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悅 周 恬
讓有魅力的聲音傳承發(fā)揚
——第五屆“夏青杯”朗誦大賽湖北賽區(qū)綜述
◎馮 悅 周 恬
為紀念一代播音藝術家夏青大師,弘揚朗誦藝術,發(fā)掘優(yōu)秀人才,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辦的“夏青杯”朗誦大賽連續(xù)舉辦了五屆。湖北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部作為湖北賽區(qū)的獨家承辦方也一直積極地開展組織工作,傳播有聲語言魅力,提高朗誦藝術水平。五屆賽事、十年光陰,“夏青杯”的影響力在湖北地區(qū)不斷擴大,社會各階層的參與熱情一屆比一屆高。
五屆賽事,湖北廣電共向中央臺選送了近百名優(yōu)勝選手參加全國總決賽,多名選手過關斬將嶄露頭角,特別是在第四屆“夏青杯”朗誦大賽中,一名湖北選手更是取得了全國前十名的佳績!湖北賽區(qū)的組織工作得到中央臺主辦方的肯定,被授予全國“優(yōu)秀組織獎”這一殊榮。
梳理近十年的辦賽歷程,我們發(fā)現(xiàn),廣大朗誦愛好者的欣賞品位和藝術水準隨著時代進步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特別是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以往的辦賽組織方式已不能適應新的需求。于是,我們根據這些新特點、新需求,優(yōu)化辦賽流程、豐富參與體驗,2017年第五屆“夏青杯”比賽歷時半年,11個分賽區(qū)6000多人報名,經過初賽、復賽嚴格選拔,48組選手晉級決賽巔峰對決。
一個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引入新媒體平臺報名和互動機制。湖北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部擁有兩套廣播頻率——湖北之聲(FM104.6丨AM774)和湖北經濟廣播(FM99.8),我們除了在傳統(tǒng)廣播媒介中宣傳“夏青杯”大賽外,還依托微信公眾號“湖北之聲官方微信號”和“經典滴答滴”開展咨詢報名、藝術交流、精品展示等一系列在線服務。與此同時,針對一些年紀偏大的朗誦愛好者操作手機不熟練的現(xiàn)狀,我們還是保留了傳統(tǒng)的設點“面對面”報名方式。報名工作結束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本屆“夏青杯”比賽絕大多數選手是通過新媒體平臺報名參賽的,報名人數較往屆成倍增長,品牌知名度也隨之大幅度提高,這說明新媒體工具的應用使賽事組織工作如虎添翼。
微信公眾平臺踴躍的互動參與度也充分應證了這一點,從初賽報名到決賽塵埃落定,“經典滴答滴”微信公眾號共推送與 “夏青杯”相關的推文35篇,平均點擊量達上萬人次。我們推送的內容不僅僅包括報名啟事、復賽決賽入圍名單等,還原創(chuàng)了一批朗誦精品音視頻,每場比賽的心得、花絮也及時地呈現(xiàn),供選手們賞析、切磋技藝。湖北廣播傾力打造的 “九頭鳥FM”app特別收錄了決賽48組選手的現(xiàn)場音頻內容,形成一套完整的聲音檔案,使移動互聯(lián)網平臺成為“不落幕”的舞臺和朗誦愛好者的網絡社區(qū)。
這屆“夏青杯”順應時代特征成功引入的線上線下融合互動機制,延展了比賽的廣度和深度,提高了辦賽效率,豐富了參賽體驗。本屆“夏青杯”還傳承了往屆“以選手為中心”的精神,積極與參賽選手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建議,在遵循中央臺制定的大賽規(guī)則前提下,對比賽場地、形式、細節(jié)都作了優(yōu)化。為使選手發(fā)揮出最佳水平,我們還分組別為青少組和成人組選手開展了賽前培訓。我們邀請資深主播、朗誦藝術家為選手們上大課,并一對一有針對性地小課輔導,大家感到很有收獲,參加比賽更有自信,發(fā)揮得更出色了。
本屆大賽的另一大亮點就是在鄂州、荊門、仙桃、恩施、宜昌、潛江、黃岡等地設置分賽場,方便選手就近參賽,探索與地市州聯(lián)辦賽事新機制。今年僅鄂州一個賽區(qū)就有上千人報名,各地均有不錯表現(xiàn)。我們還利用武漢高校資源優(yōu)勢,在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部屬省屬高校設立報名點,為學子們搭建實踐鍛煉、施展才華的平臺,也為我們發(fā)現(xiàn)苗子創(chuàng)造條件。在實現(xiàn)社會效益的同時,品牌影響力加上參賽規(guī)模的人氣效應也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回顧整個辦賽歷程,第五屆“夏青杯”朗誦大賽湖北賽區(qū)的成績得益于中央臺全國組委會的充分信任,夏青杯朗誦大賽也是湖北廣播電視臺的品牌節(jié)目活動之一,得到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團隊成員的通力協(xié)作以及新媒體工具的應用、提升全民參與感的辦賽初衷。當然,有亮點,也有不足,由于朗誦比賽的專業(yè)性較強,我們一直依托臺內現(xiàn)有場地辦賽,爭取今后的“夏青杯”比賽能夠走進高校、企業(yè)、政府機關,開展形式多樣的海選活動,吸納更多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此外,多年來我們也一直想利用專業(yè)人才優(yōu)勢定期開辦語言藝術培訓班,一方面滿足各年齡段朗誦愛好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鍛煉隊伍、打造品牌。這一點,其他省份賽區(qū)已有成熟經驗和成功案例,可以學習取經,融會借鑒。“夏青杯”兩年一屆,待第六屆大賽開始時,媒體環(huán)境與今日又有不同,我們將緊跟時代步伐,在下一屆大賽中更廣泛、更充分地利用線上線下各方資源,辦一屆超人氣的朗誦大賽。
眾所周知,朗誦是聲音的藝術,是語言的藝術。除了得力的組織工作以外,朗誦藝術水平也決定了一屆賽事的精彩程度,形式與內容要相得益彰,以下從朗誦專業(yè)角度梳理湖北賽區(qū)本屆比賽的表現(xiàn)以及需要改進的問題。
報名選手中年齡最小的6歲,最大的有80歲,身份、職業(yè)覆蓋了社會各階層,從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湖北地區(qū)朗誦愛好者的整體水平。大賽評委們一致認為,相比前幾屆,選手們普通話語音水平有明顯大幅度的提高,舞臺表現(xiàn)形式、手法更豐富多彩,一些男選手表現(xiàn)出色,一改過去朗誦大賽女聲是拿獎主力的印象。這些變化充分說明,朗誦藝術得到更廣泛的普及,語言基本功普遍提高,性別化差異縮小,全民參與熱情高漲。
從6000多人報名,到48組選手晉級決賽,再到最后產生一二三等獎選手,能站到領獎臺上的佼佼者真可謂千里挑一。其實,走得更遠的選手,無一例外有一個共同的優(yōu)點——正確把握了朗誦藝術的實質和精髓。
朗誦首先是對文本思想的深刻理解,對文本情感的透徹感受,優(yōu)秀朗誦者的二度創(chuàng)作,應是更加深刻準確地闡釋文本,用最真摯的情感,將聽眾帶入作品并共同燃燒。[1]朗誦,從文字到聲音的過程應該經過理解揣摩、深思熟慮,也就是俗話說的“過腦子”。有一些選手聲音條件不錯,但是表達時有“聲”無“義”,著實讓人惋惜。甚至個別選手片面地認為“壓低嗓門”、“增大音量”出氣勢就是好朗誦,可是給觀眾的感覺往往是通篇都很 “賣力”,表達上“等距離”、節(jié)奏上“勻速度”,朗誦的目的很模糊,情感是蒼白的,于是感染力被“字化兒的聲音”削弱了。還有少數朗誦者則是“自我陶醉”——聲音沒打開,表達很隨意,停連重音、語氣節(jié)奏隨心所欲,仿佛在自言自語,這也是語言“不過腦子”的表現(xiàn)。對文本的忽視、理解片面淺顯是導致這些失誤的原因,朗誦的依據是文本,好的朗誦只要一分鐘就能聽出真情實感,創(chuàng)作的基礎必然是對文本、對文本作者的內心共鳴。
另外一種誤區(qū)恰巧與之相反——對文稿的“過度依賴”,狀態(tài)很緊,不松弛,表現(xiàn)為“背稿”而不是“誦稿”,流露出背誦文章的味道。甚至有的選手整個過程眼睛都緊盯著稿紙,那是在“讀稿”,既淡漠了朗誦者的身份角色,也模糊了聲音傳播的對象感,往往與作者的意圖背道而馳。凡是有神韻的朗讀作品,都毫無例外地包容著、展現(xiàn)著文字作品的風格,因此我們可以說,由文字作品到朗讀作品,就是一個“風格化”、“神韻化”的過程。[2]
本屆大賽還有一個較明顯的現(xiàn)象:一部分選手在朗誦名家名篇時,或多或少都有模仿的痕跡。有的是取其精華、自成一派,有的卻是東施效顰、弄巧成拙。不可否認,模仿確實是有聲語言藝術從入門到成型的有效方法,然而,模仿的角度、程度需因人、因時、因勢而異。俗話說“習慣成自然”。人們在實踐中,會形成各種“定勢”,包括心理定勢、思維定勢、語言定勢、副語言定勢、道德定勢、情感定勢、技能定勢、行為定勢……任何一種定勢中,必然有優(yōu)有劣,只是主次不同罷了。[3]
我們注意到,包括本屆在內,“夏青杯”朗誦大賽上有一些選手確實在練習中花了大量功夫,搜集名家名篇朗誦音視頻,逐字逐句一遍遍地練習,以至于手勢、動作都絲毫不差。其實,這樣的表現(xiàn)無論在內行、還是外行看來,多少有些別扭,畢竟那不是真正屬于自己內心的理解和感悟。模仿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模仿者不能只局限在模仿名家的具體音聲上,只有模仿了名家的精神才能算是有價值的模仿。齊白石先生言:像我者死,似我者生。此話對我們的朗誦模仿仍然有相當的意義。[4]
從模仿到借鑒,要形之于聲,達之于意,進一步說,聲音這一元素不能片面地研究,必須要有氣息的支撐和輔助,才能生發(fā)于情,此乃“情聲氣的結合”。藝術語言要表現(xiàn)的是把別人用文字表達的東西,轉化為自己的心聲,要求聲音、氣息的變化多、變化快、變化大、表現(xiàn)準,具有表現(xiàn)力與感染力。只有對氣息進行有意識地訓練,強化其生理動力與心理表現(xiàn)能力,久而久之,才能將這種有意識行為轉化為下意識的能力。[5]如果重“聲”輕“氣”,就會像某些選手一樣,情感、聲音、表達都近乎完美,但是被用氣技巧脫了后腿,差把火候,略為遺憾。
這里還要提到的是,本屆 “夏青杯”選手對朗誦文本的選擇雷同率較高的問題。比如說,在復賽階段,僅一個上午時間,同一考場內《相信未來》就出現(xiàn)了五次,《岳陽樓記》、《將進酒》出現(xiàn)三次,《青衣》、《不朽的胡楊》等篇目也在不同考場多次被選用。不可否認,這些篇目有其經典之處,但是否能拓寬閱讀視野,選擇更適合自己、更貼近時代的作品,這一點值得商榷。當然我們也欣喜地看到,比賽中也涌現(xiàn)出讓人耳目一新的朗誦篇目——描寫故鄉(xiāng)人文風貌的《秦腔》、記錄成長經歷的《非走不可的彎路》、展現(xiàn)生活場景的《這座城市從來不缺少親情》、感念親情的《父親》等作品。因為貼近生活、貼近時代,選手們在把握這些作品時更容易流露出真情實感,評分自然也比較高。總之,對每一位參賽選手來說,找一篇適合自己的參賽作品并不容易,主題的鮮明和文字的精美,看文本是否符合有聲語言表達特性,是否符合朗誦者自己聲形氣質和表達特點。[6]希望在今后的夏青杯大賽中,參賽選手能帶來更多感動人心的的作品、攝人心魄的藝術享受!
有一種語言它很神秘,蘊含著一個民族上下幾千年年悲喜交加的情感;有一種語言它也很豐富,陰陽上去中都回蕩著慷慨激昂。第五屆 “夏青杯”朗誦大賽湖北賽區(qū)的賽事雖已落幕,我們每一位參與者、組織者和見證者仍意猶未盡……
說著中國話、熱愛著朗誦藝術的朋友,都是一粒種子,他們把有聲語言的魅力傳承發(fā)揚,引來百花齊放滿園春!
注釋:
[1][6]王靜:《美麗中國——詩文朗誦輯(第二輯)》,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7年版
[2][3]張頌:《朗讀美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版
[4]杜偉東、?,摚骸镀胀ㄔ捓收b指導與點評》,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年版
[5]羅莉:《文藝作品演播技巧》,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年版
(湖北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