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郁文
音樂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提高審美情趣,可以將人的生活帶入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為了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必須積極優(yōu)化小學音樂教學課堂,探索出一條音樂教學的新路子。
一、分析歌詞,理解主題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適當給小學生引入歌詞片段,通過對歌詞所蘊含的涵義及其表達的意境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夠理解作曲家作曲時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時代背景,才能明白作曲的寓意以及所要表達的情感,從而深化小學生對歌曲主題的理解,去喜歡音樂,去表演音樂,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音樂素養(yǎng)。
比如,在給小學生講解《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時,先給小學生做總體的介紹。《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敘事性歌曲,又給學生進行了詳細講解,“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敵人向一條山溝掃蕩……二小他順從地走在前面……敵人才知道受了騙,敵人把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這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河北省淶源縣的抗日小英雄,當時年僅十二歲,英勇的王二小舍己救人、英勇犧牲的感人事跡。當時,晉察冀邊區(qū)的文藝戰(zhàn)土方冰和劫夫為了紀念這位小英雄,創(chuàng)作了全中國的著名兒童歌曲。通過為學生分析歌詞,使學生明白了歌曲的表達主題。因此,引導學生理解這首歌曲有沉痛悼念的用意,不能歡快活潑,必須深沉含蓄,要表達自己的悲痛和思念之情。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通過給小學生音樂課程中的歌曲進行歌詞分析,介紹作者作曲的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背景,使小學生深刻理解歌曲所表達的主題思想,進一步促進小學生體會歌曲寓意,用正確的感情去表達歌曲。
二、探究曲式,融會貫通
所謂曲式就是構(gòu)成一首歌曲中所有的音樂元素。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每首歌曲均有自己不同的曲式。不同曲式所要表達的情感方式也不同,有節(jié)奏活潑、令人歡快愉悅的;有深沉悠揚、令人慷慨激昂的。音樂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去探究和理解各種曲式的具體特點,再結(jié)合相關歌曲進行理解,才能夠融會貫通。
比如,在為學生講解小學音樂教材中《常用的少兒歌曲的曲式結(jié)構(gòu)》這一部分的課程內(nèi)容時,先為學生講解一段體(一部曲式)中一句體樂段、兩句體樂段的結(jié)構(gòu)類型。一句體樂段就是一首完整的歌曲是由一個樂句構(gòu)成的單樂段,而兩句體樂段就是指樂段是由兩個樂句構(gòu)成的。給小學生講解了這兩個樂段的具體結(jié)構(gòu)形式,學生了解到樂段樂句的數(shù)量的不同造成了樂段的不同。此時又為學生融入一些運用到這些樂段特征的歌,流行歌曲中方大同的《二人游》以及陳奕迅的《baby song》,讓學生根據(jù)已經(jīng)學會的曲式結(jié)構(gòu),結(jié)合所給出的《二人游》《baby song》歌曲例子進行曲式結(jié)構(gòu)體會,并能夠融會貫通。
在教學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師先為學生講解具體的曲式特點,讓學生對歌曲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為學生列舉一些相關的歌曲,讓學生結(jié)合知識進一步鞏固,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也能使學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融會貫通,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三、融入樂器,塑造形象
每首歌曲都配備有不同的伴奏,不同的伴奏可以達到不同的音樂形象。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小學生體會并理解各種音樂形象,給小學生教授兒歌時,會在這些歌曲的伴奏中適當加入其他樂器的音樂元素,讓學生對學習音樂有全新的體驗和更深刻的理解,從而讓學生在學習中喜歡上音樂,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比如,在給學生進行歌曲教授的同時會適當?shù)刈寣W生在伴奏音樂中加入其他的樂器聲音。如在教授學生學習歌曲《春天在哪里》時,讓學生在歌曲伴奏中加入了打擊樂器,通過打擊樂器的節(jié)奏快慢和力度強弱,讓學生體驗音樂的不同。同時,通過在歌曲伴奏音樂中融入打擊樂器的節(jié)奏,可以讓學生明確感受節(jié)奏,進而渲染音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理,為了學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對不同的歌曲更換不同的樂器進行伴奏。利用鋼琴的多重和旋給歌曲伴奏,讓小學生體驗音樂的大氣磅礴;利用二胡給歌曲伴奏讓小學生體驗音樂的幽怨惆悵;利用古箏給歌曲伴奏讓小學生體驗音樂的明朗和活潑。通過不同的樂器能夠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不同的音樂形象帶給學生音樂體驗的多變和靈動,進而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音樂中學習,在音樂中生活,在音樂中快樂成長。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要想提高音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基于兒童經(jīng)驗進行課程設置,音樂教師要通過分析歌詞引導學生理解歌曲主題、探究歌曲曲式,使學生學會融會貫通,融入樂器伴奏塑造各種音樂形象,不斷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能夠在快樂中成長。(作者單位:江蘇省濱??h五汛鎮(zhèn)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鄧 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