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中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塊糖的育人故事,歷來被視為促進問題學生轉化的經典。故事啟示我們,促進問題學生轉化應當以激勵為主,應當本著“尊重差異、善待差異、以人為本”的原則和思想。而且要善于發(fā)現問題學生的閃光點,找準解決問題的切入點,任何學生都可能走出問題陰影不斷成長進步。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關于班級建設方面,大概會有如下三種策略:
第一:由于問題學生在情致方面的錯誤都有一定的頑固性,一般的批評教育無濟于事。如果聽之任之,任其發(fā)展,其結果必然是問題學生的問題得不到解決,顯然,這是一種消極的管理策略,不利于班級建設與問題學生的轉變。作為靈魂工程師,教師必須摒棄這種徒勞無效的低級勞動。
第二:手段強硬,對問題學生嚴格要求,抓住小辮兒不松手,誰若違反了紀律便請出教室,更有甚者勸其退學或轉學。這樣,班級內部可能會暫時得到安寧,但這些被趕出校門的學生又會在社會上如何,后果是可想而知的,這種做法與“以人為本”的思想格格不入,同樣是不可取的。
第三:把問題學生的轉化,看作為一種系統工程,即對問題學生講究工作方法,因人而異,嚴而有度、嚴而有方、嚴而有愛,持之以恒。不拋棄、不放棄。也就是說既不可不聞不問,任其發(fā)展,也不可粗暴簡單,一推了之。必須持之以恒地付出“耐心”和“愛心”。
從許多優(yōu)秀班主任的工作經驗看,前兩種思想與方法實行起來容易、簡單。雖具有短期效應,但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第三種策略施行起來比較系統而復雜,而且在短期內效果不會顯現,卻有助于問題學生的轉變,是一種對事業(yè)高度負責的精神,是以人為本思想的實踐。管理原則是:盡可能地不放棄每一個問題學生,把轉變一個問題學生與為社會輸送一個優(yōu)等生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看待。僅此還不夠,還應在教育觀念和方法上來一個徹底的轉變,這樣才能真正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討會上,區(qū)七中優(yōu)秀班主任李平講了一個真實的案例:學生趙某是一個從小學到中學人人皆知的問題學生,上課不會聽講,作業(yè)除了抄襲別人外,剩下的就是完不成作業(yè);課堂上不是尖聲怪叫,就是欺負別人,只有在他睡覺時,才為課堂安靜之時,全班找不到一個適合他的同桌,換過了多少人次,他就影響欺負了多少同學。凡和他同過桌的學生家長,無一例外都找教師要求為子女調換座位,班級的紀律登記本上,違規(guī)的最高紀錄者,創(chuàng)新紀錄者,無一不是他。
對于趙某的教育,李老師最初采取的方法是以批評教育為主,每犯一次錯誤,就叫到辦公室批評一次,次數多了,批評成了耳旁風,毫無效果,與家長取得聯系,家長掄起巴掌劈頭就打,同樣失效。和校領導,政教處聯系,也并不見成效。每次談話,他都會誠實接受,保證要改,但就是改不了,部分任課教師對他已失去信心。甚至在家長會上,多數家長也提出了“舍一保全班”的意見。他還能轉變嗎?哪種方式適合他,如何使他真正轉變過來?經過反復揣摩后,李老師終于發(fā)現他本來就是思想消極,沒有良好學習習慣和方法的學生,一味地批評與說教,他早已習以為常,批評多幾次與少幾次沒有什么差別。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深有體會的說:“在犯錯誤的學生面前,困難的不是批評,不是指責,更不是數落他的一系列錯誤,而是找出他的錯誤的對立面——專長。只有找到了長處,才算找到了錯誤的克星,才是幫他找到戰(zhàn)勝錯誤的信心的根據地?!边@些話是誠懇的,是飽含哲理的。對待趙某,李老師開始努力改變教育方式,經過全方位、多層次的客觀評價,發(fā)現他有一個很大的優(yōu)點,勞動不怕吃苦。于是,樹立他的自信心就從這兒開始了。一次,班里暖氣跑水,很快水流了一地。他奮勇爭先,又是舀水,又是倒水,忙里忙外,表現十分突出。教師充分利用這一契機,及時給予表揚,充分肯定了他在勞動中的表現,同學們也投來了贊許的目光。和表揚久違的趙某思想上受到了極大觸動。他的自信心開始樹立起來了。學校開運動會時,教師把管理本班會場衛(wèi)生的任務交給了他,他很認真地從家里找了一個塑料袋把廢棄物品收集起來,保證了本班場地的整潔,受到了同學的好評。李老師立即予以表揚,再次使他的自信心找到了立足點。以后又“因勢”利導多次找他談話,發(fā)現優(yōu)點及時肯定,還聯系教師給他輔導落下的課程。慢慢地他有了變化,在桌子角上寫下了決心:“認真聽課,努力趕上?!睆拇撕螅险n開始聽講,并開始記課堂筆記,也逐步獨立完成作業(yè),擾亂課堂紀律的現象比以前減少很多,而且有主動幫助他人的良好意愿。盡管他的學習還較困難,還有許多不良習慣,但他的轉變,是發(fā)自內心深處的自我蛻變,讓人看到了這個學生健康成長的曙光。
事實證明,問題學生不是不能轉變的,但是要轉變問題學生,首先要轉變教師自己的思想、方法。運用正確的思想方法教育其他的問題學生,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效果同樣會出乎意料地顯著。善待差異、以人為本是育人的有效良方,不放棄,不拋棄,施之以愛,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是育人的根本方法,讓每個孩子都能根據自身的潛能,健康成長是育人的永恒主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