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榮昌 (廣東漁夫寶水產科技有限公司)
實戰(zhàn)派|高溫期蝦蟹大量死亡,誰是兇手?
■ 顧榮昌 (廣東漁夫寶水產科技有限公司)
近期朋友圈廣泛流傳著幾張令人觸目驚心的圖片,幾位養(yǎng)殖戶朋友快要到手的巨額財富,卻在頃刻之間化為了烏有。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這無疑很值得大家深思。在大家驚嘆與惋惜之余,筆者想談談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每年陽歷的7月下旬到9月上旬,是蝦蟹養(yǎng)殖戶最警覺的時候,因為每到這個時候,池塘情況多發(fā),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藍藻與綠藻大量爆發(fā);蝦蟹傍晚20時到早上5時之間上坡與上草厲害;伊樂藻大量上浮,部分開始腐爛;青苔大量泛黃、腐爛,水發(fā)黑;雨后池塘水質容易突變、倒藻。
上述幾個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關注與解決,很容易引起螃蟹早熟,脫殼次數(shù)減少,形成小老蟹,再稍有不慎,可能就會釀成蝦蟹大量死亡、翻塘的后果。針對這幾個問題,我想談談我個人的看法,僅供參考。
當濃綠水出現(xiàn)的時候,一般也會伴隨著水草的衰敗,比如伊樂藻的腐爛、上浮,甚至沒有草了(如圖1)。這個時候,池塘里如果沒有機械增氧,造氧工具可能就剩下藻類了。所以,沒有草或者草不好的池塘,請善待池塘藻類,不管它是綠藻還是藍藻。千萬不要去殺它,一殺準翻塘。你還要像正常養(yǎng)殖情況一樣,適時用菌和桶裝肥調一下,不要讓它太濃,太濃也容易缺氧。適時的補肥,特別是碳肥,是為了讓藻類有充足的營養(yǎng),滿足其新陳代謝,不至于餓死,或者應激性死亡。然后,你再想辦法去別的地方弄點水花生或者輪葉黑藻在池子里。
圖1 藍藻大量爆發(fā)
蝦蟹夜晚上坡與上草,主要原因是缺氧,后面我會詳細描述,這里不贅述。
伊樂藻不耐高溫,夏季溫度過高,水草就會衰老,甚至腐爛,先爛根,然后是葉子,最后是草梗。避免伊樂藻腐爛的辦法,就是進入夏季之前勤割草,把長根肥種足。然后勤改底、培菌,特別是乳酸菌。最后就是高溫期把水關深一些,平臺上要有80~120cm的水。
水溫過高,長在草頭的青苔特別容易被曬死,發(fā)黃,然后腐爛壞水(如圖2)。這種情況,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毒,然后改底,培菌。如果水源好的池塘,可以選擇換水。青苔腐爛,毒素特別厲害,一定要引起重視。然后就是夜晚的缺氧,注意增氧。
圖2 青苔泛黃、腐爛
夏季大雨過后,池塘很容易渾水。因為水體本來是正分層,上層溫度高,下層溫度稍低。一陣涼雨下來,整個水體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上層低溫的重水跟下層高溫的輕水完全倒了過來,水就渾了。藻類也容易受此影響,出現(xiàn)應激性死亡、倒藻。陰雨天倒藻會造成池塘急劇缺氧,氨氮與亞鹽驟然升高,非常危險。所以,大家要做好池塘倒藻的預防工作,夏季也得下肥,主要是桶裝生物肥與磷肥。
圖3 螃蟹缺氧翻塘
高溫期,池塘水體正分層,上層水溫高,水的密度小,下層水溫低,水的密度大,難以形成上下對流,氧氣難以形成上下交換,導致池底長期處于缺氧與亞缺氧狀態(tài),再加上池塘底部殘餌糞便的分解氧化需要大量氧氣,稀薄的底氧更顯得捉襟見肘。
空氣中水份含量高,氣壓低,再加上池塘水溫高,引起池塘水體載氧能力不足。白天藻類與水草光合作用產生的大量氧氣難以形成生產力,不能被水體儲存與利用。
高溫引起池塘生物新陳代謝加快水呼吸耗氧量進一步加大,水草、藻類及耗氧微生物等都大量耗氧。
伊樂藻與青苔的老化與腐爛,引起水體光合作用能力減弱,氧化分解需要的氧氣大量增加。
藻類的過度繁殖,引起白天水體光合作用強,上層溶氧豐富,到了夜晚,卻是大量耗氧,加重池塘的缺氧負擔。
定期下草肥、割草,不要讓水草因為出水的緣故引起爛根,得不償失。
池塘定期補肥跟補菌,蝦蟹塘補肥,以含碳量高的桶裝氨基酸肥水膏為最佳;補菌的話,低溫期補芽孢,高溫期補乳酸菌跟光合細菌。
定期要改底與解毒,特別是高溫時要勤改底,預防底質惡化缺氧。