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新課程改革“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當立足語文學科人文教育的功能,積極滲透情感教育,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促進高中語文教學改革。
關鍵詞:高中語文;情感教育;現(xiàn)狀;對策
新課程改革提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同,三維教學目標的提出,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而結合新課程改革的三維教學目標我們可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情感教育已經(jīng)成了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從根本上講,情感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是和傳統(tǒng)應試教育截然不同的教學方式。在情感教育理念的指導之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關注學生的情感因素,而不是把學生當作是機械化學習的機器。而對于高中語文的教學而言,教師更應當重視情感教育的滲透,實現(xiàn)語文學科人文教育的目標,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xiàn)良好的語文教學效果。
一、 情感教育的內涵
顧名思義,所謂情感教育,就是以情感為核心的教育模式。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主要是教師通過科學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情感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的內容,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促使學生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提升學生語文綜合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 高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現(xiàn)狀
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對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都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存在不少問題,主要如下:
(一) 情感教育缺失
對于高中語文的教學而言,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都是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考試成績之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已經(jīng)逐漸成為考試的機器和被動學習的機器。正是因為這樣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影響,尤其是高考壓力的存在,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學生,都將考試成績作為學習的核心。教師完全忽略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最終影響了學生正確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
(二) 教師缺乏滲透情感教育的能力
眾所周知,語文學科具有雙重功能,即工具性和人文性。而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屬于語文教育人文性的范疇。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由于教師歷來都是只注重語文教育的工具性功能,教師很少關注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從而使得廣大教師在語文教育中,不懂得如何滲透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的滲透有時也缺乏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最終影響了情感教育的滲透效果。
結合以上兩點可見: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想很好地滲透情感教育,實現(xiàn)新課改的情感教育目標,不僅需要有情感教育的意識,還要具備相應的能力,能夠結合教學的內容,滲透情感教育,豐富課堂教學,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
三、 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目標
結合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意義以及滲透的現(xiàn)狀,筆者認為: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fā)展的背景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當結合情感教育的內涵以及意義,采取積極的滲透策略,實現(xiàn)良好的高中語文教學效果。
(一) 立足教學內容,滲透情感教育
語文是一門情感豐富的學科。高中語文的教材,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育內容,有待教師的挖掘和發(fā)現(xiàn)。而不同的文章,所涉及的情感教育側重點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應當深入挖掘情感教育的教學內容,改變傳統(tǒng)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在語文教育中的積極性,促進良好語文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毛澤東同志《沁園春·雪》這篇詩詞時,就可以充分借助文章本身所具有的這種豪邁之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等,滲透積極的情感教育。教師可以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背景音樂的播放、給學生講解毛澤東同志創(chuàng)作該詩詞時的思想情感以及無產(chǎn)階級革命烈士勇往直前的英雄情懷等方式,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詩詞所蘊含的豐富歷史內涵和革命情懷,促進學生思想道德情感的提升。
(二) 豐富教學語言,滲透情感教育
對于語文學科的教學而言,教學語言的運用是極為關鍵的。豐富的教學語言,有利于對教學內容和情感進行很好的渲染,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同時,豐富的教學語言,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實施很好的情感教育。例如,在詩詞朗誦的過程中,教師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語言,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很好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知和理解。由此,筆者認為,教師應當善于運用豐富的教學語言,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積極的滲透情感教育,實現(xiàn)良好的語文教學效果。
(三) 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滲透情感教育
在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善于運用現(xiàn)代化的技術手段,滲透情感教育。例如,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利用多媒體音、形、色于一體的教學特點,渲染教學情感,營造教學氣氛,讓學生在既定的情境中,形成很好的思想道德情感。此外,教師還可以充分運用微視頻教學的方式,利用微視頻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或者是教學導入,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提升,實現(xiàn)情感教育的目標。
總而言之,情感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師在語文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結合新課改“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改變傳統(tǒng)落后的知識灌輸式教學模式,滲透積極的情感教育,促進學生情感素質的提升,促進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實現(xiàn)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杜云師.淺談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2(24).
[2]劉波.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體現(xiàn)[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1(2).
作者簡介:
劉琳,貴州省仁懷市,仁懷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