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小鵬
【分類號】G641
家庭和學校是教育孩子的兩個重要陣地,學校領導、任課教師,學生家長及同學等都是直接參與轉化學生工作的相關人員,從而形成一種“包圍”的教育環(huán)境。組織家長參與學校活動、管理,從了解學校辦學理念到認同;從了解孩子陌生的另一個生活側面,理解孩子成長中的差異,到積極配合學校教育縮小差距、揚長避短;生活的忙碌、微信、網(wǎng)游等信息技術充斥的現(xiàn)代社會中,陪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孩子出現(xiàn)問題,家長的教育簡單粗暴,導致家長與孩子存在代溝。所有這些教育中的負面因素,都可以在教師有計劃、有目的組織的活動中逐步實現(xiàn)家校之間行動一致,信念一致,志同道合。
一、家?;樱H子交流,開放共同成長的精彩舞臺
班主任要通過開展各種有效的親子活動,使家長更好地了解學校,了解學生,并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教育管理中來,與班主任和各任課教師一道為班級的發(fā)展建設出謀劃策,為教育好每一位孩子而努力,促進家校形成教育合力。我們也可以利用活動讓家長受到來自于孩子的純真、善良的教育。在我的班級,組建了公益社團,社團架構中以我為團長,下設四個組,每組成員由副團長、小會計和公益組長及成員組成。每個職位中分別履行不同的職責,家長和孩子群策群力為每一次的活動出出謀劃策。我組織孩子們將生活中的廢品如礦泉水瓶、廢報紙積攢起來變賣,作為資金獻愛心。利用活動,小手拉大手,進行環(huán)保教育。一年的時間里,我們的公益社團圍繞三個主題組織了五次活動:與貧困孩子過六一、為品學兼優(yōu)的貧困學生過生日、愛心義賣、愛心捐款、愛心賣報等活動,一次次的親子愛心援助活動中,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高大了,孩子更愿意聽家長的教導了;孩子的純真善良也讓家長身上充滿正能量,他們更愿意多擠出時間和孩子一起參加活動,陪陪孩子。一年下來,家長說孩子懂事了,聽話了,孩子說爸爸愿意回家陪他們了,媽媽對他們更溫柔了。其實我知道,是一次次的有意義的親子活動讓這一切正悄悄改變。
二、同讀、共寫、共生活加強家校交流
教育不只是家庭的事,也不只是學校的事,必須要聯(lián)合父母和老師的力量,讓家庭和學校的步調(diào)一致,勁往一處使。在家校聯(lián)系的過程中,也不可忽視學生這一加強“家校合力”的最好媒介“同讀、共寫、共生活”,讓家長、學生和老師一起參加閱讀活動,教師作為家庭閱讀的引導者,起到把握航向的作用。針對孩子孩子的日常行為習慣,通過親子書信、親子評價、教師、家長聯(lián)誼會等活動,加強家長與學校、教師的溝通,及時反饋學生存在的問題,共同制定對策,有效教育學生。在我的班級,每個孩子有一本“五自行為反饋表”,每天老師在學校針對孩子的專心聽講、發(fā)言情況、課間自覺遵守紀律等方面進行及時評價反饋,回到家里,家長對孩子在家是否能自覺遵守作息時間,自己收拾小書桌,學習不磨蹭等方面進行評價,每月總結自己得到的獎勵,收獲的好習慣,家長寫下對孩子鼓勵的話語,讓評價從師生雙方變成三方多元評價,形成家校的無縫對接,形成教育合力。也可以通過網(wǎng)絡(手機、電腦、班級博客等)加強家長和學校交流。學校和家長的手應該拉得更緊,盡快改變家庭和學校之間的教育配合失調(diào),形成教育的一種合力,讓教育少走彎路。教師、管理者、學生和家長這四個學?;顒拥闹饕獏⑴c者,就好比一張桌子的四條腿,這四條腿要協(xié)同工作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三、“素材型”家長,“體驗”重于“說教”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養(yǎng),那么不管老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學校里一切問題都會在家庭里折射地反射出來,而學校復雜的教育過程產(chǎn)生的一切困難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長。”因此,家長會是家校溝通,形成合力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一項活動。家長會的作用不僅有總結班級活動,學生學業(yè)成績的作用,還有展示班級整體精神面貌、學生個性風采的作用,教師也應該把對家庭教育的指導作用當成家長會的一個達成目標。在教育方面,家長也是“孩子”,同樣需要老師,我們專業(yè)的教育者,從專業(yè)的角度上進行引導。培訓的內(nèi)容可以有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學習方法等。
可以根據(jù)班級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或者根據(jù)學年段的不同進行有計劃的設計,如在生活習慣上,一年級可以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幫助媽媽做家務等方面進行培訓。二年級可以從培養(yǎng)孩子自覺性方面進行培訓??傊蠋熥约簩W生五年的發(fā)展心中要有規(guī)劃,有計劃,然后有條不紊的去實施,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傳統(tǒng)形式的家長會是老師“一言堂”式。老師滔滔不絕的講。缺點是:缺少互動,針對性不強,要求多,重點不夠突出,難產(chǎn)生共鳴?!皡R報展示”式。優(yōu)點是氣氛熱烈,能展示出班級孩子最優(yōu)秀的一面,家長和孩子都獲得成功感。缺點是對家長團隊缺乏具體的指導性,在思想上缺乏高度的提升。
于是我開發(fā)了“素材型”家長會。讓家長在教室準備的素材中,通過參與活動轉變教育理念。
如活動“聽口令,做動作”教師講清活動規(guī)則是“聽口令,做動作”,在活動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口令與動作相同,家長都能做對,第二層次,口令與動作不同,很多家長跟隨老師的動作做出了錯誤的反應。在活動交流中感悟:身教勝于言教。變說教為體驗,大大增強了教育說服力,更容易形成教育合力。
設計小活動,激發(fā)大智慧,借助活動中的積極因素,促進家校合力的形成,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