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代文人筆記之民間歌唱探微*

2017-09-15 07:17:13安小梅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7期
關鍵詞:筆記史料民歌

安小梅

(湖州師范學院 藝術學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明代文人筆記之民間歌唱探微*

安小梅

(湖州師范學院 藝術學院,浙江 湖州 313000)

中國作為擁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國,對于古代史的研究,史料記載尤為重要。小說筆記作為一種特殊的記載方式,為后代對文化歷史的探尋和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本文通過對《明代筆記小說大觀》中的13部著作以及《古今風謠》《陶庵夢憶》《七修類稿》共計16部筆記音樂史料的整理和分析,探尋明代民間歌唱藝術及其音樂活動的狀況。

明代筆記小說;民間歌唱;民謠俗曲;戲曲音樂;音樂活動

中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對于歷史的記載尤為重視。每一個朝代都將修著史書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完成。除了朝廷官方編寫的正史外,一些私人著史也為后人留下了不可或缺的歷史檔案。明代是一個中國社會發(fā)展的轉型期,這一時期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正朝著資本主義萌芽階段過渡,這也大力推動了中國社會城市化的進程。包括民間音樂在內(nèi)的城市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起來。小說筆記本身作為一種特殊的“野史”,對后來人對于歷史的探尋和研究有著特殊的意義和價值。由于明代的小說筆記資料較為龐大,本文主要選取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歷代筆記小說大觀”中明代的部分以及明代張岱《陶庵夢憶序》、楊慎《古今風謠》和朗瑛《七修類稿》三本筆記小說,以其中涉及明代民間歌唱史料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全面梳理和擇要分析。

一、明代筆記中音樂史料概況

筆記小說是一種中國古代特有的文字體裁,大約始于魏晉時期。劉勰《文心雕龍·總述》載:“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筆也,有文韻筆也。”[1](P1)魏晉后,人們將記載“殘叢小語”的故事集稱為“筆記小說”。劉葉秋先生認為根據(jù)筆記小說的內(nèi)容,可主要分為三類:小說故事類、歷史瑣聞類及考據(jù)、辯證類。明代筆記小說主要記載的史料,其中以歷史瑣聞類居多。撰寫筆記小說的文人都具有較為強烈的史學意識,補史闕是其記錄的重要目的。就這點而言,研究筆記中的音樂史料便有著特殊的意義。一般情況下,對歷史資料的研究以每個朝代史官所修的正史作為主要研究的證據(jù)。但正史的記載,有著很大的局限性。其所記錄的事跡多為帝紀、世家、列傳、國家新政、法律法規(guī)、歷史重大事件等。而在民間所發(fā)生的很多奇人異事是沒有機會被記錄在冊的。這使得后人對真實的歷史環(huán)境、文化在認知上造成一定的缺失,對史料的掌握有很大程度的漏洞,無法開展深入的研究工作。而文人筆記由于對其編撰者所要記錄的內(nèi)容沒有專門的限制,作者本身也有著身份上的多樣性,因此這種近似于日記般的文體所描寫的內(nèi)容種類繁多,較為龐雜,但其較為真實的記載無疑拓寬了人們對歷史的了解,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歷史社會,是為后人留下的一筆寶貴的財富。

本文中所涉筆記小說的編撰者多為明朝的文人士大夫階層,其中有11人在朝廷為官,并官居要位。這個群體具有著較高的文化水平和較高的文學造詣,對筆記小說這種文學體裁駕馭自如,文筆精煉、流暢。其次,由于工作性質的需要,大多數(shù)政府官員的都有著較強的史官意識,并且因朝廷官職委派,游歷過全國多個省份,見多識廣。所以這些文人士大夫有機會去認識社會各個層面的人群,并與他們保持一定的往來。他們將宮廷中的、官宦人家、民間集市、私人宅院等所發(fā)生的趣事一一記錄下來,或親身經(jīng)歷,或道聽途說,都為后人描繪出了一個真實、形象、生動的社會生活景觀。

明代的小說筆記數(shù)量較為繁多,不能將其盡數(shù)納入,因此筆者所研究的音樂史料主要來自于《明代筆記小說大觀》這一叢書。《明代筆記小說大觀》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版的歷代筆記小說系列叢書中的其中一部,共有4卷,數(shù)量多達3800多頁,共收錄了14部文人著作,數(shù)量較為龐大,所包含的內(nèi)容囊括了志怪傳奇、朝政興廢、文壇風貌、民間生活等,從各個角度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社會生活,風土人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過對這些史料的爬疏,筆者從中發(fā)現(xiàn):在上述14部筆記中,有13部中有關于音樂史料的記載。在此說明,筆者所整理的音樂條目,基本均是當時本朝音樂事跡,所涉及前朝史料的音樂條目,未予記錄。

《草木子》共有4卷,八個條目。作者為葉子奇,元末明初著名學者。書中囊括了天文星占、律例推步、時政得失、兵荒災亂,諸子百家、文史曲藝、典章制度、飲食服飾、草木蟲魚等。[2](P3)在這些條目中有3條有關音樂的記錄,分散在原道篇、雜制篇和雜俎篇。

《雙槐歲鈔》為明黃瑜所著,王嵐校點。此書是以黃瑜歸老后所建的“雙槐亭”取名,記載了洪武訖成化中事跡,共有10卷,其中共計條目220條。其中較具特色的是描述了少數(shù)民族文化以及其與漢族的交往、關系等。而且作者不單純敘事,對一些當時發(fā)生的政治事件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因此此書在野史中頗得體要,較為全面地補充了正史。該書記錄5個有關音樂條目,涉及多個方面。

《都公譚纂》是明都穆所撰,陸采次編,李劍雄校點。都穆為南直隸蘇州吳縣 (今江蘇蘇州人)。該書只有上下兩卷,是都穆的隨筆札記,記錄了元末明初的人物史事、文化逸事等,音樂條目1條。

《寓圃雜記》為明王锜編撰,李建雄校點。王锜為蘇州府長洲人(今江蘇蘇州吳縣人)。該書記載了明洪武至正統(tǒng)年間朝野人物事跡,對于蘇州地方的歷史人物,記錄尤為詳細。該書共有十卷,另有補遺10條,共有167個條目音樂條目共計2條。

《菽園雜記》為明陸容所編撰,李健莉校點。陸容為太倉人(今江蘇蘇州人)?!遁膱@雜記》有“明代說部第一”之譽。書中一些記載可與正史相參證,有較高的史料價值?!靶枰f明的是,此書中有部分內(nèi)容是陸氏從茶余飯后友人的談資中擇錄的,不免有涉及神異、流于荒誕的記述?!盵3](P363)全書共有十五卷,關于音樂的記載收錄在卷二中。

《玉堂漫筆》共三卷,是由明陸深所撰,胡勤、蔣文仙校點。陸深,上海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本書記載看似瑣碎,但多引經(jīng)據(jù)典,雜論事理,并記載了很多鄉(xiāng)野趣事。全書共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音樂條目1條。

《四有齋叢說》為明何良俊編撰,李雄建校點,何良俊為松江華亭人(今上海市人)?!端挠妖S叢說》共有38卷,每一卷都有一個主題,基本分為經(jīng)4卷、史13卷、雜紀1卷、子2卷、釋道2卷、文1卷、詩3卷、畫2卷等,其中有一個專門的篇幅取名為詞曲。在該書中所整理出的音樂條目共有9條。

《客座贅語》為明顧起元撰寫,孔一校點。顧起元江寧人(今江蘇南京人),書中所涉歷朝典章制度、地理沿革、藝林軼事、市井風俗大多為見聞,也有經(jīng)文獻資料的考證而來的。該書共計10卷,471個條目,其中音樂條目有11個。

《五雜俎》為明謝肇淛著,傅成校點,是晚明一部著名的筆記。謝肇淛為福建長樂人,字在杭,別號武林?!段咫s俎》共16卷,天部2卷。地部2卷,人部、物部、事部各4卷。作者著述不信盲從,所見所聞都要親自去考察,是研究明代社會的重要參考史籍。在事部卷四中有對音樂的記載。

差額計稅會計相關規(guī)定根據(jù)財會[2016]22號文,企業(yè)應增設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抵減)、應交稅費——簡易計稅、應交稅費——轉讓金融商品應交增值稅三個相關明細科目,對增值稅差額計稅業(yè)務進行核算。具體會計處理為:

《萬歷野獲編》為明萬歷年間沈德符編著的一部鴻篇巨制,楊萬里校點。共有30卷,《補遺》一卷。沈德符為浙江嘉興人。在這眾多的史料中明確記錄了的音樂文獻有28條,在一些詩詞中也有對音樂的一些描述。

《酌中志》明代劉若愚所著。全書由24個各自獨立的短篇構成,每篇一卷,共計二十四卷,其中對音樂的記錄的共有2個條目。

《涌幢小品》為明代朱國禎所著,其為浙江南潯人。該書共32卷。始撰于萬歷37年(1609)春,天啟元年(1621)冬完稿,其中音樂的條目有6條。

除此之外,筆者還找到另幾種在明代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筆記小說。

《陶庵夢憶》為明代著名散文集。由散文家張岱所著。該書共8卷,成書于1644年之后,直至乾隆40年才初版行世。由于作者本身精通音律,對音樂的造詣較高,在他所記錄的一些事例中,會發(fā)現(xiàn)他與當時的樂人關系密切,常常以樂會友。因此該書中記錄音樂的條目有22條,涉及范圍較廣。

《七修類稿》為明代筆記小說集共有51卷,又續(xù)稿7卷。撰寫者為明代著名藏書家朗瑛,浙江杭州人?!镀咝揞惛濉啡珪搭惥幣?,分天地、國事、義理、辯證、詩文、事物、奇謔等7類。涉及當朝及前朝史事掌故、社會風俗及瑣聞,藝文及學術考辨,其中音樂條目有13條。

還有一本為具有明朝第一才子所稱的楊慎編纂《古今風謠》。這是一本中國古代民謠集,共2卷,成書于明代嘉靖22年(1543),收錄自上古至明代嘉靖時期古今民謠280余首,其中對音樂做出評論的條目共有4個。

二、明代文人筆記所載民間歌唱的主要類型

在這些音樂史料中,所囊括的內(nèi)容多種多樣,筆者經(jīng)過對文獻的研讀,將所有的文獻分為宮廷音樂和民間音樂。而民間音樂中又存在民歌俗曲、器樂音樂、戲曲音樂、宗教音樂、其他雜曲類別。筆者將文獻中涉及歌唱的音樂劃分為兩個主要類型:民歌俗曲和戲曲音樂。下面將按照筆記的內(nèi)容,對明代的民間音樂史料進行客觀的歸納與分析。

明代的民歌俗曲是明代音樂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在之前的其他朝代難得一見,明代的民歌俗曲的發(fā)展為中國近現(xiàn)代傳統(tǒng)音樂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奠基作用。在筆記中,對于民歌俗曲的記錄共有8個條目。這里的記述有對文人填詞俗曲的記錄,如《萬歷野獲編》中的“時尚小令”;有記錄民間傳唱的小曲,如《客座贅語》卷九的“俚曲”。這些民歌有的表達了對當時的社會政治統(tǒng)治的不滿,有的記錄了民間代代相傳的童謠。在《客座贅語》中的“古詞曲”中記錄了86首民歌,所跨越的地域性較廣,為民歌的地方性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這部分的史料共有8個條目(表1)。在明代,民歌這一音樂體裁發(fā)展到了頂峰,這一時期流行著大量民歌俗曲為人們傳唱。在這方面保留了較為豐富的民歌集,對于明代民歌俗曲的研究,非常重要。

表 1 明代筆記中的民歌俗曲條目列表

從這8個條目中,可看出民謠的形成主要來自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镀咝揞惛濉肪砦濉疤斓仄钡摹俺焙蚋琛睂懙溃骸按呵飼兏柙疲骸缥次次瓷辏匠?,巳巳巳午午,春秋一般輪?!母柙疲骸缥次次瓷辏?,辰巳巳午午,夏日要分明。’冬歌云:‘午未未申申,寅卯卯辰辰,巳巳巳午午,朔望冬日行?!边@組歌謠唱出了當時人們對潮水季節(jié)性變化的反映。

《萬歷野獲編》“時尚小令”中作者寫道“自兩淮以至江南,漸與詞曲相遠。不過寫淫蝶情態(tài),略具抑揚而已”,《客座贅語》“俚曲”中,“雖音節(jié)皆仿前譜,而其語益為淫靡”。由此可以看出明代的民歌在音樂上與前朝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但在語言上更為華麗、奢靡。而且筆記中所記錄的民謠俗曲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在《客座贅語》卷十中的“古詞曲”條目中,作者按照民歌所傳唱的地域進行了分類記錄,分為吳聲歌曲、西曲歌、梁鼓角橫吹曲等。

有些民歌曲目在不同的筆記中反復出現(xiàn),如《傍妝臺》《山坡羊》《耍孩兒》《皂羅袍》《掛枝兒》《干荷葉》等。其在當時的流行、普及,可見一斑。

(二)戲曲音樂

在明代筆記音樂史料中,對戲曲音樂的描述是所占比例較大的一部分。這一分類所包含的內(nèi)容也較多,共有22個條目(表2)。這其中包含戲曲曲種、曲牌、著名戲曲演員、演出場景、戲班趣事、戲曲填詞、評論等方面的記載。從這些筆記史料之中,可以對明朝所流行的民間藝術,提供一個較為全面多角度的認識。

表 2 明代筆記中的戲曲條目列表

明代中央統(tǒng)治集團,樹立程朱理學為官方正統(tǒng)意識形態(tài),并對在民間有著巨大影響的戲劇采取禁毀、限制的手段,禁戲政策貫穿明朝始終,在其影響下,明代還出現(xiàn)了以地方政府政令為主的地方政府禁戲行為。[4](P1)但筆者發(fā)現(xiàn),在明代文人筆記中,還是有較多關于戲曲的記錄。這其中比較重要的事件是元代的北曲在明代的逐漸沒落以及南曲在明代的廣泛流行。其中《萬歷野獲編》中“北詞傳授”和“雜劇”兩個條目中的敘述較為明確,全部來自《陶庵夢憶序》中的記載?!爸煸茘埮畱颉薄爸斐薄肮奶戾a串戲”都是作者張岱所熟知的著名戲曲演員,他以個人經(jīng)歷記錄下了這些演員的演藝生活,并突出了每個人的表演特色,對朱楚生的描寫:“楚生色不甚美,雖絕世佳人,無其風韻。楚楚謖謖,其孤意在眉,其深情在睫,其解意在煙視媚行”;而鼓天賜“多扮丑凈,千古之奸雄佞幸,經(jīng)天錫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錫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錫之口角而愈險”,十分生動形象。朱云崍則是一名培養(yǎng)女戲子的戲班班主,其余條目對戲曲場景描述的有六條,如《陶庵夢憶》中的“金山夜戲”、 卷六中的“目蓮戲”“過劍門*過劍門,指兩個戲班之間如同競賽的表演形式,較為特殊?!钡取T凇度f歷野獲編》中記錄了對“西廂”“拜月亭”兩部戲的戲劇評論,對戲曲中字詞的音韻、平仄、詩詞韻律與之前的戲曲進行比較。關于戲曲院本以及填詞情況的描述有5個條目,戲曲演出場所記載2條,有關曲牌記錄為1條。

三、對筆記中明代民間歌唱活動的探究

通過對以上筆記小說中民間歌唱史料的梳理,我們對明代民間歌唱活動作出如下判定。

第一,民間歌唱音樂記錄主體開始多元化。雖然明代是一個文化相對禁錮的朝代,所推行的八股文科舉制度,對于程朱理學的推崇,對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起到了一定限制作用;但是,明代又是中國文化大規(guī)模的轉型期,主要體現(xiàn)在城市功能的顯著變化中。明代之前,中國文化形態(tài)基本處在以農(nóng)耕經(jīng)濟為基礎的形態(tài)中,是自給自足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還需要強大的政治權利加以統(tǒng)治。因此中國城市多為“政治—防御”型城市。[5](P80)但隨著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商品經(jīng)濟對城市功能的改變,一些小城市的城市功能結構發(fā)生轉變。如此開始使得明朝資本主義經(jīng)濟開始逐漸增長,城市文化開始逐漸地登上歷史舞臺。伴隨城市文化到來的是文人士大夫階級成為這支文化的主要力量。而這一個群體又是明代民間活動的直接參與者、聆聽者、推動者。因此,明代文人成為這個時代民間歌唱音樂的主體。相校于以前的年代,紀錄主體為官方的正史史官,而明代的文人群體由于更具有記錄的直接性、參與性、體驗性,因此,他們更能以基本接近民間歌唱音樂本色的層面進行如實記錄或還原性的記錄。同時,明代筆記作者對于戲曲有著自己的獨到的愛好和見解,并常常和從事戲曲工作的人員,頻繁接觸,交往密切。在張岱所撰的《陶庵夢憶序》卷四中“金山夜戲”“不系園”“世美堂燈”“過劍門”中可看出這些都是作者眼見為實的真實記錄。由此可見,文人對于戲曲的態(tài)度是十分積極地參與其中的。所以,他們筆記下的記錄對于明代民間歌唱音樂的研究,資料的客觀性與歷史價值都變得格外寶貴。文人記錄群體的出現(xiàn),也使得音樂史上關于民間音樂記錄主體更加多元。

第二,作為民間歌唱主要形式的民歌小曲獲得迅速發(fā)展。明代以前,民歌小曲的發(fā)展狀態(tài)基本保持著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播范圍和速度較為有限。而到了明代民間歌曲除了流行于農(nóng)村的“民歌”和“俗曲”外,文人的積極介入對民歌小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事實上,文人與民歌之結緣,有著悠久的傳統(tǒng)。例如,唐代以來,詞調歌曲“詞”的句式結構逐漸與詩歌拉開距離,形成了長短句錯疊的句式,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曲子的發(fā)展。唱曲填詞不僅是樂工們的專業(yè)活動,而且擴大到成為廣大市民的共同嗜好。但是,只有到了宋代以后,這種填詞唱曲更是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文人士大夫的這種嗜好,使曲子(詞)迅速風靡全社會,成為宋代主要的藝術歌曲形式。需要注意的是,這一傳統(tǒng),在明代中后期發(fā)生了極大的變異。概言之,中古及更早之前,文人與民歌結緣,基本上是走著“化俗為雅”“俗為雅用”的路子,文人出于自己的藝術良心,從民歌中汲取營養(yǎng), 為雅文學的創(chuàng)作提供借鑒。[6](P11)而到了明代,尤其是晚明,這種趨勢已經(jīng)開始產(chǎn)生變異,部分文人一反傳統(tǒng),開始對“雅”文學的審美風格進行“俗”的追求。從李夢陽、李開先到袁宏道、馮夢龍,他們與民歌之結緣里現(xiàn)出一種迥異于傳統(tǒng)的群體自覺。此外,明中葉后,一些散曲作家受民間歌曲影響,也寫了一些語言通俗且有一定社會內(nèi)容的作品;又有不少文人開始搜集民間歌曲,并予以刊行,這使得民歌小曲得以以文本的形式保存下來,并且更加廣泛的流行與傳播,使民歌小曲在明代歌唱音樂活動中得以盛行和迅速的發(fā)展,并對清代的民歌小曲的藝術形式及藝術特色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第三,雜劇的進一步發(fā)展與南戲的興起。明代文人筆記中關于戲曲音樂的史料所占數(shù)量較廣。這一現(xiàn)象反映出戲曲音樂在民間生活中具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宋代城市瓦舍勾欄的興盛,為戲曲藝術的興起提供了理想的表演場所,而當時尖銳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則為戲曲提供了豐富的題材和內(nèi)容。宋代雜劇吸收了詞調歌曲、說唱音樂、歌舞藝術、器樂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精華,變成為一個綜合性的音樂戲劇。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雜劇藝術進入明代,為了順應時代的變革和觀眾的需要,在與其他藝術形式的競爭中,不斷突破固有的體制,音樂表演日趨靈活多樣。雜劇劇本可長可短,音樂不再只用北曲,而是南北兼用;演唱形式不拘一格,劇中各個角色都能演唱,獨唱、對唱、合唱無一不可。這些藝術革新無疑有益于雜劇的發(fā)展。同時,在宋元時期興盛的北雜劇由于明代政治形式的改變變得落寞,如此使得南戲開始逐漸發(fā)展起來,而明清傳奇又是在南戲的基礎上發(fā)展而成,是中國戲曲史上繼元雜劇后的又一個高峰。而這些都與文人創(chuàng)作風格的轉變是密不可分的,在筆記音樂史料中體現(xiàn)的較為明顯,有6個條目在說明北劇的落寞,南戲的興起,這其中有關于戲劇院本風格的改變,演員角色男女性別問題的改變等;有4個條目在有關戲曲填詞,對詞人的介紹以及劇本的介紹。而這中間又有著內(nèi)容上的重復。但筆者發(fā)現(xiàn)這些關于戲曲的描述中,有關聲腔的改變或敘述并不多,而對于伴奏樂器的使用倒是有較為詳細的描述。如《陶庵夢憶序》卷四“世美堂燈”:“演元劇四出,則隊舞一回,鼓吹一回,弦索一回。”《客座贅語》卷九“戲劇”:“南都萬歷以前,公侯與縉紳及富家,凡有小會,小集多用散樂,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樂器用箏、秦、琵琶、三弦子、拍板。若大席,則用教坊打院本,乃北曲大四套市者,中間錯以撮墊圈、舞觀音、或百丈旗,或跳隊子。后乃變而盡用南唱歌者,只用一小拍板,或以扇子代之,間有用鼓板者?!盵7](P1360)究其原因在于,作為當時最主流的音樂形式之一,明代戲曲在宮廷和民間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正史中對聲腔發(fā)展及研究有詳細記載,所以筆記小說當中對于聲腔則沒有過多的詳細記載;又因為戲劇伴奏樂隊編制是固定的,方便記錄,所以筆記小說對這一問題記錄較為詳盡。

第四,傳奇劇的發(fā)展出現(xiàn)繁榮。明代社會經(jīng)濟較繁榮,同時政治腐敗、宦官專權,社會矛盾逐漸加劇,特別是新舊矛盾激化,以圣賢、經(jīng)書為標準的社會真理受到?jīng)_激,出現(xiàn)了反對理學,主張婚姻自主等等異端思想。傳奇劇在明代前期開始處于中國戲曲史上大繁榮時期。此后,人們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發(fā)生變革,官僚士大夫、文人學士開始參加演出或串演角色,填詞譜曲則被認為是風雅之事。由于大批有身份地位和文化水準的人參與到戲曲的創(chuàng)作之中,使劇作的水平得以提高,并成為創(chuàng)作者宣泄個性、表現(xiàn)自己的一種手段。這一時期的劇作家數(shù)量猛增,其中代表劇作家有湯顯祖、梁辰魚、周朝俊、徐復祚、孟稱舜、王玉峰、阮大鋮等。代表作品有《鳴鳳記》《浣紗記》《紅梨記》《紅梅記》《牡丹亭》等。當時的劇作流派有以梁辰魚為代表的“昆山派”、湯顯祖為代表的“臨川派”、沈璟為代表的“吳江派”,這三個流派代表了明傳奇的最高水準,這些都極大促進了明代傳奇的繁榮和發(fā)展。明代傳奇劇是由南戲發(fā)展而來,而南戲是宋末元初最早興起于中國南方地區(qū)的地方戲曲劇種。傳奇劇形式上繼承了南戲的體制,也采用曲牌聯(lián)套的形式,與南戲不同的是一折戲中可采用多個宮調,曲牌的使用也根據(jù)戲劇情節(jié)而定,所有登臺角色都可演唱等特點。明代中葉由于大量的文人加入傳奇劇的創(chuàng)作,使得傳奇劇的語言風格變得精致典雅,但也降低了其戲劇語言的生動性;人物塑造的單向度扁平性格,缺少靈氣;劇本的冗長及戲劇語言的晦澀難懂與市井文化相背離;與大眾審美逐漸脫離等等,已顯示出清代傳奇劇的弊端,這些都是傳奇劇在清代中后期逐漸衰落的因素。

第五,聲腔的多樣化與地方化大發(fā)展。明代是我國戲曲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期,是我國戲曲四大聲腔海鹽腔、余姚腔、弋陽腔和昆山腔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節(jié)點,而在明代之前,聲腔的概念較為模糊。例如,四大聲腔中的昆山腔,在最初形成之時只是當?shù)孛耖g藝人口頭傳唱的戲曲曲調,而隨著一些音樂家將其創(chuàng)新、改革,才逐漸形成和發(fā)展為之后的昆山腔等。同時,明代聲腔的音樂特色上出現(xiàn)了明顯的地方化趨勢,為我國戲曲音樂的發(fā)展及地方聲腔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六,民歌資料的整理與結集。明代以前,民歌由各朝負責記錄音樂的官員收集整理,在各朝正史中是有所記錄的,沒有獨立文集的刊本,而到了這一時期及往后出現(xiàn)了許多文人積極參與當時的民歌搜集、整理、編印成書的工作,有了一批民歌小曲的刊本,如明代馮夢龍編撰《桂枝兒》和《山歌》,王廷紹編撰《霓裳續(xù)譜》,華廣生編撰《白雪遺音》等,其中明代馮夢龍編撰《桂枝兒》收錄了435首作品,是現(xiàn)存于世的民間時調小曲集專集,也是明代民間時調小曲集中的一部巨作。這些對于民歌的提倡、保存、記錄,對后代乃至今日我國民歌的繼承與發(fā)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結 語

通過對明代筆記小說的閱讀和整理,本文發(fā)現(xiàn)明代筆記條目中對于歌唱音樂史料的記載雖然數(shù)量并不占據(jù)多數(shù),但其所涉及的范圍是比較廣的,內(nèi)容也比較多元。從宮廷雅樂、教坊樂,到各具風格的民間音樂,雅俗共存似乎是明朝音樂的一大特點。由于明代在中國歷史上處于一個轉型期和風水嶺,音樂的發(fā)展也是如此。從文人筆記中很多專業(yè)音樂走出了宮廷的限制,來到了民間。尤其是民歌和戲曲這一類歌唱音樂開始規(guī)范化,傳播的范圍逐漸擴大,形式變得豐富多樣,其發(fā)展也更為興盛??傊娜斯P記中的民間歌唱史料為后人的研究填補了許多正史中音樂資料過少以及不全面的缺陷,仍是今后音樂史料研究的重要文獻,其歷史價值不可被忽略。

[1]劉葉秋.歷代筆記概述[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2]葉子奇.草木集[M]//明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陸容.菽園雜記[M]//明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王賦.明代禁戲政策與明代戲劇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3.

[5]謝貴安.明清文化探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6]徐文翔.明代文人與民歌[D].天津:南開大學,2014.

[7]顧起元.客座贅語[M]//明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鐵曉娜]

AProbeintotheFolkSingingofScholarsinMingDynasty

AN Xiaomei

(College of Art, Huzhou University, Huzhou 313000, China)

China, as an ancient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study of ancient history. Fiction notes, a special way of recording, are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value for future generations to have a research of culture history. Through data collation and analysis of 13 books included inMingDynastyNotebookNovels, Ancient and Modern Fiction, Tao Anmeng Memory and Qi Xiu Lei Articles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folk singing art and its music activities.

MingDynastyNotesNovels; folk singing; folk songs; opera music; music activities

2017-03-25

安小梅,副教授,從事聲樂演唱及教學研究。

J609.2

:A

:1009-1734(2017)07-0098-07

猜你喜歡
筆記史料民歌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史料二則
郭沫若學刊(2019年3期)2019-10-12 08:10:00
民歌一樣的小溪(外二章)
散文詩(2017年19期)2018-01-31 02:47:11
藤縣水上民歌
西江月(2017年4期)2017-11-22 07:24:05
例談數(shù)據(jù)史料的辨?zhèn)闻c解讀
中呂 十二月帶堯民歌 十九大勝利閉幕
岷峨詩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3
學寫閱讀筆記
學寫閱讀筆記
史料教學,史從何來
我的自然筆記(一)
英山县| 西乌| 英超| 班玛县| 保康县| 衢州市| 托克逊县| 广饶县| 耿马| 星子县| 瓮安县| 东乌珠穆沁旗| 金乡县| 长子县| 平陆县| 闻喜县| 安国市| 南郑县| 中方县| 绥化市| 琼结县| 枣庄市| 锡林浩特市| 文山县| 鹤山市| 四平市| 西藏| 寿宁县| 马公市| 汝城县| 洛扎县| 香港 | 含山县| 清河县| 濮阳市| 疏附县| 正镶白旗| 岑溪市| 无为县| 呼图壁县| 揭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