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要】中學生的價值觀處于形成、發(fā)展和定格階段,他們的價值取向需要科學的價值體系來引領。而中學生物教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作為一門自然學科,除了向學生傳授最基本的生物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外,還要更深層次地影響青少年學生的思想認識與行為方式,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效,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文闡釋了在高中生物必修2教學中利用教材中的科學家的事跡、實驗、內容等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
【關鍵詞】高中生物必修Ⅱ ; 社會主義 ; 核心價值觀 ; 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2-0176-0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指人們對社會主義價值的性質、構成、標準和評價的根本看法和態(tài)度,是人們從主體的需要和客體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如何滿足主體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評價各種物質的、精神的現象及主體的行為對個人、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社會的意義。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未成年人教育任重道遠。高中生物教學是中學教育的一門自然科學,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學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材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內容。為我們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只要我們努力挖掘,是能夠較好地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一、利用教材中科學家的事跡,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和社會責任感
在生物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高中生物新課程具體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材中有許多內容可以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知識,教師利用高中生物必修2教材中我國生物學家的研究成果及科學成就,來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樹立為國爭光的雄心壯志,來圓自已的科學夢。如在開展雜交育種的學習中,教師要對學生重點講述我國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跡,以及我國近幾年來在“太空育種”中所取得的成績,使學生知道我國科學家在育種方面及為解決全球糧食問題上所做的貢獻,使學生具有自豪感。在組織學生學習基因工程這部分知識時,教師應該介紹我國在基因工程中的成就,如1981年我國科學家第一次成功地將外源基因導入動物胚胎,創(chuàng)立了培育轉基因動物的技術,讓學生了解我國生物學家基因工程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介紹我國對轉基因食品的具體看法。通過教材中的內容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教育,使學生對我國生物科學和技術發(fā)展狀況得到充分的認識,使學生更加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增強振興中華民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二、利用教材中的實驗,滲透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科學精神的教育
生物學科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各種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基本上是人們通過觀察和實驗獲得的。學生通過親身實驗,初步學會一般生物科學研究的基本手段、方法、和途徑,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不斷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思想方法、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等科學素質的提高。
如在講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摩爾根的果蠅實驗、DNA半保留復制的實驗經典實驗中,除了使學生掌握實驗的基本理論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實驗的操作技能,學會簡單的統(tǒng)計學的基本方法。在學習中要做到全面發(fā)展,知道假設---演繹法、類比推理法等科學研究方法。又如學習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轉基因育種、細胞工程育種、基因工程育種等育種實驗時,使學生關注我國的育種技術的發(fā)展及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認同育種技術的改進對解決糧食危機等問題的重要性,體會科學技術在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培養(yǎng)學生倡導“歷行節(jié)約”的生活習慣。再如在學習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固定裝片、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重組DNA分子的模型操作、性狀分離的模擬、脫氧核苷酸序列與遺傳信息的多樣性探究、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探究等實驗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生物儀器的使用,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實驗教學中滲透科學態(tài)度、科學精神的教育,激發(fā)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及克服困難、堅持不懈的科學態(tài)度。
三、利用生物學知識的特點,滲透愛護環(huán)境、珍惜生命的教育
新課程高中生物課程目標中指出: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意義,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重點是要對學生傳授“關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生物學就是研究生命的科學,所以在生物學教學中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認識生命的偉大。高中生物必修II《遺傳與進化》模塊中滲透“愛護環(huán)境、珍愛生命”的內容較多,如“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我們可以從生命誕生的角度來講生命,讓學生了解生命產生的過程,讓學生知道生命的價值就在生長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生命價值,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利用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人類遺傳病、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等知識,在學生中滲透環(huán)境的好壞能影響到人類的健康,影響到生物的生長,要求學生要樹立保護環(huán)境,關心自身健康的意識,遠離有污染的環(huán)境,了解遺傳病產生的機理及對人類的危害。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智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發(fā)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yōu)美的品質”。在中學生物必修II的教學過程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可以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教師應當努力挖掘教材中極為豐富的德育資源,在教學過程中,當好一個設計者、組織者、材料提供者、鼓勵者、參與者、評價者。只有這樣才能通過中學生物必修II的教學,既實現培養(yǎng)學生知識能力的目標,又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的情感價值和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鄭治.《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12年月11月
[2]課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