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君志
摘要:作為完成現(xiàn)代化進程最早的國家,英國的“紳士教育”有許多值得我國借鑒之處,“紳士教育”是英國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英國“紳士教育”進行歷史回顧,分析其對英國的影響,對于改進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高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洛克;“紳士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啟示
一、英國“紳士教育”的歷史回顧
“紳士”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教育家弗吉里奧的著作中,早期“紳士”是與封建貴族相聯(lián)系的,指“那些因其出身和血統(tǒng)或因其美德而變得高貴知名的人,是僅次于國王的最顯赫的一個等級,它由親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以及那些被稱為上層紳士的人、勛爵和貴人構成[1]?!痹?5世紀時,“紳士”與“出身”、“上流”、“地位”等詞匯相聯(lián)系。16世紀,法國人文主義思想家蒙田最早在教育領域將“紳士”一詞引入,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健康、舉止得當、具有純潔情操、高尚道德和判斷能力的善于處理實際事務的社會活動家,[2]”這一時期的“紳士教育”是與封建貴族子弟的教育息息相關的。到了17、18世紀,“紳士”一詞已經并不完全和“出身”、“地位”相聯(lián)系,那些憑借自身努力而不靠出身和地位的人也可以成為有教養(yǎng)、風度翩翩的紳士。英國的貴族體系具有開放性和流動性,隨著封建貴族的衰落,新興資產階級和一些新貴族能夠努力成長為英國紳士群體的一個部分,靈活的英國貴族體系成為“人們躋身貴族不可或缺的有利條件”[3]。發(fā)源于意大利的“紳士教育”在17世紀的英國成為一種系統(tǒng)的教育理論,彌爾頓和洛克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彌爾頓在《論教育》一文中認為“完善的、高貴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人在平時和戰(zhàn)時能公正地、熟練地、高尚地履行其公私職責的那種教育”[4]。洛克繼承了彌爾頓這一思想,并在《教育漫畫》中全面闡釋了“紳士教育”思想。
在洛克看來,“德行、智慧、禮儀、學問”四種精神品質中,“德行”是第一位的,一個人的德行就在于能夠控制自身的欲望,擁有處事的道德哲學?!啊澥匡L度是英國民族精神的外化,它是英國社會各階層在向上流社會看齊的過程中,以貴族精神為基礎,摻雜了各階層的某些價值觀念融合而成的。”[5]當然,洛克認為的紳士不僅僅是行為舉止上擁有“上流社會”的風度,更是一個實干家,新晉的紳士應該是具有從事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所需要知識技能的務實性人才。洛克還認為健康的身體是紳士成功的關鍵,因而他主張人從小開始就要做一些有益于身體健康的戶外活動,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洛克把禮儀教育作為“紳士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從兒童時期就應該進行禮儀教育,在與他人交談過程中保持謙虛的態(tài)度,并克服一些交往上的不良行為。
洛克的“紳士教育”思想是在反對封建教育的過程中確立起來的,表現(xiàn)出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但究其實質,它依然是資產階級價值觀下的產物,是一種擴大了的貴族教育,它將教育對象嚴格限定在中上階層以上。17世紀之時,紳士教育所提倡的“紳士風度”逐漸從上層滲透到下層,成為英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和特有的外在評價形式。洛克的教育思想主要針對兒童,19世紀的教育家紐曼的教育思想則指向高等教育,在著作《大學的理想》中,紐曼認為大學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最好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符合社會發(fā)展的公民,這種公民就是“紳士”,“大學教育是通過一種偉大而平凡的手段實現(xiàn)一個偉大而平凡的目的,”[6]紐曼的教育思想是以人文主義為基礎的紳士教育,而洛克的教育思想則是17世紀資產階級新貴族與封建貴族相對峙的產物,到了19世紀,紐曼的教育思想則是對工業(yè)革命下科技思潮的一種回應,一方面,他認為大學里自由教育與實用教育可以并存,另一方面,他突出大學的教學功能而否認大學的科研職能,可以說,紐曼的思想里帶有嚴重的理想主義色彩,他維護傳統(tǒng),又努力強調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其保守型的思想在19世紀后期遭到批判。
英國的“紳士教育”思想,是從反傳統(tǒng)到維護傳統(tǒng)的轉變,從激進的現(xiàn)實主義到保守的理想主義的轉變,英國獨特的“紳士教育”文化都是從這一體系中滋生出來的,這對英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紳士教育”思想對英國的影響
英國的“紳士教育”作為其特有的教育形式,其形成和發(fā)展與英國傳統(tǒng)社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同時它也受到西方歷史文化的深刻影響,“紳士教育”根植于英國社會的傳統(tǒng)。
首先,促使英國社會價值取向一致。16世紀,英國的宗教改革并不徹底,教會依舊負責著學校中的許多任務,這就使學校中的教學內容中不可避免的帶有許多宗教的色彩,而到了16世紀末期,英國社會生活急劇變化,各個社會階層的人民對現(xiàn)實感到不滿,從而轉向對教育領域的探索。19世紀以前的公學教育是一種傳承貴族精神和紳士風度的教育,它所要培養(yǎng)的是具有永恒貴族品質的精英,使其各方面都達到上層階級的紳士理想,這樣的教育氛圍促使各個階級價值理想趨于相同,共同促成“紳士風度”的養(yǎng)成,并達到“紳士”的境界。英國的“紳士教育”是中世紀貴族精神和資產階級價值觀相融合的產物,是英國文化趨同的結果。
其次,“紳士教育”思想對英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有所遏制。19世紀30年代,英國各大高校開始發(fā)起具有成人高等教育性質的大學推廣運動,但是由于“紳士教育”在英國根深蒂固的深刻影響,其運動進程緩慢,傳統(tǒng)的英國紳士教育比較注重人文精神,而忽視科學技術教育的發(fā)展,這就使得英國的科學技術教育在高等院校中始終沒有一席之地,直接導致了英國自19世紀中期以來的科技落后,而像法國、德國等國家在該時期的教育體制已經相當完善,在此基礎上產生大學改革運動,使得這些國家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與英國拉開距離。
最后,英國“紳士教育”過于保守,缺乏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對“高雅”、“風度翩翩”等的追求致使他們在生產的過程中缺乏實際的創(chuàng)造能力,競爭意識淡薄,阻礙了英國社會后期的科技、政治、經濟等的一系列發(fā)展,“紳士教育”過分傳統(tǒng)是英國從“日不落”帝國退居“二線”的重要原因之一。endprint
英國“紳士教育”對本民族乃至全世界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而在今天,“貴族紳士教育”的積極影響對英國乃至所有國家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其中的消極影響也對我國和其他國家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借鑒作用。
三、“紳士教育”思想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英國的“紳士教育”有其自身發(fā)展的土壤,也有其發(fā)生的特殊文化條件,它對英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紳士教育”思想,塑造了傳統(tǒng)英國人的全部性格,從誕生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的“紳士教育”不僅僅在英國社會中有重大的影響,即使放在現(xiàn)在的中國看,其內部的精華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著極大的啟示。
其一,要加強綜合性課程體系建設?!凹澥俊辈粌H僅是一種外表言行上的風度翩翩,更需要有充實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巧,洛克認為“紳士” 除了要掌握 “讀”、“寫”、“算”等基本知識之外,還需要學習包括天文、地理、歷史、幾何等的其他知識,以充實知識儲備。而在我國現(xiàn)行的高等教育體系中,學科專業(yè)劃分過細,有的學科完全是以利益為目的而建立起來的,有的學科完全沒有聯(lián)系,即使有所聯(lián)系,但是基于專業(yè)化培養(yǎng)下的學生其自身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的發(fā)散性很難發(fā)揮出來,學生運用綜合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梢詫⒖茖W知識和人文知識、技術教育與理論教育相結合,設置交叉性課程,將相關專業(yè)進行合并講解,將專業(yè)與社會相對接,直接把教師所授知識與社會發(fā)展需要相聯(lián)系,建立學——研——產一體化的綜合性培養(yǎng)路徑,為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二,要重視高校禮儀教育。英國“紳士教育”十分注重禮儀教育,禮儀是國家、民族、人們之間交往的秩序、方式,以及在交往時能彼此友好接受的外在表象的道德規(guī)范。洛克十分重視禮儀教育,認為禮儀是“紳士的第二美德”,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手段把人朝著符合社會發(fā)展的方向上培養(yǎng),除了要培育人正確的三觀外,還要培養(yǎng)其良好的性格、羞恥心以及名譽觀念。中華民族是一個禮儀之邦,“禮”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著重要的作用,禮儀內在形式為人的思想道德品格,外在表現(xiàn)為人們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禮儀是獲得他人好感的重要方法。但在我國目前的大學中,普遍有有損大學生禮儀形象的行為發(fā)生,不尊老愛幼、不尊敬師長、不尊敬同學導致校園暴力事件頻發(fā)等,都警示著大學生的禮儀教育刻不容緩,作為高校,要形成有儀式感的禮儀教育,僅僅通過課堂教學來告知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要性是遠遠不夠的,灌輸式的教育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不下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大學生都處于青春旺盛期,心強力壯,一旦遇到一點小事情,可能都會因為沖動而產生不良的影響,要讓禮儀教育有儀式感,必須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一方面,可以學習英國“紳士教育”思想中的禮儀之道,同時學習中華民族傳統(tǒng)禮儀知識,并將這種知識與現(xiàn)實相結合,使學生在遇到事情時,能夠做到以禮待人,引導大學生把遵守道德規(guī)范和禮儀行為的養(yǎng)成始終貫穿于學習和生活各個方面。
其三,立足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實際,積極吸收“紳士教育”思想中的精華,加強對大學生意志的磨練。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與英國的資本主義社會性質具有本質的差別,在借鑒“紳士教育”思想發(fā)展我國德育教育之時,要立足我國思政教育的現(xiàn)實情況,積極吸收“紳士教育”中的有益成分,對于其中傳統(tǒng)的、保守的要將其排除在外,多方位的堅持外來文化為我所用。英國的“紳士教育”特別注重對學生意志力的鍛煉,而我國高校學生除了在開學前的軍訓鍛煉外,大學期間也就再無其他的有正規(guī)組織的全校性質的意志鍛煉活動,到了大學里,有的大學生沉迷網絡游戲不能自拔,有的則抽煙、酗酒,甚至染上毒品,意志力脆弱,沒有自控能力。因此,應該把加強大學生的意志力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項艱巨任務,高校應該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多舉辦一些有益于大學生意志力提升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以及自控能力,使得他們能夠以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面對大學以及今后的生活。
[參考文獻]
[1] 易紅郡.英國教育的文化闡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93-103.
[2] 王曉華.斷裂中的傳統(tǒng)——人文視野下的大學理想[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65.
[3] 張斌賢,王晨主編.大學: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97-98.
[4] 單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189.
[5] 錢乘旦, 陳曉律. 在傳統(tǒng)與變革之間—— 英國文化模式溯源[M] .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408-410.
[6] 紐曼.徐輝等譯 大學的理想(節(jié)本)[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97-98.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上海 2004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