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寧
寓居海外多年,我有幸于2016年9月成都唐代文學會議結(jié)識南開大學的盧燕新教授,并得以拜讀其大著《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這本書的基礎(chǔ),是盧教授在傅璇琮先生指導下完成的博士論文。我與中華書局本有很深的淵源,在中華書局宿舍里住過多年,一直稱傅璇琮先生為叔叔。傅先生把我既當學生,也當孩子。2015-2016年,燕新到美國哥倫比大學訪學。傅先生告訴他在美國有什么問題可以來找我。我在美國生活了三十多年,有些經(jīng)驗,應該可以幫上一些忙。后來燕新來到西雅圖,我們歡聚十天,也談到這本書,可惜,他沒有帶到美國。就我而言,選本書的研究,也是我這幾年的興趣所在。我曾翻譯出版過兩部和唐代文學有關(guān)的書,一是《綠窗唐韻》(中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一是In Response to the Howling Monkeys(美國東亞研究,2015)。這兩部書,是我根據(jù)不同的選詩標準編集的詩歌選本,除了英譯,我還做了比較細致的箋注。緣此種種,讀《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研究》,我景仰之余,又倍感親切。
有關(guān)唐代詩文文獻的研究起步較早,大家云集,成果薈萃。唐人編選詩文總集,其上線,可追溯至唐代。但是,對此進行系統(tǒng)的清理研究,并結(jié)合文學史、總集編撰史、文學批評、文化傳播等展開全面深入的分析,就我所知,《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研究》可謂第一次。這一成果,不僅可以清楚了解唐人選編的成就和面貌,而且對于研究中國古籍編纂史以及唐人文學史觀、文學批評觀、文體觀,都很有意義。該書出版后,《中華讀書報》《中國圖書評論》等報刊發(fā)表了多篇評論文章,拜讀諸家高論,深受啟迪。這里,我想再談兩個方面內(nèi)容。
首先是該書宏闊的理論視野。縱向看,該書研究唐人編選詩文總集,但并未局限于這一領(lǐng)域,而是將斷代的問題用非斷代的方法去研究。也就是說,《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研究》重點研究唐人編集的詩文總集,但研究過程中,該書上溯其源,探究唐以前編輯的詩文總集與唐人編輯詩文總集的文化關(guān)系。同時,又研究唐人編集的詩文總集對宋以后編集活動的影響、諸集在域外的傳播等,以下述其流。這樣,全書把唐人編纂詩文總集視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建構(gòu)了一個宏觀立體的理論框架。
具體看,該書研究唐以前編輯的詩文總集,第一個問題是,前唐編集詩文總集的面貌特點。對此,全書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第一,作者論述了詩文總集編纂的萌芽與初步發(fā)展,其沿用清人馬其昶觀點,溯源至《尚書》《詩經(jīng)》,接著指出,《漢書·藝文志》所著錄《宗廟歌詩》五篇等具有“合而編之”的特點、歸類方法多樣化及兼?zhèn)洹斑x”和“集”之特征。第二,論述了魏晉之際詩總集的編纂及其三個特點:通代詩總集數(shù)量較多、這一時期產(chǎn)生了本朝人選編本朝詩歌的總集、纂集標準趨于多樣化。第三,論述了魏晉之際文總集的編纂及其特點,即文體分類較為細密、產(chǎn)生了斷代文總集、編撰動因具有復雜性。第四,研究了前唐詩文總集編纂的編纂體例。該書在傅剛先生《〈昭明文選〉研究》研究的基礎(chǔ)上增補兩種:一是以文體劃限、分類;二是以國別、地域劃限。
《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研究》研究唐以前編輯詩文總集的第二個問題是,探討《文章流別集》等總集對唐人編纂詩文總集的影響。作者從文化淵源以及唐人編集狀況入手,探究摯虞《文章流別集》《晉元正宴會詩集》《文選》《詩苑英華》《玉臺新詠》以及鐘嶸《詩品》等對唐人總集的影響。據(jù)《隋書·經(jīng)籍志》,摯虞選編《文章流別集》,可謂編纂家自覺選編詩文之濫觴。此后,編纂家在不同領(lǐng)域以不同的選學觀、選編方法等選編詩文,先后出現(xiàn)魏晉、唐、宋等詩文總集編纂高潮。要之,摯虞開啟了自覺編選諸類總集的序幕。其中,影響最大者為《文選》,其對唐人編集的影響,該書指出:“受《文選》學的影響,唐人或擬、或續(xù)、或由《文選》編選方法推陳出新?!辈⒉捎盟焉L材料以及比較研究法,列舉徐堅等集撰《文府》二十卷、徐安貞等集撰《文府》二十卷、孟利貞《續(xù)文選》十三卷、卜長?!独m(xù)文選》三十卷、卜隱之《擬文選》三十卷等等。這樣,全書就從“源” 的角度,理清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的文化脈絡,為下文進一步研究唐人編集實踐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打下基礎(chǔ)。
研究唐人編詩文總集的影響,全書從三個方面展開:一是研究唐人的編集活動對唐人的影響;二是研究宋人對唐人編集的詩文總集的接受與傳播;三是論述唐人編選詩文總集在域外的傳播和影響。就第一個問題,全書舉例論述文彥博《古今詔集》,李義府《古今詔集》,劉孝孫《古今詩類聚》,郭瑜《古今詩類聚》,僧玄鑒《續(xù)古今詩集》《極玄集》《又選集》《采玄集》等,很好地說明這一特點。對第二個問題,文作者則采用謹慎的態(tài)度。因為,宋以后文士對唐人編輯詩文總集的接受與傳播,這是一個很大的論題。于是,全文以《新唐書·藝文志》《玉?!窞橹攸c,著重考察宋人著述對唐人詩文總集的誤收。第三個問題,對唐人編纂詩文總集的域外傳播的研究,全書以朝鮮半島、日本為重點考察,指出:“這些傳播于域外的詩文總集,其一方面有賴于域外傳播而得以保存,同時,也對域外總集編纂及域外詩學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p>
在溯源逐流的基礎(chǔ)上,該書展開對唐人詩文總集全面的研究。全書設(shè)總論,以之為“綱”。書中選取唐人詩文別集的編纂、唐代文士的職官變遷及幕府與宦游、唐代的館院制度等幾個方面,研究唐代文化與政治等對唐人編纂詩文總集的影響;通過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唐代總集編纂者的政治地位、編撰家編選總集的數(shù)量及其排名狀況、編纂家的四唐分布、編撰家編纂的總集種類及其個人喜尚特征,考察唐代詩文總集的編纂者及其心態(tài);通過研究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的選本批評功能及其價值、考察唐人選本的編纂體例及體例批評,研究唐人選本批評的對象、批評方式、批評特點及唐人選本批評的成就與不足。
分論部分,可以視為“綱”統(tǒng)領(lǐng)之下的“目”。全書以傳統(tǒng)學術(shù)意義上的四唐分期,選《續(xù)詩苑英華》《翰林學士集》《珠英學士集》《河岳英靈集》《國秀集》《中興間氣集》、李吉甫編纂的五部詩文總集、《西漢文類》《極玄集》《詩例》《極玄律詩例》《七老會詩》《群書麗藻》為對象,探討唐人在各個歷史時期編纂詩文總集及其特點等。因為這些選本情形各異,所以,研究時,作者也各有重點。如《續(xù)詩苑英華》,書中主要研究該集編纂人、編纂時間、選本內(nèi)容、編纂體例及慧凈選學觀、詩學觀及其影響。《珠英學士集》,作者主要研究其收錄詩人詩人及其職官,重點探討該集“以官班為次”的編集體例及其影響?!段鳚h文類》,主要研究唐人編選唐前詩文的總集及其特征,并據(jù)此集編纂人柳宗直與古文家柳宗元之交往、《西漢文類》的編纂人、編纂時代、編纂動因、選錄內(nèi)容及標準、編纂體例及批評特點,考察唐人編纂文總集與唐代文學運動的關(guān)系。endprint
這樣,從時間上看,全書由唐前到唐代,又由唐入宋,將唐人編選詩文總集放在歷史長河中整理研究。從空間上看,全書由唐代域內(nèi)到域外,將唐人編選詩文總集放在廣袤的地域空間中探討。從邏輯結(jié)構(gòu)上看,第二部分之分論與前文總論相呼應。因此,這部書給人以溯源逐流、縱橫捭闔、既視野開闊而又源流明晰的感覺。
《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研究》,其另一特點是材料功夫。燕新的導師傅璇琮先生是文獻學大師,在他的指導下,燕新這部書的文獻材料搜集,可用“竭澤而漁”來概括。唐人編選的詩文總集,據(jù)《舊唐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志》等,可考者百余種。該書以前,國內(nèi)學者的研究,大體也是這數(shù)目。而據(jù)《唐人選編唐文總集輯考》考證,確屬唐人集纂詩文總集者至少已有250余種。全書中,作者對諸多詩文總集,盡量搜蒐材料考辨輯補、比較論析,僅從材料角度講,這不能不說是本領(lǐng)域研究的一大收獲??v觀全書,其資料,主要來源于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舊唐書》《新唐書》《宋史》等正史典籍。如楊恭仁妾趙方等集《宴樂》五卷,即從《舊唐書·音樂志》輯考而得,并證之以《唐會要·雅樂》上、《冊府元龜·掌禮部·作樂》五、《玉海·音樂》之《唐開元樂章》等典籍,盡可能考證集名、編纂人、編纂內(nèi)容等。臧嘉猷集撰《羽書》三卷,從《新唐書·藝文志》四丁部總集類、《宋史·藝文志》八總集類輯考而得,并證之以《通志·藝文略》第八軍書類、《崇文總目》卷一一總集類皆著錄等。類似者,又如李太華集撰《掌記略》十五卷、沈常集撰《總?cè)旨啡淼鹊取?/p>
第二,書目文獻等,如公私書目、《日本國見在書目》以及相關(guān)文獻。如佚名《樂府集》十卷,輯自《崇文總目》卷十一總集類。疑為唐人編寫五代南唐張易集撰《諫書》八十卷,輯自《崇文總目》卷一一總集類、《通志·藝文略》第八奏議類。五代吳楊氏集撰《唐吳英雋賦集》七十卷,輯自《通志·藝文略》第八賦類。佚名《唐賦》二十卷,輯自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二〇總集類、宋趙希升《郡齋讀書后志》卷二總集類等等。
第三,唐人別集。如柳立編《送從兄偁罷選歸江淮詩》,即從《柳河東集》卷二四《送從兄偁罷選歸江淮詩序》所謂“伯氏自淮陽從調(diào)抵于京師……于是賦而序之,繼其聲者列于左,凡五十七首。遂命從侄立編為《后序》終焉”輯考而得。又如徐鉉編《北苑侍宴詩》,徐鉉《徐文公集》卷一八《北苑侍宴詩序》所謂“君唱臣和,故可告于太史,播在蕃弦……奉詔作序,冠于首篇。授以集書,藏之金匱”輯考而得。其他,如宋之問編《早秋上陽宮侍宴》、疑張說編《鄴公園池餞韋侍郎神都留守》、權(quán)德輿編《秋夜侍姑叔宴會》等。
第四,筆記雜著等。如佚名《臺閣集》,即根據(jù)王欽臣《王氏談錄》“《讀書記》條”所謂“公嘗言,隋王劭作《讀書記》,凡所說書,隨意所取,疏之后,輯而成篇。又唐人有《臺閣集》,纂當世名人詩,今此二書,人家罕有存者”輯考,并參證元陶宗儀《說郛》卷二四上等文獻。其他,如張彥遠集撰《彩箋詩集》,參證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一〇、《佩文齋書畫譜》卷四七。佚名《詩編》十卷,參引《大唐新語》卷九“著述”條等。
第五,刻石墓志等。如戴叔倫編纂《唐詩》,即據(jù)《戴氏宗譜》載梁肅《戴叔倫神道碑》所謂“又論纂《戴氏世傳》。編《唐詩》,稱其自本□與有國風頌,凡數(shù)十萬言,草稿未就”輯考。佚名《冬日集藏用上人院詩》,見《寶刻叢編》卷七《唐冬日集藏用上人院詩序》載“唐程浩撰序,王鋗詩,吳通微行書,貞元四年”輯考。佚名《薛蘋唱和詩》,即據(jù)宋歐陽修《集古錄》卷九所謂“大和中”考釋曰“右《薛蘋唱和詩》,其間馮宿、馮定、李紳,皆唐顯人”輯考。
有一些詩文選本,雖然學界有相關(guān)的研究成果,但該書在搜集材料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研究,也解決了很多問題。除前文提到的《翰林學士集》等,又如,五代前蜀劉贊集撰《蜀國碑文集》八卷,《通志·藝文略》第八碑碣類著錄,注曰:“唐劉贊集唐人所撰蜀中碑文。”《同姓名錄》卷九《劉贊》條載,唐有名之以劉贊者二人。 一為唐德宗時人,一乃后唐魏州人。據(jù)《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研究》研究,僅五代時就有三位劉贊,《蜀國碑文集》由蜀國任嘉州司馬之劉贊編撰。又如,白居易編《七老會詩》一卷,《通志·藝文略》八詩總集類、《四庫全書》集部八總集類《高氏三宴集》附錄等均著錄為《九老詩》。該書據(jù)顧學頡先生《白居易集》、朱金城先生《白居易集校箋》、謝思煒先生《白居易詩集校注》、《新唐書·白居易傳》、《玉?!肪砦迤摺疤凭爬蠄D”、《唐詩紀事》卷四九、《韻語陽秋》卷一九、《容齋四筆》卷八、《南部新書》卷七、《唐語林》卷四、《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六〇等典籍考證集名及收錄內(nèi)容。從學術(shù)研究角度,這些做法很有意義。
《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研究》搜蒐豐富的材料,對唐人編集的詩文總集做全方位考證,使得全書資料宏富、內(nèi)容充實,極具說服力。從全書的理論構(gòu)架上,該書將唐人編選詩文總集視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總論追溯其產(chǎn)生的歷史文化淵源、其在唐代的社會文化背景、編纂者的心態(tài)、選本批評及其特征、其傳播規(guī)律及其影響,分論選擇《續(xù)詩苑英華》《翰林學士集》等,既考論其編纂者、編選內(nèi)容、選學觀與編纂體例,又考論其文學觀及其時代意義。文獻整理輯佚部分,補考唐人編選詩歌總集,輯考唐人選編文總集。這樣,全書三編,總論為剛,分論為目,輯佚考論部分為必要的材料補充。各部分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使全書構(gòu)成一個有機緊湊的整體。
總而言之,這本書的作者盧燕新先生繼承了其師璇琮先生的優(yōu)良學風,功夫扎實,分析細致而謹慎。言必有據(jù),條分縷析,旁引曲證。從看似一團亂麻的材料中爬梳出清晰的脈絡,然后放在宏大的歷史理論背景之下加以審視,為唐人編選詩歌總集的研究,樹立起一塊新的里程碑。傅璇琮先生,九泉應含笑;怹的事業(yè),后繼有人矣!
(作者單位:美國西華盛頓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