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波
我的胞兄汪大漠,1916年5月生于四川涪陵縣云集鄉(xiāng)(今重慶市長壽區(qū)),中學時代先后在涪陵、重慶、成都讀書。1936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7年6月在陜西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1937年8月入延安陜北公學,為第一期學員。1938年7月分配到新四軍軍政治部工作,同時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2年夏季,汪大漠在中共華東局黨校學習時,同學李世炎向他講述了一段經(jīng)歷:參加革命后,自己長期在軍隊工作,時隔10年,才回家看望親人的難忘情景。汪大漠深為感動,寫成《十年別》一詩。全文如下:
十年別
李世炎,新四軍老戰(zhàn)士,1942年我和他在華東局黨校學習,那時劉少奇同志任校長。李世炎在抗戰(zhàn)初期返家晤老母,情節(jié)頗為動人。李世炎要我以詩題此景,因得一詩贈之。
作者1942年夏季于新四軍
從軍十年別,今朝復返鄉(xiāng)。
家屋何所在,瓜藤蔓頹墻。
荒丘積瓦礫,滿園盡蒼涼。
鄰人麇集至,相爭看戎裝。
驚訝且歡怡,問客來何方。
圍繞而環(huán)膝,不辨老與髫。
老母發(fā)已白,寄居人東廂。
對面聞語聲,才識己兒郎。
滿臉淚急下,哭訴痛中腸。
弱妻病已死,義塚草蒼蒼。
婉言慰我母,勿再深悲傷。
男兒志許國,崎嶇路正長。
不作隔夜留,催馬奔疆場。
該詩以李世炎第一人稱自述親歷的敘事詩形式寫成,詩題《十年別》,十分精確深刻。由“從軍十年別,今朝復返鄉(xiāng)”開頭,真實而具體地寫出10年來的戰(zhàn)亂令家屋頹廢,“滿園盡蒼涼”的荒蕪景象。滿頭白發(fā)的老母和鄰居們,都不認識身穿戎裝的李世炎了。老母通過兒子的說話聲音才認出自家的好兒子,頓時“滿臉淚急下,哭訴痛中腸”。李世炎的妻子已經(jīng)病死,只留下“義塚草蒼蒼”。革命戰(zhàn)士面對家敗人亡的悲慘景象,依然鎮(zhèn)定堅強地安慰母親“勿再深悲傷”,并且勇敢擔當戰(zhàn)士的責任:“男兒志許國,崎嶇路正長。不作隔夜留,催馬奔疆場”。詩的這個結(jié)尾鏗鏘有力,響徹云空。
《十年別》悲壯感人,通俗平易,真人真事,極具教育鼓動作用,在新四軍中廣泛傳誦,受到指戰(zhàn)員的一致贊賞。
今年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72周年,《十年別》也寫作75周年了。現(xiàn)在再讀此詩,依然十分感人。我們決不能忘記長達14年之久的抗日戰(zhàn)爭,決不能忘記中華英雄兒女的革命初心。
編輯/楊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