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
【中圖分類號】G623.5
當今的時代是科技競爭的時代,而競爭的成效往往取決于人們的合作。我國從古代起就很重視個體間的互相交流與合作。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薄蔼殞W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笨梢姡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與他人合作,就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素質(zhì)——品質(zhì)與風采,也是當今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優(yōu)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中等生可以得到鍛煉,學困生可以得到幫助和提高。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小組合作學習很快地被引入了更多的課堂,合作交流成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我剛開始使用小組合作交流這種方法時,課堂氣氛活躍非凡,可以說把學生的思維、身心都給解放了,討論的問題廣、寬、泛,答案出其不意,多種多樣。但過了一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學生只是討論熱烈,但回答的問題卻不怎么中肯,有的甚至離題千里,有的卻不知該說什么。于是,我深入到各學習小組中,發(fā)現(xiàn)有的小組是一個尖子生在說,其他學生附和;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各說各的,流于表面形式;有的小組根本不知道該討論什么,索性在那里聊天,等等。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以及應用知識的技能,但這種流于形式的小組合作學習,只是看似熱鬧,收不到實效。怎樣才能讓低年級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經(jīng)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發(fā)現(xiàn)要發(fā)揮好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必須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抓好小組討論學習。低年級的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好表現(xiàn)自我,管不了自己,針對這一特點,我采取了以下幾種辦法。
第一、確定學生討論的問題,起碼要有一定的小難度,也就是自己不能單獨肯定的問題或有多種答案的問題。
如教小學數(shù)學第一冊 “5的加減”時,問題5=□+□,5-□=□,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結(jié)果得到了多種答案,學生的回答十分精彩,這也使學生初次懂得了算法多樣化,只要理由充分,答案都是對的。又如教小學數(shù)學第三冊“乘法的初步認識”,算式2×4=8表示什么?學生有不同的見解,我把這個問題交給學生討論,最后也有多種說法,能說出合理的理由都算正確,學生們都很高興,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第二、分小組,小組合作學習的成員一般控制在4—6人。
低年級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小組人數(shù)越多越難討論出結(jié)果。如:我所任教班級的座位是按四大組來坐,人數(shù)不多,所以,我只安排4人為一小組,而且就近安排,前后兩桌同學為一小組。另外,安排挨近的兩個小組為一個大組,有必要的時候,就分大組討論,一般時候都是四人小組學習。這樣分細小組學習,學生個個都得到充分的發(fā)言,人人都得到參與。
第三,組織紀律。
分好組后,選一個善于組織的同學為小組長,負責安排老師布置討論的任務,稱為第一組長;因為學生年齡較小,自控能力較差,在小組討論時為了避免出現(xiàn)聲音越來越高、全班混亂的現(xiàn)象,我選了一名噪音控制員,負責提醒本小組的同學不要高聲大喊,這個人稱為第二組長;另外兩人,一人在組長的指導下動手操作,另外一人在組長指導下負責記錄,這兩人為第三、第四組長。低年級兒童特別喜歡別人表揚與贊賞,一組四個人,每個人都做了“官”,心理上都得到滿足,每人都有事可做,合作起來當然開心。但安排這些小組長又不能長久固定,每個組員一旦有進步,就要輪換做第一組長,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這樣安排,學生討論的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還不能取得滿意的結(jié)果,那就要強調(diào)第四點。
第四、要求學生學會“三會”
一是學會聽話,要專心聽老師講話,認真聽同學發(fā)言,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fā)言,努力掌握別人說話的要點,對別人的發(fā)言作出評價。如:教學圖畫應用題,“樹上有5個果子,小女孩摘走2個”,有大部分的學生認為“5-2=3,因為小女孩摘走2個果子,還剩3個”。但有另一個學生說,“我跟他們不一樣,我寫的是5-3=2”,其他的同學議論紛紛,我示意同學們把他的話聽完,“因為樹上原來有5個果子,現(xiàn)在只剩下3個,我想,可以問小女孩摘走了幾個果子”。這名同學有他獨特的看法,而且理由充分,我表揚了他,同時,也使學生們明白,不同的問題,所寫的式子不同,結(jié)果也不相同。二是學會提問題,聽不懂時,請求對方作進一步的解釋,敢于提出疑問。如上面圖畫應用題的問題,大部分的學生都認為是5-2=3,而另一位學生卻認為是5-3=2,大家有疑問,可以問這位同學,“你為什么這樣認為?請說說原因?!庇袉栍写?,學生在討論中探究學習,這比老師一點一點地講解強多了。三是學會說話,在小組合作學習結(jié)束后,派代表匯報各小組討論的情況,解決實際問題。這時,我要求學生說“我們組認為……”或“我們的意見是……”,因為這是小組討論的結(jié)果,就要把大家共同的意見說出來。
第五、講究教師參與的藝術(shù),通過評價完善小組功能
在小學一年級學生剛?cè)胄r,小組合作的評價是由我來完成的,采取的形式有“摘星星”“插紅旗”等等。在學生漸漸熟悉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下,我也偶爾會引導學生模仿我的方式對其他同學的答案或表現(xiàn)進行評價。例如,在計算教學中,我會把某一個小組完成的練習放到大屏幕上,請其他各組的同學進行評價。由于我曾經(jīng)做過類似的評價,所以學生都能夠模仿進行,諸如某個數(shù)字寫得不夠規(guī)范、畫線沒有使用直尺、進位點的位置不夠準確等問題,學生都會提到。在發(fā)現(xiàn)別人問題的同時,自己良好的書寫習慣也得到了強化。更多的時候,學生會由衷地贊美別人的作業(yè):“他寫得可真好!”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句贊揚,卻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別人長處的好習慣,受到贊美的學生也會大受鼓舞。
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學會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不斷產(chǎn)生新的想法,同時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學會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成果,感受與人合作的快樂。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已基本達到要求,課堂教學的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變。或許有些老師會問,如此放手學生討論學習,我們老師該做什么?合作學習強調(diào)的學生是學習主體,強調(diào)學生自主探究,并不是不要教師指導,放任學生自由想象。在這個過程中,更要體現(xiàn)教師的“導”。教師的“導學”與學生的“自主”是相一致的。學生討論時,教師應該以聽、看為主,必要時給予適當?shù)闹笇?,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礎(chǔ)上,迅速地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學應該做那些調(diào)整,看哪些問題有必要全班討論,哪些問題必需要教師面向全班講解,教師都要做出最恰當?shù)倪x擇。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不夠集中,當學生討論的問題遠離主題時,教師要及時給學生“收心”,把他們引回主題的討論上,保證合作學習的成效。以上是我個人的幾點看法,請各位專家、同行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