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華
摘 要:歷史教材中包含了發(fā)人深省的歷史事件、令人崇敬的歷史人物,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優(yōu)秀范本。初中歷史教師要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通過利用多媒體、結(jié)合時政、開展活動這三個有效策略進行教學優(yōu)化,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歷史知識也接受了德育熏陶,既知史,也明德。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策略;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8-004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027
一、 多媒體動態(tài)呈現(xiàn),全面激發(fā)情感
中學生尚處于好奇心強、感性大于理性的階段,容易被鮮明、動態(tài)的事物所吸引,具體直觀的德育素材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中,教師可通過圖片、視頻、FLASH動畫等多媒體方式來進行動態(tài)立體呈現(xiàn),調(diào)動學生多個感官的共鳴,全身心投入歷史。如在學習《燦爛的青銅文明》和《 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時,教師就可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各類青銅器的照片,甚至還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登錄四川省博物館,與學生一起在線觀賞三星堆青銅器皿,感受來自千年前的文明。這種直觀又新鮮的呈現(xiàn)方式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他們沉浸在各種精美青銅器的震撼中,贊嘆聲此起彼伏,對智慧祖先的敬佩油然而生。而在學習《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這一單元時,教師可組織學生觀看《南京大屠殺》錄像片段以及相關的影視片段,更可以訪問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網(wǎng),以影像的方式再現(xiàn)“日軍殘殺俘虜”“南京城男女尸橫遍野”“日軍活埋南京和平居民”“殺人競賽”等靜態(tài)圖片,讓學生在血淋淋的畫面和悲痛的音樂當中深思,在一串串觸目驚心的數(shù)據(jù)面前沉默,更加深切地了解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野蠻行徑,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們的正義感和榮譽心,讓學生看到一個國家的建立和穩(wěn)定是多少的戰(zhàn)爭與革命、流血與犧牲堆起來的,并將其轉(zhuǎn)化為報效祖國的決心和勇氣, 進而認識到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振興中華。
二、 多結(jié)合時政熱點,溫故也知新
歷史并不單純指過去很久以前所發(fā)生的事件,既然它已經(jīng)發(fā)生過,即使是上一秒,就已經(jīng)成為歷史??梢哉f,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在創(chuàng)造歷史,因而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應該要與時俱進,教師要有意識地結(jié)合時政熱點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理清背后的歷史淵源以及時政事件中關鍵人物為什么要這樣做的原因,讓學生逐漸形成文明史觀和全球史觀,從全球視野下看待物質(zhì)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發(fā)展,真正做到以史為鑒、博古通今。
比如在學習唐、明兩朝后期的奢靡、貪污成風以及宦官專權的史實現(xiàn)象時,教師就可結(jié)合中央反腐反貪的一系列動作和《人民的名義》熱播的浪潮來進行補充教學,讓學生們明白無論在哪一個時期,貪污腐敗都會導致國家的衰敗甚至滅亡,這是歷史給我們的經(jīng)驗教訓,所有人都應該自覺遵守:官員要清廉正義,為人民服務;人民也要遵紀守法,并對官員形成監(jiān)督。這也是為什么《人民的名義》能夠有如此高的國民關注度和熱議度,它反映了人民對貪官的深惡痛絕,和對國家的一腔熱愛,而這也是教師需要教給學生的——做一個心系國家、正義知恥的人民,初步樹立起節(jié)約和廉政的意識。又如在學習“一國兩制”的時候,教師可列舉香港和澳門在回歸后的發(fā)展,港澳自由行的不斷開放和普通話的深入普及向?qū)W生們證明“一國兩制”只是鄧小平收回港澳的一種手段,是我國獨特的一種文化,本質(zhì)上都是為了人民的團結(jié)和國家的穩(wěn)定繁榮。讓學生能夠意識到國家領導人的良苦用心,學習偉人先進的思想和對國家的大愛,進而更加團結(jié)群眾、熱愛祖國。
此外,教師還可以結(jié)合時事熱點,用歷史的知識來幫助學生進行釋疑,比如當初的釣魚島的問題和如今的薩德問題,教師都可以在授課時講解中日關系和中韓關系的過程中引入進行講解,由于是學生們自己所處這個時代真正經(jīng)歷的事件,所以他們會有更多的共鳴,聽課的認真程度就會大幅提高。
三、 多開展德育活動,在實踐中表達
歷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銘記歷史、以史為鑒,在生活的點滴中去為熱愛這個國家付諸實際行動,從做好自己開始,到引導一個集體、維系一個家庭……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初中歷史教師可結(jié)合國家紀念日大力開展一系列德育教育活動,如在國慶節(jié)、五四青年節(jié)、八一建軍節(jié)、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等特殊的日子舉辦一些集體活動、競賽、儀式等,帶領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對國家的愛、對偉人的敬仰。比如在國慶節(jié)時開展班級“閱兵儀式”,讓學生通過學習站軍姿、踢正步等體驗軍人的辛苦,并搜集歷年在閱兵儀式中亮相的新型戰(zhàn)斗武器,更加真切地看到我國軍事力量的強大與不斷進步的過程,讓學生為身為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且富有安全感。在辛亥革命107周年之際,組織大型歷史演講競賽、黑板報比賽、作文競賽、革命歌曲演唱比賽等活動,用自己的方式歌頌“事功者一時之榮,志節(jié)者萬世之業(yè)”的偉人們,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些偉人的故事,讓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秋瑾、林覺民等偉人的名字牢牢刻印在學生們的腦海之中。通過這些富于趣味性、知識性、思想性和競爭性的活動,學生能不知不覺受到歷史的熏陶,從思想感情上受到深刻的教育,并在集體參與和宣揚的過程中將這種情感進一步放大、深化。
此外,教師還可在這些紀念日之時帶領學生走訪歷史遺址、遺跡,以及博物館、紀念館、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讓學生近距離了解祖國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使初中學生不自覺被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所感染影響,激發(fā)更強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 結(jié)語
歷史雖無法改變,但它能改變?nèi)说乃枷牒陀^念,以史為鑒、以國家為尊、以君子為鏡。初中歷史教師要利用歷史的這一特性,在歷史教學中向?qū)W生滲透愛國主義價值觀、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高尚的品格和情操,讓學生更加成熟、更加積極向上,做一名品學兼優(yōu)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海力力·熱合曼.初中歷史德育滲透策略淺析[J].赤子(上中旬),2015(4).
[2] 傅強.初中歷史課愛國主義教育的探究[J].科學咨詢,2014(6):9-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