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姝璠
摘要:常言“教無定法”,這是指在教學上沒有一個一成不變的模式,更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統(tǒng)一方法。在迎接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社會挑戰(zhàn)的時刻,提升人的信息素質已成為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共識,也使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成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研究的熱點課題。為提高教學效果,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17)12-0273-01
Abstract: as the saying goes, "teaching without definite method", it means that there is no fixed pattern in teaching, and there is no unified method that is universally applicable.Before the challenge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society, improve people's information literacy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educational circles and even the whole society, also make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is becoming a hot spot of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and research topic.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I mainly adopt the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aching.
1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方式獲得的。建構既是對新知識意義的建構,同時又包含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集知識和技能于一體、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既要學好理論知識,又要掌握實際操作技能。同時信息技術課內容更新換代很快,又要求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思想。
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來指導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我們會發(fā)現“任務驅動”教學法很適合這一課程的教學。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習者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創(chuàng)建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zhàn)和激勵學生前進。“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tǒng)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2 結合學生特點,精心設計任務,以營造寬松的心理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把教材中的每一章設計一個大任務,再將大任務分為若干小任務,每一節(jié)又由一個或幾個小任務組成。例如學習《中文WORD的功能和使用》一章時,要求每一位同學編制一份精美的班級小報。此任務中隱含著本章的幾個知識點:(1) 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編輯文檔;(2)設置字體、字號,段落排版 ;(3)頁面設置及文檔的打印;(4)WORD的圖形功能;(5)WORD的表格功能。把這5個知識點隱含在5個小任務中,每一節(jié)課完成一個小任務;又把一節(jié)課的小任務分成更小的幾個任務。如第一節(jié)課的任務是按要求對現有文檔精心修改。要求中隱含著3個知識點,即:(1)WORD的基本概念;(2)文檔的建立、打開與關閉;(3)編輯文檔。這3個知識點分別設計在3個小的任務中。每一個任務的確立都根據學生現有知識狀況、教學內容的統(tǒng)籌安排而定。這樣,學生就能在真誠、理解的氣氛中,充分地展示了自我,也只有在寬松的心理氛圍里,才能認識自身的價值,從而自如地、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因此,作為教師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心理氛圍。
3 引導學生分析任務并提出問題
每一個任務中都包含著新舊知識,學生接受任務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會遇到哪些不能解決的問題。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也是他們想要知道的知識點,此時老師再將新知識傳授給他們,這就調動了學生主動求知的欲望。
4 根據提出的問題,進行適時適量的講解
問題提出后,就需要開始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了,老問題學生自己解決,新問題要通過師生的共同探索解決。每次授課的時間不超過3~10分鐘,然后讓學生動手進行一個與剛才授課內容有關的練習或活動(即完成一個小任務)。學生們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剛要開始走神,思路立刻又被下一活動拉了回來?;顒樱ㄈ蝿眨┳鐾?,接著剛才的興奮勁兒,下一部分的學習又開始了。這樣,學生的思路始終跟著老師的授課內容,他們在動手的過程中及時強化了所學的知識,完成任務時又獲得一種成就感。
5 對學生和學習活動進行研究
采用“任務教學法”,即每一章節(jié)均有一個具體的任務,能用計算機解決一個實際問題,使學生能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獲得知識、掌握技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任務教學法”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一個任務完成了,一個目標達到了,就會產生新的任務、新的目標。隨著一個個任務的完成,學生將逐步消除對計算機的神秘感,而且會不斷地體會到使用計算機的樂趣。毫無疑問,教師要想在“任務驅動”教學的學習環(huán)境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就必須對學生和學習活動進行深入的研究。
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師的責任不是減輕了,而是必須做大量的工作,其中就包括對學生和學習活動進行研究。教師應該以研究者的身份投入到工作中,對學習者、學習內容和教學媒體進行分析和設計,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特征、不同學習內容的類型和各種資源的特點來設計和組織學習活動。
因此,“任務驅動”教學法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經過思考和老師的點撥,自己解決問題。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學會如何去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學生會在“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發(fā)起求知欲望,從而培養(yǎng)出具有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一代新人,以適應當今信息社會快速發(fā)展的客觀要求。
參考文獻
[1]淺探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任務”設計[J].郭芳.網絡科技時代(信息技術教育).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