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劍峰++許習白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會說理文敘事加說理的特點,感悟敘事與說理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2.通過比較“舉例論證”部分的不同,進一步感知選材的典型性和組材的有序性。
3.嘗試內(nèi)化運用,體會說理的精辟、通透。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學生搜集的有關(guān)“誠信”的小故事和名言
警句)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回瞻文章脈絡結(jié)構(gòu)
師:今天仲老師將和大家繼續(xù)學習。
(生齊讀課題)
師: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知道《談禮貌》是一篇什么文章?
生:(齊)說理文。
(師板書:說理文)
師:這堂課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作者是如何談禮貌的。(在“談”字下面畫上小圓圈)回憶一下,作者首先——
生:首先提出自己的觀點。
(師板書:立論)
師:首先提出觀點,接著——
生:舉例論證。
(師板書:論證)
師:最后呢?
生:最后得出結(jié)論。
(師板書:結(jié)論)
師:大家看,這篇文章結(jié)構(gòu)非常清晰,作者首先立論,接著論證,最后結(jié)論。在舉例論證部分分別舉了幾個例子?
(一生答。師相機板書:問路、踩裙、刮臉)
師:這篇文章的結(jié)構(gòu)清清楚楚。作者開篇先用一句古訓引出自己的觀點。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第1自然段)
師:作者用一句古訓引出觀點——
生:(齊)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師:接著用了三個事例論證自己的觀點,最后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最后一段)
師:待人要懂禮貌。這個道理大家是什么時候知道的?
生:從我懂事開始,爸爸媽媽就教導我要懂禮貌。
生:我上幼兒園的時候就知道了。
師:“問路”“踩裙”“刮臉”的故事讀得懂嗎?
生:很簡單。(眾笑)
師:那這篇文章還有什么好學的呢?(眾笑)同學們,仲老師就和大家重點來學習作者為什么要選擇這三件事說理以及如何利用這三件事來說理。
【評析:教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學,當然應該基于學生的已有知識與能力。這篇說理文語言明白,好讀好懂,講的道理學生更是早就知曉。教者從學情出發(fā),沒有在文本內(nèi)容的閱讀理解上費工夫,直接帶著學生抓文體特點,說課文論點,明文本結(jié)構(gòu),不蔓不枝,簡潔實在?!?/p>
二、品讀事例,感悟說理,體會文章事理內(nèi)聯(lián)
板塊一:圍繞“相同”,進一步感知“據(jù)要典型”“理要通透”
(師課件出示活動一要求:
1.讀一讀:默讀課文第2~4自然段。
2.想一想:這3個自然段寫法上有哪些相同之處?
3.議一議: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生自主閱讀后小組交流)
生: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這三個事例中重點寫了人物的言行。
師:這是一個很好的發(fā)現(xiàn)。我們重點來看一看第一個事例。想想看,如果你是一位演講者,你要借助這樣的語言材料說理,你會突出哪些詞?
生:我會突出“吼道”“呔”“老頭兒”“爺問你”等詞句,因為這樣才能表現(xiàn)牛皋的莽撞無禮。
生:我會突出“上前施禮”“請問老丈”等詞句,表現(xiàn)岳飛的彬彬有禮。
生:我發(fā)現(xiàn)牛皋是在“馬上吼道”,而岳飛卻是“離鐙下馬”再上前詢問,作者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讓讀者體會到禮貌的重要性。
……
師:你們很善于發(fā)現(xiàn),把你們的理解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吧。
(生讀)
師:說理文的語言一般都比較簡潔。這篇說理文為什么寫出人物的許多語言、神態(tài)、動作呢?
生:我覺得這樣寫更有感染力。
師:說理是要有一定感染力,有一定道理的。接著聊,還有嗎?接著發(fā)現(xiàn)。
生:一個人的禮貌往往表現(xiàn)在細節(jié)方面,比如語言、動作等。
生:第5自然段說:“學會禮貌待人,恰當?shù)厥褂枚Y貌語言,就會使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弊髡叩呐e例,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
生:文章開始時,立論也說:“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痹撎帍娬{(diào)了“語言”。
師:發(fā)現(xiàn)了沒有,說理文的舉例,一定要為什么服務?
生:論點。
師:說理一定要為它的立論服務,是不是這樣?
師: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相同
之處?
生:我發(fā)現(xiàn)三個事例中的人物都是中國人。
師:舉例兼顧古今中外,多有說服力啊。這又是為什么呢?
生:我知道,因為作者開篇說禮貌待人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師:你真厲害。舉例要為說理服務啊。
(師板書:典型)
師:咱們接著聊。還有哪些相同點?
生:三個事例,都是先舉例子,然后總結(jié)。
師:每個事例后面都說理了。三句說理的話,誰來讀一讀?讀出說理的味道。
(生讀)
師:同學們,咱們在用“敘事+說理”這種方法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呢?這個問題有點難,我們還來看第一個事例。如果我把“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中的任意半句去掉,行不行?為什么?自己體會體會。
生:不行!因為前面事例中既寫了牛皋的“無禮”,又寫了岳飛的“有禮”。
生:敘事和說理之間有很緊密的聯(lián)系。endprint
師:“聯(lián)系”這個詞用得好。所以,在寫作的時候常常在“事”與“理”這兩者之間,用上這樣一些詞,我們一起讀——
生:“這正如”“可見”“因此”“正所謂”……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三個說理的句子,說得怎么樣???給個評價。
生:很有說服力。
生:道理說得比較透。
師:就是說要透徹、通透。
(師板書:透徹)
師:我們合作讀一讀。老師讀敘事部分,大家讀說理部分,體會它們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師生共讀)
【評析 :教學過程其實就是教師組織學生學習的活動過程。這個板塊,教師通過活動要求,引導學生自己閱讀文本,思考探究,交流碰撞。教師的作用是在“爬坡點”適當點撥,適度引領,幫助學生“向青草更青處漫溯”,躍上思考探究的更高臺階。從交流的情況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是有質(zhì)量的,教師的引導是有成效的?!?/p>
板塊二:發(fā)現(xiàn)“不同”,進一步感知“選材典型”“組材有序”
師:三個事例之間有沒有“不同”之處呢?
(師課件出示活動二要求:
1.瀏覽課文第2~4自然段。
2.思考:作者為什么要選這三個事例,它們有哪些不同之處?
3.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生自主閱讀后小組交流)
生:三個事例中的人物有老有少,有男有女。
生:有古人,也有現(xiàn)代人。
生:有普通人,也有偉人。
師: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所處的年代不同,他們的身份也不同。典型的事例,使得說理就更有說服力了。
生:我發(fā)現(xiàn)第一個事例是有求于他人,第二個事例是請人原諒,而第三個事例是原諒他人。
師:三個事例,你認為前后順序可以調(diào)換嗎?
生:不可以。有求于人時,懂禮貌往往容易做到,原諒別人時,同樣要做到彬彬有禮,是很難的。
(師板書:有序)
生:我發(fā)現(xiàn)三次說理的寫法也有變化。第一次是用的俗語說理,第二次打了一個比方,最后一次是運用遞進關(guān)系的關(guān)聯(lián)詞。
師:這樣說理,就使得“理”更精練了。(板書:精練)
【評析:這個板塊,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往后退得更多些,主要是在交流環(huán)節(jié)中把學生發(fā)言做簡單的概括與提煉,真正讓學生站在課堂的中央。】
板塊三:嘗試練筆,初步體驗“舉例說理”
師:“理”要說得精練、通透,這個要求很高,我們一時很難做到。這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學習當中,不斷地思考,不斷地積累。想不想也來嘗試說一說“理”呀?
生:(齊)想。
師:課前,大家聊過了關(guān)于“誠信”的故事,咱們下面就來談一談“誠信”。每人選擇一個事例,嘗試寫一寫“理”。
(生修改事例,嘗試說理。)
生:我列舉的是《曾子殺豬》的故事。
師:這個故事就不講了,我估計每個同學都聽說過,你只說后面的理。
生:由此可見,做人要有誠信,正如俗話所說:失信就是失敗。
師:嗯,有那么一點說理的味道。掌聲送給她。
師:這位同學,你也簡單地說一說,你列舉的是哪個故事?
生:商鞅想變法,可是怕群眾不信,就將一根三丈長的木頭放在南門外。
師:用《南門立木》的故事,你是如何說理的?
生:只要講誠信你就可
以贏得民心,讓國家變得更加強盛。
師:不簡單!此處應有掌聲。從身邊的事例中悟出理,不是件容易的事。能把“理”說精練、通透,這個更要慢慢修煉。
師:(結(jié)合板書小結(jié))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進一步感知到說理文的“據(jù)”典型有序,說理文的“理”精練通透。課后,大家可以把我們找來的這些故事再回去加工加工,再去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寫寫“理”,說不定你就能完成一篇很好的說理文。
【評析:學習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用。實踐性是語文學科的重要特點。學生要學以致用,必須通過實踐去完成遷移,實現(xiàn)內(nèi)化。這個塊板,教者巧妙地將課前談話與課堂練習結(jié)合起來,“學”向“用”的轉(zhuǎn)化很自然,“用”對“學”的檢驗很及時?!?/p>
三、回歸整體,再讀全文,內(nèi)化文章布局謀篇
師:最后,我們再一起讀一讀這篇文章,讓我們在讀中體會說理文的有理有據(jù)、典型有序的獨特魅力。首先,作者用古訓引出了自己的觀點……接著,用三個事例來論證自己的觀點……最后一段,作者得出了自己的結(jié)論……
(生讀)
師:課后大家再讀一讀《說勤奮》《談禮貌》和《滴水穿石的啟示》三篇曾經(jīng)學過的說理文,想一想它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期待你們有更多新的收獲。好,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評析:教師再次回歸整體,鞏固了教學重點,同時,也是對本課所用的說理文學習方法的一次總結(jié)。教師引導學生用已學的同類文章來檢驗這一方法,讓學習更具整體性、關(guān)聯(lián)性,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能力與習慣的形成?!?/p>
【總評】
文體就是文章的體裁,是文章在結(jié)構(gòu)形式和語言表達上所呈現(xiàn)的具體樣式和類別,涉及文章的表達目的、表達結(jié)構(gòu)、表達語境、表達手法等。在“雙基時代”,語文教學有過于重視語文知識、過于關(guān)注強調(diào)文體的問題。也許是矯枉過正,這十幾年來,文體意識被淡化了,但淡化不是忽視甚至漠視文體的區(qū)別。所有文章都用一種模式組織教學活動,稍有批判思維的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潘新和教授說:“閱讀與寫作思維也可以說是一種文體思維。閱讀離開了文體,必定是不得要領的?!痹诤诵乃仞B(yǎng)視域下,語文教學更關(guān)注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學生從學習課文內(nèi)容更多地轉(zhuǎn)向?qū)W習表達形式,被視為言語運用基本形態(tài)的文體,重新回歸教學視野。endprint
《談禮貌》是一篇說理文,從提出觀點,到舉例論證,再到結(jié)尾部分簡潔有力的總結(jié),整篇文章行文流暢,結(jié)構(gòu)完整,理貫穿于全文。教者的教學基于文體特點,立足學生實際,聚焦文章的表達方式,引導學生在品讀中探究,在交流中提升,在運用中內(nèi)化。其中,對課文表達方式的完整把握,是通過“求同”與“尋異”兩個板塊的設計與實施,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巧妙達成的。
一、在“求同”中感知表達上的整體關(guān)聯(lián)
在回顧課文脈絡結(jié)構(gòu)之后,教師要求學生品讀“問路”“踩裙”“刮臉”三個故事,尋找“這3個自然段寫法上有哪些相同之處”。學生在閱讀與交流中發(fā)現(xiàn)了幾點相同之處:描寫方法相同,都重點寫了人物的言行;人物身份有相同之處,都是中國人;構(gòu)段方式相同,都是“敘事+說理”。但為什么會有這些相同之處呢?這就是學習的“爬坡點”。爬上去了,會有新的風景,新的收獲;爬不上去,只能原地踏足,濤聲依舊。
教師的作用就要出現(xiàn)在關(guān)鍵的時刻、關(guān)鍵的地方,給予關(guān)鍵的鼓勵和指引。本課教學中,教者先是故意示弱,用自己的“疑惑”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與動力。學生思考交流的過程,變成了將文章的表達目的、表達內(nèi)容與表達方法建立聯(lián)系的過程:為什么要寫具體的言行?因為要談禮貌;為什么全寫中國人?因為要突顯講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接著,教師用刪減法、引讀法引導學生關(guān)注每個小節(jié)的“敘事”與“說理”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讓學生知道兩部分也是前后照應、緊密聯(lián)系的,整篇文章原來都相互關(guān)聯(lián)。學生在“求同”中,實際上感知到了說理文表達上的嚴密與完整??雌饋砗唵我锥奈恼拢瓉聿⒉缓唵?。而這不簡單的表達方法是說理文與其他文體的區(qū)別之處,也是學生自己閱讀難以觸及之處,因此有了教學價值。教者不但發(fā)現(xiàn)了這一教學內(nèi)容,而且使其價值得以實現(xiàn)。
二、在“尋異”中探究表達上的邏輯層次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表達的質(zhì)量取決于思維的品質(zhì),說理文尤其如此。對這篇課文的整體結(jié)構(gòu)及各部分的關(guān)聯(lián)探究,已經(jīng)能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思維的完整性與嚴密性。但教師不滿足于此,又組織學生開展“尋異”的學習活動:“三個事例之間有沒有不同之處呢?”“三個事例,前后順序可以調(diào)換嗎?”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三個事例是在逐層推進:不僅是人物安排的從古到今,從普通人到偉人,而且是從有求于人,到請人原諒,再到原諒他人,原來講禮貌的難度是不一樣的,折射出的境界也是不一樣的。這一研究與交流過程,讓學生對作者思維的嚴密性有了進一步觸摸,對文章的表達層次有了較深認識。
其實學生研究交流的過程本身也是思維訓練與提升的過程。語言的建構(gòu)與運用,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是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不少教師在指導學生說話寫話作文時,往往只關(guān)注語言的積累與運用,忽視思維的訓練與提升。二者一表一里,沒有里哪有表呢?好的作者肯定有好的思維,好的文章必然有好的邏輯。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在關(guān)注表達方法時,就應關(guān)注文章的邏輯層次,把學習的過程變?yōu)樗季S訓練與提升的過程,用思維能力的增強推動表達水平的提高。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說理文不多,說理文的表達方式與其他課文區(qū)別較大。本課教者基于文體特點,聚焦表達方式展開教學,讓教與學的過程與其他文體的教學有了明顯區(qū)別。這一點真的值得肯定與借鑒。
(作者單位:江蘇海安縣實驗小學/江蘇海安縣城南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田 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