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寒 吳開文 黃 榕 俞 燕
·心理衛(wèi)生·
模仿訓練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效果
陳小寒 吳開文 黃 榕 俞 燕
目的: 探討模仿訓練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響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100例,隨機等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模仿訓練。比較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感評分情況。 結(jié)果:訓練前后比較,研究組的自我效能感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模仿訓練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顯著的效果。
精神分裂癥;模仿訓練;自我效能
慢性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且嚴重的精神障礙。模仿訓練是通過積極的思維,借助想象或運動表象進行自我心理暗示,以改善個性心理特征和心理過程,是心理訓練的方法之一,能促進大腦作出積極反應,幫助患者形成積極意念,以鞏固療效。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國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實施某一行為的期望,是人們對自我能力的認知與評價。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生存質(zhì)量密切相關[1]。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在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藥物治療后,雖然精神癥狀有所改善,但在行為方面表現(xiàn)并不理想,不利于患者的康復和預后。我院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模仿行為訓練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現(xiàn)將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12月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100例。入組標準:(1)符合精神疾病的國際分類(ICD-10)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2)病程≥5年,以陰性癥狀為主, 陰性癥狀量表(SANS)評分>48分,有部分自知力,無嚴重藥物副作用,能配合治療。(3)年齡18~60歲(4)文化程度小學以上。(5)主要癥狀得到控制的患者,大體功能評定量表(GAF)>61分。排除標準:(1)急性精神分裂癥。(2)SANS評分<48分,GAF評分<61分。(3)軀體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4)藥物反應嚴重。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研究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19~60歲,平均(35.4±11.1)歲;病程5~40年,平均(12.5±8.8)年。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16~59歲,平均(38.1±10.8)歲;病程5~37年,平均(15.1±9.8)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史、學歷、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模仿訓練。具體方法如下:
1.2.1 生活自理能力模仿行為訓練 通過讓患者先觀看護士的示范操作,如折被子、整理房間,打掃衛(wèi)生等,重復幾次后,循序漸進,后讓患者做到保持衣著整潔,能自行洗漱和 整理內(nèi)務,合理著裝、洗衣服等。
1.2.2 技能示范訓練 如做操、唱歌、做游戲、畫圖畫,手工等。要求患者模仿護士的方法去做,觀察患者是否遵守以上規(guī)則,從而達到思維、情感、意志力、想象力等多方面的訓練。
1.2.3 語言功能訓練 對話情景模擬訓練、看圖說話等
1.2.4 社交技能模仿行為訓練 社交禮儀、如何求助、妥協(xié)和協(xié)商、不同意別人觀點而不爭吵、提要求、 表達不愉快的感受、學會傾聽、 表達積極感受等?;颊咭孕〗M為單位,每組6~10人,訓練時間每次30 min,每天2次,療程8周。
1.3 評定工具 經(jīng)心理測試培訓的主管護師1名,采用統(tǒng)一指導語對100例患者進行測試。采用由Schwarzer等編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 , 中文版由王才康等翻譯修訂該量表共有 10 個項目,各條目均為Likert 4級評分,“完全不正確”到“完全正確”依次計1~4分。修訂后的中文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該量表為單維度量表,只統(tǒng)計總量表分,所有10個項目得分相加除以10即為總量表分,高分者具有較高的自信心,解決問題的方式越多、能力越強;低分者缺乏自信、較自卑, 解決問題能力較弱。對所有患者分別于干預前后進行評定,以判斷意念訓練增強自我效能感的效果。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GSES評分比較(分
注:兩組患者干預前后GSES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1 模仿訓練提高精神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增強戰(zhàn)勝疾病自信心,從而提高服藥依從性 自我效能是一種主觀判斷,指人們成功地實施和完成某個行為目標或應付某種困難情境能力的信念。而精神分裂癥一般自我效能感比一般人群低,對患者社會功能的恢復極其不利,為回歸社會造成一定障礙。精神分裂癥患者大多數(shù)是非自愿入院,在精神癥狀支配下常認為自己無病,對自己疾病不能正確認識和接受,常排斥治療。由此產(chǎn)生的負面情緒會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對于患者病情的恢復極為不利[2],而自我效能高者往往把健康和疾病歸因于內(nèi)在因素,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自我效能感在進行模仿訓練后比對照組高,說明模仿訓練能促進患者正視疾病,能以自信的觀點看待個體處理生活中各種壓力的能力。使患者通過與醫(yī)護配合提高服藥依從性達到治療效果。當患者療效達到康復期時,其自信心提高,對醫(yī)護人員更加信任,形成良性循環(huán)。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同時提升護理質(zhì)量,改善患者社會功能缺陷的程度[3]。
3.2 模仿訓練可以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陰性癥狀,對患者認知及社會功能和生活技能等康復均有影響 精神分裂癥患者在長期治療過程中由于社會功能缺失的現(xiàn)象較為突出,會引發(fā)一系列的問題,會給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心理負擔[4]。自我效能感水平是生存質(zhì)量的重要前因變量[5]。在訓練過程中,積極調(diào)動患者參與,采取正向鼓勵,讓患者從懶得動、被動到主動,改善其陰性癥狀。從社會功能恢復方面觀察,本研究在訓練時加入社交禮儀、如何求助、妥協(xié)和協(xié)商、不同意別人觀點而不爭吵、提要求、 表達不愉快的感受、學會傾聽、 表達積極感受等。對于封閉式精神病房患者由于住院期間長期相處,難免有爭執(zhí)和排斥,訓練后患者間學會了互相體諒,病友間更友愛和諧,分享疾病康復體驗,也利于精神科病房管理。總之,給予足療程的藥物治療和一般常規(guī)基礎護理的同時,配合積極的精神康復活動訓練,有利于阻止其心理社會功能的進一步衰退和促進其精神殘疾的康復。
[1] 嗣 遠,林衍錦,吳仿東,等.南海區(qū)社區(qū)就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社會支持與自我效能感間的相互關系[J].醫(yī)藥前沿,2012,2(9):106-107.
[2] 李秀環(huán).系統(tǒng)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與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1):123-124.
[3] 彭燕萍,何汝冰,陳立勇等. 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男性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3):140-141.
[4] 邵志梅,李素琴.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 ABC情緒管理療法對社會功能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0):137-138.
[5] 張 韜.正念思維對員工創(chuàng)造力的影響-以自我效能感為中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33(7):150-155.
2017-05-17)
(本文編輯 劉學英)
350008 福州 福建省福州神經(jīng)精神病防治院(陳小寒,吳開文,黃榕),福建省立醫(yī)院(俞燕)
陳小寒:女,本科,主管護師
福州市科技計劃社會發(fā)展項目( 2016-S-126-3 )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8.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