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鋒 張立河 莫樹英 周有桂
發(fā)起于廣西、持續(xù)了14年、戰(zhàn)事波及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對近代中國社會的變遷發(fā)展,產(chǎn)生過重大的影響。又緣于其時間緊接當代、至今仍保留著許多文化遺存等原因,是當代史學界廣泛關注、研究的重點課題之一。在廣西桂林陽朔縣民間,一直有這樣一個傳說:太平軍攻打當時廣西省城桂林及全州等地時,其后勤屯兵、屯物處即在陽朔縣與臨桂縣(區(qū))交界的塘頭村(堡),陣亡將士大都葬在陽朔縣金寶鄉(xiāng)楓木寨村委毛家村、嶺底村一帶;南王馮云山亦葬于毛家村金錢嶺東坡,其后人至今仍在陽朔繁衍生息……為了尋求史實真相,2017年清明節(jié)前后,筆者一行多次到毛家村等地進行了深入調查,試圖還原這遠去了160多年的真實歷史。
小石碑揭開太平天國南王馮云山葬身之謎
史載,1851年1月,洪秀全、楊秀清、肖朝貴、馮云山等在廣西桂平金田村舉行反清起義,建號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同年9月,攻克永安州(今廣西蒙山縣)后制訂天朝各種制度,并于12月由天王洪秀全頒布封王詔令,封楊秀清為東王,肖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史稱“永安封王”。由此,太平天國的中央政權初步形成,也由此遭到了清廷的重兵圍剿,使得“太平軍長期困守,城中糧、鹽、彈藥都很缺乏,便決定放棄永安城池,突圍北上”。1852年4月3日,天王下詔從永安突圍,率太平軍及眷屬近一萬人眾,向北突破三道關卡,直指省城桂林。于4月17日攻打桂林城,雖歷時34天卻久攻不克,于是繞道繼續(xù)北上攻打全州。6月3日全州雖克,“南王馮云山不幸中炮,身負重傷,不久于蓑衣渡去世”。
這里值得存疑的是:南王馮云山在全州的蓑衣渡去世后葬身何處?太平天國諸王,死后遺骸大都不得善存。楊秀清、韋昌輝在太平天國內訌中死無葬身之地:石達開在成都被清廷凌遲處死;蕭朝貴戰(zhàn)死在長沙城外,曾葬于妙高峰下,后被清兵掘出戮尸;洪秀全在天京(今江蘇南京市)病死后埋于宮殿院中,亦被攻破天京后的湘軍掘出焚尸。最先戰(zhàn)死的馮云山呢?其遺骸還遺存嗎?魂泊何處?
筆者在2017年3月至4月間,多次到陽朔縣金寶鄉(xiāng)楓木寨一帶走訪調查,下列情況,或許能夠揭開南王馮云山墓葬所在地這個驚天秘密。
第一,發(fā)現(xiàn)“巡天王”墓碑的經(jīng)過及目擊人。在楓木寨村委一帶,特別是金錢嶺(又名大圈墳)毛家村的村民,大多從小就聽長者講過,后山上那些無人祭掃的墳堆埋葬的是太平天國戰(zhàn)死之人。毛家村后山有太平天國古墓的事雖已流傳得很久遠了,但村民們經(jīng)年日久、習以為常,也不再特別留意這些雜草叢生中的古墓,只認為是荒野孤墳,大都避而遠之。大約是在2009年秋季,毛家村后山發(fā)生了一場山火,燒掉了山上的樹林雜草,有幾座古墓顯露了出來,其中有一座還相對高大些。但因為沒有像樣的墓碑,那些亂石墓碑上也沒見有文字記載,所以古墓仍沒有引起村民太多的注意。就在這座古墓旁邊約200米遠的嶺背上,是村民曾憲興(曾經(jīng)擔任過楓木寨村委會主任)、莫光文等幾個村民的野雞養(yǎng)殖場。曾憲興小時候就曾經(jīng)聽祖父曾廣晉講過,這里是太平軍的墓葬地。因此,平常他經(jīng)過古墓旁邊時,偶爾也會看一眼,但也沒有特別在意。山火發(fā)生后的第二年春天,有一天曾憲興路過墓前時,發(fā)現(xiàn)古墓的石碑從墓堆上掉了下來。出于好奇,他走上前去看了一下,那塊約O,5米高、0-3米寬的青石碑橫置地上,但石碑上并沒有看到字。曾憲興好奇地把石碑翻開,發(fā)現(xiàn)石碑上的另一面豎刻著“巡天王”3個字。因為不知道“巡天王”為何人,他當時也沒有多想什么。但回到家后,他想到這種碑文與周邊地方的風俗習慣明顯不同,加上聽說過的太平天國古墓傳言,于是心里產(chǎn)生了一定的疑惑,就把這事跟兒子及村民說了。與此同時,幾個上山找竹鼠的村民也發(fā)現(xiàn)了這塊小墓碑。從小聽說的關于太平天國陣亡將士墓的傳聞得到了證實,這事很快就在村里傳開了。結果,村上不少人都跑去嶺上看這塊墓碑,如村民莫星任、莫星榮等。細心的村民莫光文在刻有“巡天王”字樣的那面墓碑上,還發(fā)現(xiàn)了碑的上方橫刻著一排拇指大小的“太平天國”4個小字。金錢嶺上發(fā)現(xiàn)太平天國將士墓葬的消息不脛而走,為古墓招來了禍患。一兩個月后,當曾憲興再次路過古墓旁時,一大堆新的泥土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看到“巡天王”墓及旁邊緊挨著的另一座墓都被盜挖了。古墓已經(jīng)被挖開一個大洞,墓前散落著石頭及陶瓷碎片,墓碑也被丟棄一旁。發(fā)現(xiàn)這兩座古墓被盜后,村民莫星任還在“巡天王”墓旁邊的那座古墓前,發(fā)現(xiàn)了另外一塊用當?shù)貛X上的“銅石”(當?shù)厮追Q,即淺黃色的沙頁巖)做的墓碑,上面豎刻有“太平天國陳氏”字樣,而且,他還清楚地記得,石刻中的“國”字的寫法是“國”。
村里人當時曾經(jīng)很納悶,以前從來沒有看見這些無人祭掃的古墓有像樣的墓碑,更不會在那些亂石“碑”上看到有字,為何又突然能在這塊“巡天王”墓碑及相鄰的墓碑上看見了字?因有字的那一面石頭顯得特別黑一些,后來村民推測,可能是當時葬墓時,為了不暴露死者的身份,又能方便以后尋找,便把墓碑有字的那一面反轉過去埋在了泥土里。因為山場被火燒后,長出了大量嫩草,埋在泥土里的小石碑,應該是被村民放到嶺上吃草的牛群來回踐踏時,踩翻出來的。也由此無意中把石碑刻意埋在土里的那一面暴露了出來,刻的字也就被暴露出來了。那兩塊墓碑曾被丟棄一旁,但當時村民并沒有意識到墓及墓碑的重要性。約一兩個月后,村民莫星榮忽然想起這是太平軍古墓的墓碑,也許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再去尋找墓碑時,墓碑已不翼而飛了。究竟是被盜墓賊后來發(fā)現(xiàn)其價值再返回盜走了,還是當?shù)赜形幕娜藢⒅詹?,尚不得而知。此后,再也沒有人見過這兩塊墓碑了。
第二,楓木寨太平天國墓葬群及“巡天王”墓概況。目前在金寶鄉(xiāng)楓木寨村委會毛家村后山金錢嶺和金錢山、嶺底村后面黑石嶺一帶,發(fā)現(xiàn)的太平天國墓堆近百座,僅金錢嶺就有30多座。1978年,村民曾憲賢在開荒種果時,無意中挖開了一座墓葬,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七八具遺骸。這些墓堆因年代久遠無人祭掃培土或因當年埋得匆忙,墓堆大多很低矮。在金錢嶺,目前除“巡天王”墓尚有1米多高外,其它的墓堆寬度雖然也有2米左右,但大多已經(jīng)塌陷,與地表幾乎齊平,有些只剩下一點點土堆的痕跡罷了。與當?shù)匾话懔晳T不同的是,這些墓葬統(tǒng)一呈一條橫線一字形在半山腰上并排而葬。墓葬群均尚未發(fā)現(xiàn)有字的墓碑。endprint
第三,猜測“巡天王”墓即是南王馮云山墓。其理由一是由洪秀全、馮云山創(chuàng)立的拜上帝會認為,戰(zhàn)死的太平軍將士是升天進入天國了,是“功德圓滿”的事,作為第一位戰(zhàn)死的王,自然是去巡天去了,故稱“巡天王”,且當時除了封南王馮云山外,不可能再封其他人。太平天國建都后,將諸王加了個天象的頭銜,南王馮云山被追封為“云師”亦是佐證,云者,天空中來回飄蕩(巡)也。二是在楓木寨附近有近百座太平軍攻打桂林時的死亡將士墓,均無墓碑,清廷不可能全部去挖開焚尸,將馮云山混葬于此,這樣就便于隱藏、保護。三是金錢嶺乃“風水”較佳之地,“巡天王”墓所處位置正是堪輿學中的最佳龍脈穴位,前向視野開闊,一片山峰(四腳山、福瓶山等)似百鳥來朝,后座緊靠3座高山(統(tǒng)稱鵬山)兩前一后,恰如一把巨椅寶座,又像鯤鵬(上古神獸)展翅直沖云霄。四是不論是史料記載,還是百余年來的考古論證,對馮云山的葬身地均仍未有明確的發(fā)現(xiàn)。
一處人為形成的塌巖,佐證馮云山秘葬金錢嶺
馮云山戰(zhàn)死后之所以葬于陽朔縣楓木寨,除上述緣由外,還與其曾任太平天國前導副軍師、領后軍主將有關。
1852年4月5日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后,其前鋒羅大綱部于4月16日到達桂林城南約25公里的六塘、大崗埠、良豐一帶,擊敗廣西團練頭目唐仁、唐岳父子后,便以陽朔、臨桂兩縣交界處的塘頭村(堡)(與楓木寨村相鄰)為后勤保障基地,支撐攻打當時廣西省府的桂林之戰(zhàn)。在長達月余的桂林攻擊戰(zhàn)中,從該地輸送物資、兵員及接收、救濟傷員。馮云山作為領后軍主將,在塘頭村(堡)坐鎮(zhèn)指揮當是順理成章之事。更因為他曾經(jīng)了解楓木寨一帶的地理及太平軍戰(zhàn)死戰(zhàn)將埋葬等狀況,作為“創(chuàng)國者”、深謀遠慮的軍師,在全州中炮受傷臨死前囑咐部下將其秘葬于楓木寨,亦是順理成章之事。曾有史料稱,負責秘葬馮云山的“二十位壯漢”后來不知所終,當與此事有關。
在楓木寨村委毛家村金錢山腳下,有一個山洞被當?shù)厝朔Q之為藏寶洞,傳說洞里藏有太平天國大量的金銀財寶。為防止財寶被盜,太平天國將士藏好寶物后將山體炸塌,讓崩塌的巨石堵住了洞口。筆者到現(xiàn)場了解得知,此洞距離“巡天王”墓地約500米,堵住洞口的巨石約有20多米長、10多米寬,藏寶洞只剩下0.5米高的月芽型小口,只容得一人匍匐進入。但進入洞內不到2米,就無法再往前行了,因前路已完全被巨石堵死,只能看見盜寶者企圖挖洞時挖掘出來的一塊塊碎石。
這楓木寨藏寶洞可謂是聲名遠播,引得形形色色的尋寶人接踵而至,幾乎每年都有一些人前來“考察”。這些來人大都拿著探測儀器,據(jù)說確實探得有金屬響聲,只是苦于巨石攔路,無法找到入洞的辦法。早在2003年,就曾經(jīng)有10多個人,穿著迷彩服、自稱是解放軍水電部隊,到此“探測水源”,雖幾經(jīng)折騰,卻也無功而返。最近的一次是2016年,一幫尋寶者偷偷在洞口旁邊約兩米遠的地方新挖掘出兩個土坑,土坑也是往山洞方向挖的,但僅掘進了約2米,可能也是因為石頭難掘,亦沒有再往前挖。
太平天國運動初期,太平軍被清軍四處圍堵,行進路線幾乎大都屬于“突圍”狀態(tài),可謂“行色匆匆”。史料記載,在太平軍攻打桂林城時,清廷專責圍剿太平軍的欽差大臣賽尚阿就曾在陽朔縣城坐鎮(zhèn)指揮,可謂軍情緊急!太平軍在攻打桂林城失利匆匆北去后,將部分來不及帶走的物資藏于某個隱匿洞里也在情理之中。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即是南王部下將馮云山秘葬在金錢嶺時,亦遵囑將屬于馮云山的部分財寶藏于墓旁附近的山洞中,相傳還曾留下尋寶歌謠。
一紙鮮為人知的家譜,隱示馮云山有后人在陽朔
在陽朔縣除“巡天王”墓、藏寶洞外,與太平天國南王馮云山有關的還有該縣楊堤鄉(xiāng)全家洲村的馮氏人家。全家洲曾是漓江邊上的偏僻之地,交通不便,正面臨漓江,另三面均被石山隔絕,來往交通幾乎全靠水路(船或竹筏)。1802年前曾有秦氏入住建村,稱為秦家洲村,后山崩村滅。馮氏人家則是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或平息后定居此地的,初稱以“秦”“全”近音,改村名為全家洲。馮氏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選擇這樣一處偏僻、兇險之地定居呢?當今馮氏村民說與他們第一位在此定居的老太公馮金養(yǎng)的身世有關。
曾在陽朔縣委宣傳部工作的退休干部馮照方先生是馮金養(yǎng)的第五代孫,他介紹說,據(jù)口頭遺傳,馮金養(yǎng)自稱祖籍為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連灘鎮(zhèn)高基底大地坡人,青年時只身一人帶著一白藤箱的萬金油,沿西江、桂江、漓江而至全家洲定居,購地建房、娶妻生子,至今家族已繁衍七代共300多人口。令他們家族不解或者說與太平天國和馮云山“扯得上關系”的事有:
一、馮金養(yǎng)為什么單身一人遷移陽朔定居,他非常清楚地告知了原來的家庭籍貫,卻只字不提家庭人口情況,也不要求后人回去尋根訪祖。后來族人也曾前往廣東連灘尋根,卻是查無此人。馮云山次子瑞科(乳名天養(yǎng))與這位馮金養(yǎng)會是同一人嗎?
二、馮金養(yǎng)年紀輕輕卻執(zhí)行著這么一個周密而慎重的遷移計劃,從籌款進貨(萬金油)到遷移路線、定居地點,這不是一個約20歲左右的年輕人所能做到的,其后定有高人支持。
三、太平軍是全家從軍的,連續(xù)34天攻打桂林城時,老營、女營、及部分輜重隊則扎營在訾家洲至斗雞灘漓江江面數(shù)十只船上。下游不到40里就是(秦)全家洲村所在地,或許當時馮金養(yǎng)或馮云山曾在其間了解到(秦)全家洲村便于隱匿。
四、現(xiàn)在全家洲馮氏族人均按老太公馮金養(yǎng)所擬的家譜取名排輩,這家譜是一首七言詩,詩曰:
洪日普照滿天輝,
運際豐隆朝紫徽;
不振家聲繩祖武,
芝蘭和暖慶新蓓。
這詩的大意是:時運來時曾造就了豐功偉績;時運不濟時也要注重修為,總會有慶賀春暖花開的一天。可這“洪日”為何不作“紅日”呢?因為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玉璽上便有這“洪日”(即天王洪日)二字,傳說中洪秀全在天京宮廷里的題壁即是“洪日普照”4個大字!太平天國曾建立了天朝,雖然失敗了,但后人存志發(fā)奮圖強,再鑄偉業(yè)。
歷史的遺存大都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現(xiàn)的。聯(lián)系到秦家洲改名全家洲的“全”字,聯(lián)系到陽朔楓木寨“巡天王”墓及藏寶洞的傳說,人們還能說這一切與太平天國、與洪秀全、與馮云山無關嗎?
波瀾壯闊的太平天國運動已遠去160多年,中華民族也已步入全面振興的偉大時代。馮照方先生說:“我并無攀附高枝之意,現(xiàn)在我們全家都生活得很幸福,只想弄清真相而已,尊重歷史,尊重英靈?!惫P者也謹以此文,對馮云山等太平天國先烈們?yōu)橥品鄾]落封建統(tǒng)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艱辛探索、浴血奮戰(zhàn)的英雄壯舉,表達深深的敬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