金庸、筆下的俠骨柔情。于是,少年時便有了筆下的生花文字,課堂上亦有老師的稱贊之語,同學(xué)眼中的艷羨之意。那時,我是驕傲的。
時光清淺,于靜默中踽踽前行,求學(xué)的腳步愈急,離家的距離愈遠,撞進我心底的那些故事仿佛都因了我的喜怒哀樂而紛紛登場。幾次品讀紅樓一夢,自己恍如銜玉而降的寶玉在大觀園里走了一遭,過了一回。感念舊制度下香銷玉殞的一縷孤魂,低吟"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淺唱"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fēng)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凄涼結(jié)局;心疼那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金玉良緣,那一把鏨有"不離不棄,芳齡永繼"的金鎖,與那"莫失莫忘,仙壽恒昌"之玉終是無緣;更驚嘆于大觀園中的人生百態(tài),世態(tài)炎涼,真?zhèn)€是"千紅一哭,萬艷同悲"。曹先生亦慨嘆:“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卻也正是這些癡癡傻傻,水做的女兒也好,泥做的男兒也罷他們驚艷了時光,溫暖了歲月,一路隨行。
思緒不覺飄遠,還記得那個倔強、獨立、自尊,對于自己的人格、情感、選擇異常堅定,對于理想執(zhí)著追求的《簡·愛》嗎?亦或許還記得那個純真地追求自己熱愛的事業(yè),純真地對待愛,感情中沒有一絲的塵滓的新月?楚雁潮痛徹心扉的“試坑”,為愛人顫抖地抹平穹頂,抹平地面,愿她安息!那又是怎樣的一場《穆斯林的葬禮》?
掩卷深思,每一部書都是一個有關(guān)光陰的故事,讀完每一部書亦是對自己人生的洗禮,對靈魂的滌蕩!
生命本是一場猝不及防的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行走。還記得曾經(jīng)盛極一時的那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激起了多少人的不安分因子,蠢蠢欲動。
那一年盛夏,懷著敬畏之心來到北京,那是一場極盡“奢華”的旅行。親歷了毛主席紀念堂,瞻仰偉人,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攀登了雄偉長城,感受其巍峨綿長,似乎眼前呈現(xiàn)出古代勞動人民揮汗如雨的場景,仿佛腳下的一磚,城墻上的一垛,尚且留存著那粗糙雙手的溫度!游歷故宮,莊嚴肅穆之感迎面而來,那金黃的皇位與龍袍光彩依舊,卻已成為歷史的陳跡,感慨時光變遷,那繁華終是不在。以“壯觀神州第一”為美譽的頤和園卻是寧靜而溫和的,好似不曾有過那場屈辱和踐踏。昆明湖碧波蕩漾,涼風(fēng)習(xí)習(xí),湖上點綴著十七孔橋和玉帶橋,斑駁陸離中古色古香,仿佛觸手即可撫摸到歷史。
最是不忍目睹的當是圓明園,它曾美得不可方物,靜若處子;從這里走出一代明帝,又自帶莊嚴肅穆。亭臺樓閣,潺潺溪水,既有小家碧玉之樸素寧靜,又有大家閨秀之端莊秀麗。然而,雖幾經(jīng)修繕,那曾經(jīng)遭受過的無恥掠奪卻也深深的刻下了痕跡,濃煙熏過的墻壁和假山,大火燒過的斷壁頹垣,被搶掠的奇珍異寶流落他鄉(xiāng),成了侵略者的囊中之物,炫耀之資!可恨那列強的鐵蹄踐踏我大好山河,可惡那晚清的懦弱斷送我大國尊嚴!當看到那殘存的“圓明園”時,我的悲傷已達眼底!
那一個六月,我徜徉于西子湖畔,也真正體會到蘇軾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但見弱柳扶風(fēng),水平如鏡,循著東坡的足跡,感受他的濟世情懷。那沿堤的垂柳,鵝黃與深綠交相輝映,湖中水波輕漾,與天空融為一體,遠處的雷峰夕照又為西湖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駐足岸旁,我甚至可以想象得到于柳堤畔,一書案,一人影;于水波中,一蘭舟,一倩影。這雖是美麗的傳說,又寄予了人們對蘇子怎樣的褒揚呢?我感嘆于西湖的每一處完美細節(jié),感動于蘇軾的濟世為民情懷,雖潦倒,又不失抱負,這胸襟,又有幾人能夠企及呢!愿立于蘇堤的雕像永遠守護這一精神家園,永駐百姓心間。
無論是高傲又低調(diào)的上海,還是精巧細致,連暖風(fēng)都令人沉醉的蘇州,抑或是那擁有神奇山水的桂林,置身其中,感受萬物的浩渺,而我也僅是那天地間的一沙鷗!
讀書,深邃了思想;行走,拓寬了靈魂。于是我愿做一名歌者,任時光荏苒,亦一路行走,一路歌唱!
(作者單位:吉林省通化市通鋼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