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瑜
內容摘要:魯迅始終站在現實主義立場上,來審視特定歷史時期內關于“國民性”的問題,對積存已久的社會問題有著清醒的認識和犀利的見解。在“五四”時期,魯迅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知識分子題材的小說,其中的知識分子形象可分為覺醒者、麻木不仁者、先行者等不同類型。魯迅以剖析知識分子和封建制度的關系為重點,注重展示社會劇變時期知識分子的內心世界,尤其注重對知識分子歷史責任感、推動歷史進程方面作用的思考與探究。
關鍵詞:知識分子 形象 革命者 封建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大家,具有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等多重身份,他的作品以思想性、文學性和革命性著稱于文學史,率先開創(chuàng)了農村題材與知識分子題材的小說,譜寫了現代文學史的新篇章。魯迅始終站在現實主義的立場上來審視特定歷史時期內關于“國民性”的問題,對積存已久的社會問題有著清醒的認識和犀利的見解。在“五四”時期,魯迅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知識分子題材的小說,其中的知識分子形象可分為覺醒者、麻木不仁者、先行者等不同類型。魯迅從新舊時代交替的特殊歷史時期入手,以剖析知識分子和封建制度的關系為重點,注重展示社會劇變時期知識分子的內心世界,尤其注重對知識分子歷史責任感、推動歷史進程方面作用的思考與探究?;谝陨戏N種問題的考量,魯迅在小說中塑造了許多具有典型意義、時代特征的知識分子形象,這些發(fā)人深省的文學形象造就了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輝煌,豐富了文學史的人物畫廊。本文擬以具體的小說文本為例,對出現在其小說中不同類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進行初淺的研究,借以探究魯迅在創(chuàng)造這些形象時所持的態(tài)度與這些形象在文學史上產生的意義與影響。
一.魯迅對知識分子的態(tài)度
對于不同類型的知識分子,魯迅對他們的態(tài)度是十分鮮明的。在魯迅眼中,知識分子群體與阿Q這樣的貧苦農民有著類似之處,他們的身上都帶有一定的病態(tài)特征,是生活在特定歷史年代的“不幸的人們”。魯迅對這些知識分子的悲劇命運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首先,二十世紀的中國充滿動蕩和變革,這對于生活在這個歷史時期內的人們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知識分子作為社會精英階層所承擔的歷史使命和所處的境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嚴峻,知識分子們面對這樣復雜的文化背景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心態(tài)。魯迅筆下的知識分子大都生活在新舊文明交替的時代夾縫中,這樣特殊的歷史背景就促使知識分子要承受來自內心和社會的雙重壓力。他們在舊文化背景成長起來,如今要斷然割裂與舊文化的聯系去適應新的文化,因而遭受種種挫折,內心備受煎熬,出現了文化的斷裂,成了不新不舊的“兩截人”。比如孔乙己,他的內心中滿是沉陳腐的思想,而他的身份也很特殊??滓壹菏恰罢局染贫╅L衫的唯一的人”。穿長衫表明了他的知識分子身份,而站著喝酒,則說明他的地位低下??滓壹好髅髯隽送蹈`的勾當,卻漲紅著臉狡辯說“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這種蒼白的狡辯,只能使他進一步成為食客和老板面前的小丑,知識分子的斯文掃地。還有一部分人積極向新文化靠攏,但卻并沒有領略到新文化的精髓,反而打著新文化的旗號,在新文化外衣的掩蓋下做著齷蹉的勾當。比如《肥皂》中的四銘,作者將他塑造成一個虛偽的封建衛(wèi)道士。
其次,在其小說集《吶喊》《彷徨》中,知識分子題材的小說占有重要的位置。魯迅對知識分子的命運是非常關注的,一方面對他們的不幸遭遇和尷尬處境表示理解和同情。另一方面試圖找出造成他們這種悲劇命運的深層次的社會原因和歷史原因。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魯迅把知識分子放在特殊的歷史時期的社會現實中,對他們所處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背景加以再現,真實地反映了時代洪流之下個體命運的渺小與無奈。比如魯迅在刻畫孔乙己這個人物時一方面對他的種種“不合時宜”的行為和“窮酸氣”進行了無情的諷刺和揭露,另一方面對他的遭遇也表示出了一定的同情和惋惜。魯迅認為造成孔乙己這種不幸的根源是已經千瘡百孔的封建制度,正是封建制度殘害了諸如孔乙己式的人物。雖然孔乙己的行為荒唐而又可笑,但他只是封建制度的犧牲品。而對于諸如《狂人日記》中以狂人為代表的先行者則對他們大膽抗爭的行為寄予著深情的贊美和殷切的期待。
二.不同類型的知識分子形象
《吶喊》和《彷徨》是魯迅最具代表的小說集,在這兩部作品中他主要塑造了兩類人物形象,一類是生活在社會底層、受盡剝削壓迫的貧苦農民,另一種則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的形象按照性格特征的不同又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比如以孔乙己為代表的受封建思想迫害嚴重的,以夏瑜為代表的率先覺醒的革命的先覺者以及以涓生為代表的生活在城市中的小資產階級。
首先,知識分子是中國社會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階層,在封建社會如此,現代社會依然。20世紀初期是中國知識分子大放異彩的年代,知識分子紛紛登上歷史舞臺。與貧苦的農民相比,知識分子的境遇更好一些。然而由于他們思想活躍,反映敏捷,往往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取新知識,掌握新的社會潮流,因而統(tǒng)治階級對他們的思想束縛和政治壓迫就較一般群眾也就更為嚴厲,知識分子在社會變革時期受到的迫害就格外嚴重。以傳統(tǒng)知識分子形象為例,所謂的傳統(tǒng)知識分子如孔乙己、陳士成等。他們大半生生活在封建社會,所接受的教育、思想都是典型的封建式的。當社會巨變來臨之際,他們的命運不可避免的蒙上了一層悲劇色彩,最后成為行將崩潰的封建社會制度的犧牲品。還有一種是產生于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新型的知識分子,以呂緯甫和魏連殳等為代表。他們在少年時期接受封建教育的熏陶,青年時期又受到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身上體現出來一定的反叛精神,滿懷理想和激情與封建勢力作斗爭,借以探索和追求新的生活道路,對未來的美好生活滿懷期待,然而他們身上的小資產階級固有的弱點與缺陷使他們遠離人民群眾,最后只能以失敗告終。
其次,魯迅所生活的年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動蕩的年代之一,舊的封建制度已經被推翻,但新的制度尚未建立,一切都在摸索、徘徊中前進。一些具有社會責任感的知識分子對舊的社會制度感到不滿,努力在尋找新的出路,他們雖然首先覺醒,信心滿滿的走在前進的道路上。但鏟除舊勢力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他們很快因為舊勢力的反撲敗下陣來,生活也因此陷入一團糟。如《在酒樓上》中的呂緯甫以及《孤獨者》中的魏連殳都是這種類型的人物。呂緯甫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下成長起來,經歷了革命的洗禮,成長為一個英雄。然而革命過后卻仍然擺脫不了孤獨、彷徨的命運。在依舊強大的封建殘余勢力的壓力之下不得不屈服,又過上了之前平庸的生活,頹廢的度過一生。如出一撤,《孤獨者》中的魏連殳在現實壓力之下重蹈覆車,竟然過上了自己曾經所憎惡、反對的生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魯迅在描寫這些知識分子時能后深入到知識分子的心靈世界和精神世界,揭示知識分子性格中的弱點,展現出他們在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前后這一特殊時期內知識分子這一群體的內心世界。endprint
三.知識分子形象塑造的意義
魯迅是偉大的思想家,他最了解知識分子的內心世界,清楚地指導知識分子的長處和短處。魯迅是預言家,他能夠高瞻遠矚預見到知識分子在社會變革時期遭受的苦難。不同于同時期的其他作家,魯迅善于挖掘知識分子的不幸,在知識分子悲劇命運的背后隱藏著的是魯迅對當時病態(tài)社會的認知。因而他以生動的筆觸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學形象。在他的筆下知識分子迷失、彷徨的痛苦心境展露無疑。
首先,魯迅常常采用一種特殊的方法來塑造人物形象,在刻畫知識分子的形象時,將這些人物置于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加以表現,不僅包括人物生活、工作的小環(huán)境,同時尤其注重大時代背景對人物性格形成的影響。人物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深刻的時代動因做支撐,而且通過這種方式刻畫出來的人物具有非常強烈的典型性,人物被賦予一定的時代意義和社會意義。小說《傷逝》的創(chuàng)作受到當時流行的個性解放思潮的影響,在新的時代潮流影響下,知識分子率先覺醒,他們竭力主張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是時代的先覺者,是勇于開拓新路的探索者,涓生和子君就是如此。二人通過重重阻力組成家庭,本以為生活會一直幸福下去,然而在美好的愛情生活也難抵過婚后瑣碎而又平淡的現實生活,子君不再是令涓生仰慕的女神,變成了一個平凡的女人。當涓生失業(yè)之后,他們的關系徹底破裂。小說的以子君的離世和涓生的出走告終。事實上,子君和涓生愛情的破裂有著深層次的社會原因,他們在進步思潮的感染之下力圖改編生活,但卻不得不面對瑣碎的現實生活和復雜的人際關系,在各方面的現實壓力之下最后精神崩潰,成為“迷惘的一代”。在這類人物形象上給予著魯迅對知識分子現實出路問題的思考。
其次,魯迅把探索知識分子的命運問題與考察中國革命和未來的問題聯系在一起,描寫知識分子在風云變幻的歷史年代的處境和他們的歷史使命,通過塑造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形象對他們在新舊交替時代的遭遇進行描寫,試圖尋找中國未來的出路。這些人物形象具有非常深遠的社會意義,它刻畫出了一類人的生活與生存狀態(tài),從他們的身上可以窺見辛亥革命至五四運動這一大時代背景下知識分子的歷史狀況與人性深度。如《藥》中犧牲的革命者夏瑜和《狂人日記》中勇于反抗舊世界的狂人,他們是新舊時代交替進程中最先覺醒的一批人,代表了探尋革命道路過程中走在時代最前沿的知識分子的堅定的身影。
無論是從思想性還是藝術性來看,魯迅的小說對中國文學史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他開創(chuàng)了嶄新的文學題材,對中國小說的現代化進程發(fā)揮著重要的指導和典范作用。他所塑造的鮮活的人物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這些人物形象使他的小說充滿活力和生命力。
參考文獻
[1]宋祖建.略論魯迅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形象[J].西安教育學院學報,2001,(01):33-34+47.
[2]張惠平.試論魯迅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形象[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9,(01):151-152.
[3]張恩和.論魯迅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形象[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2,(01):161-177.
(作者單位:東北師大附中實驗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