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劉妍如,史鑫波,白宏博,宋忠興,孫曉春,唐志書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 陜西省中藥資源產(chǎn)業(yè)化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陜西省中藥基礎(chǔ)與新藥研究重點實驗室,陜西 咸陽 712083)
·中藥工業(yè)·
GC分析不同干燥方法對麝香中麝香酮含量的影響△
張朝,劉妍如*,史鑫波,白宏博,宋忠興,孫曉春,唐志書*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 陜西省中藥資源產(chǎn)業(yè)化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陜西省中藥基礎(chǔ)與新藥研究重點實驗室,陜西 咸陽 712083)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對麝香中麝香酮含量的影響,為確定麝香較優(yōu)的干燥方法,提高麝香品質(zhì)提供實驗依據(jù)。方法:采用干燥器干燥、減壓干燥、40 ℃烘箱干燥對麝香樣品進行處理;采用氣相色譜法測定麝香酮含量。結(jié)果:不同干燥方法處理麝香藥材均能達到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對麝香酮含量的要求,采用干燥器干燥麝香酮含量最高;減壓干燥與烘箱烘干麝香酮含量差別不大,隨著時間的增加,麝香酮含量有所降低。結(jié)論:不同干燥方法對麝香中麝香酮含量有影響,干燥器干燥為最佳干燥方法。
氣相色譜法;干燥方法;麝香;麝香酮
麝香為鹿科動物林麝MoschusberezovskiiFlerov、馬麝Moschussifanicus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mos-chiferusLinnaeus成熟雄體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1],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經(jīng)、消腫止痛等功效。麝香酮含量是評價麝香質(zhì)量優(yōu)劣的指標,也為其主要有效成分,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麝香酮有抗癡呆、抗腦缺血、抗炎、抗心肌缺血[2-5]等活性。
中藥材種類繁多,性質(zhì)差異大,含水量、溫度等外界因素容易導致藥材發(fā)生霉變[6],影響中藥材的質(zhì)量。不同的干燥方式對不同藥材的影響各不相同,采用不同干燥方式對中藥材干燥藥材的性狀、含量和臨床效果也都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7-8],通過比較不同的干燥方式可能找到新的干燥方法,加快干燥速率,節(jié)省成本[9],有效利用和保護中藥材資源,充分發(fā)揮其療效,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性與有效性。麝香為一種珍貴的藥材,其性質(zhì)特殊,自身有效成分易揮發(fā),新鮮麝香含水量均大于50%[10],其干燥、儲存都存在一定的困難,選擇合適的干燥方法,對保護中藥材資源有指導意義。目前關(guān)于不同干燥方式對麝香中麝香酮含量的影響研究較少,熊衛(wèi)軍等[11]采用不同的方式對麝香進行干燥,僅從干燥后麝香性狀和質(zhì)量變化進行分析,沒有對干燥前后麝香酮的含量確切說明;次仁旺姆[12]僅比較干燥失重和未干燥的麝香樣品麝香酮含量的變化,方法較為單一,使得結(jié)果分析不充分。本實驗以3種不同的干燥方法對麝香進行干燥,并采用氣相色譜法測定各個干燥時間段的麝香酮的含量,從而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對麝香中麝香酮含量的影響,為麝香干燥方式的選擇提供一定的借鑒,并對測定麝香酮的不同色譜柱和不同色譜條件進行比較,為麝香酮測定方法的選擇提供實驗數(shù)據(jù)。
1.1 主要儀器
Agilent Technologies 7890B GC System氣相色譜儀(美國Agilent 公司),Chemstation工作站(美國Agilent 公司),色譜柱:Agilent DB-17(30 m×0.32 mm,0.25 μm,50%苯基-甲基聚硅氧烷,美國Agilent 公司)、Agilent HP-5(30 m×0.32 mm,0.25 μm,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美國Agilent 公司),Sartorius CPA225D十萬分之一電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有限公司],101型電熱鼓風干燥箱(北京科偉永興儀器有限公司),VaCo冷凍減壓干燥器[嘉盛(香港)科技有限公司],玻璃干燥器(內(nèi)徑×外徑×內(nèi)高×外高,300 mm×365 mm×235 mm×365 mm),干燥劑為硅膠。
1.2 藥物與試劑
麝香來源于陜西省動物保護協(xié)會(批號:20160301、20160302、20160303),麝香酮對照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10719-201215),無水乙醇為色譜級,脫水硅膠。
2.1 樣品處理
取麝香樣品,過1號篩,每個樣平均分成3份,分別采用烘箱、真空低溫減壓和干燥器(脫水硅膠)3種方法干燥,每6 h取樣,發(fā)現(xiàn)6 h干燥器水分變化差異很小,通過實驗,每隔5 d從干燥器取樣比較合理,各條件的干燥物理參數(shù)見表1。
表1 麝香不同干燥條件參數(shù)
2.2 溶液的制備
2.2.1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吸取麝香酮對照品制成質(zhì)量濃度為15.300 mg·mL-1的麝香酮儲備液,精密稱取麝香酮儲備液1 mL加無水乙醇定容于10 mL容量瓶中,制成質(zhì)量濃度為1.530 mg·mL-1的對照品溶液,備用。
2.2.2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麝香中麝香酮的含量測定的制樣方法,精密稱取不同干燥方法下所得的麝香樣品粉末約0.2 g,精密加無水乙醇2.0 mL,密塞,振搖,放置1 h,0.22 μm微孔濾膜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
2.3 氣相色譜條件
Agilent Technologies 7890B GC System氣相色譜儀,色譜柱為Agilent DB-17(30 m×0.32 mm,0.25 μm),進樣口溫度:250 ℃,程序升溫:初始溫度160 ℃,保持2 min,以5 ℃·min-1升至300 ℃,維持10 min;載氣:氮氣(純度≥99.999%),流速:1.0 mL·min-1,進樣方式:分流進樣(分流比50∶1),進樣量:1.0 μL,檢測器:FID檢測器,檢測器溫度:250 ℃。
2.4 線性關(guān)系考察
精密吸取2.2.1項下麝香酮儲備液0.25、0.50、1.00、1.50、2.00、2.50 mL,于5 mL容量瓶中,加無水乙醇定容至刻度,配制成質(zhì)量濃度范圍為0.765~7.650 mg·mL-1的系列麝香酮對照品溶液,待用。在上述優(yōu)化的色譜條件下進行分析,以麝香酮質(zhì)量濃度為橫坐標,峰面積為縱坐標做標準曲線,得到回歸方程Y=518.13X-6.472 2;r=0.999 7,表明麝香酮在0.765~7.650 mg·mL-1呈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
2.5 穩(wěn)定性試驗
取同批供試品溶液,按2.3項色譜條件分別在0、2、4、8、12、24、48 h內(nèi)測定,麝香酮含量在24 h內(nèi)的RSD=0.62%,48 h內(nèi)的RSD=0.61%,表明供試品在24、48 h內(nèi)穩(wěn)定。
2.6 重復性試驗
取同一供試品溶液,按2.3項色譜條件重復進樣6次,RSD=1.24%,表明試驗重復性良好。
2.7 精密度試驗
取同一對照品溶液,按2.3項色譜條件重復進樣6次,RSD=0.82%,表明儀器的精密度良好。
2.8 定量下限與檢出下限
取對照品溶液,稀釋成系列濃度,按2.3項色譜條件進樣,測得定量下限為30.6 μg·mL-1,檢出下限為22.8 μg·mL-1。
2.9 加樣回收率試驗
精密稱取已知含量的麝香按2.2.2項制備樣品,取2.2.1項下制備的已知量的對照品溶液,樣品與對照品總含量的比為0.8∶1、1∶1,1.2∶1,制樣,按2.3項色譜條件進樣,測定其加樣回收率,結(jié)果見表2。
表2 麝香中麝香酮加樣回收率試驗結(jié)果(n=9)
2.10 測定結(jié)果與結(jié)論
通過3種干燥方法對20160301、20160302、20160303 3批麝香樣品進行測定,得到各個干燥時段麝香樣品中麝香酮含量,見表3。
20160301、20160302、20160303批未干燥前麝香酮含量分別為19.13、21.90、17.69 mg·g-1,含水量分別約為65.3%、62.7%、68.5%,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對麝香含水量小于35%為標準,比較3種干燥方法。40 ℃干燥12 h,平均含水量為13.5%;低溫減壓干燥6 h,平均含水量為9.3%;干燥器干燥10 d,平均含水量為15.8%,均能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對麝香酮含量和含水量的要求。麝香酮含量的變化趨勢都是先增長、后減少,但40 ℃干燥與減壓干燥干燥速度快,麝香酮含量變化快、損失較多;干燥器干燥條件溫和,能長時間保持穩(wěn)定,干燥20 d麝香酮含量一直增長,變化趨勢越來越小。鑒于麝香為一種貴重動物類藥材,相對于其他兩種干燥方式,干燥器干燥對其指標性成分的含量影響較小。
表3 不同干燥方法的麝香中麝香酮含量變化
3.1 不同氣相條件及不同色譜柱的考察
用GC對吳芬宏[13]測定麝香中麝香酮含量的方法進行優(yōu)化,分別對檢測器、分流比、載氣流量等幾個因素進行考察,發(fā)現(xiàn)麝香酮在檢測器250 ℃、分流比50∶1、載氣流量為1.0 mL·min-1時有更好的峰形。
對于同一組樣品,采用不同的色譜柱和不同的條件進樣,得到的峰形如圖1所示,得到的色譜峰的各項參數(shù)見表4。
注:1.梯度升溫DB-17 色譜柱;2.梯度升溫HP-5色譜柱; 3.200 ℃恒溫DB-17色譜柱;4.200 ℃恒溫HP-5色譜柱。圖1 麝香酮不同進樣條件及色譜柱之間的比較
色譜柱tR對稱因子峰高峰面積峰寬塔板數(shù)DB?17114509331820863000058218321HP?5108115427891936490052234887DB?175850261834426161201676841HP?552815035653238374010314608
由表4可以看出,相同色譜柱在不同的進樣條件下保留時間、峰面積、峰寬和塔板數(shù)差異都比較大;DB-17色譜柱進樣條件不同對對稱因子和峰高影響也大;不同的色譜柱對稱因子差異較大,200 ℃恒溫進樣對峰高和理論塔板數(shù)影響也較大。由此可見,相對DB-17和HP-5色譜柱,氣相條件的改變對麝香酮峰形各參數(shù)的影響更大。
3.2 不同干燥方式麝香的性狀差異
麝香干燥時,干燥樣品的性狀也有所差異,各干燥樣品外觀見圖2。40 ℃烘箱中干燥(A)與干燥器中干燥(B)得到的麝香樣品均為黑褐色小塊狀(1~5 mm),低溫減壓干燥(C)得到的干燥物呈灰黃色顆粒狀(0.5~2 mm);將3種不同方法干燥的同批樣品麝香按2.2.2項方法制備樣品,發(fā)現(xiàn)低溫減壓干燥的樣品溶液顏色深于其他兩種干燥方法,但麝香酮的含量低于其他兩種方法,從以上兩種現(xiàn)象推測,麝香酮為易揮發(fā)性成分,負壓條件下麝香酮損失快,低溫減壓條件下麝香酮的含量相對較低;在無水乙醇中,低溫減壓干燥的麝香顆粒相對比表面積比其他干燥方式的大,所制備的進樣液顏色較其他兩種方法深。
注:A.40 ℃烘干干燥;B.干燥器干燥;C.低溫減壓干燥。圖2 麝香不同干燥樣品
3.3 幾種麝香干燥方法對藥材保存的借鑒
溫度、比表面積和壓力等因素對麝香干燥都會產(chǎn)生影響,干燥后麝香酮的含量會逐漸降低[11],所以將麝香保存到低溫、密封的環(huán)境中更有利于藥材的長久保存。3種麝香干燥方法中,烘干與低溫減壓干燥速度快,能很快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對含水量的要求,干燥條件較為苛刻,麝香酮含量和水分變化快,對于含水量不同的麝香樣品,干燥時間難以控制;干燥器干燥時間長,麝香酮和含水量的變化都比較小,是一種相對較優(yōu)的干燥方式。
對不同的藥材,應(yīng)選擇合適的干燥方式。合理的干燥方式應(yīng)首先從藥物的性質(zhì)方面考慮,有效成分容易損失的藥材要考慮干燥方式對藥材質(zhì)量和藥效的影響,避免藥材的臨床應(yīng)用效果受到影響。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5:384-385.
[2] 黃麗萍,黃敬耀.麝香酮對D-半乳糖所致擬癡呆小鼠抗癡呆作用研究[J].江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2,14(1:35-36.
[3] 呂麗莉,張作平,黃偉,等.麝香酮對局灶性腦缺血大鼠模型的保護作用及對BBB轉(zhuǎn)運功能的影響[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9,25(2):31-35.
[4] Liang Q Q ,Zhang M,Zhou Q,et al.Muscone protects vertebral end-plate degeneration by antiinammatory property[J].Clin Orthop Relat Res,2010,468(6):1600-1610
[5] ZHU X J,WU Q B,LI H T.Primary study of muscone′s effect on cardiovascular system[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08,25(S1):93-94.
[6] 劉秋桃,孔維軍,楊美華,等.儲藏過程中易霉變中藥材的科學養(yǎng)護技術(shù)評述[J].中國中藥雜志,2015,40(7):1223-1229.
[7] 馮小峰,林昌虎,王曉,等.不同干燥方法對山銀花促褐變酶活性和活性成分的影響[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4,35(3):76-80.
[8] 李世傳,熊建華,羅秋水,等.不同干燥方法對金銀花葉成分和抑菌效果的影響[J].中國食品學報,2012,12(12):78-83.
[9] 李會偉,劉培,錢大瑋,等. 不同干燥方法及其影響因子對玄參藥材初加工過程品質(zhì)形成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15,40(22):4417-4423.
[10]李碩.麝香的生藥學質(zhì)量評價[D].長春: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
[11]熊衛(wèi)軍,呂維新,李三忠.麝香干燥處理方法的探討[J].中國中藥雜志,1991,26(7):441-442.
[12]次仁旺姆.不同干燥方法對麝香中麝香酮含量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6,25(9):11-12.
[13]吳芬宏.林麝麝香氣相色譜指紋圖譜研究及麝香質(zhì)量鑒別[D].成都:四川大學,2006.
GCAnalysisofMusconeinMuskbyDifferentDryingMethods
ZHANGZhao,LIUYanru*,SHIXinbo,BAIHongbo,SONGZhongxing,SUNXiaochun,TANGZhishu*
(ShanxiCollaborativeInnovationCenterofChineseMedicinalResourcesIndustrialization,ShanxiprovincekeylaboratoryofnewdrugsandChinesemedicinefoundationresearch,Shaanx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Xianyang712083,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various drying methods on the content of muscone in Musk and provide the solution to achieve the best condition of drying and enhance the Musk quality.Methods:dryer、freeze vacuum dryingand oven-drying were used to prepare the Musk.The contents of muscone were determined by gas chromatography(GC).Results:The content of muscone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 according to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15)by above dried methods.Among them the content of muscone in Musk dried by dryer is higher than others.There was slightly difference between freeze vacuum dryingand oven-drying,moreover,the content of musconedecreased with the time prolonged.Conclusion:The impact of various dry methods on the content of muscone is marked and the dryer is the best.
Gas chromatography;drying method;Musk;muscone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1501229);陜西省協(xié)同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2015XT-35);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320104-203010012);陜西省科技統(tǒng)籌創(chuàng)新工程計劃項目(2011KTCL03-05)
] 唐志書,教授,研究方向:中藥制劑制備技術(shù),Tel:(029)38180560,E-mail:tzs6565@163.com;劉妍如,講師,博士,研究方向:藥物分析,Tel:(029)38182207,E-mail:yanzi_2203@aliyun.com
10.13313/j.issn.1673-4890.2017.6.022
2016-0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