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素萍
摘 要: 國內(nèi)外對《到燈塔去》的研究主要涉及主題探討、俄狄浦斯情結、意識流寫作技巧、人物形象分析、女權主義思想和政治主張等,但對小說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自然元素——海,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本文以生態(tài)批評相關理論為基礎,分析海這個自然元素在小說中的地位,并得出結論:海對小說中人物意識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 《到燈塔去》 生態(tài)批評 海 意識發(fā)展
一、《到燈塔去》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及不足
《到燈塔去》是弗尼吉亞·伍爾夫最負盛名的小說。國內(nèi)對這部小說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這些研究可分為以下幾類:一是探討意識流技巧、敘事藝術和敘事策略;二是從女性主義視角解讀小說中反映的父權制、兩性秩序、女權主義和雙性同體意識;三是主題探討,生與死、死與變、戰(zhàn)爭等主題;四是人物形象分析,如新女性莉莉的掙扎與救贖、拉姆齊先生和夫人的形象等;五是從精神分析角度探討小說的俄狄浦斯情結。此外,還有跨學科研究,如探討小說中的印象主義繪畫元素、探討其與語言學、音樂和哲學的關系等。
但所有這些研究都忽略了伍爾夫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巳R爾·摩根指出:“評論者熱衷于突出強調(diào)伍爾夫作品中很明顯的政治主張方面,而對其描寫自然景物方面關注甚少。這樣的解讀……使得她作品中自然景物的重要作用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北疚膶⑻接懶≌f中非常重要的自然代表——海,它對小說中人物意識大致有以下重要影響。
二、小說中的海及其意義
1.喚醒人物鈍化的感官和思想
海開闊的空間、轟鳴的浪潮和變幻的色彩是吸引小說人物的強大動力。莉莉和班克斯先生是經(jīng)常被吸引到海邊的觀賞者。
出于某種需要,他們每天傍晚總要去那兒走一遭。好像在陸地上已經(jīng)變得僵化的思想,會隨著海水的漂流揚帆而去,并給他們的軀體也帶來某種松弛之感。起初,那有節(jié)奏的藍色浪潮涌進了海灣,使它染上了一片藍色,令人心曠神怡,仿佛連軀體也在隨波逐流地游泳,只是在下一個瞬間,它就被咆哮的波濤上刺眼的黑色漣漪掩蓋,令人興味索然。然后,在那塊巨大的巖礁背后,幾乎每天傍晚,都會噴出一股白色的泉水,它噴射的時間是不規(guī)則的,因此,你就不得不睜著眼睛等待它,而當它終于出現(xiàn)之時,就感到一陣欣悅;在你等待的時候,你會看到,在蒼白的、半圓形的海灘上,一陣陣涌來的浪潮,一次又一次平靜地蛻下了一層層珠母的薄膜。
在這段文字里,海給人物的是一種在陸地上無法獲得的感受。首先,海變幻的色彩給欣賞者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在這些色彩中,占主導地位的是蔚藍色?!皬墓鈱W角度來說,蔚藍色為人們打開了一個感知和思考的空間。作名詞用時,‘藍色這個詞展示的是一種氛圍、一種色素,同時能喚起人們的想像”?!八{色是與視覺和沉思聯(lián)系在一起的”。因此,海向人物展示了一個巨大開闊的視覺空間,讓人物展開想象力。其次,海潮的動感不僅給他們視覺美感,而且使他們放松身體。海帶給他們愿望滿足后的驚喜。莉莉和班克斯先生在等到噴泉后,都感到了由衷的“欣悅”。可以說,正是海打開了他們在陸地上已經(jīng)變得遲鈍的感官和思想。經(jīng)過大海的“洗禮”后,他們意識到自己是與自然相互獨立又融為一體的。
2.喚醒人物擺脫男權統(tǒng)治的渴望
海能維系人們的精神渴望。如:海能帶拉姆齊夫人逃離男性統(tǒng)治的現(xiàn)實世界:
在這兒,兩側的房屋已遠遠被拋在后面,他們來到了開闊的碼頭上,整個海灣展現(xiàn)在他們面前,拉姆齊夫人不禁嘆道:“噢,多美!”她面對著一望無際的蔚藍色海洋;那灰白色的燈塔,矗立在遠處朦朧的煙光霧色之中;右邊,目光所及之處,是那披覆野草的綠色沙丘,它在海水的激蕩下慢慢崩塌,形成一道道柔和低回的皺折;那夾帶泥沙的海水,好像不停地向著某個沒有男性的仙鄉(xiāng)異國奔流。
面對一望無際的大海,拉姆齊夫人被壓抑的渴望被激活了。她是一個家庭主婦,要照顧八個孩子,看管房子和花園,還要無條件地安慰丈夫,而后者“心眼兒小,自私,虛榮,個人主義;他被寵壞了;他是個暴君;他把拉姆齊夫人折磨得要死”。此外,拉姆齊夫人還要協(xié)調(diào)孩子與一大群來度假的男性的關系。他們與拉姆齊先生類似,都認為女性無能、脆弱、沒有理智。內(nèi)心里,拉姆齊夫人強烈渴望擺脫男權統(tǒng)治的社會。在面對大海這個自由遼闊的空間時,這種愿望得到了實現(xiàn)。她可以把“兩側的房屋遠遠地拋在后面”。“空間并非空無一物,而是有內(nèi)容和物質的。這些內(nèi)容和物質源于人的意圖和想像,也源于空間的特征”。拉姆齊夫人的聯(lián)想可以跟著海水漂到遠方,在那兒,她擺脫了男性統(tǒng)治,獲得了個人自由。
3.向人物揭示有關人類存在的真理
海還向人物揭示人類存在的真理。當拉姆齊夫人傾聽浪濤時:
巨浪落在海灘上單調(diào)的響聲,在她的心目中,多半是一種有規(guī)律的、鎮(zhèn)定的節(jié)拍……但是,有時候,特別是當她的心思從她手中正在干著的活兒稍微轉移開去,突然出乎意料地,那浪潮聲的含義就不那么仁慈了,它好像一陣駭人的隆隆鼓聲,敲響了生命的節(jié)拍,使人想起這個海島被沖毀了,被巨浪卷走吞沒了,并且在警告她:她匆匆忙忙干了這樣又干那樣,可是歲月在悄悄地流逝,一切都不過是轉瞬即逝的彩虹罷了——那原來被別的聲音所湮沒的。所掩蓋的浪潮聲,現(xiàn)在突然像雷聲一般在她耳際轟鳴,使她在一陣恐懼的沖動中抬起頭來。
拉姆齊夫人平時并不理會海潮聲,但當她停下來家務活,海浪的轟鳴就一聲聲在她耳際敲響了,每敲響一下,人類所處的海島又被沖擊了一下,又有一小塊沙土被海水沖蝕崩塌。隨著時間的流逝,“海水在侵蝕、沖垮我們腳下的那片土地”。海浪給拉姆齊夫人警告:海水對海島的侵蝕,就像時間對生命的侵蝕一樣。當拉姆齊夫人為瑣碎的家務忙忙碌碌時,她的生命就被這樣侵蝕掉了。所以她自問:“我虛度年華,有何收獲?”海讓拉姆齊夫人警醒:人類生命是短暫易逝的,把生命浪費在家庭瑣事上,結果只能一無所獲。
三、結語
艾博洛姆說:“很大程度上,我們這個物種的存在是因為人類在協(xié)調(diào)與感知世界方方面面的關系……地球上感知世界的每個方面都能使我們與之產(chǎn)生某種關系,這是一種既讓人好奇、又充滿危險的關系……我們共同的感知能力從所有的這些關系中吸取養(yǎng)分。我們?nèi)匀恍枰@個人類和人造世界之外的世界。”《到燈塔去》中的海就是這樣一個人類之外的世界,它與小說中人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對他們的意識發(fā)展有著深遠的意義。它能喚醒小說中的人物在陸地上已經(jīng)麻木遲鈍的感官思想;它能維系人物的精神渴望;它更是人物的導師,向他們揭示有關人類存在的真理。因此,海是人類認識自己、認識人與自然關系的重要推動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講,伍爾夫確實是一位優(yōu)秀的描寫人與自然關系的小說家。
參考文獻:
[1]Bartkevicius, Jocelyn. Thinking Back through Our (Naturalist) Mother Woolf, Dillard, and the Nature Essay [J]. ISLE, 1999(6):41-50.
[2]Morgan, Clare. Vanishing Horizons: Virginia Woolf and the Neo-romantic Landscape in Between the Acts and Anon [J]. Worldviews: Environment Culture Religion, 2001(1):35-57.
[3]伍爾夫,著.瞿世鏡,譯.到燈塔去[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1.
[4]Steward, Jack. A “need of distance and blue”: Space, Color, and Creativity in To the Lighthouse [J]. Twentieth Century Literature,2000(1):78-99.
[5]Steward, Jack. Colour in To the Lighthouse [J]. Twentieth Century Literature,1985(4):438- 458.
[6]Ralph, Edward. Place and Placelessness[M]. London: Pion Limited,1976.
[7]Abram, David. The Spell of the Sensuous: Perception and Language in a More-Than-Human World [M]. New York: Pantheon,1996.
本論文為2015年武漢輕工大學校級科研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5y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