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
摘 要:美術學習,需要學生積極投入。只有學生全身心投入,才可以修得美術學習的“正果”。學生學習美術,全身心投入的前提是身心的愉悅。在學生學習壓力比較大,負擔比較重,美術還比不上大學科課程的窘境下,如何讓學生身心愉悅地學習,需要進行研究,值得一線教師思考。
關鍵詞:美術教學;愉悅身心;促進成長
在平時初中美術教學中,總感到學生學習美術身心不夠愉悅,或身心愉悅不常態(tài)化,欣賞美術,一般身心都很愉悅。而創(chuàng)作美術,多因不能成功而苦悶,身心亦多愉悅不起來。學生學習美術如此多不愉悅,對學生學習美術是不利的。
一、賴于興趣激發(fā),促進學生愉悅美術學習
初中學生進行美術學習,其目的不甚明確是肯定的。沒有比較明確的學習目的,學生是不可能全身心投入的,美術學習也只能就是紙上談兵、徒有虛名。在學生沒有明確學習目的前提下的美術教學,是一種非意義性的教學。這樣的教學也結不出豐碩果實。作為教師必須努力促進學生意義學習的建構,想方設法幫助學生意義學習美術。為了促進學生能夠愉悅美術學習,要多在興趣上進行激發(fā)。以《我們的風采》教學為例,學生裝設計的款式及特點其重點是人們所感到的,學生裝的設計及繪制方法難度比較大。如果僅僅比較簡單地提些要求,比較粗糙地做出指導,那學生對自身著裝款式的設計和繪制的興趣則不是很濃,也設計和繪制不出比較獨特的款式來,這會制約學生設計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中,以激發(fā)學生設計和繪制的興趣為先,讓學生能夠以積極亢奮的狀態(tài)投入學生裝的設計和繪制顯得相當重要。為了能夠讓學生產生興趣,甚至能夠保持興趣,在讓學生進行學生裝設計和繪制前,首先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對學生裝產生一種認同感,進而激發(fā)學生去設計和繪制出自己心中所喜歡的學生裝。學生經過討論,便比較有意義地感到:穿上校服,自己將可以區(qū)別于社會其他人,我是學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校服,有一種象征意義,可以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加強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校服,還可以產生一種平等感,對于避免校園攀比之風具有積極意義。學生認同感產生,興趣也勃發(fā)起來,在設計和繪制的過程中也顯得十分認真,所設計和繪制出來的學生裝也顯得頗有創(chuàng)意。
二、賴于科學欣賞,促進學生愉悅美術學習
人教版初中美術教材,版式顯得更為穩(wěn)重和大方,教材所呈現的內容視覺效果好,有利于初中學生去欣賞,學生也容易接受。但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對美術欣賞,總不能夠堅持到位,其欣賞總是一掠而過,靜不下心來,當然也就欣賞不出美術的味兒來。因此,對初中美術教學,需要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欣賞,需要讓學生去津津有味地欣賞。為了能夠科學而又到位地欣賞,我們可以采取先引領的策略,如引領學生對相關圖片分清主次地欣賞。當學生能夠知道圖片的主次,學生對圖片內容進行欣賞。那欣賞的興趣會不一樣,欣賞的志趣會不一樣,欣賞的效果會更不一樣。引導學生科學欣賞,不僅僅讓學生欣賞教材,還需要引領學生去欣賞能夠與教材相媲美的生活資源。如教學《在校園中健康成長》的內容時,沒有局限于文本畫面,而是利用校園影視呈現學生在學校運動會上的表現,學生看到自己或身邊運動健兒那矯健的身姿,欣賞了許許多多。尤其在欣賞中,發(fā)現人體結構的和諧美和人體的動態(tài)美,再去進行《在校園中健康成長》的研究,則比較理想地發(fā)現畫家所表現人物的技法,比較愉悅地進行人物全身姿態(tài)的寫生練習,也比較理想地運用自己的畫筆去表現出屬于自己的對人體結構和諧美乃至人體動態(tài)美的表現。
三、賴于精神培養(yǎng),促進學生愉悅美術學習
凡事都需要有精神寄托,學生學習也需要有精神寄托。初中學生的美術學習其精神狀態(tài)怎么樣?應當說是不怎么好。是因為學生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的學習負擔比較重。初中學生業(yè)已開始接觸到這樣的灌輸:主要學科課程的學習與升學關系比較直接,聯系比較緊密。在美術教學中,需要通過優(yōu)化學生學習美術的精神寄托,讓學生愉悅地學習美術。
怎樣優(yōu)化學生學習美術的精神寄托?需要努力挖掘美術教學資源,以美好的美術文化去熏陶感染學生。如和學生一起學習《春天的暢想》,努力挖掘《春天的暢想》中的文化資源,引導學生進行欣賞評析,學生在欣賞中發(fā)現:春天是這樣的美好,畫家之所以能夠這樣表現美好的春天,是因為其在觀察欣賞的基礎上,大膽地進行想象,藝術地進行構思。在引導學生進行欣賞的基礎上,告訴學生:再偉大的畫家也不可能完全地憑借自己的畫技表現出自然的美好。大自然的一切美好還有待于人們憑借自己的智慧去發(fā)現,尤其需要有一種表現自然之偉大的精神才可得以充分的表現。在引導學生進行欣賞的基礎上,告訴學生:美術語言是比較獨特的,不是比較簡單地就能夠掌握的,需要大家有著艱苦的付出,需要大家做著艱辛的勞動。在引導學生進行欣賞的基礎上,告訴學生:不管美術學習需要做出怎樣的付出,也不管美術所需要的勞動怎樣的艱辛,只要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如此啟示,在《春天的暢想》學習活動中發(fā)現、獲取,越發(fā)增強其學習美術的興趣和信心。
總之,初中美術教學,需要愉悅學生身心。愉悅學生身心的教學,還需要人們去做更廣泛更深入的思考。
參考文獻:
[1]姚光華.改革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模式的認識[J].安徽教育,2000(3).
[2]趙學謙.教學模式辨[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6(3).
[3]陳璐.材料·觀念·藝術語言[J].常州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1999(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