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明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185-01
隨著新課程的推廣實施,一個問題經??M繞腦海,即新課程下的理想課堂應該是什么樣子的?教師講得越少、問得越多越好?板書越少、視頻演示越多越好?隨意性越少、模式規(guī)范越多更好……,幾年的課改實踐讓我體會到:理想的課堂其實是沒有統(tǒng)一標準的,但是在成功的課堂上,你會發(fā)現以下共性,即課堂是開放的、包容的、互動的、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地球因為有了生命而不同于其他星球,自然界因為有了生命才變得生機勃勃,課堂也因為有了生命活力而變得魅力多彩?!疤旖中∮隄櫲缢郑萆b看近卻無”,讓課堂回歸清新自然,摒棄種種教條,遠離各種模式,賦予課堂生命元素,這才是有希望的課堂。
一、地理課堂應該是開放的
地理教學應該在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下進行,只有開放的課堂才會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張揚個性、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廣闊空間,才會給教師打造個人教學風格和展現人格魅力提供平臺。
地理教學內容應該是開放的。地理課堂教學應依托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無論是自然還是社會,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時時處處皆學問,只要對地理教學有益,皆可為我所用,皆是教學的生動素材,只有這樣,才會使教學內容如源頭活水源源不竭。如環(huán)境問題和災害問題聯系社會熱點——漢川地震引發(fā)滑坡泥石流、日本地震引發(fā)海嘯、美國墨西哥灣海底石油泄漏引發(fā)海洋污染等。城市化、工業(yè)化問題聯系身邊事——如北京人口問題、北京市工業(yè)布局及其變化、北京市交通問題、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中關村高科技園區(qū)等。
地理教法和學法是開放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適合學生特點的、適合學生發(fā)展的、適合學生主體地位發(fā)揮的教法和學法就是最好的。如環(huán)境人口容量、城市地域結構、區(qū)位、流域、荒漠化·鹽堿化等概念類的內容適合講授;地形分布、氣候類型、自然帶、人口、城市、交通線等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分布適合讀圖獲??;地帶性規(guī)律、非地帶性規(guī)律、區(qū)域環(huán)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工農業(yè)區(qū)位條件等規(guī)律原理性內容適合學生探究;解決城市問題、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資源能源問題、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問題等措施對策適合研討。
二、地理課堂應該是包容的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具有淵博的知識和廣闊的胸懷,他引領下的課堂也應該是包容的、寬松的·和諧的。師生之間平等合作、真誠尊重、寬容理解的關系,平和的心態(tài),自由的思維,是實現課堂教學優(yōu)化的前提。包容學生的見解?!皩W生不必不如師”,在課堂上,應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鼓勵學生大膽的質疑,鼓勵學生挑戰(zhàn)教師的權威,鼓勵學生的奇思妙想。因為現在學生的信息來源十分廣泛,知識面寬,思維活躍,有些想法往往出乎教師的意料,每逢此時教師要絕不吝音和掩飾對學生贊賞的語言和表情,以激發(fā)學生的自信與潛能,也許今天老師一個欣賞的眼神、一句贊美的話語、一個肯定的動作都會成為未來學生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起點。
包容學生的“錯誤”。在課堂上,應智慧地處理學生的錯誤觀點,絕不能全面否定和扼殺,而是幫助他們尋找其合理性,建立與正確答案之間的思路,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允許學生犯錯誤和改正錯誤,把學生的錯誤作為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在學生的錯誤中捕捉知識與思維的漏洞,及時調整教學的方向和教學節(jié)奏,讓學生在改正錯誤中得以彌補和提高。必要時在教學中給學生的思維設置一些陷阱,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火花也不失為一種高超的教學策略。
三、地理課堂應該是互動的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信息是單向流動的,而新課程強調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這種目標的實現,需要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中才能得以實現,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不應只成為理念,而應使學生切實成為課堂的主人。師生互動。信息單向流動的課堂是沒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師講得再精彩,缺少了學生的反饋和參與、師生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教學就是失敗的。只有從講臺上走下來,放低自己的位置,給學生更多發(fā)言的機會,傾聽學生的見解,才會給學生充分施展拳腳的機會,這個時候教師應是一個聆聽者、一個點撥者?!叭祟惢顒涌捎绊懰h(huán)的哪些環(huán)節(jié)、怎樣看待我國的能源問題、怎樣看待我國的農民工現象、你對解決北京交通問題的建議、你眼中的城市化是什么”,你會聽到許多沒有設想的答案,真正體會教學相長的含義。生生互動?!叭诵斜赜形?guī)煛?,新課程強調學生應學會與人合作交流,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相互解決疑難應成為一種常態(tài),并經常性地設計一些探究活動,讓他們的思維和想法在互動中交流,必要時還應設置多人共同解決一個問題,在互動的過程中使他們學會如何與人交流,發(fā)現別人的優(yōu)點和長處,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如“河流上該不核建大壩”等問題的探究,以正方和反方對學生進行分組,每人明確一個角色,組內每一位成員的表現均關系到最終的結果,活動中人盡其能,既提高了探討問題的能力,又使學生體會到單打獨斗是沒有出路的,只有合作才能共贏的道理,并從中發(fā)現自身的價值,樹立學習的信心。
營造有生命活力的課堂,對教師本身更是一種挑戰(zhàn),需要不斷地學習、充實和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做一個博學多識、睿智進取、充滿活力的教師,是實現這個理想課堂的根本保證。
參考文獻
[1]陳澄.《地理教學論》
[2]美Robert J.Sternberg.《思維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