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金
摘要: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敝逃胰~圣陶說:“學生讀得好,才能寫得好?!薄伴喿x得其方,寫作之能力亦即隨而增長。”把書讀好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前提。讀是一個多方面吸收的過程,它可以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審美修養(yǎng),培養(yǎng)辯證的思想方法,使學生開拓視野,積累知識,發(fā)展智力,提高文化素質。
關鍵詞:學生 讀書 時間 培養(yǎng) 教師
【中圖分類號】G623.6
傳統(tǒng)教學,教師總在不斷的講啊,分析啊,總怕學生聽不明白,結果一堂課下來,教師自我感覺付出很多,可學生呢:只能你說“一”我就記個“一”。喜歡傳統(tǒng),還不如效仿一下古代私塾先生。多給學生們一點時間去讀書,讓其自己去體會,去感受。古人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筆者很贊成這兩句話。認為多給學生們一些讀書的時間有利學生心理素質及能力的培養(yǎng)?,F(xiàn)代社會學生們接受信息的方式很多,感悟力強。我們教師應放手讓他們自己多讀書。自己到書中去體會,去找所需要的東西,作為教師應教其法,導其向使其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
一、讀書培養(yǎng)學生感悟能力
學生的世界豐富多彩,但也是一張白紙,他們接受信息快、多、雜,只要我們有目標地導其多讀書,會不斷提高感悟能力。小語《麻雀》一文中,有一句“一種強大的力量?!蔽易屍浞磸妥x。結果有人提出,站在枝頭的如果是麻雀爸爸,那不成父愛了。有人總結“那是親情的力量”,又讀了幾遍,學生再次體悟,這種力量實際上歸結為一種“愛”的力量最貼切。這種天地間博大的愛可戰(zhàn)勝一切。同學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解決問題把文章體會更細。這種體悟源于心靈深處。再讀文章情感表達更準確、更自然。可謂以讀引悟,以悟帶讀。
二、讀書能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常性大聲朗讀能使其發(fā)音更準確、清晰。語言更流暢,我教過一女生平時不愛說話,且聲音小,人一多說話發(fā)顫。于是我鼓勵她,每天大聲朗讀5分鐘,再后來10分鐘。開始她不習慣,久而久之,她的聲音變大了。朗讀水平提高了,再人多講話也不顫了。
三、讀書能陶冶情操
朗讀是一種藝術,自然、流暢、清晰、和諧的朗讀,學生會有一種自豪感,對其身而言是一種精神享受。投入、用心去讀,學生會不斷的體悟中獲得快樂。得到美的熏陶。促使不斷地為自己創(chuàng)設情境。從而達到和平、高雅的心境。
四、讀書足以長才
讀書使人圓觀周覽,在待人、接物、敬業(yè)方面更加精熟完滿。“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確如此,書是我們精神成長、生命拓展的營養(yǎng)品,讀書會使我們心境澄明,舉止儒雅,氣度不凡?!坝癫蛔?,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弊x書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一本書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敘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個世界。
五、讀書可以讓學生明白事理
韓愈曾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從世界名人為人處世的故事中可以學到許多方法,以多角度的眼光看世界更能明白事理。通過讀書可品味知識的博大,通過讀書可培養(yǎng)文雅得體的修養(yǎng),通過讀書可開闊視野看大千世界,通過讀書可學到為人處世的方法道理。
六、讀書有助于想象力的培養(yǎng)
在文中那些出神入化的景象描寫而言,在那些淋漓盡致的心理刻畫面前,那種回腸蕩氣的韻味、慷慨磅礴的氣勢而言,教師的任何講解都顯得蒼白無力。那些“巧妙”“精彩”之類的點評再精彩學生也難真正體會,只有讓其自己去讀,人情、入境、心領神會,在頭腦中繪制一幅幅精美畫卷,讓思緒放飛。
七、讀書能提高學生自信
多讀必引發(fā)多思。有了自己的觀點,自主意識才能不斷提高。讀出內容,讀出情感,讀出特色,自然建立自信。教師應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的自卑心里,對學習沒有信心時,教師要相信學生存在優(yōu)勢,只要這種優(yōu)勢得到發(fā)揮,每個學生都能學得好,只要方法得當,就沒有跟不上的學生。在每位學生身上,教師都應在閱讀中看到他們的長處,找出他們行為中的閃光點,哪怕是細微的優(yōu)點。當學生站起來不能流利的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投去一個期待的目光,說一句信任的話語,幫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課堂發(fā)言的水平會更高。
八、讀書有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寫文章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文章的好壞取決于頭腦中語言儲存的多寡和語言的駕馭能力的強弱,寫作必須熟記大量的詞匯、片段,篇章為基礎。而朗讀是語言記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一種眼、口、腦并用的創(chuàng)造活動。多讀、用心讀是訓練學生語感最有效的方法。語感好,寫文章才能文從字順,如行云流水。自然而出,天生之感。
九、讀書能讓學生體會理解領悟的過程
讀書可以側重在字斟句酌、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上,品味語言的音韻美、意境美。是對文章的內容形式加以剖析、綜合和判斷的理解性的閱讀。是學生在閱讀中與作者、與文本產(chǎn)生情感共鳴的過程,也是師生、生生之間的心靈對話過程。品讀是讓學生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它摒棄那種教師過多的包辦代替式的“講解分析”,還給學生足夠的“讀”和“悟”的時間和空間。教師重在引導學生在“讀”和“悟”上下功夫,閱讀時除了要注意表現(xiàn)音色、音質、音量外,還要掌握抑揚頓挫和投入感情,進入角色、進入情境,在充分引導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有自己的“悟”。學生在感知文章初步內容后,對于重點、難點內容、語言特色等,通過自由讀、齊讀、默讀、小組讀、男(女)生讀、配樂讀等形式多樣的讀去理解……但要真正起到“以讀代講”的作用。
綜上所述,讀書是學生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感悟能力,能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能陶冶情操,使學生開拓視野,積累知識,發(fā)展智力,提高文化素質。因此,應多讀書,多給學生一點時間,讓學生自己去主動體會、去探索,會比教師不停的講解強得多。但這不意味著教師放手不管,而是對教師提出更高要求。教師要具備指導能力、示范能力,對文章感悟能力,語言表達表演能力。精當?shù)狞c評能力,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宋道曄.教會學生讀書[J].山東教育,2013(04)32.
2.宋玉.激發(fā)閱讀興趣,提升閱讀質量[J].文理導航(上),2010(03)103.
3.謝紅倫,唐紅梅.用好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質量[J].文學教育(下),2011(06)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