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 劉佳瑋 馬東來
100730北京,中國醫(y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yī)學院 北京協和醫(yī)院皮膚科
·病例報告·
單側節(jié)段性Spilus痣一例
劉薇 劉佳瑋 馬東來
100730北京,中國醫(y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yī)學院 北京協和醫(yī)院皮膚科
[1]Tavoloni Braga JC,Gomes E,Macedo MP,et al.Early detection of melanoma arising within nevus spilus[J].J Am Acad Dermatol, 2014,70(2):e31?e32.DOI:10.1016∕j.jaad.2013.09.011.
[2]Cramer SF.Speckled lentiginous nevus(nevus spilus):the"roots" of the"melanocytic garden"[J].Arch Dermatol,2001,137(12): 1654?1655.DOI:10.1001∕archderm.137.12.1654.
[3]Singh S,Jain N,Khanna N,et al.Hairy nevus spilus:a case series[J].Pediatr Dermatol,2013,30(1):100?104.DOI:10.1111∕j.1525?1470.2011.01688.x.
馬東來,Email:mdonglai@sohu.com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7.02.021
患兒女,8歲。因左面部及左上肢褐色斑片及丘疹6年,于2016年2月5日來北京協和醫(yī)院皮膚科就診。6年前發(fā)現左面部及左上肢出現淡褐色斑片,隨后斑片緩慢擴大,面部皮損發(fā)展至左耳后,左上肢皮損發(fā)展至左胸部,且斑片顏色逐漸加深,其上出現散在黑褐色斑丘疹,無瘙癢、疼痛等癥狀。1年前發(fā)現左側耳后褐色斑片顏色變淺,面積較前有所縮小,左側肩部褐色斑片中出現散在正常膚色小島。家族史:患兒父親軀干部可見類似皮損。既往史、個人史無特殊。體檢:一般情況良好,各系統(tǒng)檢查無異常。皮膚科情況:左側面部、耳后、肩部、胸背部和上肢可見大片不規(guī)則形褐色斑片,邊界清楚,其上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斑丘疹(圖1,2)。左上臂色素性丘疹組織病理:表皮輕度角化過度,皮突不規(guī)則延長,部分皮突內可見痣細胞巢。真皮淺中層可見許多痣細胞,呈散在或巢狀分布,其中位于真皮淺層的部分痣細胞的胞質中含有較多色素顆粒(圖3,4),符合復合痣。診斷:單側節(jié)段性Spilus痣。
圖1 患兒左面部、頸部、肩部、胸部和上臂可見大片不規(guī)則形褐色斑,邊界清楚,其上散在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斑丘疹 圖2 左頸部和肩背部可見其上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斑丘疹 圖3 皮損組織病理 表皮輕度角化過度,皮突不規(guī)則延長,部分皮突內可見痣細胞巢(HE×40) 圖4 真皮淺層可見許多痣細胞,呈散在或巢狀分布,其中部分痣細胞的胞質中含較多色素顆粒(HE×400)
討論 Spilus痣又稱斑痣、斑點狀黑子,人群發(fā)病率1%~2%[1]。本病與日光暴露無關,無性別差異,可出生時就有,也可后天獲得,有家族史者少見,本例患兒父親軀干部也有類似皮損,提示本病可能有一定的遺傳傾向。有學者認為,Spilus痣是先天性色素痣的一種亞型[2]。本病無特定好發(fā)部位,軀干、四肢的皮膚或黏膜處均可發(fā)病。皮損特征為在咖啡斑上有針頭至米粒大小扁平或稍高起的棕黑色丘疹或色素沉著斑。丘疹可為色素痣,也可是藍痣或Spitz痣等。可單發(fā)或多發(fā),大小不一,數厘米至數十厘米不等,形狀常不規(guī)則。部分患者皮損可伴毛發(fā)生長[3]。本例患兒為發(fā)生在左面部及左上肢的單側節(jié)段性Spilus痣,臨床上較少見。本例患兒近1年來左面部皮損的面積較前有所縮小,左肩部斑片中出現散在正常皮島,說明本病可能有一定自愈傾向,仍需繼續(xù)觀察。
2016?04?05)
(本文編輯:吳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