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嵐 符柳江 方倩 李曉菲
小兒臍部病變的超聲診斷
Ultrasonic diagnosis of umbilical lesions in children
黃嵐 符柳江 方倩 李曉菲
小兒臍部病變主要包括臍炎、卵黃管畸形及臍尿管囊腫等。超聲檢查因具備便捷無創(chuàng)、分辨力強及可重復性高等優(yōu)點,能夠提供可靠的客觀依據(jù),從而成為其臨床診斷的首選方法。本組回顧性分析56例小兒臍部病變的影像資料,旨在提高超聲對其的診斷價值。
一、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經(jīng)手術病理或臨床明確診斷的臍部病變患兒56例,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齡13 d~7歲,平均(1.5±0.8)歲。其中臍炎15例,卵黃管畸形18例,臍尿管囊腫23例。臨床均表現(xiàn)為皮膚紅腫、臍部滲液或臍部腫物。均于術前或臨床治療前行超聲檢查。
二、儀器與方法
使用東芝SSA-790A和西門子Acuson 20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凸陣探頭,頻率3.5~5.0MHz;線陣探頭,頻率10.0MHz。受檢患兒取仰臥位,保持膀胱充盈狀態(tài),先用低頻探頭觀察盆腹腔整體情況,發(fā)現(xiàn)臍部病灶后觀察其與周邊毗鄰關系,與腹壁、膀胱的關系,有無竇道或屢管形成;再用高頻探頭觀察病灶與腹壁深處的臍尿管、卵黃管關系,記錄病灶的形態(tài)、大小、包膜、回聲及血流情況。
56例患兒中,超聲準確診斷臍炎15例,診斷準確率100%;超聲表現(xiàn)為臍部深面見一回聲減低區(qū),邊界不清,未與腹腔或膀胱壁相通(圖1)。超聲準確診斷卵黃管畸形12例,包括7例先天性臍腸瘺和5例美克爾憩室,診斷準確率66.7%(12/18)。誤診6例,其中5例誤診為先天性臍腸瘺,病理證實為臍尿管囊腫2例,臍炎3例;1例誤診為卵黃管囊,病理證實為美克爾憩室。先天性臍腸瘺的典型超聲表現(xiàn)為自臍部向右中下腹腔延伸的帶狀低回聲,與腹腔相延續(xù),患兒哭鬧時或增加腹壓時,可見腹腔內少許腸管回聲突向帶狀低回聲(圖2)。超聲準確診斷臍尿管囊腫22例,診斷準確率95.7%,其中臍尿管囊腫合并感染14例,感染率達63.7%;典型超聲表現(xiàn)為臍部與膀胱間見一團狀低回聲,內見小片狀無回聲區(qū)及絮點狀回聲,與膀胱未見明顯相通(圖3);1例誤診為臍尿管瘺。
圖1 臍炎超聲圖像
圖2 先天性臍腸瘺超聲圖像
圖3 臍尿管囊腫合并感染超聲圖像
胚胎時期,中腸通過卵黃囊的頸部與卵黃囊相通,頸部結構最終演變成卵黃管,與此同時,卵黃囊尾側向體蒂內生成一盲管稱之為尿囊,則演變成臍尿管[1]。正常情況下兩者均在胎兒出生前萎縮、纖維化、閉鎖,若受某種因素影響,使其退化受阻,則出現(xiàn)卵黃管和(或)臍尿管殘留畸形[2]。卵黃管畸形發(fā)生率約為2%[3],絕大多數(shù)無明顯的臨床癥狀,通常在合并其他腹內病變時發(fā)現(xiàn),常見有臍腸瘺、卵黃管囊腫、美克爾憩室及臍竇等。其中,先天性臍腸瘺最為罕見的,發(fā)生率為十萬分之6.3~6.7,以新生兒和嬰幼兒常見,好發(fā)于男性[4]。由于卵黃管演化過程中與中腸關系密切,管壁存在與回腸壁相同的組織成分,瘺管發(fā)生后不可自愈,且當瘺管較粗或是遠端腸腔有梗阻、腹內壓力突然增加時,容易發(fā)生先天性臍腸瘺并發(fā)腸脫垂,使瘺管及腸管通過臍孔直接暴露于體表[4]。超聲明確提示先天性臍腸瘺后,積極手術干預,可有效避免腸脫垂等并發(fā)癥發(fā)生。
臍尿管畸形常見有臍尿管瘺、囊腫、憩室、竇道等,其中臍尿管囊腫最為常見,其成因可分為先天性因素和獲得性因素,本組后者所占比例更高,合并感染的臍尿管囊腫達63.7%(14/22)。單純的臍尿管畸形可終身無癥狀,合并感染的臍尿管則會重新開放并在管腔內呈現(xiàn)節(jié)段性擴張繼而形成囊腫。感染嚴重時,可累及毗鄰臟器,形成炎性腫物。在超聲檢查過程中,尤其當臍尿管囊腫合并感染時,患兒的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常誤診為腹部或盆腔疾病。盡管超聲檢查確診臍尿管囊腫的準確率有限,但超聲掃查實時快速,診斷囊腫特異性強,加之小兒腹壁皮膚薄,對于2 cm以下的病變也易被診斷,尤其臍尿管囊腫的超聲診斷敏感性高達82%[5],本組超聲診斷臍尿管囊腫的準確率高達95.7%??梢?,超聲能有效提高小兒急腹癥的診斷準確率,對其成因進行判斷及鑒別診斷,為臨床采取合適的處理方式提供了更為可靠的客觀依據(jù)。
超聲診斷小兒臍部病變容易發(fā)生漏誤診,原因主要在于檢查者對卵黃管與臍尿管解剖結構的認識不足。卵黃管是條索結構自臍部與回腸相通,而臍尿管則是自臍部與膀胱頂部相延續(xù),兩者解剖管道走向不同。前者病變屬于腹腔病變,后者則為腹膜外病變。若是小兒檢查條件不滿意(腸道脹氣等),則會直接影響超聲診斷結果,本組2例臍尿管囊腫誤診為先天性臍腸瘺的病例就屬于此類型;而3例臍炎誤診為先天性臍腸瘺,1例臍尿管囊腫誤診為臍尿管瘺,則提示超聲檢查要全面細致、重點明確,對于病變是否局限于臍孔、病變內部有無管道結構及管道走行情況、管壁周圍組織炎癥性水腫程度及管腔內容物回聲改變等方面[6]需認真掃查、仔細辨別,才能提高超聲診斷準確率,盡量避免發(fā)生漏誤診。
總之,小兒臍部病變的超聲圖像雖變化多樣,但典型病變卻有自身的特異性超聲像圖特點。利用低頻超聲與高頻超聲相結合的方法能準確顯示病灶特征、毗鄰組織關系,提高小兒先天性臍腸瘺、臍尿管囊腫合并感染等少見病變的診斷準確率。
[1] 鄒仲之.組織學與胚胎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2002:231-240.
[2] 許敬華.高頻超聲在先天因素引起小兒臍部滲液疾病中的診斷價值[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0,19(12):458-461.
[3] Kadian YS,Verma A,Rattan KN,et al.Vitellointestinal duct anomalies in infancy[J].J Neonatal Surg,2016,5(3):30.
[4] 徐兵,孫傳成,劉虎.先天性臍腸瘺10例的診斷和治療[J].中國臨床新醫(yī)學,2011,4(3):245-247.
[5] O’Leary MP,Ashman ZW,Plurad DS,et al.Urachal cyst causing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in an adult with a virgin abdomen[J].Case Rep Surg,2016,2016(6):3247087.
[6] 覃伶伶,符少清,劉秉彥,等.卵黃管發(fā)育異常的超聲診斷價值[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2,28(5):458-461.
R725.7;R445.1
B
2017-03-10)
510623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中心超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